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平昌县2024年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平昌县2024年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平昌县2024年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平昌县2024年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平昌县2024年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平昌县2024年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有人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此处的“战争”分别指A.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B.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激进”其实是反动政府的“极端”逼迫出来的。……与其呼吁民众不要“激进变革”,不如吁请统治者不要“极端顽固”。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A.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B.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C.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D.北洋军阀与新文化运动3.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决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里的“帝国主义者”和“邻人”分别是指A.日本和朝鲜 B.美国和朝鲜 C.美国和韩国 D.美国和越南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战国时期铁犁铧的使用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②商鞅变法时奖励生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③大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④宋代时期石油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成为主要燃料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③南方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④南方的棉纺业、丝织业等手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材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的是()A.《史记》B.《资治通鉴》C.《三国演义》D.《出师表》7.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道:“14日,星期二,无事。”然而,这一天却改写了法国历史。因为在这天()A.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 B.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C.法国建立了共和国 D.拿破仑颁布了《法典》8.“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秦朝在中央设置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锦衣卫9.“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令人惊叹不已。”材料中的精巧设计是指()A.美国1787年宪法 B.法国的《人权宣言》C.英国的《权利法案》 D.美国的《独立宣言》10.德国的—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最为平和、最为持久”说明罗马法A.维持了罗马帝国统一B.巩固了皇帝的独尊地位C.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D.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11.历史漫面是历史信息另类呈现方式。下图所示的漫画名为《争吵与签约》,是巴黎和会期间各帝国主义列强博弈的一个具体反映。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这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隐患B.法国独自主导整个会议的过程与签约C.美国通过巴黎和会确立了其霸主地位D.导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12.如下图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得出这种评价的理由是()A.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提高了生活水平B.土地承包制让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C.分配中的平均主义适合农村D.农村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13.19世纪前期,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把中国作为主要的侵略目标,悍然发动了侵略战争。这场战争是由鸦片走私引起的,被称为“鸦片战争”。该战争使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B.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14.1865—1895年,清朝首先关注国防和军火工业的发展,紧接着是支持军备制造的重工业,即便发展纺织品和其他轻工业,也是出于保护国内消费市场免于外国渗透的国防意识。对这一时期工业化的认识,正确的是A.“自强”“求富”是主要目的 B.工业不能独立地发展C.工业的国防特征明显 D.工业的国际竞争激烈15.在全球视角下学习历史,“国际秩序”是重要的历史概念。下列选项中,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国际秩序是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C.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D.世界多极化趋势16.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邓小平主要强调了:A.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B.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C.国家对经济进行计划指导的紧迫性 D.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对经济发展的关键性17.图日历所示日期(中华民国38年四月小,23,星期六)是南京解放的日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这一事件结束了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B.这一事件发生在著名的淮海战役期间C.这一事件标志着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了D.民国三十八年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18.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国庆节都是为了纪念本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这一主题的组合不正确的是A.英国——《权利法案》的发表 B.美国——《独立宣言》的颁布C.法国——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D.中国——开国大典19.“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早……”这是胡适的作品《希望》。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的出现受益于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20.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该历史场景出现在(

