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_第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_第2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_第3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_第4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质资源germplasmresources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或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的总称。种质: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是控制生物本身遗传和变异的内在因子。(遗传资源)作物起源中心:遗传类型有很大的多样性、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的变种性状和近亲野生类型或栽培类型的地区。原生起源中心:野生植物最先被人类栽培利用。次生起源中心:产生大量栽培变异类型的独立农业地理中心。育种目标: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某种作物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生物产量:中有机物质占干物质的90%~95%,因此作物有机物质的生产和积累是形成产量的主要物质基础。经济产量:是生物产量的一部分,是作物有价值器官部分的产量。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理想株型育种:集中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优良性状,使其获得最高的光能利用率,并能将光合产物最大限度地输送到籽粒中去,通过提高收获指数而提高籽粒产量。高光效育种: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而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品种适应性:指作物品种对环境的适应范围和在一定范围内的适应程度。品种稳定性:指作物品种基因型能自行调节其表现型的状态以适应变动的环境,使其生长发育和主要性状表型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区域试验:指鉴定作物新品种使用价值和适应区域范围的一种多点试验。边际效应:指小区两边和两端的植株,由于占有较大的空间而表现出的差异。生长竞争:指相邻小区之间,由于株高和株型等差异,使其各自的性状表现互相受到影响杂种优势:F1杂种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优越于其亲本品种(系)的现象。特殊配合力(SCA):是指两个特定亲本所组配F1在某种数量性状上的表现。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决定的(显性、超显性和上位性效应)是不能在其他组合中表现和遗传的部分。一般配合力(GCA):是指一个自交系亲本与其它若干个自交系杂交的F1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的,为可以遗传的部分。其高低是由被测定的自交系所含有利基因位点的多少决定的配合力:指一个亲本与另外的亲本杂交后杂种一代的生产力的大小。配合力是自交系的一种内在属性,受多种基因效应支配。不能通过自交系自身的性状表现出来通过自交系组配的杂种的产量(或其它性状)的平均值估算出来测交测验:自交系配合力所进行的杂交测验种: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测交种:测交所得的后代F1核质杂种:不同种属间的细胞核细胞质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不同核质间存在着不同的互作系。效应,异核、质结合可产生一定的杂种优势,即核质杂种优势。一环系:从具有较高生产力和优良农艺性状的推广品种中选育出的农艺性状好,一般配合力较高的自交系,称为一环系。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种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称为二环系。《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库一、名词解释绪论作物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3、有性繁殖: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过称。4、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都称为自花授粉。5、异花授粉: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称为异花授粉。6、常异花授粉: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称为常异花授粉。8、自交不亲和性: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9、雄性不育性:植株的雄蕊正常但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10、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无性繁殖。11、营养繁殖: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等)繁殖出新的植物个体的繁殖方式。12、无性系:由营养体繁殖的后代就称为无性系。13、无融合生殖:植物的雌雄性细胞甚至雌配子体内的某些单、二倍体细胞,不经过正常受精和两性配子的融合过程而直接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14、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15、杂交种品种:是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16、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品种:自由授粉品种内或品种间随机授粉,这样由杂交、自交和姊妹交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异质杂合群体后代。17、异花授粉作物的综合品种:是一组经过挑选的自交系采用人工控制授粉和在隔离区多代随机授粉组成的遗传平衡群体。18、自花授粉作物的杂交合成群体:由两个以上的自花授粉作物的自交系品种杂交后繁殖出的、分离的混合群体,种植在特殊环境中,依靠自然选择作用促使群体发生遗传变异,并在后代中加强该遗传变异而逐渐形成的较稳定的群体。自花授粉作物的多系品种:由若干近等基因系的种子混合繁殖而成的,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只在个别性状上有差异的一种特殊的异质纯合群体。19、无性系品种: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遗传上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繁殖而成的后代。20、近等基因系:除了某一两个基因外,其他基因都相同的两个遗传材料,通常是经过饱和回交形成的除了目标性状有差异,其他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两个遗传材料(品系)。