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册文言文复习_第1页
高一第一册文言文复习_第2页
高一第一册文言文复习_第3页
高一第一册文言文复习_第4页
高一第一册文言文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专项训练一、基础训练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丈夫二十不取B.徐公来,孰视之C.三年释其政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蕃:生息,繁殖B.公与之饩饩:发放、赠送的粮食C.纳宦其子纳:交纳D.公与之母母:乳母3.下列句子中“若”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A.徐公不若君之美也B.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更若役,复若赋/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欲其旅进旅退(俱,共同)B.触龙说赵太后(劝说,说服)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C.吾不欲匹夫之勇(想要)失其所与,不知(结交,亲附)D.吊有忧,贺有喜(悲伤)不患其众之不足也(担心)5.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敢以烦执事B.失其所与,不知吾其还也C.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夫晋,何厌之有解析:选C。用在句首,发语词,引发议论。A.连词,因为/介词,用;B.代词,自己的/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D.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C.行李之往来D.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7.下列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与郑人盟B.质于齐C.必庙礼之D.朝服衣冠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东凶亦然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B.居则曰:“不吾知也。”居:居住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耽误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假:借助,利用9.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君子疾夫舍曰D.金就砺则利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0.下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曾不若孀妻弱子B.故木受绳则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1.下列句中“于”的用法与“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至于北海B.青,取之于蓝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用心一也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④其曲中规⑤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⑥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⑦填然鼓之,兵刃既接⑧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⑨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⑩顺流而东行A.①/②⑨⑩/③⑤⑦⑧/④/⑥B.①③⑤⑦⑧/②⑨⑩/④/⑥C.①⑥/②⑨⑩/③⑤⑦⑧/④D.①/②⑨⑩/③⑤/⑦⑧/④/⑥14.对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②夫晋,何厌之有③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④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⑤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⑥忌不自信⑦赵氏求救于齐⑧陈胜者,阳城人也A.①③/②④/⑤⑧/⑥⑦B.①④/②③/⑤⑦/⑥⑧C.①⑤/②⑥/③⑧/④⑦D.①⑧/②⑥/③⑤/④⑦15.下列各句中,与“以为莫己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时人莫之许也B.申之以孝悌之义C.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二、翻译句子16.翻译下面的句子。(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黄贞文传(清)杨凤苞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少即以圣贤自期。尝作日历,昼所为,夜必书之。缦袍粝食,不苟取一钱。崇祯十六年,试礼部,有要人谕意,欲荐为榜首,峻却之。成进士,不谒选而归。南都①初建,求仕者争趋之,淳耀独不赴。或问故,应曰:“某公素善余,今方与当国者比,往必为彼牢笼矣。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卒不往。迨嘉定被围,偕弟渊耀暨侯峒曾、龚用圆、张锡眉诸人固守。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将死,僧止之曰:“公未仕,可勿死也。”淳耀曰:“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今借上人一片干净土,死得所矣。”索笔书曰:“弘光元年七月二十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呜呼!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寐,此心而已。”遂衣冠北向再拜,自缢死。渊耀,字伟恭,年十五,补诸生。幼颖异,甫就傅,即向学。既乃受业于兄,悉得其绪论。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伯氏所未及。性狷介,不妄交游。淳耀登第后,与之书曰:“传胪②时,人见鼎甲先上殿,皆啧啧称羡,以为登仙,吾此时叹息无限。天地间自有为数千年一人、数百年一人者,今人必不肯为数千百年之一人,而必欲为三年之一人,可笑也!”渊耀得书,益以品节自厉。就义时,见兄头帻坠地,复下拾而冠之,乃就缢于右。淳耀所著诗、古文、制举业,原本六经,旁通三史③,规范先正④,皆传于世。卒年四十一。门人私谥贞文。