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省沈阳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诗经》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陶冶、教化着一代代中国人,塑造着我们的语言、思维和价值观。通过《诗经》进行的教化,称为“诗教”。在“诗教”传统的奠立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便是孔子。孔子特别重视《诗》的作用,他曾讲:“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孔子的意思是,学习《诗经》会对青年人形成多方面的帮助:诗“可以兴”,《诗经》中的作品可以使人精神振奋,激发正能量;诗也“可以观”,展现出不同时代的人物事迹、政治好坏、风俗美丑,有助于青年人了解时代、了解社会;诗还“可以群”,有助于人际交往,增进沟通;诗又“可以怨”,委婉地表达不同意见,温和地抒发负面情绪,起到安抚心灵,调和矛盾的作用。这四条,后来被归纳为“兴观群怨”,一直沿用至今,它不仅适用于《诗经》本身,也适用于它之后的诗歌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的文艺创作,道出了优秀作品积极的社会功能。(摘自张毅《孔子这样建立“诗教”》)材料二:《论语·阳货》讲:“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怨”只是“诗”四个作用里的一个,而且是末了一个。《诗·大序》并举“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没有侧重或倾向哪一种“音”。《汉书·艺文志》中说“诗言志”,也不偏不倚:“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司马迁也许是最早不两面兼顾的人。《报任少卿书》和《太史公自序》历数古来的大著作,指出有的是坐了牢写的,有的是贬了官写的,有的是落了难写的。他总结说“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还补充一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作《诗》者都是伤心不得志之士,诗歌也“大抵”是“发愤”的悲鸣或怒喊了。司马迁举了一系列“发愤”的著作,最后把《诗三百》笼统都归于“怨”,作为其中一个例子。锺嵘单就诗歌而论,对这个意思加以具体发挥。还有一点不容忽略:同一件东西,司马迁当作死人的防腐溶液,锺嵘却认为是活人的止痛药和安神剂。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只说“舒愤”而著书作诗,目的是避免姓“名摩灭”“文采不表于后世”,着眼于作品在作者身后起的功用,能使他死而不朽。锺嵘说“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强调了作品在作者生时起的功用,能使他和艰辛孤寂的生涯妥协相安。换句话说,一个人失意不遇,全靠“诗可以怨”,获得了排遣、慰藉或补偿。大家都熟知弗洛伊德的著名理论:在实际生活里不能满足欲望的人,死了心作退一步想,创造出文艺来,起一种替代品的功用,借幻想来过瘾。假如说,弗洛伊德这个理论早在锺嵘的三句话里稍露端倪,那也许不是牵强拉拢,而只是请大家注意他们似曾相识罢了。(摘编自钱锺书《诗可以怨》)材料三:所谓从儒家的伦理政教观点来谈“诗可以怨”,即结合“事父”“事君”来谈。按《礼记·檀弓上》“事亲有隐而无犯”“事君有犯而无隐”,说明“事父”与“事君”是不同的。这个不同,是符合孔子的意见的。《论语·里仁》:“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对于父母有过,孔子主张敬而不违,劳而不怨,所以“有隐而无犯”。《论语·宪问》:“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勿欺即无隐。孔子主张“事亲有隐而无犯”“事君有犯而无隐”,二者是不同的。孔子主张事父母“劳而不怨”,又怎么说“可以怨”呢?孟子做了解释。《孟子·告子下》:“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曰:‘《凯风》何以不怨?’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孟子指出事父有可以怨和不可以怨的分别,亲之过大者可以怨,亲之过小者不可以怨,高子不加分别,一律认为不可以怨,所以成为“固哉”了。事君为什么又可以怨呢?《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孔子赞美子产的话,可以跟“诗可以怨”结合起来看。这里所说的怨,指郑人所否定的事,执政不加改正即生怨,可以怨,即可以“议执政之善否”中的“否”者,即不仅执政之善者可以议,否者也可以议,子产采取郑人议执政之否者加以改正,用来“损怨”。《左传·昭公二十年》晏子对齐景公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献否怎能成其可?就是子产改正其所否者以归于善,也与孔子讲事君“勿欺也,而犯之”一致。既然可以议执政之否者,这就是“犯之”;目的在于“献否以成其可”,即合二为一。这就是“诗可以怨”在事君上贯彻的政治观点。(摘编自周振甫《诗可以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习《诗经》可以使青年人有多方面的收获,“兴观群怨”概括了优秀文艺作品积极的社会功能,不仅仅限于《诗经》本身。B.锺嵘认为诗歌可以在诗人处于困境时起到安慰、排遣、补偿的作用,这个观点和弗洛伊德“借幻想来过瘾”的理论完全不同。C.孟子认为,高子对《小弁》的认识是片面的。事父母有可以怨和不可以怨的分别:亲之过大者可以怨,亲之过小者不可以怨。D.从儒家的伦理政教角度而言,事君可以怨,即臣子“献否”的过程,臣子向君主提出意见,劝善归过,兴利除弊以成就君主之政。2.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以了解当时人们重阳节佩戴茱萸、登高饮酒等风俗,体现了“诗可以兴”的功能。B.虽然《诗·大序》没有强调治世、乱世和亡国之音哪一个“音”更重要,但《论语》将诗“可以怨”放在最末,可见其地位最低。C.司马迁举了一系列“发愤”的著作,最后把《诗三百》笼统归为“怨”,而且他十分强调诗歌作品在作者生前的功用。D.郑人闲暇时议论政事的好坏,子产听取百姓的声音,调整施政措施,改非归善,这符合孔子事君“勿欺也,而犯之”的观点。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诗经》中的句子可以支持“诗可以怨”观点的一项是(3分)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B.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D.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4.三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6分)5.