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教育》课件-实验室辐射安全_第1页
《实验室安全教育》课件-实验室辐射安全_第2页
《实验室安全教育》课件-实验室辐射安全_第3页
《实验室安全教育》课件-实验室辐射安全_第4页
《实验室安全教育》课件-实验室辐射安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室特种设备辐射安全实验室特种设备设备安全第七章实验室特殊仪器设备使用安全实验室特殊仪器设备使用安全辐射安全事故案例

切尔诺贝利核电厂泄露事故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据估算,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绿色和平”组织说20年前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造成致癌死亡人数10倍于联合国作出的官方估计,全球共有20亿人口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27万人因此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辐射安全事故案例

黑色现场“死亡之城”30公里宽辐射安全事故案例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

辐射安全事故案例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

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2011年3月12日宣布,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图片是被污染的海水和土壤:

辐射安全事故案例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

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2011年3月12日宣布,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

图片为半年后的污染海域(电脑模拟)

辐射安全事故案例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

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2011年3月12日宣布,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

日本宣布将把被污染的海水直排海中辐射安全事故案例

山西省农科院放射事故

2008年4月11日下午2时左右,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发生一起人员误入辐照室,多人受照的重大辐射事故;1死,5伤。

辐射安全事故案例

事故经过2008年4月11日下午1点40分左右,带班班长郭忠利在未将放射源降至安全位置的情况下,携带FD-71剂量仪(经现场检查,该剂量仪不能正常工作),未佩戴个人剂量报警仪,带领4名搬运工(曹群柱、郭小宝、姚爱民、刘海青)进入辐照室进行货物搬运操作;郭忠利、曹群柱2人离放射源较近(60~120cm),郭小宝、姚爱民、刘海青3人离源较远(大于120cm),且反复进出辐照室。2点左右,货物搬运工作基本完成,姚爱民发现控制台旁放射源手摇装置并未摇动降源,放射源处在辐照位置,立即通知其他人员撤离辐照室,并将放射源摇到安全位置。5名受照人员当晚送往北京307医院救治。辐射安全事故案例

事故后果事故共造成5人受超剂量照射,照后约1~3小时,不同程度出现恶心、呕吐,随后个别有头痛、腹泻、发热症状,面部、颈部、双手、眼睑充血;照后42小时内,白细胞总数上升,淋巴细胞绝对数下降,其中郭忠利的淋巴细胞降为0;经临床诊断,5人均为急性放射病,其中郭忠利、曹群柱为极重度骨髓型,其余三人为中度骨髓型放射病。郭忠利:救治难度极大(死亡)曹群柱、郭小宝、刘海青、姚爱民:可能存在不均匀照射辐射安全事故案例

事故原因和教训1该辐照装置设计、建造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安全联锁装置全部缺乏;2该单位拒不遵循环保部门的执法监督要求,擅自启用已封存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辐照装置;3该单位拒不遵循环保部门的整改要求,未及时完成废旧放射源的送贮和辐照装置装置退役工作;4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未先降源、未佩戴个人剂量报警仪而进入辐照室。一、辐射及电离辐射的概念

辐射是以波动形式或运动粒子形式向周围介质传播的能量,是一种能量传播的方式。广义上的辐射概念包括声辐射、热辐射、电磁辐射及粒子辐射等,在这些辐射中,我们更多关心的是电磁辐射及粒子辐射,而广义上电磁辐射的范围很广,从无线电波(移动、联通信号发射塔等)、微波、紫外线等,一直到X射线和γ射线。1、辐射的概念一、辐射及电离辐射的概念

根据辐射能量的大小所产生的辐射形式不一,可将辐射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两大类。电离辐射包括高能电磁辐射电磁波和粒子辐射,高能电磁辐射电磁波指X射线和γ射线,不包括无线电和射频波等低能电磁辐射;粒子辐射有n、Alpha、Beta、p、e-、介子、重离子。不管是X射线和γ射线,还是其它粒子辐射,与物质的原子作用时都能间接或直接地使原子产生电离。通常辐射防护上关心的对象就是电离辐射。2、电离辐射的概念一、辐射及电离辐射的概念

电离辐射的分类因分类原则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通常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辐射源也可相应分为天然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天然辐射源源于宇宙射线和天然放射性,包括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空气、水、泥土、岩石等天然介质中存在的放射性;人工辐射源来源于人类从事与辐射相关的活动、实践或辐射事件。由于天然辐射源所产生的辐射照射称为天然本底照射;来自人工辐射源的照射为人工照射。3、电离辐射的分类

