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_第1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_第2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_第3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_第4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及其动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种群及其动态考情研读·备考定位课标要求1.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3.举例说明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核心素养1.分析种群数量变化,建立生物与环境相协调的观点。(生命观念)2.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培养归纳、比较及运用模型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3.归纳总结种群数量变化在实践中的应用,养成关注生产实践、学以致用的态度。(社会责任)4.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科学探究)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必备知识·夯实基础知|识|巩|固1.种群的数量特征(1)____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______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结构是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__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_________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预测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逐个计数法:分布范围______、个体______的种群,可以逐个计数,如调查某山坡上的珙桐密度。较小较大(2)估算法①样方法②标记重捕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注意事项调查期间,被调查个体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记对象正常的生命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要能维持一定时间③黑光灯诱捕法:对于有_________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调查种群密度。趋光性思|维|辨|析易错整合,判断正误。(1)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

)(2)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3)调查动物种群密度还可通过红外线照相机、微卫星DNA分子标记等技术进行调查。(

)√×√1.黑光灯诱捕昆虫和性外激素诱杀害虫的原理相同吗?分别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何种信息传递?提示:原理不同。前者利用了昆虫的趋光性,后者利用了昆虫之间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原理。前者属于物理信息,后者属于化学信息。2.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提示: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结构,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3.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为什么强调随机取样?提示: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剖析难点·考点突破重|难|精|讲1.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及判断技巧(1)统计图(2)曲线图和柱形图(3)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2.利用标记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考向一以种群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为载体考查生命观念及科学思维

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都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B.使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会使下一代中的性别比例失调C.种群的年龄结构体现种群中各年龄组间个体数量比例关系并只能用年龄金字塔图形表示D.任何种群都有年龄结构,但并不都有性别比例精|准|命|题例1D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内个体数量的统计值,A错误;使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会使当代中的性别比例失调,B错误;种群的年龄结构体现种群中各年龄组间个体数量比例关系,既可以用年龄金字塔图形表示,也可用其他方式表示,如柱形图、曲线图等,C错误;任何种群都有年龄结构,但并非所有的种群都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如有些生物无性别分化,D正确。〔变式训练1〕

(2022·浙江1月选考)经调查统计,某物种群体的年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A.因年龄结构异常不能构成种群B.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昆虫种群C.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果树种群D.可能是受到性引诱剂诱杀后的种群B解析: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虽然图中某物种群体的年龄结构与常规不同,但仍能构成种群,A不合理;由图可知,该种群中的个体存活时间不超过10周龄,且雌、雄个体的存活时间和生殖期长短均不相同,推测该种群可能是存活时间较短且雌、雄个体差异相对较大的昆虫种群,而非果树种群,B合理,C不合理;由图可知,同周龄的生殖期的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数量相当,且雄性个体生殖后期出现较早,说明这可能是该生物本身就有的差异,并不是性引诱剂诱杀的结果,D不合理。考向二结合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考查科学实践能力

不同动物的粪便具有不同的特征,通过分析粪便可获得种群的数量信息,鼠兔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鼠种之一,为研究鼠兔越冬种群大小与来自艾虎的捕食风险的关系,研究人员选取若干区域以洞口计数法(以洞口数量多少作为鼠兔种群大小的指标)调查了鼠兔种群,以粪便分析法统计了鼠兔洞口留有的艾虎粪便,结果显示艾虎在大的鼠兔种群周围更容易留下粪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例2C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艾虎种群密度,若再次捕获导致艾虎死亡不影响调查结果B.调查鼠兔洞口数目时应注意样方大小及随机取样C.连续调查鼠兔、艾虎的种群数量,艾虎种群呈现先增先减的趋势D.上述调查结果表明鼠兔越冬种群数量越大,来自艾虎的捕食风险越大解析:

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记后重新捕获数,重捕时,捕获的艾虎死亡(数据未变)不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A正确;调查鼠兔洞口数目时所用方法为样方法,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B正确;分析题意可知,艾虎可以捕食鼠兔,则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应为鼠兔呈现先增先减的趋势,而艾虎是后增后减,C错误;结合题意“艾虎在大的鼠兔种群周围更容易留下粪便”可知,鼠兔越冬种群数量越大,来自艾虎的捕食风险越大,D正确。〔变式训练2〕