清人沈德潜认为杜甫《新婚别》中“‘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一句,近于怨矣”。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超人冰心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从来没有人看见他和人有什么来往。他除了每天在局里办事,和同事们说几句公事上的话,以及房东程姥姥替他端饭的时候,也说几句照例的应酬话,此外就不开口了。他不但是和人没有交际,凡带一点生气的东西,他都不爱;屋里连一朵花,一根草,都没有,冷阴阴的如同山洞一般。书架上却堆满了书。他从局里低头独步回来,关上门,摘下帽子,便坐在书桌旁边,随手拿起一本书来,无意识的看着。程姥姥总算是他另眼看待的一个人:她端进饭去,有时便站在一边,絮絮叨叨的和他说话,也问他为何这样孤零。她问上几十句,何彬偶然答应几句:“人和人,和宇宙,和万物的聚合,都不过如同演剧一般,上了台是父子母女,亲密得了不得;下了台,摘下假面具,便各自散了。哭一场也是这么一回事,笑一场也是这么一回事,与其互相牵连,不如互相遗弃。”这一夜他忽然醒了。听得对面楼下凄惨地呻吟着,这痛苦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在这沉寂的黑夜里只管颤动。他虽然毫不动心,却也搅得他一夜睡不着。月光如水,从窗纱外泻进来,他想起了许多幼年的事情,——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他听了三夜的呻吟,看了三夜的月,想了三夜的往事——第七天早起,他忽然问程姥姥对面楼下的病人是谁?程姥姥一面惊讶着,一面说:“那是厨房里跑街的孩子禄儿,那天上街去了,不知道为什么把腿摔坏了,自己买块膏药贴上了,还是不好,每夜呻吟的就是他。这孩子真可怜,今年才十二岁呢,素日他勤勤恳恳极疼人的……”何彬自己只管穿衣戴帽,好像没有听见似的,自己走到门边。程姥姥也住了口。刚要出门,何彬慢慢的从袋里拿出一张钞票来,递给程姥姥说:“给那禄儿罢,叫他请大夫治一治。”说完了,头也不回,径自走了。——程姥姥一看那巨大的数目,不禁愕然,何先生也会动起慈悲念头来,这是破天荒的事情呵!她端着碗,站在门口,只管出神。呻吟的声音,渐渐地轻了,月儿也渐渐地缺了。何彬还是朦朦胧胧的——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程姥姥带着禄儿几次来叩他的门,要跟他道谢;他好像忘记了似的,冷冷地抬起头来看了一看,又摇了摇头,仍去看他的书。禄儿仰着黑胖的脸,在门外张着,几乎要哭了出来。“依旧热得很。脑筋似乎很杂乱,屋子似乎太空沉。——累了两天了,起居上自然有些反常。但是为何又想起深夜的病人。——慈爱的……,不想了,烦闷得很!”微微的风,吹扬着他额前的短发,吹干了他头上的汗珠,也渐渐地将他扇进梦里去。慈爱的母亲,满天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不想了,——烦闷……闷……星光中间,缓缓的走进一个白衣的妇女,右手撩着裙子,左手按着额前。走近了,清香随将过来;渐渐地俯下身来看着,静穆不动地看着,——目光里充满了爱。母亲呵!我们只是互相牵连,永远不互相遗弃。渐渐地向后退了,目光仍旧充满了爱。模糊了,星落如雨,横飞着都聚到屋角的黑影上。——“母亲呵,别走,别走!……”十几年来隐藏起来的爱的神情,又呈露在何彬的脸上;十几年来不见点滴的泪儿,也珍珠般散落了下来。清香还在,白衣的人儿还在。微微地睁开眼,四面的白壁,一天的微光,屋角的几堆黑影上,送过清香来。——刚动了一动,忽然觉得有一个小人儿,蹑手蹑脚地走了出去,临到门口,还回过小脸儿来,望了一望。他是深夜的病人——是禄儿。何彬竭力坐起来。那边捆好了的书籍上面,放着一篮金黄色的花儿。他穿着单衣走了过去,花篮底下还压着一张纸,上面大字纵横,借着微光看时,上面是:我也不知道怎样可以报先生的恩德。我在先生门口看了几次,桌子上都没有摆着花儿。——这里有的是卖花的,不知道先生看见过没有?——这篮子里的花,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名字,是我自己种的,倒是香得很,我最爱它。我想先生也必是爱它。我早就要送给先生了,但是总没有机会。昨天听见先生要走了,所以赶紧送来。我想先生一定是不要的。然而我有一个母亲,她因为爱我的缘故,也很感激先生。先生有母亲么?她一定是爱先生的。这样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了。所以先生必要收母亲的朋友的儿子的东西。禄儿叩上何彬看完了,捧着花儿,回到床前,什么定力都尽了,不禁呜呜咽咽地痛哭起来。清香还在,母亲走了!窗内窗外,互相辉映的,只有月光,星光,泪光。早晨程姥姥进来的时候,只见何彬都穿着好了,帽儿戴得很低,背着脸站在窗前。程姥姥陪笑着问他用不用点心,他摇了摇头。——车也来了,箱子也都搬下去了,何彬泪痕满面,静默无声的谢了谢程姥姥,提着一篮的花儿,遂从此上车走了。禄儿站在程姥姥的旁边,两个人的脸上,都堆着惊讶的颜色。看着车尘远了,程姥姥才回头对禄儿说:“你去把那间空屋子收拾收拾,再锁上门罢,钥匙在门上呢。”屋里空洞洞的,床上却放着一张纸,写着:小朋友禄儿:我先要深深地向你谢罪。你说你要报答我,我还不知道我应当怎样报答你呢!你深夜的呻吟,使我想起了许多的往事。头一件就是我的母亲。我这十几年来,错认了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我给你那医药费,里面不含着丝毫的爱和怜悯,不过是拒绝你的呻吟,拒绝我的母亲。我再深深地感谢你从天真里指示我的那几句话。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我要用一缕柔丝,将泪珠儿穿起,系在弦月的两端,摘下满天的星儿来盛在弦月的圆凹里,不也是一篮金黄色的花儿么?它的香气,就是悔罪的人呼吁的言辞,请你收了罢。只有这一篮花配送给你!“他送给我的那一篮花儿呢?”禄儿仰着黑胖的脸儿,呆呆地望着天上。(有删改)6.下列对这篇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便写“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从来没有人看见他和人有什么来往”,有助于我们了解主人公何彬的形象。B.何彬外表是冷的,但内心是热的,这从他主动帮助禄儿可以看出,他的冷漠是为了掩饰对生活的失望以及自己的一事无成。C.文中的程姥姥既是一个房东的形象,又是母亲的形象,都有着庇护的意义,能给予温暖,因此何彬愿意和她说上几句。D.文中“金黄色的花儿”一是禄儿送给何彬的礼物,一是何彬送给禄儿的礼物;一盆是实际的,一盆是抽象但有象征意义的。7.下列对这篇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句式多为长句,尤其是第3自然段中何彬说的话以及最后何彬留的那封信,语言极富哲理,耐人寻味。B.本文语言充满诗情画意,如“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月光,星光,泪光”等,表达的情感直接而强烈。C.文章善于以人物神态刻画人物内心,描写何彬对慈爱的母亲的回忆,就表现了何彬内心的矛盾冲突和由此带来的愧疚。D.