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内科学资料_第1页
助理-内科学资料_第2页
助理-内科学资料_第3页
助理-内科学资料_第4页
助理-内科学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肺系病症I

一、感冒

。概念: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病机: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实证(寒、热、暑湿)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一荆防败毒散、荆防达表汤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一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一新加香需饮

(~)虚证(气虚、阴虚)

I.气虚感冒:益气解表一参苏饮

2.阴虚感冒:滋阴解表一加减威蕤汤

二、咳嗽

。概念: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

。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外感(风寒、风热、风燥)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一三拗汤+止嗽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一桑菊饮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一桑杏汤

(二)内伤(痰湿、痰热、肝火、肺阴)

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一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一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一黛蛤散+泻白散

4.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一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

。病理变化:宿痰伏肺一诱因、感邪一引触~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气道挛急一发作性痰鸣气喘疾病。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

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

。哮病与喘证的区别:都有呼吸急促、困难。哮必喘,喘不一定哮。哮指声响,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

令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

e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令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o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印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令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虚哮平喘固本汤

(-)发作期(冷、热)

i.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一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一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一小青龙+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一三子养亲汤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一平喘固本汤

(-)缓解期(肺脾、肺肾)

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上生金一六君子汤加减

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一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加减

四、喘证

。概念: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者。

。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肺不主气,肾不纳气

令寒喘黄盖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郁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正虚喘脱参附汤

(-)实喘(风寒、肺热、痰热、痰浊、肺气)

1.风寒集肺:宣肺散寒一麻黄汤+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一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一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一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同咳嗽-痰湿蕴肺)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一五磨饮子

(-)虚喘(肺气虚、肾虚)

1.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一生脉散+补肺汤加减

2.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一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加减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一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蛉粉

五、肺痛*

。基本病机:虚体虫侵,阴虚火旺

令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逐渐消瘦;有传染性

。先辨病变之脏器,次辨虚损之性质(阴虚一气阴两虚一阴阳两虚),三辩夹火、夹痰、夹瘀

。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布杀虫

❖肺痍阴月火合芮,气阴保真阴阳造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一月华丸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一百合固金汤合秦茏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一参苓白术散、保真汤

4.阴阳虚损:滋阴补阳一补天大造丸

归■、系病症|

一、心悸*

°概念: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病情较轻者为惊愫,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令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

0病机:(虚)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实)邪扰心神,心神不安

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安神

令惊悸和怔忡的鉴别:首先病因不同,其次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怔忡是内因引起,是自觉症状,自己感到惊恐不安,心慌,遇劳易发,病

情来的比较慢,但长久,且全身状态较差。病情较重。惊悸常由外因造成,发则心悸,时作时止,病情较急,但全身情况较轻,病浅而

短暂。惊悸发作日久会发展成怔忡。

证型(气、血、阴、阳/水饮、痰火、瘀阻)

令气血阴阳痰饮阻

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一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一归脾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一大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4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一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参附汤

5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一苓桂术甘汤加减

6瘀阻心脉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一桃仁红花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痰火扰心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一黄连温胆汤加减

二、不寐

。概念: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证型(肝火、痰热/心脾、心肾、心胆气虚)

。肝痰三心虚

1.肝火扰心证:疏肝泻火,镇心安神一龙胆泻肝汤

2.痰热扰心证: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一黄连温胆汤(同心悸-痰火扰心)

3.心脾两虚证: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一归脾汤加减

4.心肾不交证: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一六味地黄丸+交泰丸

5.心胆气虚证: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一安神定志丸+酸枣仁汤

三、胸痹

令概念: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小病机:心脉痹阻

令证型(气滞、血瘀、痰浊、寒身/气阴、心肾阴虚、心肾阳虚)

e血滞痰凝气二心

1气滞心胸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一柴胡疏肝散

2.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一血府逐瘀汤

3痰浊闭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宣痹一瓜篓瘫白半夏汤+涤痰汤加减

4寒凝心脉证:辛温散寒,宣通心阳一枳实基白桂枝汤+当归四逆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一生脉散+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阴虚证:滋阴清火,养心和络一天王补心丹+炙甘草汤加减

