《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_第1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_第2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_第3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_第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8.1《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班级:组别:姓名:

1.读准字音,疏通字词,继续积累重点实词。

2.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3.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体味诗人情感与人格。

4.大声诵读,吟咏诗韵,体味诗歌的浪漫之美。

2.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知识与能力目标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诗歌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能够鉴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品。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

凛然傲志。

文化传承与理解: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

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喑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重点难点

1.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能够鉴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品;

2.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3.感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

以及。

学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生于中亚碎叶城;后迁居四川绵州彰明青莲

乡。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作品收入《李太白全集》。

二、背景展示

该诗题目一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天宝三年(744),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在政治

上的一次大失意。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

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但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更高

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此时李白在政

治上遭挫折的愤怨仍郁结于怀,所以才在诗末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三、文体知识

诗歌文体——吟

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有赞颂的意思。例如于谦的《石灰吟》、李白的《梁甫吟》、韦庄的《秦妇

吟》、孟郊的《游子吟》等。

四、文白对照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

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火或可睹。

难以找到;越人说起那里的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间或可见。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姥山高耸入云遮住天空,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

天台山,传说高达四万八千丈,对着(天姥)这座山,就好像要拜倒在

东南倾。

它的东南面一样。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

我想依据越人的传说梦游吴越,于是一夜飞越,伴明月

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

来到镜湖边。明月清辉,把我的身影映在湖里,不久又把我的

至利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深水荡漾

身影送到物溪。当年谢灵运的住处,至今犹在,清波荡漾,

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

猿猴长啼,景致凄清。我脚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攀登

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

直上云霄的山路。在云间的山腰,看见东海日出,半空中传

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

来天鸡鸣啼。山岩迂回,道路万转,迷恋着花,依倚着石,

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

不觉天色已晚。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深林

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

战栗,使峰峦震惊。乌云沉沉低垂,似乎快要落雨;水波荡漾,

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匐然

湖面腾起云烟。闪电霹雳,使山峦崩塌。仙府的石门,匍的一声

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

从中间打开。天空青湛湛,望不到边;日月交相辉映,照耀着金

银介。霓为衣兮风为q,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银台。云神们以彩虹为衣,以风作马,他们踩踏祥云,纷纷飘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老虎奏起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翩翩起舞,列队纵横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

忽然心头一颤,痛然醒来,长叹一声。此时看见的,惟有身边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

世间的行乐之事,实在如同梦幻,万事从古都(像)东流的

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

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与诸君作别,不知何时回还?暂且把白鹿

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

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我岂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笑逐颜开?

自主探究

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

Q整体把握

读完全诗后,你觉得这首诗主要是写梦游天姥山还是另有意图?全诗的“诗眼”是哪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另有意图。其实,诗人是借梦游天姥山之事来抒发自己遭受排挤、被放出京的愤懑之情。“诗眼”

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要点突破

1.诗人游的是天姥山,却首先谈瀛洲,有何用意?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天姥山的高峻的?

答:

答案首先就用“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难得来侧面衬托天姥山的可睹、可寻,这便是陪衬、铺

垫的手法,这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作者将它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运用夸张手法将其

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它纵可连天,横可遮天,五岳、赤城不在话下,万丈天台拜倒其脚下。诗人开

篇就营造了一个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般的神仙境界。

2.“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十句诗描绘了梦中所说的洞天仙境的景象,那么诗人所描绘的洞

天仙境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样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诗人通过奇诡瑰丽的想象,以超越尘俗的意象,创造了一个神奇壮丽的洞天仙境。②“梦中

的洞天仙境”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主要是反衬社会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

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厌恶。

3.诗的最后一段诗人直抒胸臆,抒发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感叹。“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_____

答案这两句诗和上文中的“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相呼应,包含着诗人的失意与深沉的感

慨,梦醒之后对仙境的留恋及惋惜。

3延伸探究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诗眼,点明了主题。人们对此有两种观点:一则认为表现了其消极避世、向往自

由的思想;一则认为表现了其蔑视权贵、讥讽现实的思想。同学们怎么看呢?

答:

答案李白的消极避世,却又不像桃花源式的完全置身于世外;他讥讽现实,却又不像屈原那般愤世

嫉俗。总的来说,李白身上集“儒、道、侠”三者于一体,有儒家的积极用世,有道家的消极避世,又有

侠客的仗剑豪情,但他的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是显而易见的。李白在被权贵排挤压制后,看透

了朝廷及官场黑暗,他意识到自身的个性难与权贵为伍,更不愿过摧眉折腰、阿谀奉迎的奴性生活,因此

他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绝尘而去,浪迹名山大川之间,活出自己率性、自由的

人生风采。

自我检测

一、预习检测。

1.①学生注意正音。

天姥()瀛()洲1刻()溪泳()水屐()

殷()岩泉栗()深林水澹()澹扉()

匍()鸾()觉()时之枕席

②、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烟涛微茫信难求信:越人语天姥语(yCi),

云霞明灭或可睹门戈•势拔五岳掩赤城拔:

我欲因之梦吴越因:脚著谢公屐著:(zhu6),

迷花倚石忽已瞑瞑:熊咆龙吟殷岩泉殷:

栗深林兮惊层巅栗:惊:

2.整体感知诗词,梦,总有个入梦前一一梦中一一梦醒。我们可以再详尽些,试用四字纲要来表述

其游程(要求每句纲要中都含一“梦”字):

提示:入梦缘由一一())——()——()这是行

文的思路,也就是情节线索,我们将其用一条线连缀起来成(山形).

二、文言知识点:

1.古今异义烟涛微茫信难求(信,)

云霞明灭或可睹(灭,)势拔五岳掩赤城(拔,)

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虎鼓瑟兮鸾回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云青青兮欲雨()

2).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

匍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古来万事东流水()

3).使动用法栗森林兮惊层巅()

三、诵读并分析诗文

(-)诵读并分析①段

1.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四字下标示双横线),为何开篇要“谈

瀛洲”?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二)诵读并分析②段

1.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

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诵读②段,并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

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2.郎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请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三)诵读并分析③段

1.此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

2.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一、2、概括为“入梦缘由”其余的是:一梦游历程一梦中仙境一梦醒时分一醒梦留别

二:文言知识点:

1.古今异义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的确、实在)

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

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

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

2).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旬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3).使动用法栗森林兮惊层巅(栗,使……颤栗;惊,使……惊)

三、(-)1.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

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

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2.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

愿望。(板书:缘由)

(二)1.(边分析边板书)

月夜一一刻溪清幽白昼一一山中壮美傍晚一一洞外恐怖夜晚一一洞中仙乐

师: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

明确:“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