文章谋篇布局颇具匠心,三次写“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既推动了情节发展,又使小说脉络清晰,主题突出。8.文中的何彬和《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最终都完成了“转变”,请具体分析两人的“转变”。(4分)9.《超人》属于“问题小说”。周作人说:“这种著作,照名目所表示,就是论及人生诸问题的小说。”但是,早期的问题小说,“只问病源,不开药方”;而《超人》中的冰心却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请结合全文说说,何彬的“问题”是什么,冰心开出的“药方”是什么。(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朱之弼,字右君,顺天大兴人。顺治三年进士。八年,疏言:“国家宜重名器。旧制、胥吏供役年久无过,予以议叙,选用佐贰。今户、兵等部书役别系职衔,非官非吏,有玷班行。此曹起自贫乏,不数年家赀钜万,衣食奢侈。非舞文作奸,何以致此?请严察褫夺。”上韪其言,并严饬行。又疏言:“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上下相诿,彼北相安。国家事安得不废,百姓安得不困?臣愚谓今日求冶,首在择人。上面召诸大臣亲试才品,因能授任;复考其历事后兴利几何,除弊几何,定功罪,信赏罚,则法行而事举矣。”上纳之弼言,谕六部去怠忽旧习。世祖恶贪吏,命官得赃十两、役得赃一两,皆流徙。今既行,之弼疏论其不便,略谓:“自上谕宣传后,抚按所纠,必无大贪。何则?一经提问,有司无不图保身命,虽盈千累百,而及其结谳,期不满十两而止。而今普天之下,皆不取十两之有司,岂真出古循吏哉?良以令严则思遁,徒有名而无其实也。上但择一大贪者惩之,一大廉者奖之,则众贪惧、众廉奋矣。”上甚嘉之。康熙八年,疏言:“世祖严治贪官蠹役,特立严法,如非官役,不用此例。今不论有禄无禄,通用重典。贪蠹事发,被证畏同罪,刑讯不承,使大贪漏网。如逼抑出钱,倘非官役,许用旧律。”诏并如所请。十四年,以母丧去官。二十二年,会推湖北按察使,之弼举道员王垓,不当上意。以所举非材,吏部议降三级调用。寻卒。之弼内行修笃,事亲孝,与其弟之佐相友爱。之佐,顺治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历官侍读学士。严事之弼,虽白首,执子弟礼甚谨。(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B.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C.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D.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名器,名号与车服方面的仪制。封建社会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等级。B.六部,隋唐至清代,中央行政机构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C.循吏,徇私枉法的官吏。《史记·太史公自序》“作循吏列传五十九”。D.庶吉士,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是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之弼认为礼部、吏部的一些小吏职衔混乱,有辱礼部、吏部的整体形象。B.朱之弼建议皇上亲自考察任用各部大臣,再根据他们的政绩奖优罚劣。C.惩治贪官蠹役方面,朱之弼建议康熙借鉴顺治朝的办法,康熙采纳了。D.朱之弼家风孝谨,兄弟友爱,弟弟虽然头发白了仍然对哥哥非常恭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旧制,胥吏供役年久无过,予以议叙,选用佐贰。(2)二十二年,会推湖北按察使,之弼举道员王垓,不当上意。14.对于世祖惩治贪腐的法令,朱之弼认为“不便”的原因有哪些?(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辛弃疾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①山,衣冠磊落;相如②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③。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备注〗①谢家子弟:谢家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②相如:此处指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以风度才情出名。③太史公:指司马迁。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开篇由远及近.从灵山群峰写到飞瀑小桥,画面壮阔又秀丽。B.词人用诙谐幽默的语气写出老天不放他悠闲,让他统率十万兵马。C.词人结庐齐庵,每当皓月当空之时,可以看到状如龙蛇的松影。D.该词最后,用典取事驱遣自然,语既超旷,意又平和,韵味无穷。16.词人在写景时,往往会把主观情感投射在景物中,主观情感会影响词人对外界的感知,请谈谈词中所写之景体现了词人的哪些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强烈的反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痛苦。(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黄鹤和猿猴来衬托蜀道之高。(3)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树、山、天、江、月勾画出一个阔大幽远的境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宋王朝鉴于中唐以来藩镇强盛、尾大不掉的历史教训,在立国之初就定下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一方面这种国策加强了君权,另一方面加大了士大夫的主体意识,以国家栋梁自居,意气风发地议论政治。“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这是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宋王朝十分重视文治教化,宋代诗人的总体学术水平达到了①的程度。唐代杜甫自称“读书破万卷”时不无自矜之意,因为那在唐朝是较少见的现象。然而到了宋代,博览群书已是②之事。对宋诗影响最大的时代特征无疑是宋王朝始终面临严重边患的局势。虽然宋帝国内部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叛乱,但农民负担沉重,朝廷的财政也常常③。宋代面临着沉重的内忧外患,有识之士对这种形势④。深沉的忧患意识使宋代诗人很少用诗歌来歌颂国家的富强和朝廷的盛德,也使他们在表达个人抱负时比较拘谨、收敛。