7心肾阳虚证:温补阳气,振奋心阳一参附汤十右归饮

脑系病相

一、头痛

令引经药的应用:太阳头痛:羌活蔓荆子川芍阳明头痛: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柴胡黄苓川萼厥阴头痛:吴茱萸藁本。

(-)外感(风寒、风热、风湿)

病机:外邪上扰,壅滞经络,络脉不通

1.风寒头痛:疏散风寒止痛一川苜茶调散

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一芍芷石膏汤

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一羌活胜湿汤

(二)内伤(肝阳、痰浊、瘀血/血虚、肾虚)肝肾二血痰

病机:不通、不荣

1.肝阳头痛平肝潜阳熄风一天麻钩藤饮

2.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一半夏白术天麻汤(风痰上扰证)

3.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一通窍活血汤

4.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一加味四物汤

5.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一大补元煎

二、眩晕

令概念: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

令《丹溪心法》强调“无痰则不作眩”《景岳全书》强调“无虚不能作眩”

令先辨脏腑:肝、脾、肾

e证型(叶阳、痰湿、瘀血/气血、仔祜)肝肾二血痰,气血归脾肾归丸

i.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清火熄风一天麻钩藤饮加减

2.痰湿中阻证:化痰祛湿,健脾和胃一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3.瘀血阻窍证:祛瘀生新,活血通窍一通窍活血汤加减

4.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调养心脾一归脾汤加减

5.肾精不足证:滋养肝肾,益精填髓一左归丸加减

三、中风

令概念: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

令病因:风、火、痰、瘀

令病机六端:虚(阴虚、气虚)、风(肝风、外风)、火(肝火、心火)、痰(风痰、湿痰)、血(血瘀)、气(气逆)

令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

令中经络与中脏腑的区别:中经络意识清楚的,中脏腑神志昏糊,伴见肢体不用

令急性期2周-1月;恢复期2周/I月-半年;后遗症期,半年

令三风三痰脱,风痰气虚肝肾亏

(一)中经络(风痰、风阳、阴虚)

1.风痰入络证:祛风化痰通络一真方白丸了加减

2.风阳上扰证:平肝潜阳,活血通络一天麻钩藤饮加减

3.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熄风通络一镇肝熄风汤加减

(二)中腑脏

1.闭证(痰热、痰火、痰浊)

(D痰热腑实证:通腑泄热,熄风化痰一桃仁承气汤加减

(2)痰火瘀闭证:熄风清火,豁痰开窍一羚角钩藤汤加减

(3)痰浊瘀闭证:化痰熄风,宜郁开窍一涤痰汤加减

2.脱证(阴竭阳亡):回阳救阴,益气固脱一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

(三)恢复期(风痰、气虚、肝肾)

1.风痰瘀阻证:搜风化痰,行瘀通络一解语丹加减

2.气虚络瘀证:益气养血,化瘀通络一补阳还五汤加减

3.肝肾亏虚证:滋养肝肾一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

四、痫病

。概念:反复发作性的神志异常的病证,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醒后

如常。

<病因:风、火、痰、淤

<病机:痰聚气逆、风痰闭阻、蒙蔽清窍

先辨轻重

。证型(风痰、痰火、瘀阻心脾、心肾)风痰阻脾肾

1风痰闭阻证:涤痰熄风开窍定痫一定痫丸加减

2痰火扰神证:清热泻火化痰开窍一龙胆泻肝汤+涤痰汤加减

3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熄风通络一通窍活血汤

4心脾两虚证:补益气血健脾宁心一六君子汤+归脾汤加减

5心肾亏虚证:补益心肾潜阳安神一左归丸+天王补心丹加减

|脾胃病症|

一、胃痛

令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理气和胃止痛)

(一)实证(寒热瘀食气)

1.寒邪客胃证:温胃散寒,行气止痛一良附丸加味

2.饮食伤胃证: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一保和丸加减

3.肝气犯胃证:疏肝解郁,理气止楠(泄肝以安胃):柴胡疏肝散加减

4.湿热中阻证:清化湿热,理气和胃一清中汤加减

5.瘀血停胃证:化瘀通络,理气和胃一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二)虚证(阴虚、虚寒)