渊耀卒年二十二。有《谷帘学吟》。兄弟死时,口血喷壁间,入砖寸许,其迹历久不灭云。(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注】①南都:南明福王政权的首都南京。②传胪:殿试后宣旨唱名。③三史:指《史记》《汉书》和《后汉书》。④先正:先贤。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即以圣贤自期期:要求B.今方与当国者比比:争斗C.迨嘉定被围迨:等到D.往往启伯氏所未及启:陈述1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C.城亡与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其迹历久不灭云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淳耀考中进士后没有求官,在南明王朝刚建立时也没有去求官,因为他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B.在民族危亡关头,黄淳耀挺身而出,率志士抵抗入侵,城破后自缢而死,表现出凛然难犯的民族气节。C.黄淳耀的品节对他的弟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黄淳耀就义后,他弟弟也戴着哥哥掉下的头巾从容就义。D.这篇人物传记,记载了黄淳耀兄弟从容殉难的感人事迹,文章末尾对兄弟死时的细节描写使文章显得更为生动真实。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今人必不肯为数千百年之一人,而必欲为三年之一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解析:选D。A.“取”通“娶”;B.“孰”通“熟”;C.“政”通“征”。2、解析:选C。纳:接纳。3、解析:选C。和例句都是“假如”的意思;A.如,比得上。B.像。D.你,你的。4、解析:选D。“吊有忧”中的“吊”应解释为“慰问”。5、解析:选C。用在句首,发语词,引发议论。A.连词,因为/介词,用;B.代词,自己的/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D.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6、解析:选D。A.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B.左右:古义,指代身边的大臣;今义,左边和右边,表大致范围,也用作动词,意为“控制”。C.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D.以为:古今义都是“认为”的意思。7、解析:选C。名词作状语。A、B、D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8、解析:选B。居: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9、解析:选D。D.锋利、锐利,形容词。A.何,为什么/语气词,无意义;B.禀赋,资质/生长;C.强,这里指声音宏大/憎恨。10、解析:选A。动词,比得上。B.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却;C.介词,凭/介词,因为;D.连词,表假设/连词,表修饰。11、解析:选D。D项与例句都作介词,在。A项,介词,引出处所;B项,介词,从;C项,介词,比。12、解析:选C。古今都是“片刻”的意思。A.丈夫:古义指男子;今义通常指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B.养生:古义指供养活着的人;今义是保养身体。D.用心:古义指因为心思;今义指读书用功或对事情肯动脑筋。13、解析:选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14、解析:选D。①⑧是判断句,②⑥是宾语前置句,③⑤是省略句,④⑦是状语后置句。15、解析:选A。A项与题干中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B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判断句;D项为被动句。二、翻译句子16、答案:(1)使秦国土地减少而使晋国受益,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要译出“阙”“利”“唯”“图”及“以”的意思)(2)那些明智达理之士,供给他们整洁的住处,给他们穿漂亮的衣服,让他们吃饱饭,而且用义理来激励他们为国效力。(注意“洁”“美”“饱”的用法及“摩厉之于义”的倒装)(3)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却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借什么使自己在赵国立身呢?(注意“尊”的用法,“崩”的意思及“自托于赵”的倒装)(4)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让我去治理它的话,等到三年之后,可以使人民富足。(注意“比”“足”的用法)(5)细网不进池塘,鱼鳖等就会吃不尽。砍伐树木按一定的季节,木材就会用不完。(注意“胜”“以”“时”)(6)我曾听说有人小看孔子的见闻,并且轻视伯夷的义行,起初我还不相信。(注意“少”“轻”的意思)三、阅读鉴赏17、解析:选B。比:勾结。18、解析:选A。均为介词,用。B.前者为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后者为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C.前者为介词,可译为“跟”“同”;后者为动词,结交。D.前者为指示代词,可译为“那些”;后者为代词,可译为“他们的”。19、解析:选C。“他弟弟也戴着哥哥掉下的头巾从容就义”是对原文“拾而冠之”的误解,其实是“将头巾戴在黄淳耀头上”。20、答案:(1)君子初为官必须循着正道,怎么可以损伤名义而屈从私情呢?(关键词:“正”,“徇”)(2)向前不能替国家出力,退后不能隐居保持自身清白。(关键词“宣力”,“洁身”)(3)现在的人竟不肯做数千年、数百年才出的一个人,却只想做三年中就出的一个人。(关键词:“为”,“而”)参考译文: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从小就用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曾经写日记,白天做的事,晚上必定记下来。穿以乱麻为絮的袍子,吃糙米饭,不随便拿一文钱。崇祯十六年到礼部参加考试,有一个显要人物示意,想推荐他做第一,被他严厉拒绝。中了进士,却没有到礼部等候选官就回家了。南京南明政权刚成立时,求官的人争相前往,只有黄淳耀没去。有人问他不去的原因,他回答说:“某公向来与我交好,如今正与主持国政的人勾结,我如果前去,必定会被他笼络。君子初为官必须循着正道,怎么可以损伤名义而屈从私情呢?”最终还是没有去。等到嘉定城被清兵包围,他便同弟弟渊耀和侯峒曾、龚用圆、张锡眉等人坚守城池。等到嘉定城被攻破,兄弟二人一同来到城西的竹胜庵。正要自尽的时候,庵里的和尚制止他说:“你还没有做官,可以不必死。”淳耀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