像李白高唱“国容何赫然”的颂扬国势,杜甫自许“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豪情壮志,在宋诗中是找不到的。后人读宋诗时,难以发现唐诗的那种天马行空、气冲斗牛的昂扬气概,这与宋人心头沉重的忧患意识不无关系。18.请在文中横线序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小时候,我随父亲到梁河县城,满大街的人对我而言都是陌生的。虽然有很多新奇感,但我觉得除了父亲,县城是没有温度的。来来往往的人群,反而让我有了一丝丝的胆怯。我紧紧跟着父亲,甚至会拉着父亲的衣角。如果父亲离我有几步的距离,我便会用最快的速度赶上,生怕一不小心走丢了。后来到县城上中学,认识了很多同学和老师,我逐渐熟悉了那个美丽的小城。那时,由于家庭生活极为困难,假期时,我会在学校周围的工地上打工,学会了砌砖和搅拌水泥……此外,我还在图书馆见到了很多未见过的书、报纸。渐渐地,县城的每个角落都有了我的朋友;县城的每条街道、每幢重点建筑,郊外的每条小道、每条河流,都成为我心中的风景;在城市的早晨与傍晚、白天与黑夜、春夏与秋冬的相互依偎中,我听见了梦想之花轻轻绽放的声音。20.文中省略号省略了些什么?请试着补写出一点。(3分)21.文中写到自己的父亲,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四、写作(60分)23.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由西安话剧院等单位联合打造的话剧《路遥》于2月21日、22日在北京开演。该话剧将路遥生活中的困苦与希望、对创作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与责任都展示在观众面前。舞台中岛旋转着,舞台灯光明暗交替着,人生的一幕幕高潮和低谷也一同交替。这里有路遥奋力写作时的兴奋、获茅盾文学奖时的激动,也有他饱受质疑时的苦恼、四处筹钱时的无奈。路遥与世世代代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们,在艰难、挫折、自我折磨的漫长历程中负重前行,但他们如牛马般持之以恒,在与生活的抗争中,迸发出人性的光辉,温暖着自己和人世间,也熔铸进这片历经沧海桑田的土地。黄河涛声依旧,“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路遥的身影已经远去,但他“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精神却长留人间,激励着一代代后来人“在平凡的世界里,做人生的奋斗者”。读了以上材料,围绕“挫折、执着、奋斗”的话题,联系社会生活,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1.(3分)B〖解析〗B.“这个观点和弗洛伊德‘借幻想来过瘾’的理论完全不同”错误。根据材料二“弗洛伊德这个理论早在锺嵘的三句话里稍露端倪,那也许不是牵强拉拢,而只是请大家注意他们似曾相识罢了”可知,二者有所相似,都强调作品对现实中人的宽慰。2.(3分)D〖解析〗A.“体现了‘诗可以兴’的功能”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诗可以兴”的意思是,《诗经》中的作品可以使人精神振奋,激发正能量,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出了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情绪是低缓的,而非深沉的。B.“可见其地位最低”错,“兴观群怨”四个作用是并列关系。C.根据材料二内容,司马迁更强调作品在作者身后起的作用。故选D。3.(3分)A4.(6分)示例:材料一主要阐述《诗经》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可以“兴观群怨”;材料二侧重论述“诗可以怨”,并论述了司马迁和锺嵘对“诗可以怨”作用的不同认识;材料三以儒家的伦理政教观点来谈“诗可以怨”,从“事父”“事君”两个角度来论述。5.(4分)示例:“怨”指“委婉地表达不同意见,温和地抒发负面情绪,起到安抚心灵,调和矛盾的作用”。杜甫这两句诗体现了“诗可以怨”的观点。“嫁女与征夫”一句抒发了初嫁少妇内心的悲苦——刚出嫁,丈夫就要从军打仗,还有什么依靠?“不如弃路旁”一句展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传递出希望统治者能早日结束战争,给百姓以安宁的愿望,以达到讥刺时事的目的。6.(3分)B〖解析〗B.“自己的一事无成”这一点于文无据,文章只是着重刻画了何彬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以及对母亲的思念。7.(3分)D〖解析〗A.第3自然段中何彬的话和文章末尾的句子多为短句;B.这些句子表达的感情是隐晦的,委婉的,含蓄的,并非是直接的;C.文章善于刻画的是人物的心理。8.(4分)示例:《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在认清海尔茂的本质后,领悟到了自己只不过是丈夫的“玩偶老婆”,毅然决然地结束了长达八年的婚姻,并离家“出走”,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是父亲的“玩偶女儿”,这是娜拉的觉醒,也是女性意识的觉醒;文中的何彬被禄儿半夜的呻吟引起思绪,到与程姥姥的对话,再到何彬反复做的关于母亲的梦,最后写他与禄儿的心对心的交流,终于,自己也被打动,其心不再是冷冰冰的。9.(6分)示例:何彬为人冷漠,对世界悲观,拒绝“爱”与“怜悯”,冰心开出的药方是“爱”(童心意识)。10.(3分)B11.(3分)C12.(3分)A13.(8分)(1)按照过去的制度,官府小吏工作时间长了如果没有过失,就给予核议奖励,选择任用为副职。(2)康熙二十二年,适逢推荐湖北按察使,朱之弼举荐道员王垓,不符合皇上的心意。14.(3分)①法令过于严苛;②贪官会想方设法逃避处罚;③法令会流于有名无实。【参考译文】朱之弼,字右君,顺天大兴人。顺治三年考中进士。顺治八年,他上疏说:“国家应该重视区别尊卑贵贱的等级。按照过去的制度,官府小吏工作时间长了如果没有过失,就给予核议奖励,选择任用为副职。现在户部、兵部等部管办文书的属吏是另外的职位和头衔,不属于正常的官吏,玷污混乱了正常的官阶班列行次。这些人从贫穷匮乏人家起步,没(过)几年就有万贯家财,衣服食物豪奢侈靡。如果不是玩弄文字做乱法的事,凭什么到这种地步?请朝廷严格考察依法剥夺他们的官职。”皇上认为他的建议正确,并且严格要求官员使他们行为谨严合礼。他又上疏说:“如果国家规章制度非常完备了,各部大臣就会认真做事,自己知道兴办善政革除弊端。现在却好像都置身事外,遇到事情了,有才干的不肯决断,没有才干的不能决断,稍微重大的事情就请求聚合众人商议。上下级互相推诿,各自安好。这样,国家的事情怎么能不被废弃,老百姓怎么能不受困窘?我愚笨地认为现在要想国家安定,首先在于选用人才。皇上您(应当)当面召集各位大臣亲自考察他们的才干品级,根据能力授职任命;再考察他们任职后兴办了多少有利的事,革除了多少弊端,确定功劳和罪过,彰明奖赏和处罚,那么法令就可以施行,事情就可以成功了。”皇上采纳了朱之弼的建议,告诉六部革除原来怠惰玩忽的作风。