1.胃阴亏耗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一贯煎(疏肝滋阴)+芍药甘草汤加减

2.脾胃虚寒证:温中他脾,和胃止痛一黄黄建中汤加减(缓急止痛)

二、腹痛

腹痛是指胃院以下,趾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以“通”立法

(-)实证(寒热瘀食气)

1.寒邪内阻证:散寒温里,理气止痛一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2.湿热壅滞证:泻热通腑,行气导滞一大承气汤加减

3.饮食积滞证:消食导滞,理气止痛一枳实导滞丸加减

4.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一柴胡疏肝汤加减

5.瘀血内停证:活血化瘀,和络止痛一少腹逐瘀汤加减

(二)虚症

6.中虚脏寒证: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加减

三、呕吐

令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和胃降逆止呕)

(一)实证(外邪、食、痰饮、气)邪气食痰

1.外邪犯胃证:疏邪解表,化浊和中一蕾香正气散加减

2.食滞内停证: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一保和丸加减

3.痰饮内阻证:温中化饮,和胃降逆一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证: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一四七汤加减

(二)虚证(气虚、阳虚、阴虚)

1.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和胃降逆一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脾胃阳虚证:温中健脾,和胃降逆一理中汤加减(温脾补气,健脾燥湿)

3.胃阴不足证:滋养胃阴,降逆止呕一麦门冬汤加减(润肺益胃,降逆卜气)

四、泄泻

令概念: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澹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证的病证。

。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与肝肾密切相关

令病机:其病理因素离不开湿(健脾化湿)

(-)暴泻(湿盛为主重用化湿,寒湿、湿热)

1.寒湿内感证:散寒化湿一蕾香正气散加减

2.湿热伤中证:清热利湿一葛根苓连汤加减

3.食滞肠胃证:消食导滞一保和丸加减

(-)久泻(脾虚为主,当以健脾肝气、脾胃虚、肾阳虚)

4.肝气乘脾证:抑肝扶脾一痛泻要方加减

5.脾胃虚弱证:健脾益气,化湿止泻一参苓白术散加减

6.肾阳虚衰证:温肾健脾,固涩止泻一四神丸加减

五、痢疾

<概念: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粘冻

令病机:邪蕴肠腑,气血雍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而成痢

。刘和间提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一)实证(湿热、寒湿、疫毒)

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一芍药汤

2.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一不换金正气散

3.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一白头翁汤

(二)虚证(阴虚、虚寒、休息痢)

1.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一驻车丸

2.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一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3.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一连理汤

六、便秘

。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胃肝肾有关

(一)实秘(热、冷、气)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一麻子仁丸

2.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一温脾汤

3.气秘:顺气导滞一六磨汤

(二)虚秘(气、血、阴、阳)

1.肺脾气虚:益气润肠一黄黄汤

2.血液亏虚:养血润燥一润肠丸

3.阴津不足:滋阴通便一增液汤

4.阳虚寒凝:温阳通便一济川煎

肝胆病一

一、胁痛

令病位:在肝胆,与脾胃及肾有关

。病机:肝气郁滞,络脉失和

❖病理性质:有虚有实,实多虚少

<辨证要点:辨在气在血,辨属虚属实

。治疗原则:疏肝和络止痛

<证型(肝郁、湿热、瘀血、失养)

1.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一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一龙胆泻肝汤

3.瘀血阻络证:祛瘀通络一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

4.肝络失养证:养阴柔肝一一贯煎加减

二、黄疸

<临床特征: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日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令病位:脾胃肝胆

令基本病机:湿邪困遏,脾失运健,肝失疏泄,胆汁外泄

。治疗原则:化湿邪,利小便

(-)阳黄(湿热)

1.热重于湿证:清热通腑,利湿退黄一茵陈蒿汤加减

2.湿重于热证: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一茵陈五苓散+甘露消毒丹加减

3.胆腑郁热证:疏肝泄热,利胆退黄一大柴胡汤加减

4.疫毒炽盛证(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一《千金》犀角散加味

(-)阴黄(寒湿)