(2024·山东临沂摸底)近日科研团队找到推算雪豹种群密度的方法——照片重复取样法。在祁连山某区域内布设了60台红外相机,这些相机在海拔2100~4100m的深山中连续拍摄了3个多月,研究人员确定研究区域约有20只雪豹。根据数学模型推算,估测在这个区域内每100km2生活有3只雪豹。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雪豹的种群密度调查可采用标记重捕法,不适合采用样方法B.决定雪豹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C.照片重复取样法可用于调查一些大型稀少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D.若研究区域有120只雪豹,则估测该区域的种群密度是18只D解析:雪豹是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可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其种群密度,不适合采用样方法,A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B正确;调查一些大型稀少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照片重复取样法,C正确;根据数学比例推算,即20∶3=120∶X,则X=18,因此该区域内雪豹的种群密度应为每100km218只,D错误。考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必备知识·夯实基础知|识|巩|固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____________。(2)建构步骤数学形式(3)表达形式①数学方程式:科学、准确,但不够______。②曲线图:直观,但不够______。直观精确2.种群的“J”形增长和“S”形增长食物和空间适宜资源和空间K值环境容纳量3.种群数量的波动(1)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数量总是在______中。处于波动中的种群,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____________。(2)当种群长期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______。(3)当一个种群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_____________。波动种群爆发下降衰退、消亡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影响因素提醒: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2)种群研究的应用②有害生物防治:鼠害发生时,既适当采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控制现存害鼠的种群数量,又可以通过引入天敌、减少食物等方法,降低其_______________。环境容纳量思|维|辨|析易错整合,判断正误。(1)自然界中细菌的种群增长都为“J”形增长。(

)(2)在“S”形增长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超过K/2后,种群增长速率减慢,其对应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3)当死亡率升高至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4)种内竞争对种群数量起调节作用。(

)××√√延|伸|探|究1.如图是某自然区域中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分析以下问题:(1)0~t2,甲、乙两种群的数量均呈“S”形曲线增长吗?其理由是什么?提示: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乙种群最终呈现“S”形增长,随时间的推移,甲、乙数量的比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在t2时刻降为零,说明甲种生物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被淘汰。(2)t1时刻,甲、乙两种群的死亡率相同吗?其理由是什么?提示:不相同。t1时刻,甲、乙两种群的数量比为1,但是0~t1时间段内,甲种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乙种群在此时间段内的竞争中受到抑制,因此甲种群的死亡率较低,而乙种群的死亡率较高,故二者死亡率不同。2.自2002年起,人们在某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生态修复之前,某区域中分布着部分农田,退耕还湿前后,该区域中田鼠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值M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什么?推测数值N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提示:生态修复前(或2002年前)该区域田鼠的环境容纳量;生态修复后,田鼠的食物减少,天敌增多,栖息环境缩小等。剖析难点·考点突破重|难|精|讲1.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和“S”形两种曲线的分析提醒:(1)λ≠增长率λ指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λ=Nt/Nt-1)。根据Nt=N0λt,可得t年后的种群数量。而增长率指一段时间结束时种群数量相对于初始种群数量的增加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种群增长率=(Nt-Nt-1)/Nt-1=Nt/Nt-1-Nt-1/Nt-1=λ-1。(2)增长率≠增长速率增长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数目,增长率是一个比值。2.明确K值的三个易错点(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可能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可能会上升。(2)在环境条件稳定,K值一定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3)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一定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K值,但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环境条件已遭到破坏。3.K值与K/2值的应用考向一借助种群增长曲线分析,考查模型构建能力

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燕鹞和蝗虫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虚线接近Nt的区域为A区域,虚线接近Nt+1的区域为B区域。不考虑种群的迁入和迁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精|准|命|题例1CA.绘制曲线图分析蝗虫种群的数量变化,属于构建数学模型B.两个种群数量对应图中曲线的交点S时,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同C.当种群数量曲线连续分布在A区域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如果Nt+1与Nt的比值保持不变且大于1,则该种群为“J”形增长解析:

图示用曲线表示种群增长的数量变化,属于构建数学模型,A正确;两个种群数量对应图中曲线的交点S时,Nt+1与Nt比值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说明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同,B正确;当种群数量曲线连续分布在A区域时,Nt+1与Nt的比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可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错误;如果Nt+1与Nt的比值保持不变且大于1,这是种群数量“J”形增长判断的依据,则该种群为“J”形增长,D正确。关注“λ”值内涵种群“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不是增长率。〔变式训练1〕

(2022·山东卷改编)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B.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C.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解析:

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种群数量不变,说明该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即达到K值),此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但种群数量最多,可获得最大捕捞量,但不是最大持续捕捞量,A错误;亲体数量约为500(即K/2)个时,此时增长速率最快,因此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B错误;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达到K值,种群达到稳定状态,C正确;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因此,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饲料属于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考向二围绕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考查创新应用能力

(2023·山东德州高三二模)影响昆虫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像食物、空间等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随种群密度的大小而改变,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寒冷、干旱等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可通过正反馈调节实现B.天敌属于密度制约因素,流行性疾病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若昆虫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非密度制约因素作用会增强D.非密度制约因素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例2D解析: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实现的,如被捕食者(食物)对捕食者的数量变化的影响就是通过反馈调节实现的,被捕食者(食物)减少,使捕食者减少,进而被捕食者增加,反之,捕食者增加,进而被捕食者减少,为负反馈调节,A错误;流行性疾病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若昆虫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密度制约因素作用会增强,C错误;非密度制约因素如气候、季节、降水等,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变式训练2〕