世祖憎恶贪腐,下令如果官员贪赃十两银子,役卒贪赃一两银子,都要流放。法令颁发以后,朱之弼上疏议论它不合适,大致说:“自从皇上这个法令宣布传达后,巡抚和巡按所稽查的,一定不会再有大的贪官了。为什么呢?一旦被提审查问,官员没有不尽力保全身家性命的,即使贪污了千百两,等到他结案定罪的时候,也一定期望贪污不足十两才罢休。现在普天之下,都是连十两银子都不贪污的官员,难道真的都超过古代那样的清廉官吏吗?实在是因为法令太严苛了人心就想逃避,法令也就只是有名无实了。皇上只要选择一个大的贪官惩罚他,选择一个大的清官奖励他,那么那些贪官就会惧怕,那些清官就会振奋了。”皇上非常赞赏他。康熙八年,(朱之弼)上疏说:“世祖严厉惩处贪官污吏,特意制定了严苛的法律,如果贪污者不属于官吏衙役,就不使用这部法律。现在不论贪污者有没有官职,一律使用重典。贪官污吏事情败露,接受审查后,害怕罪行一样,(因此即便)用刑审讯(他们)也不会承认,(这样就会)致使大的贪污犯漏网。如果逼迫勒令交出了赃款,只要不是官吏,允许使用原来的法律。”皇帝下诏一并批准了他的建议。康熙十四年,(朱之弼)因为母亲去世辞去官职。康熙二十二年,适逢推荐湖北按察使,朱之弼举荐道员王垓,不符合皇上的心意。因为举荐出来的人不具备才能,吏部考量将朱之弼降三级调到别处任职。不久去世。朱之弼居家言行美好诚恳,侍奉父母孝顺,跟弟弟朱之佐友睦仁爱。朱之佐,顺治十四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历次做官到侍读学士。恭敬对待朱之弼,虽然自己头发白了,非常恭谨地遵守作为弟弟的礼数。15.(3分)B〖解析〗B.“让他统率十万兵马”错,并非是“十万兵马”,而是“十万松”,这是一种自嘲的说法。16.(6分)①对山水美景的赞美与喜爱;②“老合投闲”的自嘲,隐含报国无门的苦闷无奈;③展望偃湖筑成后的美景。(期待偃湖早日筑成)17.(6分)(1)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3)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18.(4分)①前无古人(旷古绝伦)②司空见惯(习以为常)③捉襟见肘(入不敷出)④忧心忡忡19.(3分)这种国策一方面加强了君权,另一方面增强了士大夫的主体意识,使他们以国家栋梁自居,意气风发地议论政治。20.(3分)示例:学会了割青草投放到鱼塘里喂鱼学会了给房子补漏,学会了补鞋(言之有理即可)21.(4分)①“他”显得客观,缺少父子之间应有的温度,而“父亲”则能体现儿子对父亲的情感。②反复说“父亲”,给人心心念念的感觉,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依恋。22.(6分)示例:比喻、夸张。①将梦想比作花朵,将梦想的实现比作花朵的绽放,化抽象为具象。②写出了作者对梦想的渴望。(或:“听见了梦想之花轻轻绽放的声音”,是“超前夸张”,从时间上进行夸张,把本来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在先出现的事物之前,化无声为有声,夸张地写出梦想即将实现的喜悦。)23.(60分)略辽宁省沈阳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诗经》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陶冶、教化着一代代中国人,塑造着我们的语言、思维和价值观。通过《诗经》进行的教化,称为“诗教”。在“诗教”传统的奠立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便是孔子。孔子特别重视《诗》的作用,他曾讲:“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孔子的意思是,学习《诗经》会对青年人形成多方面的帮助:诗“可以兴”,《诗经》中的作品可以使人精神振奋,激发正能量;诗也“可以观”,展现出不同时代的人物事迹、政治好坏、风俗美丑,有助于青年人了解时代、了解社会;诗还“可以群”,有助于人际交往,增进沟通;诗又“可以怨”,委婉地表达不同意见,温和地抒发负面情绪,起到安抚心灵,调和矛盾的作用。这四条,后来被归纳为“兴观群怨”,一直沿用至今,它不仅适用于《诗经》本身,也适用于它之后的诗歌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的文艺创作,道出了优秀作品积极的社会功能。(摘自张毅《孔子这样建立“诗教”》)材料二:《论语·阳货》讲:“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怨”只是“诗”四个作用里的一个,而且是末了一个。《诗·大序》并举“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没有侧重或倾向哪一种“音”。《汉书·艺文志》中说“诗言志”,也不偏不倚:“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司马迁也许是最早不两面兼顾的人。《报任少卿书》和《太史公自序》历数古来的大著作,指出有的是坐了牢写的,有的是贬了官写的,有的是落了难写的。他总结说“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还补充一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作《诗》者都是伤心不得志之士,诗歌也“大抵”是“发愤”的悲鸣或怒喊了。司马迁举了一系列“发愤”的著作,最后把《诗三百》笼统都归于“怨”,作为其中一个例子。锺嵘单就诗歌而论,对这个意思加以具体发挥。还有一点不容忽略:同一件东西,司马迁当作死人的防腐溶液,锺嵘却认为是活人的止痛药和安神剂。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只说“舒愤”而著书作诗,目的是避免姓“名摩灭”“文采不表于后世”,着眼于作品在作者身后起的功用,能使他死而不朽。锺嵘说“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强调了作品在作者生时起的功用,能使他和艰辛孤寂的生涯妥协相安。换句话说,一个人失意不遇,全靠“诗可以怨”,获得了排遣、慰藉或补偿。大家都熟知弗洛伊德的著名理论:在实际生活里不能满足欲望的人,死了心作退一步想,创造出文艺来,起一种替代品的功用,借幻想来过瘾。假如说,弗洛伊德这个理论早在锺嵘的三句话里稍露端倪,那也许不是牵强拉拢,而只是请大家注意他们似曾相识罢了。(摘编自钱锺书《诗可以怨》)材料三:所谓从儒家的伦理政教观点来谈“诗可以怨”,即结合“事父”“事君”来谈。按《礼记·檀弓上》“事亲有隐而无犯”“事君有犯而无隐”,说明“事父”与“事君”是不同的。这个不同,是符合孔子的意见的。《论语·里仁》:“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对于父母有过,孔子主张敬而不违,劳而不怨,所以“有隐而无犯”。《论语·宪问》:“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勿欺即无隐。孔子主张“事亲有隐而无犯”“事君有犯而无隐”,二者是不同的。孔子主张事父母“劳而不怨”,又怎么说“可以怨”呢?孟子做了解释。