1.寒湿阻遏证:温中化湿,健脾和胃一茵陈术附汤加减

2.脾虚湿滞证:健脾养血,利湿退黄一黄黄建中汤加减

(三)黄疽消退后的调治(湿热、肝脾、气滞血瘀)

1.湿热留恋证:清热利湿一茵陈四苓散

2.肝脾不调证:调和肝脾,理气助运一柴胡疏肝散、芍六君子汤加减

3.气滞血瘀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一代表方:逍遥散+鳖甲煎丸

|肾系病症|

一、水肿

❖概念: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病位:在肺脾肾,关键在肾

<病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令治疗原则:发汗利小便泻卜逐水(治水三法)

❖阳水、阴水的区别:浮肿开始部位、病程、病势、皮肤、凹陷与否

(一)阳水(风水、湿毒、水湿、湿热)

1.风水相搏证:疏风清热,宣肺行水一越婢加术汤加减

2.湿毒侵淫证:宣肺解毒,利湿消肿一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五味消毒饮加减

3.水湿浸渍证:运脾化湿,通阳利水一五皮饮+胃苓汤

4.湿热壅盛证:分利湿热一疏凿饮子

(二)阴水(脾阳虚、肾阳虚、瘀水)

1.脾阳虚衰证:健脾温阳利水一实脾饮

2.肾阳衰微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一济生肾气丸+真武汤加减

3.瘀水互结证:活血祛瘀,化气行水一桃红四物汤+五苓散

二、淋证

。概念: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

。病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治疗原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证型(热、气、血、小、秆、劳)

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加减。

2.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一石韦散加减

3.血淋:(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一小蓟饮子加减

(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一知柏地黄丸加减

4.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一沉香散加减

5.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一程氏革辞分清饮加减

6.劳淋:补脾益肾一无比小药丸

◎尿浊(湿热下注):清热利湿,分清泄浊一程氏革辞分清饮加减

三、阳痿

。病因:禀赋不足,老伤久病,七情失调,饮食不节,外邪侵袭

。病位在宗筋

令病机:肝肾心脾受损,气血阴阳亏虚,阴络失荣;肝郁湿阻,经络失畅导致宗筋不用

。证型

1、命门火衰:温肾壮阳一赞育丸

2、心脾亏虚:补益心脾一归脾汤

3,肝郁不舒:疏肝解郁一逍遥散

4、惊恐伤肾:益肾宁神一启阳娱心丹

5、湿热下注:清利湿热一龙胆泻肝汤

―血津液病症|

一、郁证

。病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

。证型:(气、火、痰/心神、心脾、心肾)

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气畅中一柴胡疏肝散加减

2.痰气郁结证(梅核气):行气开郁,化痰散结一半夏厚朴汤加减

3.气郁化火证: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一丹桓逍遥散加减

4.心神失养证:甘润缓急,养心安神一甘麦大枣汤加减

5.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补益气血一归脾汤加减

6.心肾阴虚证:滋养心肾一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加减

二、血证

令四大原则:治火、治气、治血、治虚

(一)鼻邦(肺、胃、肝、气血亏虚)

1.热邪犯肺证:清泄肺热,凉血止血一桑菊饮加减

2.胃热炽盛证:清胃泻火,凉血止血一玉女煎加减

3.肝火上炎证:清肝泻火,凉血止血一龙胆泻肝汤加减

4.气血亏虚证:补气摄血一归脾汤加减

(-)齿ft!(胃火、阴虚)

1.胃火炽盛证:清胃泻火,凉血止血一加味清胃散+泻心汤加减

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一六味地黄丸+茜根散加减

(三)咳血(燥热、肝火、阴虚)

1.燥热伤肺证:清热润肺,宁络止血一桑杏汤加减

2.肝火犯肺证:清肝泻火,凉血止血一泻白散+黛蛤散加减(咳嗽-肝火犯肺)

3.阴虚肺热证:滋阴润肺,宁络止血一百合固金汤加减

(四)吐血(胃热、肝火、气虚)

