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構成要件該當性(Ⅱ)_第1页
第四章構成要件該當性(Ⅱ)_第2页
第四章構成要件該當性(Ⅱ)_第3页
第四章構成要件該當性(Ⅱ)_第4页
第四章構成要件該當性(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構成要件該當性(Ⅱ)第五節主觀構成要件<導

例>(1)甲為一縱火狂,發現市區某未完工大樓顏色甚鮮豔,一時手癢乃對該大樓潑汽油縱火,火勢一發不可收拾,該棟大樓完全被焚毀。其後,消防隊員清理現場時,赫然於火場中發現一流浪漢之屍體。問甲應成立何罪?(2)乙欲射殺A,當時A正在逛街,身旁人群熙來攘往,雖然有誤中他人的可能性,乙仍然開槍射擊,結果卻誤中B,導致B當場死亡。問乙對於B之死,應該負何種責任?(3)丙見路旁有一隻純種名犬正在尿尿,丙並不確定,該名犬究竟係他人所遺失、抑或屬鄰居所有,心想不論如何均要據為己有,乃將該名犬抱回家。問丙構成何罪?(4)恐怖份子丁在飛機上置放炸彈,炸彈於空中爆炸造成飛機失事,機上186人全部罹難。問丁應如何論罪?(5)戊與朋友玩大富翁遊戲,為求逼真,乃以掃描器將千元大鈔掃瞄成圖形檔,經由電腦以高階印表機列印出來,印出來的千元大鈔幾可亂真。問戊是否成立偽造通用貨幣罪?一、(構成要件)故意之要素故意之內涵意欲說認識說認知要素意欲要素認知要素客觀構成要件事實1.行為主體2.行為客體3.實行行為4.特殊行為情況5.行為結果6.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認識意欲或容忍直接故意未必故意二、故意的型態(1)直接故意。§13Ⅰ:「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明知並有意使其發生者,為故意。」(2)未必故意(間接故意、或然故意)。§13Ⅱ:「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並不違背其本意者,以故意論。」刑法上的故意犯,只要行為人具備故意即可,不論是「直接故意」或是「間接故意」均無妨。不過,有時法條中會特別規定有「明知」之用語,此時該犯罪即必須行為人具備「直接故意」才可以成立。例如,§213(公務員登載不實罪):「公務員明知為不實之事項,而登載於職務上所掌之公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於此罪中,如果行為人只具備未必故意尚有不足,必須要有直接故意才足以成立公務員登載不實罪。

(3)擇一故意:指行為人在著手於特定行為之實行時,雖然無法明確知道該行為「究竟會實現兩種相斥之構成要件中的哪一種」或「結果會發生在多數行為客體中的哪一個」,但是行為人對於該數種可能性均予以容忍其發生。導引案例(2)中,乙在熙來攘往的街道上開槍,可能射中A、也可能射其他逛街的人,屬於容忍「結果發生在多數行為客體中之一個」的殺人擇一故意,因此其應對B之死亡結果負故意殺人既遂罪(§271Ⅰ)之責。導引案例(3)中,丙並不確定該名犬究竟係他人所遺失、抑或屬鄰居所有,然無論如何,丙對於此兩種可能性均有認知、並予以容忍,因此丙對於侵占遺失物罪或竊盜罪之構成要件事實具備「擇一故意」。如果該狗僅係他人所遺失,丙的行為成立侵占遺失物罪;但如果該狗真係鄰居所有,則丙的行為構成竊盜罪。(4)累積故意(概括故意)「累積故意」,係指行為人認識其行為將會實現多數構成要件事實或侵害多數行為客體,而仍然執意實施該行為,對於該行為的所有可能結果均予以容忍的一種故意型態。在導引案例(4)中,恐怖份子丁認知到炸彈爆炸會造成飛機全毀、許多人死亡的結果,而仍執意為之,具備累積故意,因此應成立186個故意殺人既遂罪(§271Ⅰ)以及一個準放火罪(§§173Ⅰ,176),屬於一行為觸犯數罪名的「想像競合犯」,應從一重處斷(§55)。三、意圖(不法意圖)在「意圖犯」中,行為人除須具備「故意」外,尚須具備特定的「不法意圖」始足以構成犯罪。例如:刑法§195「偽造變造貨幣罪」須具備供行使之意圖;§231Ⅰ「圖利使人為性交猥褻罪」與§231-1Ⅰ的「圖利強制使人為性交猥褻罪」須具備營利之意圖;§320Ⅰ的竊盜罪須具備不法所有之意圖。導引案例(5)中,戊以高階電子產品偽造千元大鈔,其目的僅在供作玩大富翁之用,並不具備行使之意圖,缺乏特殊主觀構成要件要素,故不會成立偽造通用貨幣罪(§195Ⅰ)。1.行為主體2.行為客體3.實行行為4.特殊行為情況5.行為結果6.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構成要件該當性客觀構成要件主觀構成要件一般要素:故意(或過失)特殊要素:意圖第六節構成要件錯誤<導