《孟子·告子下》:“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曰:‘《凯风》何以不怨?’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孟子指出事父有可以怨和不可以怨的分别,亲之过大者可以怨,亲之过小者不可以怨,高子不加分别,一律认为不可以怨,所以成为“固哉”了。事君为什么又可以怨呢?《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孔子赞美子产的话,可以跟“诗可以怨”结合起来看。这里所说的怨,指郑人所否定的事,执政不加改正即生怨,可以怨,即可以“议执政之善否”中的“否”者,即不仅执政之善者可以议,否者也可以议,子产采取郑人议执政之否者加以改正,用来“损怨”。《左传·昭公二十年》晏子对齐景公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献否怎能成其可?就是子产改正其所否者以归于善,也与孔子讲事君“勿欺也,而犯之”一致。既然可以议执政之否者,这就是“犯之”;目的在于“献否以成其可”,即合二为一。这就是“诗可以怨”在事君上贯彻的政治观点。(摘编自周振甫《诗可以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习《诗经》可以使青年人有多方面的收获,“兴观群怨”概括了优秀文艺作品积极的社会功能,不仅仅限于《诗经》本身。B.锺嵘认为诗歌可以在诗人处于困境时起到安慰、排遣、补偿的作用,这个观点和弗洛伊德“借幻想来过瘾”的理论完全不同。C.孟子认为,高子对《小弁》的认识是片面的。事父母有可以怨和不可以怨的分别:亲之过大者可以怨,亲之过小者不可以怨。D.从儒家的伦理政教角度而言,事君可以怨,即臣子“献否”的过程,臣子向君主提出意见,劝善归过,兴利除弊以成就君主之政。2.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以了解当时人们重阳节佩戴茱萸、登高饮酒等风俗,体现了“诗可以兴”的功能。B.虽然《诗·大序》没有强调治世、乱世和亡国之音哪一个“音”更重要,但《论语》将诗“可以怨”放在最末,可见其地位最低。C.司马迁举了一系列“发愤”的著作,最后把《诗三百》笼统归为“怨”,而且他十分强调诗歌作品在作者生前的功用。D.郑人闲暇时议论政事的好坏,子产听取百姓的声音,调整施政措施,改非归善,这符合孔子事君“勿欺也,而犯之”的观点。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诗经》中的句子可以支持“诗可以怨”观点的一项是(3分)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B.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D.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4.三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6分)5.清人沈德潜认为杜甫《新婚别》中“‘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一句,近于怨矣”。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超人冰心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从来没有人看见他和人有什么来往。他除了每天在局里办事,和同事们说几句公事上的话,以及房东程姥姥替他端饭的时候,也说几句照例的应酬话,此外就不开口了。他不但是和人没有交际,凡带一点生气的东西,他都不爱;屋里连一朵花,一根草,都没有,冷阴阴的如同山洞一般。书架上却堆满了书。他从局里低头独步回来,关上门,摘下帽子,便坐在书桌旁边,随手拿起一本书来,无意识的看着。程姥姥总算是他另眼看待的一个人:她端进饭去,有时便站在一边,絮絮叨叨的和他说话,也问他为何这样孤零。她问上几十句,何彬偶然答应几句:“人和人,和宇宙,和万物的聚合,都不过如同演剧一般,上了台是父子母女,亲密得了不得;下了台,摘下假面具,便各自散了。哭一场也是这么一回事,笑一场也是这么一回事,与其互相牵连,不如互相遗弃。”这一夜他忽然醒了。听得对面楼下凄惨地呻吟着,这痛苦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在这沉寂的黑夜里只管颤动。他虽然毫不动心,却也搅得他一夜睡不着。月光如水,从窗纱外泻进来,他想起了许多幼年的事情,——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他听了三夜的呻吟,看了三夜的月,想了三夜的往事——第七天早起,他忽然问程姥姥对面楼下的病人是谁?程姥姥一面惊讶着,一面说:“那是厨房里跑街的孩子禄儿,那天上街去了,不知道为什么把腿摔坏了,自己买块膏药贴上了,还是不好,每夜呻吟的就是他。这孩子真可怜,今年才十二岁呢,素日他勤勤恳恳极疼人的……”何彬自己只管穿衣戴帽,好像没有听见似的,自己走到门边。程姥姥也住了口。刚要出门,何彬慢慢的从袋里拿出一张钞票来,递给程姥姥说:“给那禄儿罢,叫他请大夫治一治。”说完了,头也不回,径自走了。——程姥姥一看那巨大的数目,不禁愕然,何先生也会动起慈悲念头来,这是破天荒的事情呵!她端着碗,站在门口,只管出神。呻吟的声音,渐渐地轻了,月儿也渐渐地缺了。何彬还是朦朦胧胧的——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程姥姥带着禄儿几次来叩他的门,要跟他道谢;他好像忘记了似的,冷冷地抬起头来看了一看,又摇了摇头,仍去看他的书。禄儿仰着黑胖的脸,在门外张着,几乎要哭了出来。“依旧热得很。脑筋似乎很杂乱,屋子似乎太空沉。——累了两天了,起居上自然有些反常。但是为何又想起深夜的病人。——慈爱的……,不想了,烦闷得很!”微微的风,吹扬着他额前的短发,吹干了他头上的汗珠,也渐渐地将他扇进梦里去。慈爱的母亲,满天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不想了,——烦闷……闷……星光中间,缓缓的走进一个白衣的妇女,右手撩着裙子,左手按着额前。走近了,清香随将过来;渐渐地俯下身来看着,静穆不动地看着,——目光里充满了爱。母亲呵!我们只是互相牵连,永远不互相遗弃。渐渐地向后退了,目光仍旧充满了爱。模糊了,星落如雨,横飞着都聚到屋角的黑影上。——“母亲呵,别走,别走!……”十几年来隐藏起来的爱的神情,又呈露在何彬的脸上;十几年来不见点滴的泪儿,也珍珠般散落了下来。清香还在,白衣的人儿还在。微微地睁开眼,四面的白壁,一天的微光,屋角的几堆黑影上,送过清香来。——刚动了一动,忽然觉得有一个小人儿,蹑手蹑脚地走了出去,临到门口,还回过小脸儿来,望了一望。他是深夜的病人——是禄儿。何彬竭力坐起来。那边捆好了的书籍上面,放着一篮金黄色的花儿。他穿着单衣走了过去,花篮底下还压着一张纸,上面大字纵横,借着微光看时,上面是:我也不知道怎样可以报先生的恩德。我在先生门口看了几次,桌子上都没有摆着花儿。——这里有的是卖花的,不知道先生看见过没有?——这篮子里的花,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名字,是我自己种的,倒是香得很,我最爱它。我想先生也必是爱它。我早就要送给先生了,但是总没有机会。