1.胃热塞盛证:清胃泻火,化瘀止血一泻心汤+十灰散加减

2.肝火犯胃证:泻肝清胃,凉血止血一龙胆泻肝汤加减

3.气虚血溢证:健脾益气摄血一归脾汤

(五)便血(湿热、气虚、脾胃虚寒)

1.肠道湿热证:清化湿热,凉血止血一地榆散+槐角丸加减

2.气虚不摄证:益气摄血一归脾汤加减

3.脾胃虚寒证:健脾温中,养血止血一黄上汤加减

(六))尿血(湿热、仔虚火旺、肾气不固、脾小统血)

1.下焦湿热证: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一小蓟饮子加减

2.肾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一知柏地黄丸加减

3.脾不统血证:补中健脾,益气摄血一归脾汤加减

4.肾气不固证:补益肾气,固摄止血一无比山药丸加减(劳淋)

(七)紫斑

1.血热妄行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一I■■灰散加减

2.阴盛火旺证:滋阴降火,宁络止血一茜根散加减

3.气不摄血证:补气摄血一归脾汤加减

三、消渴

々概念: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影乏消〉

。病位:肺、胃、肾

<病机:阴虚燥热

令治则: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一)上消

1.肺热津伤证: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一消渴方加减

(二)中消

1.胃热炽盛证:清胃泻火,养阴增液一玉女煎加减

2.气阴亏虚证: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一七味白术散加减

(三)下消

1.肾阴亏虚证:滋阴固肾一六味地黄丸加减

2.阴阳两虚证:滋阴温阳,补肾固涩一金匮肾气丸加减

四、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

热势轻重不一,但以低热为多,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

1.阴虚发热:滋阴清热一清骨散加减

2.血虚发热:益气养血一归脾汤加减

3.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一补中益气汤加减

4.阳虚发热:温补阳气,引火归原一金匮肾气丸加减

5.气郁发热:疏肝理气,解郁泄热一丹桅逍遥散加减

6.痰湿郁热:燥湿化痰,清热和中一黄连温胆汤+中和汤

7.血瘀发热:活血化瘀一血府逐瘀汤加减

五、虚劳

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

(-)气虚

1.肺气虚证补益肺气一补肺汤加减

2.心气虚证益气养心一-匕福饮加减

3.脾气虚证健脾益气一加味四君子汤加减

4.肾气虚证益气补肾一大补元煎加减

(二)血虚

1.心血虚证:养血宁心一养心汤加减

2.肝血虚证:补血养肝一四物汤加减

(三)阴虚

1.肺阴虚证:养阴润肺一沙参麦冬汤加减

2.心阴虚证:滋阴养心一天王补心丹加减

3.脾胃阴虚证:养阴和胃一益胃汤加减

4.肝阴虚证:滋养肝阴一补肝汤加减

5.肾阴虚证:滋补肾阴一左归丸加减

(四)阳虚

1.心阳虚证:益气温阳一保元汤加减

2.脾阳虚证:温中健脾一附子理中汤加减

3.肾阳虚证:温补肾阳一右归九加减

|肢体经络病相

一、痹证

<概念: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

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病机:邪气痹阻经脉,气血不畅

。与痿证的区别:痛、活动、肌肉

。治则:初痹祛邪通络,久痹补肝肾、益气血

1.风寒湿痹

(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一防风汤

(2)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一乌头汤

(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一意项仁汤

2.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一白虎加桂枝汤、宣痹汤加减

3.痰瘀痹阻证:化痰行瘀,蠲痹通络一双合汤加减

4.肝肾两虚证:培补肝肾,舒筋止痛一独活寄生汤加减

二、痉证

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古亦称为“痉证”。

1.邪壅经络证:祛风散寒,燥湿和营一羌活胜湿汤

2.肝经热盛证:清肝潜阳,熄风镇静一羚角钩藤汤

3.阳明热盛证:清泄胃热,存阴增液止痉一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

4.心营热盛证:清心透营,开窍止痉一清营汤加减

5.痰浊阻滞证:豁痰开窍,熄风止痉一导痰汤加减

6.阴血亏虚证:滋阴养血,熄风止痉一四物汤合大定风珠加减

三、痿证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蹩”。

1.肺热津伤证:清热利湿,养阴生津一清燥救肺汤

2.湿热浸淫证:清热利湿,通利经脉一四妙丸合加味二妙散加减

3.脾胃虚弱证:补中益气,健脾升清一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4肝肾亏损证:补益肝肾,滋阴清热一虎潜丸加减

