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马丽华各拉丹东雪山是长江三源之一西源沱沱河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冰川雪山之一。其藏语意为“高高尖尖之山峰”,海拔6,621米,为唐古拉山脉之主峰。各拉丹东雪山

马丽华,女,当代作家。出于对自由的热爱,她在西藏生活了很长时间,走过很多地方,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此基础上,她创作了很多以西藏为题材的作品,如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长篇纪实散文《走过西藏》,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行阿里》及论著《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作者简介棱角(léng)

骤然(zhòu)虔诚(qián)

蠕动(rú)敦实(dūn)

蜿蜒(wānyán)消长(zhǎng)

演绎(yì)馥黑(fù)

磅礴(pángbó)霹雳(pīlì)

苍莽(mǎng)安营扎寨(zhāzhài)

接踵而至(zhǒng)阅读全文,圈出文中关键的地名、景物名。并思考:1.作者用了什么顺序来写这篇游记?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空间:各拉丹东以东几公里的草坝子(P3)开车到冰河上,经过砾石堆,走进冰塔林(P4、5)离开砾石堆,沿冰河走进冰山(P6)冰山脚下(P7),冰窟里(P8)再入冰塔林(P12)理清作者游踪草坝子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外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砾石堆、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冰山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冰窟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再入冰塔林在滑极了的冰河上一点点挪动,时而也需爬行。第一天第二天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黎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远眺的角度,写出了雪山的雄伟和神秘,表达了作者对各拉丹冬的惊喜和赞叹之情。这一个风月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珠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荣。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云遮雾障”、匆匆”等写出了雪山的雄壮和神秘及变化多端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礼赞和敬畏之情。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卖弄”在这里贬词褒用,写出了自然界的广阔苍茫和无所不能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惊叹和赞美、热爱及对自身生命的渺小的感慨。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精雕细刻”体现了大自然的创造力、威力及时间的漫长。“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拉丹冬冰窟的圣洁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惊叹、赞美、敬仰之情。“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阳光和风的威力,体现出坚韧不拔的力量,及永恒、漫长的影响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力量的礼赞、敬畏之情。“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山巨大雄伟的特点。刻画冰的飘逸、灵动、美妙,营造出空灵的、脱俗的冷清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礼赞,以及对雪山的敬畏、崇拜。冰塔林“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运用了比喻、联想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然的神秘、瑰奇、永恒漫长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敬畏生命的力量及礼赞自然的情感。与《壶口瀑布》相比,两篇文章在描写景物时有什么异同之处?同:1、都抓住了事物的典型特征。

《壶口瀑布》表现了河水的雄壮和险恶;《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表现了风的持久和凛冽,冰塔林的静穆、圣洁、晶莹、多姿多态。

2、都运用了丰富的修辞和精准表现景物特征的词语。与《壶口瀑布》相比,两篇文章在描写景物时有什么异同之处?异:《壶口瀑布》对景物的外在形态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全方位的铺排式的描绘和渲染,风格厚重有力。

本文则是简笔的勾勒,用精准的词语点到为止,注重景物给自己的主观感受,风格空灵飘逸。作者写景时抓住了各拉丹冬的景物特征来描绘。例如雄壮、奇美、永恒、晶莹闪耀、形态多样。文字也寄寓了作者独特的情感,包括对自然及生命的感叹、礼赞、热爱及敬畏,崇拜之情。

“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第9段)

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第12段)假如你是作者,在伟大的自然面前,你历经了磨难,濒临死亡,你会思考些什么?

“大自然并不因也不为谁的存在而存在,即便没有人类,它依然万古长存。万千物象合成一个自然,万千物象又都是自然之子。大自然如此无一遗漏地包容了一切,当然包括微不足道的人类,当然也包括了更加微不足道的个人命运,以及通常我们所称之为欣悦或苦恼的幸与不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