种质资源:(germplasmresources)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或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的总称。24、次生起源中心:产生大量栽培变异类型的独立农业地理中心。25、原生作物:指人类有目的驯化的植物。26、次生作物:指与原生植物伴生的杂草,当其被传播到不适宜于原生作物而对杂草生长有利的环境时,被人类分离而成为栽培的主体的作物。27、原生境保存:指在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就地进行繁殖保存种质,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天然公园等。28、非原生境保存:指种质保存于该植物原生态生长地以外的地方,如建设低温种质库。29、种植保存:为了保持种质资源的种子或无性繁殖器官的生活力,并不断补充其数量,种质资源必须每间隔一定时间(1-5年)播种一次,即称种植保存。30、贮藏保存:指用控制储藏时的温、湿条件的方法来保持种子资源种子的生活力的一种方式。31、离体保存:用试管保存组织或细胞培养物的方法来有效地保存种质资源材料的一种方式。32、基因文库技术:33、直接鉴定:根据目标性状的直接表现进行的鉴定。34、间接鉴定:根据与目标性状高度相关性状的表现来评定该目标性状称为间接鉴定。35、基因银行(或基因库):具有形形色色基因资源的各种材料称之为基因库或基因银行36、核心种质:Frankel和Brown于1984年最早提出核心种质(corecollection)的概念。认为核心种质是保存的种质资源的一个核心子集,以最少数量的遗传资源最大限度地保存整个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代表了整个群体的地理分布。37、育种目标: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某种作物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38、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39、株型育种:集中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优良性状,使其获得最高的光能利用率,并能将光合产物最大限度地输送到籽粒中去,通过提高收获指数而提高籽粒产量。40、高光效育种: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而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41、优质(的含义):作物品种不但要营养丰富,而且还要具有符合要求的加工品质、卫生品质以及商业品质等。42、稳产性:指作物品种基因型能自行调节其表现型的状态以适应变动的环境,使其生长发育和主要性状表型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43、广适性:指作物品种对各种生态环境的适应范围及程度。引种和选择育种45、引种:广义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职务、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从生产角度来讲,指从外地引进作物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本地推广种植。46、驯化:指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力的利用和改造的过程。51、生态类型:指在同一物种变种范围内,在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等方面均与当地的主要生态条件相适应,遗传结构也基本相似的作物类型。52、气候相似论:是引种的基本理论之一,要点为原产地区与引进地区之间,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应尽可能相似,以保证品种互相引种成功地可能性。53、基本营养生长性: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因作物品种而异的这种特性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55、单株选择:从品种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分别脱粒保存,翌年分别各种一小区(行),根据各小区植株的表现来鉴定上年当选个体的优劣,并据此淘汰不良个体的后代的过程。56、混合选择育种:是从原始品种群体中,按育种目标的统一要求,选择一批优良一致的个体,混合脱粒后种植群体,与原品种比较确定比原品种优越,就可以取代原品种,作为改良品种加以推广的一系列过程。65、纯系育种:又称系统育种,是通过个体选择、株行试验和品系比较试验到新品种育成一系列过程。杂交育种66、杂交育种: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67、杂交方式:指一个杂交组合里要用多少亲本,以及各亲本间如何配置的问题。75、系统群:来自同一F3系统(即同属于F2单株的后代)的F4诸系统称为系统群。76、姊妹系:系统群内各系统之间称为姊妹系。远缘杂交育种80、远缘杂交:指植物分类学上用于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倍性育种85、染色体基数:许多植物的染色体组包含着若干个祖先种(基本种)的染色体组。基本种的染色体组称为基本染色体组,常用符号x来表示,它所包含的染色体数称为染色体基数。86、多倍体:指体细胞中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植物个体。87、同源多倍体: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相同的多倍体。88、异源多倍体:指由不同种、属间个体杂交得到的F1经染色体加倍而成的多倍体。杂种优势利用89、杂种优势:F1杂种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优越于其亲本品种(系)的现象。90、中亲优势:又称相对优势,指杂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P1和P2)同一性状平均值的差数除以双亲(P1和P2)同一性状的平均值。91、超亲优势:指杂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高值亲本(HP)同一性状平均值的差数除以高值亲本(HP)92、竞争优势(或超标优势):指杂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当地推广品种(CK)同一性状的平均值的差数除以当地推广品种(CK)。93、杂种优势指数:指杂种(F1)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的平均值的比值。94、人工去雄:指在母本雄穗刚露出时,用手拔掉雄穗,使其不育的一种方法。95、化学杀雄:指选用某种化学试剂,在作物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喷洒于母本,直接杀伤或抑制雄性器官发育,造成生理不育,达到去雄目的的一种方法。96、自交不亲和性:雌、雄蕊均正常,但自交或系内交均不结实或结实很少的特性叫自交不亲和性。97、配子体自交不亲和:花粉能正常发芽,并能进入柱头,但花粉进入柱头组织或胚囊后遇到卵细胞产生的某些物质,表现出相互抑制而无法受精,受配子体基因控制。98、孢子体自交不亲和:花粉粒及花粉壁成分与雌蕊柱头上的柱头毛乳突细胞之间,即雌雄二倍体细胞之间的相互抑制作用,因而花粉管不能进入柱头受精,受花粉亲本的基因型控制。99、自交系:是由某个优良单株连续自交多代,经过选择而产生的基因型相对纯合的后代群体。