5.脉络瘀阻证:益气养营,活血行瘀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四、腰痛

<概念: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

<病机:筋脉闭阻、腰府失养

令证型(寒湿、湿热、瘀血、肾虚)

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一甘姜苓术汤

2.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止痛一四妙丸加减

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一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偏阳虚:补肾壮阳,温煦经脉一右归丸

偏阴虚:滋补肾阴,濡养筋脉一左归丸

|妇科病症|

一、崩漏

1、虚热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一保阴煎

2、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一清热固经汤

3、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一右归丸

4、肾阴虚证:滋水益肾、止血调经一左归丸合二至丸

5、脾虚:补气摄血、养血调经一固本止崩汤

6、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一四物汤合失笑散

二、痛经

1、肾气亏损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一调肝汤

2、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和中止痛一黄黄建中汤

3、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一膈下逐瘀汤

4、寒凝血瘀型: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一温经汤

5、湿热蕴结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一清热调血汤

三、绝经前后诸证

1、肾阴虚一左归丸合二至丸

2、肾阳虚一右归丸

3、肾阴阳俱虚一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花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

四、带下病

一、带下过多:

1、脾虚证一完带汤

2、肾阳虚一内补丸

3、阴虚夹湿一知柏地黄丸

4、热毒蕴结一五味消渔饮加上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蕙仁

5、湿热下注一止带方

二、带下过少:

1、肝肾亏损:左归丸加知母、肉茯蓉、紫河车、麦冬

2、血枯瘀阻: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

五、胎漏、胎动不安

1、肾虚:寿胎丸

2、血热:保阴煎

3、气血虚弱:胎元饮

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儿科病症|

一、肺炎喘嗽

令病因:感受外邪,郁闭肺络。V3y,冬春

令基本病机:邪热闭肺。病位:肺经。

令诊断:热,咳,痰,喘,煽为典型症状。

治疗原则: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主法。

()常证

1)风寒闭肺:辛温宣肺,化痰止咳一华盖散

2)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甘汤

3)痰热闭肺: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一五虎汤合孽茄大枣泻肺汤

4)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一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

4)肺脾气虚: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一人参五味子汤

5)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

(二)变证一心阳虚衰:气滞血瘀、心失所养、心气不足

二、小儿泄泻

令病机:脾胃失司,水湿并走大肠<2Y

。治疗原则:运脾化湿

(-)常证

1)加减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一蕾香正气散

2)湿热泻:清热解热,化湿止泻一葛根黄苓黄连汤

3)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积一保和丸

4)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一参苓白术散

5)脾肾阳虚泻;补脾温肾,固涩止泻一附子理中汤+四神丸

(二)变证

1)伤阴两伤:酸甘敛阴一人参乌梅汤

2)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一生脉散+参附龙牡救逆汤

三、厌食

。病因:喂养不当,脾胃湿热,疾病影响,先天不足,情志失调,邪毒犯胃。多发在夏季

。病机:脾胃失和,纳化失职

1)脾失健运:运脾和胃方药一不换金正气散

2)脾胃气虚:健脾益气一异宫散+参苓白术散

3)脾胃阴虚:滋脾养胃一养胃增液汤+益胃汤

四、水痘

。瘙痒性皮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利湿

1)邪作肺卫一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一银翘散

2)邪炽气营一清气凉营,解毒化湿一清胃解毒汤

物卜科病症|

一、乳癖

。概念:良性增生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并

。25-45岁中青年妇女

。治病要点:止痛、消块

。辩证论治

1、内治

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一逍遥篓贝散

冲任失调:调摄冲任一二仙汤+四物汤

2、外治:阳和解凝膏+黑退消/桂麝散盖贴,生白附子/鲜蟾蛛皮外敷,大黄粉+醋调敷

二、湿疮

三、痔

概念: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分为外痔、内痔、混合痔。

[内痔]