)A.定海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21.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外交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上,利用了他个人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他”的“外交机敏”是指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签署中美《联合公报》22.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世纪之握”,领导人马英九先生致辞说:“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是因为A.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B.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C.炎、黄二部落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23.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两次世界大战都是规模空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②萨拉热窝事件和德国闪击波兰分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③凡尔登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会战分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转折性战役④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二战以轴心国的投降而宣告结束A.①②③B.③④①C.①③④D.②③④24.下图分别为人民艺术家古元创作于1947年的版画作品《焚毁旧地契》和《发新土地证》。这两幅作品反映了()A.抗日根据地土改的蓬勃开展B.边区农村社会矛盾得到缓和C.三大改造服务于工业化建设D.解放区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二战前,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26.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27.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发明家________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________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俄国农奴制改革给农奴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有一定的法律自由,改革后农奴积极性非常高,热烈拥护沙皇政府的改革措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指出推行农奴制改革的俄国沙皇。(2)你同意材料中关于农奴制改革的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29.(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前期(627年)中国疆域示意图材料二:(北魏)尚书于果曰:“自先帝以来,久居于此,百姓安之;一旦南迁,众情不乐。”(孝文)帝曰:“今代(平城)在恒山之北,九州之外,非帝王之都也。”“王者以四海为家,或南或北,何常之有!朕之远祖,世居北荒。平文皇帝始都东木根山。……道武皇帝迁于平城。朕幸属胜残之运,而独不得迁乎!——《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九材料三:1153年,金迁都燕一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紂居之,虽卜善地何?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摘编自《大金国志》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图中B地生活的是今天族的祖先;元政府在AB两地管辖的机构分别是、。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做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主张迁都的理由及其历史影响。②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结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什么感悟?30.(7分)大国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在时间长河中“驾驶航船”的技能和经验,以下材料均摘编自英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阅读材料,回答间题。材料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世界政治家预言,19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舞台将日益受到正在兴起的德国,俄国和美国的影响,然而事实是,这三个国家中的一个国家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第二个国家在革命中崩溃了,20世纪20年代和以后时期的国际事务似乎仍是以英国和法国的行动为中心。分析材料一,据所学知识回答,德国“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俄国“在革命中崩溃”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战后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获序?材料二(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1980))二战以后,不仅莫内等“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撤的新的经济结构,而且还有心肠不错、乐于助人的美国,它愿意以合作的方点为欧洲的经济复兴提供财政援助。分析材料二,据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欧洲经济复兴的主要原因,材料三(矛盾重重的苏联)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分析上图,据所学知识指出B段苏联农业发展较快与哪次著名改革有关?哪一经济模式导致了苏联的发展“矛盾重重”?有人认为,新崛起大国与现存大国必然会发生战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内外交困,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一些官员在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1895年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由此可知题中“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的“战争”分别指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因此,ABD均不符合题意,C正确,故选C。2、D【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近代中国的‘激进’其实是反动政府的‘极端’逼迫出来的。与其呼吁民众不要‘激进变革’,不如吁请统治者不要‘极端顽固’”可知,反映了近代中国激进派因为反动政府的行为被迫采取了应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资产阶级激进派认识到仅有的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改造国民的思想。针对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逆流,掀起了新文化运动。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没体现反动政府的逼迫,不合题意,故选择D。【点睛】“近代中国的‘激进’其实是反动政府的‘极端’逼迫出来的”是解题的关键,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而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可确定答案。3、B【解析】

依据题干“中国人民决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结合所学可以知道,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国土上,新中国的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总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同抗击美国侵略军。故选B。4、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宋代时期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成为主要燃料,故④表述错误,含有④的BCD不合题意;战国时期铁犁铧的使用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商鞅变法时奖励生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大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①②③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5、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原因有: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江南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宋朝时南方财税收入比重增大。“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宋代南方的棉纺业、丝织业等手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所以①②③④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型选项题,优先使用排除法。6、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资治通鉴》《三国演义》都是后人编撰的书记和小说,不属于第一手资料,《出师表》是诸葛亮亲笔写的,属于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故选D。7、A【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14日,星期二,这一天却改写了法国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攻占巴士底狱成了全国革命的信号,各个城市纷纷仿效巴黎人民,武装起来夺取市政管理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不久,由人民组织起来的制宪会议掌握了大权,而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就代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8、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是明朝设立的特务机构。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9、A【解析】

依据材料“……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可知反映的是美国的历史。结合课本所学,1776年,美国大陆会议颁布《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宣告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的诞生。后来在通过一系列行为、政策发展为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独立后,为了协调各州和中央政府的关系,制定了1787年宪法。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确定美国为联邦制的国家,确立了比较民主的政治体制,实在令人惊叹。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择A。10、C【解析】

依据题干“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第一次以武力”指罗马征服了地中海的周围的地区,创立了罗马帝国;“第二次以宗教”是基督教在世界范围的传播;第三次“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是指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罗马法更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故C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故选择C。11、A【解析】

依据漫画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1月到6月,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英法美操纵了会议,会议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加以严格的限制和制裁,在德国人心里埋下了怨恨的种子,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隐患,所以A项解读准确,符合题意;巴黎和会由英法美操纵,故B项不准确;而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未获实利,把目光转向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召开了华盛顿会议,故C项不准确;导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产生的,故D项不准确。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2、A【解析】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对内改革在农村首先进行,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生活水平,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的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分析图片,结合图片描述的农业的发展的情况得出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生活水平。13、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B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D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4、C【解析】