二、电离辐射射线种类和射线装置1、射线种类常见的电离辐射有α粒子、β粒子、射线、Ⅹ射线、中子、质子、重离子、介子等。其中α粒子、β粒子、质子、重离子为带电粒子,X射线、γ射线、中子和介子为不带电粒子。电离辐射的性质决定了辐射的穿透能力不一。一般电离能力强的辐射较电离能力弱的辐射在物质中的穿透能力小。X或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是光子,不带电,无静止质量。电离作用较小,贯穿本领大。主要引起外照射损伤。对X或γ射线需要用高原子序数的厚金属材料,常用的防护材料有铁、铜、铅、混凝土等。二、电离辐射射线种类和射线装置2、射线装置的分类原则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规定,射线装置按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可能造成危害的程度,从高到低分为I类、II类、Ⅲ类,按照使用用途分为医用射线装置和非医用射线装置。(一)I类为高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短时间受照射人员产生严重放射损伤,甚至死亡,或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二)Ⅱ类为中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受照人员产生较严重放射损伤,大剂量照射甚至导致死亡;(三)Ⅲ类为低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一般不会造成受照人员的放射损伤。二、电离辐射射线种类和射线装置三、辐射剂量限值1、剂量限值剂量限值(doselimit)是指受控实践使个人所受到的有效剂量或剂量当量不得超过的值。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对辐射剂量制定了辐射防护剂量限值体系,辐射防护剂量限值体系对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有明确的剂量限值,详细如下:对于职业照射连续5年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20mSV;连续5年中任何一个单一年份中的年有效剂量50mSV,但5年内有效剂量总合不超100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四肢(手、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三、辐射剂量限值对于公众照射年有效剂量为1mSv;特殊情况下,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超过1mSv,其中某一个单一年份中的年有效剂量可为5mSv,但5年内有效剂量总合不超过100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mSV;四肢(手、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mSv;2、辐射量单位:希沃特国际标准单位是Sievert,标准译名为希沃特,也译为希伏特、西弗(台译),其得名于瑞典生物物理学家RolfmaximilianSievert,英文简记作SV,中文简称为希,定义是每公斤(千克、12kg)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J),为1希沃特。希沃特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希沃特(mS)”、“微希沃特(μSν)”,简称毫希伏、微希伏。1SV=1000mSv,lmSv=1000uSV三、辐射剂量限值3、辐射剂量限值的安全评价(1)职业照射的剂量限值的安全评价根据统计,职业性放射工作人员每年所接受的平均有效剂量不超过年限值的1/10,这是因为年有效剂量的分布通常遵从对数正态函数分布,即大多数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很低,接近或超过限值的人数很少,其算术平均值为2mSV.。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统计2000年全国放射工作人员194万多人,其中接受剂量监督的9.4万人,人均年有效剂量值为1.1mSv。三、辐射剂量限值(2)公众照射的剂量限值的安全评价公众中的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受到各种环境危害,因此在GB4792中把各种类型危险度做如下比较路面事故1/1000航运事故1/1000大城市车祸1/100000地震1/100000旋风1/100000雷击1/100000天然辐射1/100000洪水2×1/1000000公众辐射5×1/1000000因此,公众的剂量限值的安全程度是非常高的。四、辐射如何影响健康

放射性物质及射线的在衰变中产生电离辐射。它能破坏人体组织里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可能对人体重要的生化结构与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我们身体会尝试修复这些损伤,但是有时损伤过于严重或涉及太多组织与脏器,以至于不可能修复。而且,身体在自然修复过程中,也很可能产生错误。根据组织权重因数(不同器官或组织对发生辐射随机性效应的不同敏感性),最容易为辐射所伤的身体部分依次为:性腺、肠胃上皮细胞以及生成血细胞的那些骨髓细胞、肺、肝、甲状腺、皮肤及其它组织或器官。辐射损伤分为急性辐射损伤和慢性辐射损伤,急性辐射主要发生于事故性照射,慢性辐射损伤则主要是针对从事射线工作的专职操作人员。健康受损的程度取决于一个人暴露在辐射中的时间以及辐射的强度四、辐射如何影响健康