昨天听见先生要走了,所以赶紧送来。我想先生一定是不要的。然而我有一个母亲,她因为爱我的缘故,也很感激先生。先生有母亲么?她一定是爱先生的。这样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了。所以先生必要收母亲的朋友的儿子的东西。禄儿叩上何彬看完了,捧着花儿,回到床前,什么定力都尽了,不禁呜呜咽咽地痛哭起来。清香还在,母亲走了!窗内窗外,互相辉映的,只有月光,星光,泪光。早晨程姥姥进来的时候,只见何彬都穿着好了,帽儿戴得很低,背着脸站在窗前。程姥姥陪笑着问他用不用点心,他摇了摇头。——车也来了,箱子也都搬下去了,何彬泪痕满面,静默无声的谢了谢程姥姥,提着一篮的花儿,遂从此上车走了。禄儿站在程姥姥的旁边,两个人的脸上,都堆着惊讶的颜色。看着车尘远了,程姥姥才回头对禄儿说:“你去把那间空屋子收拾收拾,再锁上门罢,钥匙在门上呢。”屋里空洞洞的,床上却放着一张纸,写着:小朋友禄儿:我先要深深地向你谢罪。你说你要报答我,我还不知道我应当怎样报答你呢!你深夜的呻吟,使我想起了许多的往事。头一件就是我的母亲。我这十几年来,错认了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我给你那医药费,里面不含着丝毫的爱和怜悯,不过是拒绝你的呻吟,拒绝我的母亲。我再深深地感谢你从天真里指示我的那几句话。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我要用一缕柔丝,将泪珠儿穿起,系在弦月的两端,摘下满天的星儿来盛在弦月的圆凹里,不也是一篮金黄色的花儿么?它的香气,就是悔罪的人呼吁的言辞,请你收了罢。只有这一篮花配送给你!“他送给我的那一篮花儿呢?”禄儿仰着黑胖的脸儿,呆呆地望着天上。(有删改)6.下列对这篇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便写“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从来没有人看见他和人有什么来往”,有助于我们了解主人公何彬的形象。B.何彬外表是冷的,但内心是热的,这从他主动帮助禄儿可以看出,他的冷漠是为了掩饰对生活的失望以及自己的一事无成。C.文中的程姥姥既是一个房东的形象,又是母亲的形象,都有着庇护的意义,能给予温暖,因此何彬愿意和她说上几句。D.文中“金黄色的花儿”一是禄儿送给何彬的礼物,一是何彬送给禄儿的礼物;一盆是实际的,一盆是抽象但有象征意义的。7.下列对这篇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句式多为长句,尤其是第3自然段中何彬说的话以及最后何彬留的那封信,语言极富哲理,耐人寻味。B.本文语言充满诗情画意,如“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月光,星光,泪光”等,表达的情感直接而强烈。C.文章善于以人物神态刻画人物内心,描写何彬对慈爱的母亲的回忆,就表现了何彬内心的矛盾冲突和由此带来的愧疚。D.文章谋篇布局颇具匠心,三次写“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既推动了情节发展,又使小说脉络清晰,主题突出。8.文中的何彬和《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最终都完成了“转变”,请具体分析两人的“转变”。(4分)9.《超人》属于“问题小说”。周作人说:“这种著作,照名目所表示,就是论及人生诸问题的小说。”但是,早期的问题小说,“只问病源,不开药方”;而《超人》中的冰心却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请结合全文说说,何彬的“问题”是什么,冰心开出的“药方”是什么。(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朱之弼,字右君,顺天大兴人。顺治三年进士。八年,疏言:“国家宜重名器。旧制、胥吏供役年久无过,予以议叙,选用佐贰。今户、兵等部书役别系职衔,非官非吏,有玷班行。此曹起自贫乏,不数年家赀钜万,衣食奢侈。非舞文作奸,何以致此?请严察褫夺。”上韪其言,并严饬行。又疏言:“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上下相诿,彼北相安。国家事安得不废,百姓安得不困?臣愚谓今日求冶,首在择人。上面召诸大臣亲试才品,因能授任;复考其历事后兴利几何,除弊几何,定功罪,信赏罚,则法行而事举矣。”上纳之弼言,谕六部去怠忽旧习。世祖恶贪吏,命官得赃十两、役得赃一两,皆流徙。今既行,之弼疏论其不便,略谓:“自上谕宣传后,抚按所纠,必无大贪。何则?一经提问,有司无不图保身命,虽盈千累百,而及其结谳,期不满十两而止。而今普天之下,皆不取十两之有司,岂真出古循吏哉?良以令严则思遁,徒有名而无其实也。上但择一大贪者惩之,一大廉者奖之,则众贪惧、众廉奋矣。”上甚嘉之。康熙八年,疏言:“世祖严治贪官蠹役,特立严法,如非官役,不用此例。今不论有禄无禄,通用重典。贪蠹事发,被证畏同罪,刑讯不承,使大贪漏网。如逼抑出钱,倘非官役,许用旧律。”诏并如所请。十四年,以母丧去官。二十二年,会推湖北按察使,之弼举道员王垓,不当上意。以所举非材,吏部议降三级调用。寻卒。之弼内行修笃,事亲孝,与其弟之佐相友爱。之佐,顺治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历官侍读学士。严事之弼,虽白首,执子弟礼甚谨。(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B.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C.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D.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名器,名号与车服方面的仪制。封建社会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等级。B.六部,隋唐至清代,中央行政机构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C.循吏,徇私枉法的官吏。《史记·太史公自序》“作循吏列传五十九”。D.庶吉士,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是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之弼认为礼部、吏部的一些小吏职衔混乱,有辱礼部、吏部的整体形象。B.朱之弼建议皇上亲自考察任用各部大臣,再根据他们的政绩奖优罚劣。C.惩治贪官蠹役方面,朱之弼建议康熙借鉴顺治朝的办法,康熙采纳了。D.朱之弼家风孝谨,兄弟友爱,弟弟虽然头发白了仍然对哥哥非常恭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旧制,胥吏供役年久无过,予以议叙,选用佐贰。(2)二十二年,会推湖北按察使,之弼举道员王垓,不当上意。14.对于世祖惩治贪腐的法令,朱之弼认为“不便”的原因有哪些?