概念: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粘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和充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特点: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好发于截石位的3、7、11点处(母痔区)。

临床表现:便血(早期症状)、脱出、肛周潮湿瘙痒、疼痛(嵌顿、糜烂)、便秘。可分为I、II、n[三期。

治疗:内治适用于1、11期等。

i.风热肠燥:凉血地黄汤。

2.湿热下注:脏连丸。

3.气滞血瘀:止痛如神汤。

4.脾虚气陷:补中益气汤。

其他疗法:插药疗法、注射法、结扎疗法。

[外痔]

概念:发生于齿线以下,由痔外静脉丛扩大曲张或痔外静脉丛破裂或反复发炎纤维增生而成的疾病。分为静脉曲张性外痔、

血栓性外痔和结缔组织外痔。

*结缔组织外痔:是急慢性炎症反复刺激,肛门缘皱壁皮肤发生结缔组织增生、肥大,痔内无曲张的静脉丛。痔质地柔

软,无疼痛,无出血。一般不需治疗。

*静脉曲张性外痔:痔外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在肛缘形成的柔软团块。以肛门坠胀不适为主要症状。一般不需内治。

若染毒按湿热下注证治疗,方用革薜化毒汤合活血散瘀汤。外治:用苦参汤熏洗,外敷黄连膏。手术治疗(静脉丛剥

离术)。

*血栓性外痔:痔外静脉破裂出血,血积皮下形成的血凝块。特点是肛门部突然剧烈疼痛,并有暗紫色血块,好发于微

石位3、9点处。治疗按血热瘀结证,方用凉血地黄汤合活血散瘀汤。外治:苦参汤熏洗,外敷消痔膏,必要时进行

血栓外痔剥离术。

[混合痔]

概念:同一方位的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处,

以11点处多见。

诊断:内外痔相连,无明显分界,括约肌间沟消失。

附:注射疗法:

分为硬化萎缩和坏死枯脱两种方法。目前普遍采用内痔硬化剂注射疗法。适应证:I、II、III期内痔,内痔兼有贫血者,

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四、肠痈

五、肩关节脱位

六、颈椎病

七、腰椎间盘突出症

六、肺痈(不在实践技能考中)

。概念:、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

令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一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一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

3.溃脓期:排脓解毒一加味桔梗汤加减

4.恢复期:清养补肺一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加减

五、癫狂(不在实践技能考中)

<癫病一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

<狂病一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骂詈毁物,动而多怒。

<多发于青壮年女性

。病因:气、火、痰、淤

(--)癫证:

1.痰气郁结证:理气解郁,化痰醒神一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

2.心脾两虚证: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一养心汤合越鞠丸

(二)狂证:

1.痰火扰神证:清心泻火,涤痰醒神一生铁落饮

2.痰热瘀结证:豁痰化瘀,调畅气机一癫狂梦醒汤

3.火盛伤阴:育阴潜阳,交通心肾一:阴煎合琥珀养心丸

六、痴呆

痴呆是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导致的•种神志异常的疾病,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1.髓海不足证补肾益随,填精养神一七福饮加减

2.脾肾两虚证补肾健脾,益气生精一还少丹加减

3.痰浊蒙窍证豁痰开窍,健脾化浊一涤痰汤加减

4.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开窍醒脑一通窍活血汤

七、痞满

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实痞

1、食滞内停证:消食和胃,行气消痞一保和丸加减

2、痰湿中阻证:除湿化痰,理气和中一二陈平胃散

3、湿热阻胃证:清热化湿,和胃消痞一泻心汤合连朴饮

4、肝胃不和证:疏肝解郁,和胃消痞一越鞠丸合枳术丸加减

(-)虚痞

5、脾胃虚弱证:补气健脾,升清降浊一补中益气汤

6、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调中消痞一益胃汤

八、噎膈

是指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病证。

噎一噎塞,指食物下咽时噎塞不顺。

膈一为格拒,指食物不能下咽到胃,食入即吐。

关系一噎可单独出现,也可以是膈的前驱症状一噎为膈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