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移动支付安全调查分析报告 解读_第1页
2017移动支付安全调查分析报告 解读_第2页
2017移动支付安全调查分析报告 解读_第3页
2017移动支付安全调查分析报告 解读_第4页
2017移动支付安全调查分析报告 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2017移动支付安全调查分析报告解读2018年1月17日,中国银联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这是中国银联连续第十年跟踪消费者支付习惯及风险偏好的变化情况,在新年伊始为您呈现最新移动支付安全趋势,也为百姓安心支付、放心消费更添一份指引与保障。“从今年的分析报告中不难找到一些新趋势,”中国银联支付安全专家王宇总结道:“一是移动支付场景更丰富,打车出行、外卖支付新晋为高频场景;二是金融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指纹等生物识别技术有逐步取代传统密码的趋势;三是手机闪付成为各类国产手机厂商的标配,认可度越来越高;四是产业机构主动化解损失能力继续提升,消费者自担损失比例降低。”男性网络消费力首超越女性,90后消费能力强劲报告显示,70后、80后是网络消费主力军,其中男性月均网上消费额超过5000元的比例(23%)首次超越女性(15%)8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90后收入情况虽不及其他年龄段人群,但每月网上消费金额高于5000元以上的比例(23%)却高于其他所有年龄段人群,年轻群体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消费具有巨大潜力。手机闪付增长强劲,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手机闪付成为2017年市场份额增速最快的移动支付产品,6成受访者表示使用,较2016年增长1倍。主要原因在于手机闪付无需解锁、只需指纹验证,更加便捷,并具有金融芯片级安全防护,获得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手机品牌及华为、魅族、小米、中兴等国产手机主流厂商的高度认可。同时,使用人群结构变化更为明显,从中高端人群走向社会大众。随着手机厂商的大力支持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手机闪付的普及程度或向扫码支付看齐。传统验证方式遇冷,生物识别受青睐数据显示,传统密码验证方式的使用比例较2016年下降25%;动态验证码的使用比例连续两年下滑,2017年再次下降20%。与此同时,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本次被调查者中使用指纹识别方式的比例为48%,呈现出逐步替代传统密码的趋势。移动支付场景更为丰富,外卖受男性群体追捧此次调查显示,5成以上的消费者通过手机支付完成线下购买实物、信用卡还款、外卖、打车及充值缴费等日常支付。其中,打车、叫外卖是90后、80后常用场景;买电影票、发红包是70后常用场景,资金转账则成为60后的首选。值得注意的是,外卖消费场景崛起迅速,移动支付比例超过6成,而80、90后男性群体对其增长贡献最大。诱扫二维码欺诈受骗比例增长,中老年及90后须更加关注支付安全社交账号盗用、短信木马链接等去年高发的欺诈手法在2017年呈现快速下降趋,而诱扫二维码欺诈有所上升,约有3成受访者遭遇扫码欺诈。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易受虚假优惠信息吸引的中老年群体,因防范意识较低,实际遭受网络欺诈比例较高(占比达59%)。另外,90后群体遭遇诈骗后,发生大额损失的比例(27%)更大,超出总体人群近20个百分点,这可能与90后绑定大额银行卡的比例更高(超过其他年龄段人群15%)、以及更少购买账户安全险(低于其他年龄段人群10%)有关。消费者自担损失比例下降,联系银行为止损关键调查显示,相比2016年,自行承担所有损失的消费者占比下降12%,其中商业保险、风险赔付、欺诈资金与货物拦截等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遭遇诈骗后,及时联系银行挂失卡片可帮助减少损失。受访者中,拨打银行客服挂失卡片,遭遇诈骗但未蒙受损失的比例为47%,而通过第三方挂失等其他方式止损,该比例仅为30%左右。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约10.5万份,约七成被访者集中在20岁至40岁。样本覆盖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山东、江苏、福建等全国32个省份(直辖市),高度还原移动支付人群现状,并借助第三方咨询公司专业分析力量,力求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