1、对身体的影响,例如暴露人员可以观察到临床症状。辐射对身体的影响包括癌症(例如白血病、骨癌、肺癌以及皮肤癌),并可能在辐射暴露后许多年才发生。对身体不很严重的影响还包括轻度的皮肤损伤、脱发、贫血、胃肠系统损伤以及白内障。2、对遗传的影响,例如可以在暴露人员的后代中观察到症状。生殖腺辐射暴露对遗传的影响包括染色体损害或基因突变。生殖腺的生殖细胞在受到高剂量辐射时能引起细胞死亡,从而对人造成生育能力的损害,对女性还造成月经改变。发育期胎儿(特别是8~15周龄胎儿)暴露时,可能增加先天性畸型的危险,或增加以后发生精神损害或辐射诱发的癌症的危险。五、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辐射无处不在,全世界人均受到天然本底辐射照射剂量为24mSva。但是通过合理正当的辐射防护和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辐射,造福人类,并有效避免辐射所产生的危害或使辐射危害最小,就是辐射防护所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1)正当性原则在判断辐射实践正当与否时,一般需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的因素,辐射防护仅是其中应考虑的一个方面。简单的说,辐射实践的正当性就是要得大于失,利大于弊。五、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2)防护最优化原则在考虑了社会和经济因素后,受照射的可能性、受照射的人员数目和个人所受到辐射剂量的大小均应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而不是盲目追求无限的降低剂量。(3)剂量限值的应用原则除了患者的医疗照射之外,任何个人受到来自监管辐射源的计划照射的剂量和不能超过相应的剂量限值。个人剂量限值是最优化原则的约束条件,是国家法规规定的强制性限值。以上三原则必须综合考虑,缺一不可。五、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2、外照射防护三要素外照射是指来自体外的电离辐射对人体的照射,根据外照射的特点,尽量减少和避免辐射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使人体所受照射不超过规定的剂量限值辐射防护上的三要素:(1)缩短时间:减少接触辐射源时间,因为人体所受辐射照射的累积剂量和照射时间成正比,时间越长,所受的剂量越多。(2)增大距离:增大人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因为人体所受辐射照射剂量和人与放射源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说距离辐射源越远越好。

五、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3)设置屏蔽:在人体何辐射源之间设置屏蔽,当缩短时间和增大距离的措施的有效性和方便性受到限制时,设置合适的屏蔽体是有效的防护措施。屏蔽体一般选用原子序数较高、密度较大的物质,如铅、铁、钢等;建筑材料可选用水泥、砖、砂石等,并应有足够厚度。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将上述三种防护手段组合应用。剂量=剂量率×时间五、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从事放射性物质工作的规则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1、辐射区域2、实验区域3、放射性废弃物区域4、记录和应急反应五、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一些最重要的规则包括以下几方面:1、辐射区域·只能在指定区域使用放射活性物质,·只允许必要的工作人员参与,·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包括实验室工作服、安全眼镜以及一次性手套),·监测实验人员的辐射暴露使用放射性核素的实验室应设计成便于防护、清洁和清除污染。放射性核素的操作区域应位于与主实验室邻接的小房间里,或位于远离其他设施的实验室指定区域。辐射区域的入口处应张贴国际辐射标志。五、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2、实验区域·使用溢出盘,内衬一次性吸收材料。·限制放射性核素的用量。·在辐射区域、工作区域以及放射性废弃物区域设置辐射源的隔离防护装置。·辐射容器用辐射标志标示(包括放射性核素种类、活性及检测日期)。·工作结束后,用辐射计测量工作区域、防护服和手的辐射情况。·使用经适当保护的运输容器。五、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要素3、放射性废弃物区域·要经常从工作区域清除放射性废弃物。·要正确记录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和处理情况。·要筛查超过剂量限度物质的剂量测定记录。·要制订并经常性操练应急反应计划。·应急反应中首先要帮助受伤人员。·要彻底清洁受污染区域。·如果可能,从安全办公室请求协助。·书写并保存事故报告。一、实验室资质与人员要求1.涉及辐射的高校须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并按规定在放射性核素种类和用量以及射线种类许可范围内开展实验。经省级以上环保部门审定的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可实行豁免管理,报废时须交由专业机构回收处置。2.涉源人员须接受过专门培训,定期参加职业体检。六、实验室防辐射安全要求二、场所要求1.辐射设施和场所应设有警示、连锁和报警装置。放射性工作场所周围明显处、试剂冰箱门上、废液缸库入口处等都应粘贴符合GB18871-2002要求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一般可通过减少接触时间、增大与放射性物品源的距离、屏蔽等防护措施进行外照射防护,通过阻隔食入、吸入、皮肤和创伤侵入等途径进行内照射防护。放射源储存库应设双门双控,并有安全报警系统(与公安部门联网)和视频监控系统。辐照设施设备和2类以上射线装置具有能正常工作的安全连锁装置和报警装置、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警戒线和剂量报警仪。(参考GB18871-2002要求)2.涉源实验场所每年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安全检测。涉源实验场所退役,须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六、实验室防辐射安全要求六、实验室防辐射安全要求六、实验室防辐射安全要求三、放射实验安全与应急处置1.各类放射性装置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操作规程、安保方案及应急预案,并遵照执行。重点关注辐照、电子加速器、射线探伤仪、非密封性放射性实验操作、5类以上的密封性放射性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