例>(1)甲欲殺P,惟於黑暗中誤認Q為P,因而錯將Q殺害。問甲成立何罪?(2)乙得知消息仇人W將於晚上12點至森林巡察,乙乃於11點半時先行至該處埋伏,夜色中,乙忽見有人走近,料想必為W無誤,乃對其開槍射擊,該人隨即倒地。事後才發現,其所射擊者並不是W,而是一野生台灣黑熊。問乙成立何罪?(3)丙舉槍欲射殺T,但卻因為槍法欠準頭而誤中U,導致U重傷死亡。問丙應該如何論罪?(4)丁為其妻投保高額保險,為了謀取保險金,乃計畫製造其妻的意外。某日,丁與其妻一同去登山健行,行至某山谷,丁乃趁機將其妻推落山谷,欲使其妻摔死以製造山難意外之假象。不過,由於山谷下有河流,故其妻並未摔死,反倒是因水流湍急而慘遭溺斃。問丁對於其妻之死,應成立何罪?刑法上的「故意」,必須包含行為人對於客觀構成要件事實的「知」與「欲」兩項要素。其中的「認知要素」,係指行為人主觀上必須認識所有的客觀構成要件事實。故倘若行為人主觀上所認知之構成要件事實,與客觀上實際所發生的事實有所不同時,此時就有可能影響到故意的成立。此種行為人對於客觀構成要件事實之認識有錯誤的情形,學說上稱之為「構成要件錯誤」。一、關於「行為主體」的錯誤在「純正身分犯」中,構成要件已經明定只有具特定身分或關係之人始得為適格之犯罪行為主體,因而在故意的認知要素中行為人尚必須具備對於此項行為人適格的認識,否則即可能發生構成要件錯誤。例如:行為人在對自己具備公務員資格發生誤認的情況下收賄,此時可以阻卻收賄罪的故意。在「不純正身分犯」中,若對加重身分要素事實發生誤認,雖會發生阻卻加重身分犯故意的效果,但仍然會成立基本犯的故意犯。例如:李四因細故與人發生口角,乃憤而持刀將其殺害,其後才發現死者竟然是其失散多年的親生父親。由於李四對於自己係被害人之子的事實並不知曉,以為自己殺的是一般人,亦即李四僅對於普通殺人罪之構成要件事實具備知與欲,故只能成立普通殺人罪(§271Ⅰ),不會成立殺直系血親尊親屬罪(§272Ⅰ)。(1)所犯大於所知,從所知所知:殺人事實所犯:殺人事實+客體為直系血親尊親屬

(重疊)

論罪:普通殺人(2)所知大於所犯,從所犯所知:殺人事實+客體為直系血親尊親屬所犯:殺人事實(重疊)論罪:普通殺人主觀認知與客觀事實不一致二、關於「實行行為」的錯誤行為在客觀上雖然已經符合客觀構成要件事實,但是由於行為人主觀上對此並未有正確的認識,而形成對實行行為的錯誤,此時亦足以阻卻故意的成立。例如:動作片中,演員張三正在攝影棚進行槍戰場景的拍攝工作,惟不知何時演戲所使用之空包彈被掉包成真彈,張三不知槍內係真彈,仍然依照劇本指示之動作對演員A射擊,A乃中彈身亡。倘若行為人對於加重構成要件要素事實發生誤認,會阻卻對該加重構成要件之故意,頂多僅成立基本構成要件之故意犯而已。例如:李四攜帶友人贈與之改造手槍進行竊盜,但卻誤以為其所持者僅為不具殺傷力普通玩具手槍,其實該改造手槍之威力足以造成人生命身體之危險。由於李四對於其攜帶凶器竊盜之行為(§321Ⅰ[3])產生誤認,此項錯誤足以阻卻攜帶凶器竊盜罪的故意,故其僅成立普通竊盜罪。三、關於「行為客體」的錯誤(1)客體錯誤:指行為人對於行為客體之同一性發生誤認所形成的錯誤,亦即行為人誤認其他的客體為其目標客體,並進而對其實施犯罪行為。「客體錯誤」又可再細分成兩種情形:

(Ⅰ)構成要件等價之客體錯誤。

(Ⅱ)構成要件不等價之客體錯誤。(Ⅰ)構成要件等價之客體錯誤指客體錯誤發生於等價(相同)之構成要件間的情形。此種錯誤,性質上僅僅是屬於單純的「動機錯誤」,並不會影響到故意的成立。因為故意所指涉的對象僅及於構成要件的事實情狀,並不包含行為的目的或動機。例如:張三與鄰居A素有嫌隙,某夜欲趁A熟睡時砸毀其車,惟因天色昏暗誤認B的車子為A之車子,因而將B的車子砸毀,張三仍應成立毀損器物罪(§354)。最高法院八十六年台上字第3604號判決「刑法上關於客體錯誤,此種認識錯誤之事實與法定之事實,法律上非難價值相同,例如欲殺甲,誤認乙為甲而殺之,其生命法益相同,殺人之故意無異,法律上但問其是否預見為人而實施殺人之行為,至於其人為甲或為乙,無關於犯罪之成立。」(Ⅱ)構成要件不等價之客體錯誤指客體錯誤發生於不等價(不相同)之構成要件間的情形。此種構成要件不等價之客體錯誤的情形,對於實際發生結果之客體的部份,由於係構成要件不等價之客體錯誤而阻卻故意,因此頂多只能成立過失犯;而對行為人原來的目標客體,則應成立故意未遂犯。例如:李四欲殺鄰居之惡犬,但於黑暗中誤認鄰居的兒子為該惡犬而對其開槍,導致鄰居兒子死亡。李四對於鄰居兒子死亡之部分阻卻故意,頂多只能成立過失致死罪(§276Ⅰ);至於惡犬的部份則是毀損未遂,但由於毀損器物罪(§354)不處罰未遂犯,故此部份不成立犯罪。同理,導引案例(2)中,乙誤黑熊為仇人W而加以射殺,乙殺死台灣黑熊之部份應阻卻故意,頂多只能論以過失,但由於野生動物保育法§41「獵捕宰殺保育類動物罪」不處罰過失,故此部份不構成犯罪。至於有關W的部份,乙則應該成立殺人未遂罪(§271Ⅱ)。(2)打擊錯誤(行為失誤)指行為人對於行為客體雖並未發生誤認,不過卻由於行為時的失誤,而使結果發生在目標客體以外的其它客體上。例如:甲欲槍殺乙,結果射擊時卻由於技術欠佳而誤中丙;或是子彈沒打中乙,但造成跳彈而誤傷丁。關於打擊錯誤,通說採「具體理論」(具體符合說),認為行為人對特定客體的故意必須具體,故倘若行為人所認識之客體與實際發生構成要件結果之客體並未具體符合者,即應阻卻故意。因此,對實際發生結果之客體僅成立過失犯,而對行為人原來的目標客體則成立故意未遂犯。兩罪屬於一行為觸犯數罪名的「想像競合犯」,應從一重處斷之(§55)。關於打擊錯誤應該阻卻行為人之故意的見解應是正確的,不過卻未必一定要從「具體符合說」來加以理解。「打擊錯誤」與「客體錯誤」無法等同視之的理由在於:於「打擊錯誤」的情形,行為人的犯意並非指向於「事實上發生構成要件結果之客體」;相反的,在「客體錯誤」的情形,行為人的犯意則是確實地指向於該「事實上發生構成要件結果之客體」。四、關於「因果歷程」的錯誤所謂「因果歷程錯誤」,係指構成要件結果雖然如行為人所預期的確實發生,不過其間因果關係進行的歷程卻與行為人所認識的有所偏離。例如:張三殺Y數刀,以為Y已經死亡,為隱匿犯行,張三遂將其掩埋,惟事實上Y被殺傷後,並未立即死亡,而是因為張三後來將其掩埋時才窒息而死。關於此種「因果歷程錯誤」的效果,學說上有兩種不同的看法:第一種認為,因果歷程錯誤實際上乃是屬於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的判斷問題。因此倘若該因果歷程的偏離,造成因果關係或是客觀歸責中斷之結果,則阻卻故意既遂之成立,只成立未遂犯。倘若因果歷程的偏離,並未造成因果關係或客觀歸責的中斷,則行為人仍然成立故意既遂罪。第二種看法則認為,構成要件故意必須包含因果歷程的重要輪廓,故若實際的因果歷程與行為人主觀想像之因果歷程發生重要偏離時,即可以阻卻行為人的構成要件故意。否則,對行為人的故意便沒有影響。但何謂重要的因果歷程偏離呢?倘若因果歷程的偏離仍保持在一般生活經驗可預見的範圍之內,此種偏離即是不重要的,並不會阻卻故意。但如果因果歷程的偏離超出了一般生活經驗可預見的範圍之外,就被認為是重要的因果歷程偏離,而屬於阻卻故意的因果歷程錯誤。個人支持前說的看法,而認為所謂的因果歷程錯誤實際上並非屬於「構成要件錯誤」的問題,而是「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的問題。後說所謂的「阻卻故意的因果歷程錯誤」實際上沒有成立的可能。因為,如果因果歷程發生重要偏離(即超越一般生活經驗可預見範圍之外的偏離)的話,行為人之行為與現實結果間,如果不是欠缺因果關係,就是不具備客觀歸責(以反常之因果歷程為由而排除客觀歸責),而只能成立未遂犯(還是故意犯)。第七節包攝錯誤〈導

例〉

甲將鄰居的狗毒死,因為其認為狗並不屬於刑法第三百五十四條第一項所稱的「物」,因此將狗毒死並非毀損他人之物,應不會構成的毀損罪。判斷某行為事實是否涵攝在某刑法犯罪構成要件之內的這個過程,就叫做「包攝」。所謂的「包攝錯誤」,乃是指行為人在將行為事實涵攝到某刑法犯罪構成要件的過程中所發生的錯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