依据题干“1865—1895年,清朝首先关注国防和军火工业的发展,紧接着是支持军备制造的重工业,即便发展纺织品和其他轻工业,也是出于保护国内消费市场免于外国渗透的国防意识”,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为清政府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时期,题干反映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民用企业都带有明显的国防意识,故C正确;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故A错误;题干反映的是洋务运动的国防意识,没有体现工业不能独立的发展或国际竞争激烈,故BD错误。故选C。15、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D符合题意;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是在20世纪90年代,AB不符合题意;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是在1955年,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6、B【解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起步。题干的“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表明邓小平强调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故B符合题意;经济体制改革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国家对经济进行计划指导的紧迫性不是邓小平强调的主要问题,排除C;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题干材料未涉及,排除D。故选B。17、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这一年是民国1年,题干中的“中华民国三十八年”是1911+38=1949年。所以由此记录能想到的是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D项符合题意;A项这一事件并未结束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B项是发生在1948年11月—1949年1月,C项是平津战役。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8、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与英国的国庆节无关。A符合题意。BCD项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9、C【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胡适、平易通俗的文风”联系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白话文的主张,可知C正确;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A排除;戊戌变法的目标是救亡图存,B排除;五四运动属于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爱国运动,D排除。故选C。20、B【解析】

从题干中的邓世昌可知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场景。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战役,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敌舰。被敌舰包围时邓世昌对自己的部下说了题文中的言论,然后撞向敌舰,壮烈牺牲。与此相关的是黄海战役,选择答案B。21、B【解析】

根据“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4月,亚非29个独立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会议。中国派出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出席会议。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B符合题意;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排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C排除;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D排除。故选择B。22、C【解析】

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因而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C符合题意;ABD三项不是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C。23、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一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性战争,二战是规模空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故①表述错误,含有①的ABC不合题意;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和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分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和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分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转折性战役、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二战以轴心国的投降而宣告结束,故D②③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24、D【解析】

依据题干“1947年的版画作品《焚毁旧地契》和《发新土地证》”,可知是指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抗日根据地存在于1937-1945年间,故A不符合题意。边区存在于抗日战争时期,故B不符合题意。三大改造开展是1953-1956年,故C不符合题意。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实行耕者有其田,故D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慕尼黑会议【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并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将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绥靖政策的实行,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26、列克星顿的枪声(来克星顿的枪声)【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775年4月,一支企图突袭民兵军火库的英军在波士顿附近来克星顿同民兵交火,从此,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战争开始了。因此,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来克星顿枪声。27、爱迪生甘地【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甘地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同时,“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这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亚历山大二世。(2)不同意;俄国1861年改革的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解析】

(1)根据材料“俄国农奴制改革给农奴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有一定的法律自由,改革后农奴积极性非常高,热烈拥护沙皇政府的改革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改革为1861年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这次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2)根据材料“……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有一定的法律自由,改革后农奴积极性非常高,热烈拥护沙皇政府的改革措施。”反映了改革使农奴性积极性很高,很高兴。我不同意材料中关于农奴制改革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俄国1861年改革的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俄国1861年改革颁布法令规定: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须高价赎购买。这次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扫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说俄国1861年改革的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点睛】(1)问材料“俄国农奴制改革给农奴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可知反映了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据所学可确定当时改革的沙皇:亚历山大;(2)问首先根据材料内容确定反映的观点。“改革后农奴积极性非常高,热烈拥护沙皇政府的改革措施”确定观点:农奴制改革调动了农奴的积极性,拥护政府改革;据所学知识从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解放获得一块份地,是对农奴的变相的剥削方面回答。29、(1)藏;岭北行省、宣政院。(2)①理由:巩固北魏统治,促进经济发展;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状态,缓和社会矛盾;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先辈迁都促进了民族发展等;影响:加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鲜卑对汉文化的认同;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等。②原因:上京偏僻,漕运不便;燕京地势险要,易于据守;燕京物产丰富、文化先进,有利于加强金国实力。影响:加强了金国的实力;促进了金国对汉文化的认同;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等。(3)感悟:符合国情的社会变革推动历史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民族交融有利于民族文化文化融合等。【解析】

(1)依据材料一“唐朝前期(627年)中国疆域示意图”可知,B地是今天的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