(2024·江苏南通调研)下列关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林冠层的郁闭度越大,地面得到的阳光越多B.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C.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D.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解析:林冠层的郁闭度越大,地面得到的阳光越少,A错误。A考点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必备知识·夯实基础知|识|巩|固1.实验原理2.实验流程3.实验注意事项及分析(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计数。(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3)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需要做重复实验,目的是尽量减少误差,需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4)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稀释培养液重新计数。稀释的目的是便于酵母菌悬液的计数。(5)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剖析难点·考点突破重|难|精|讲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血细胞计数板及相关计算(1)血细胞计数板由一块厚玻璃片特制而成,其中央有两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划分为9个大方格(如上图A所示),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加盖玻片后的深度为0.1mm。因此,每个大方格的容积为0.1mm3。另外,每个大方格以细线等分为25个中方格(如上图B所示)。每个中方格又等分为16个小方格,供细胞计数用。(2)计算公式①在计数时,先统计(图B所示)5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以25,就得出一个大方格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mL菌液中的总菌数。②设5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则0.1mm3菌液中的总菌数为(A/5)×25×B。已知1mL=1cm3=1000mm3,1mL菌液的总菌数=(A/5)×25×10000×B=50000A·B。2.影响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及改进办法考向结合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2020·江苏卷)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精|准|命|题例B解析: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因此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时要进行第一次计数,A正确;抽样检测时,需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取样,B错误;每隔一定时间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C正确;营养、温度、pH、有害物质的积累等都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D正确。〔变式训练〕

(2020·海南卷)用4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别为a、b、c、d,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酵母菌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曲线a所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主要原因是种群增长所需的____________最丰富。(3)曲线d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培养方式是_______________。该组酵母菌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种群增长逐渐变慢,其限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4)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在有限的空间中,每组酵母菌种群数量都会达到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适合酵母菌繁殖营养物质不换培养液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解析:(1)由于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所以培养酵母菌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2)据图分析可知,曲线a的酵母菌培养液更换的时间间隔最短,营养物质最丰富,所以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3)据图分析可知,曲线d为对照组,应该不换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限制因素有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等。(4)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素养提升·强化思维构|建|网|络真|题|再|现1.(2023·山东卷)某种动物的种群具有阿利效应,该动物的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种群增长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增加的个体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初始密度介于0~a时,种群数量最终会降为0B.初始密度介于a~c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不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D.若自然状态下该动物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人为提高雄性占比会使b点左移解析:初始密度介于0~a时,即种群密度小于种群生长的最适密度,对种群的生长起到阻止作用,因而种群数量最终会降为0,A正确;初始密度介于a~c时,应分两段来分析,在种群数量小于b时,其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当种群数量大于b时,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表现为种群数量上升,B错误;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同时在种群密度高于c时进行捕获并保留在c,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C错误;自然状态下雌雄数量相等,从性别比例上看最有利于种群繁殖,此时人为提高雄性比例,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性别比例失调,不利于种群密度增长,使种群增长速率减小,即人为提高雄性比例时,需要更大的种群密度才能弥补,使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到0而不为负,即此时b点右移,D错误。故选A。2.(2023·山东卷)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况,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观察的这些灰松鼠构成一个种群B.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需用标记重捕法C.据图可推测出该地的灰松鼠种内竞争逐年减弱D.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D解析:种群是指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根据题意“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况”可知,观察的并非是该地的全部灰松鼠,A错误;标记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一种估算法,若要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可采用逐个计数法,B错误;图示为“某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的逐年存活情况”,由图可知,随着灰松鼠年龄的增大,其存活率逐渐下降,但当地灰松鼠的种群数量未知,不能推断其种内竞争的情况,C错误;据图可知幼体存活率下降较高,0~1年死亡个体较多,成年后死亡较少,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D正确。故选D。3.(2023·广东卷)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释是(

)A.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B.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C.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D.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C解析:

气温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蝗虫原本就会在秋季死亡,降温使它们死亡前没有产生后代,导致出生率下降,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4.(2023·天津卷)人口老龄化将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下列数量特征与此无关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C.年龄结构 D.性别比例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A、B不符合题意;老龄化会导致人口的年龄结构成为衰退型,C不符合题意;理论上男女比例是1∶1,人口老龄化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D符合题意。故选D。D5.(2023·浙江卷)在我国江南的一片水稻田中生活着某种有害昆虫。为了解虫情,先后两次(间隔3天)对该种群展开了调查,前后两次调查得到的数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在两次调查间隔期内,该昆虫种群最可能遭遇到的事件为(