(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辛弃疾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①山,衣冠磊落;相如②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③。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备注〗①谢家子弟:谢家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②相如:此处指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以风度才情出名。③太史公:指司马迁。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开篇由远及近.从灵山群峰写到飞瀑小桥,画面壮阔又秀丽。B.词人用诙谐幽默的语气写出老天不放他悠闲,让他统率十万兵马。C.词人结庐齐庵,每当皓月当空之时,可以看到状如龙蛇的松影。D.该词最后,用典取事驱遣自然,语既超旷,意又平和,韵味无穷。16.词人在写景时,往往会把主观情感投射在景物中,主观情感会影响词人对外界的感知,请谈谈词中所写之景体现了词人的哪些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强烈的反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痛苦。(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黄鹤和猿猴来衬托蜀道之高。(3)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树、山、天、江、月勾画出一个阔大幽远的境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宋王朝鉴于中唐以来藩镇强盛、尾大不掉的历史教训,在立国之初就定下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一方面这种国策加强了君权,另一方面加大了士大夫的主体意识,以国家栋梁自居,意气风发地议论政治。“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这是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宋王朝十分重视文治教化,宋代诗人的总体学术水平达到了①的程度。唐代杜甫自称“读书破万卷”时不无自矜之意,因为那在唐朝是较少见的现象。然而到了宋代,博览群书已是②之事。对宋诗影响最大的时代特征无疑是宋王朝始终面临严重边患的局势。虽然宋帝国内部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叛乱,但农民负担沉重,朝廷的财政也常常③。宋代面临着沉重的内忧外患,有识之士对这种形势④。深沉的忧患意识使宋代诗人很少用诗歌来歌颂国家的富强和朝廷的盛德,也使他们在表达个人抱负时比较拘谨、收敛。像李白高唱“国容何赫然”的颂扬国势,杜甫自许“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豪情壮志,在宋诗中是找不到的。后人读宋诗时,难以发现唐诗的那种天马行空、气冲斗牛的昂扬气概,这与宋人心头沉重的忧患意识不无关系。18.请在文中横线序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小时候,我随父亲到梁河县城,满大街的人对我而言都是陌生的。虽然有很多新奇感,但我觉得除了父亲,县城是没有温度的。来来往往的人群,反而让我有了一丝丝的胆怯。我紧紧跟着父亲,甚至会拉着父亲的衣角。如果父亲离我有几步的距离,我便会用最快的速度赶上,生怕一不小心走丢了。后来到县城上中学,认识了很多同学和老师,我逐渐熟悉了那个美丽的小城。那时,由于家庭生活极为困难,假期时,我会在学校周围的工地上打工,学会了砌砖和搅拌水泥……此外,我还在图书馆见到了很多未见过的书、报纸。渐渐地,县城的每个角落都有了我的朋友;县城的每条街道、每幢重点建筑,郊外的每条小道、每条河流,都成为我心中的风景;在城市的早晨与傍晚、白天与黑夜、春夏与秋冬的相互依偎中,我听见了梦想之花轻轻绽放的声音。20.文中省略号省略了些什么?请试着补写出一点。(3分)21.文中写到自己的父亲,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四、写作(60分)23.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由西安话剧院等单位联合打造的话剧《路遥》于2月21日、22日在北京开演。该话剧将路遥生活中的困苦与希望、对创作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与责任都展示在观众面前。舞台中岛旋转着,舞台灯光明暗交替着,人生的一幕幕高潮和低谷也一同交替。这里有路遥奋力写作时的兴奋、获茅盾文学奖时的激动,也有他饱受质疑时的苦恼、四处筹钱时的无奈。路遥与世世代代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们,在艰难、挫折、自我折磨的漫长历程中负重前行,但他们如牛马般持之以恒,在与生活的抗争中,迸发出人性的光辉,温暖着自己和人世间,也熔铸进这片历经沧海桑田的土地。黄河涛声依旧,“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路遥的身影已经远去,但他“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精神却长留人间,激励着一代代后来人“在平凡的世界里,做人生的奋斗者”。读了以上材料,围绕“挫折、执着、奋斗”的话题,联系社会生活,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1.(3分)B〖解析〗B.“这个观点和弗洛伊德‘借幻想来过瘾’的理论完全不同”错误。根据材料二“弗洛伊德这个理论早在锺嵘的三句话里稍露端倪,那也许不是牵强拉拢,而只是请大家注意他们似曾相识罢了”可知,二者有所相似,都强调作品对现实中人的宽慰。2.(3分)D〖解析〗A.“体现了‘诗可以兴’的功能”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诗可以兴”的意思是,《诗经》中的作品可以使人精神振奋,激发正能量,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出了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情绪是低缓的,而非深沉的。B.“可见其地位最低”错,“兴观群怨”四个作用是并列关系。C.根据材料二内容,司马迁更强调作品在作者身后起的作用。故选D。3.(3分)A4.(6分)示例:材料一主要阐述《诗经》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可以“兴观群怨”;材料二侧重论述“诗可以怨”,并论述了司马迁和锺嵘对“诗可以怨”作用的不同认识;材料三以儒家的伦理政教观点来谈“诗可以怨”,从“事父”“事君”两个角度来论述。5.(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