100、一环系:从品种群体和品种间杂交种中选育的自交系,通称一环系。101、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选育的自交系,称为二环系。102、一般配合力(GCA):是指一个自交系亲本与其它若干个自交系杂交的F1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的,为可以遗传的部分。其高低是由被测定的自交系所含有利基因位点的多少决定的。103、特殊配合力(SCA):是指两个特定亲本所组配F1在某种数量性状上的表现。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决定的(显性、超显性和上位性效应)是不能在其他组合中表现和遗传的部分。104、测交:测验自交系配合力所进行的杂交。105、测验种: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106、测交种:测交所得的后代F1107、单交种:用两个自交系组配而成,例如A×B。108、三交种:用三个自交系组配而成,组合方式(A×B)×C。109、双交种:用4个自交系组配而成,先配成两个单交种,再配成双交种,组合方式为(A×B)×(C×D)。核质杂种:异核、质结合获得的杂种称为核质杂种。核质杂种优势:不同种属间的细胞核、细胞质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不同核质间存在着不同的互作效应,异核、质结合可产生一定的杂种优势,就是核质杂种优势。雄性不育及杂种品种的选育110、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受细胞质不育基因和对应的细胞核不育基因共同控制的不育类型,常被简称为胞质不育(CMS)。111、细胞核雄性不育:受细胞核不育基因控制的,与细胞质没有关系。114、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能稳定遗传的品系叫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115、雄性不育保持系:使不育系性能—代一代保持下去的特定父本品种称为雄性不育保持系(简称保持系)116、雄性不育恢复系:能够恢复不育系雄性繁育能力的品种叫雄性不育恢复系。(简称恢复系)抗病虫育种119、定向选择:当垂直抗性品种大面积推广后,相应的毒性小种变会大量繁殖增多,最终导致该品种丧失抗性,这种现象就叫定向选择。120、稳定化选择:当生产上一个抗强毒性小种品种的种植面积减少,感病品种的面积扩大时,会因强毒性小种适应性差,竞争不过无毒性或弱毒性小种,而频率下降,一些无毒性或弱毒性小种频率升高,而不能形成优势小种的现象就叫稳定化选择。121、毒性(或专化性致病性):指病原菌能克服某一专化抗病基因而侵染该品种的特殊能力,是一种质量性状,因某种毒性只能克服其相应的抗病性,又称为专化性致病性。122、侵袭力(或非专化性致病性):指在能够侵染寄主的前提下,病原菌在寄生生活中的生长繁殖速率和强度(如潜育期和产孢能力),是一种数量性状,它没有专化性,即不因品种而异,又称为非专化性致病性。123、生理小种(毒性小种):根据病原菌致病性差别划分出的不同类型就是生理小种。128、过敏性坏死反应: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体细胞克隆变异:指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物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变异。135、无性系变异:在无性系群体中出现的变异称为无性系变异。136、变异体:137、外植体:植物组织培养中作为离体培养材料的器官或组织的片段。138、原生质体:(potoplast)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139、体细胞杂交:(comaticcellhybridization):又称体细胞融合,指将两个GT不同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体细胞的过程。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兼有两个细胞的染色体。140、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fusion):指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借以获得兼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141、愈伤组织(callus):植物局部创伤后或在组织培养中,当已分化的细胞恢复了细胞分裂能力,而增殖形成的无组织结构、无器官分化的薄壁细胞团。142、细胞工程育种:主要是指利用花药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融合与杂交等技术进行育种的方法143、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也叫转导外源基因(DNA)育种,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育种新方法。基因工程育种是分子水平的杂交,因此也称为分子育种,其主要程序是:以花粉管为途径导入外源DNA,将供体的染色体提取后,加入DNA分解酶,把染色体分解为很小的DNA片段,然后再注入受体的子房中。从而创造变异,并从户选育出新品种、新物种。144、转基因育种: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中分离出目的基因,经DNA重组与遗传转化或直接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遗传工程体,并经过田间试验与大田选择育成转基因新品种或种质资源。146、重组DNA技术:(recombinantDNAtechnique)又称遗传工程,在体外重新组合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并使它们在适当的细胞中增殖的遗传操作。147、分子克隆:是在体外对DNA分子按照既定的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子导入到合适的受体细胞中,使其在细胞中扩增和繁殖,以获得DNA分子大量复制,并使受体细胞获得新得遗传特征的过程。种质资源germplasmresources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或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的总称。种质: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是控制生物本身遗传和变异的内在因子。(遗传资源)作物起源中心:遗传类型有很大的多样性、比较集中、具有地区特有的变种性状和近亲野生类型或栽培类型的地区。原生起源中心:野生植物最先被人类栽培利用。次生起源中心:产生大量栽培变异类型的独立农业地理中心。育种目标: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某种作物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生物产量:中有机物质占干物质的90%~95%,因此作物有机物质的生产和积累是形成产量的主要物质基础。经济产量:是生物产量的一部分,是作物有价值器官部分的产量。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理想株型育种:集中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优良性状,使其获得最高的光能利用率,并能将光合产物最大限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