)A.受寒潮侵袭 B.遭杀虫剂消杀C.被天敌捕杀 D.被性外激素诱杀D解析:若昆虫种群受寒潮侵袭,则各日龄阶段昆虫遭遇侵袭程度应一致,A错误;若昆虫种群遭杀虫剂消杀,则各日龄阶段昆虫被消杀程度应一致,B错误;若昆虫种群被天敌捕杀,则应是低日龄阶段昆虫被影响较大,C错误;性引诱剂可以吸引交配期的雄性个体,进行诱杀,因此生殖期和生殖后期雄性昆虫数量变化较大,D正确。故选D。6.(2023·山西卷)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D.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D解析:红外触发相机监测野生动物方法是一种新型调查手段,特别适用于对活动隐秘的大中型、珍稀兽类、鸟类的记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即物种丰富度,A正确;标记重捕法需要捕捉动物并标记,后再次捕捉,故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B正确;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获得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即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C正确;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D错误。故选D。7.(2022·全国甲卷)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A.甲、丙、乙 B.乙、甲、丙C.丙、甲、乙 D.丙、乙、甲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时间变化,甲曲线先增加后减少,乙曲线呈“S”形,丙曲线下降,在池塘中投放一批鱼苗后,由于一段时间内鱼没有进行繁殖,而且一部分鱼苗由于不适应环境而死亡,故种群数量下降,如曲线丙,存活的个体重量增加,如曲线乙,种群总重量先增加后由于捕捞而减少,如曲线甲。综上可知,D正确。故选D。8.(2022·浙江1月选考)沙蝗的活动、迁徙有“逐水而居”的倾向。某年,沙蝗从非洲经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向中亚迁徙,直到阿富汗以及我国西北边境,扩散和迁徙“戛然而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沙蝗停止扩散的主要原因是种内竞争加剧B.沙蝗种群的数量波动表现为非周期性变化C.天敌对沙蝗的制约作用改变了沙蝗的生殖方式D.若沙蝗进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将呈现“J”形增长B解析:据题干可知,沙蝗的活动、迁徙有“逐水而居”的倾向,推测它停止扩散的原因是受环境中水资源的影响,A错误;沙蝗种群的数量呈非周期性波动,B正确;据题中信息不能得出C项所述内容,C错误;沙蝗进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不会呈现“J”形增长,D错误。故选B。9.(2022·山东高考)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若在某封闭鱼塘中捕获了1000条鱼售卖,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获了950条鱼。假设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约为(

)A.2×104条 B.4×104条C.6×104条 D.8×104条A解析:由题“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假设该种群总数为x,则有1000/x=950/(x-1000),计算得出x=2×104,即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为2×104条,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2021·湖南卷)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食草动物进入早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形曲线B.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C.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D.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解析:食草动物进入草原生态系统早期,由于空间、资源充足,又不受其他生物的制约,所以食草动物的种群数量的增长大致呈“J”形曲线增长,A正确;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即该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而图中a点的纵坐标对应的数量为该食草动物的最大数量,所以环境容纳量应小于a,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食草动物过多会导致植物数量的下降,食草动物数量的下降又会导致植物数量的增多,属于典型的负反馈调节,C正确;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过度放牧使得草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致使草原退化降低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故选B。11.(2021·浙江卷)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直到1860年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B.绵羊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倍数不变C.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减小D.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D解析:绵羊种群数量除与环境条件有关外,出生率和死亡率也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而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减少,A错误;绵羊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增长率一直下降,故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倍数一直减小,B错误;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会随着绵羊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C错误;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则绵羊的食物来源可能会受影响,故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D。12.(2021·河北卷改编)我国麋鹿经历了本土野外灭绝、圈养种群复壮、放归野外等历程,成功建立野生种群。2020年,我国麋鹿分布点已从最初的2处发展至81处,数量超过8000只,基本覆盖麋鹿野外灭绝前的栖息地,展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智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麋鹿种群密度B.增加我国麋鹿种群的物种多样性,有利于种群的进一步发展C.麋鹿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内斗争最小D.对麋鹿种群进行圈养复壮、放归野外的过程属于就地保护A解析:由于麋鹿数量较少,个体较大,可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麋鹿种群密度,A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增加我国麋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种群的进一步发展,B错误;麋鹿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数量为K/2,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条件下,种群数量最少时,种内斗争最小,C错误;据分析可知,对麋鹿种群进行圈养复壮、放归野外的过程属于易地保护,D错误。故选A。13.(2021·山东卷)调查1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

)A.66只/公顷 B.77只/公顷C.83只/公顷 D.88只/公顷B解析:题干信息“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表明在计算时可以认为第一次真正标记的鼠数目是39-5=34。标记重捕法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