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202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试题和答案_第1页
历史-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202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试题和答案_第2页
历史-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202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试题和答案_第3页
历史-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202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试题和答案_第4页
历史-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202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试题和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三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图1所示,距今6500—5000年的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与距今5800—5300年的长江下游凌家滩文化之间,在玉器文化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据此可知,中华早期文明A.存在区域间交流互鉴B.以使用玉器为标志C.形成区域间紧密联系D.由中原向周边扩散2.目前所见汉代诏书大都典雅温润,坦荡诚挚,既含风雨之润,又有君王之威。同时,汉诏亦多“惧词”,整体表现出唯恐德不配位的谨慎和克制,与秦始皇诏令的刚硬俊朗、气势凌人形成鲜明对比。出现这种不同的重要原因是A.汉朝君主集权程度弱于秦朝B.综合国力不断增强C.秦汉王朝建立路径存在差异D.内外局势日趋稳定3.唐律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须奏报裁决。“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对妇女犯罪有些可依律酌情而处。可见唐律①贯彻依法治国②要求规范执法③礼法孝相结合④关照弱势群体4.宋代规定,“交易只凭契照”,即经官印押的红契,才是买者取得所有权的合法凭证。如果对交易本身有纷争,经官府相关部门定夺时,“止凭契约”民间田宅买卖“执白契者,毋得行用”,即不经官府印押的白契,在交易争讼中没有任何法律效力。这说明,宋代A.政府加强经济管理B.民众契约意识淡漠C.商品经济高度繁荣D.法律保护土地兼并5.丁忧源于汉代,是古代官员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清会典》记载“督抚丁忧,不得遽行送印,其任内文卷,择司道一人代行,听候谕旨方准离任。”武将丁忧不解除官职,而是给假100天,大祥、小祥等忌日另给假日。这一调整A.出于加强专制的需求B.贯彻施行德治的理念C.拘泥于传统的顽固性D.基于现实的政治考量6.图2创作于1894年,画面中一条小龙双手端着来复枪,尾巴上安装着鱼雷,正向手持双管火枪的巨龙发起挑战,巨龙的尾巴好似中国人脑后的长辫子,身后是一艘战舰;头戴橄榄枝的西方人背靠重机枪和大炮,“优雅地”隔岸观火。以下对这幅漫画的解读合理的是A.漫画准确地预见了战争的结果B.列强忙于瓜分非洲而忽视亚洲C.列强认为洋务运动的成果显著D.列强呼吁和平以维护既得利益图27.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年,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作“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这表明了A.翻译事业的发展和进步B.向西方学习进程不断深入C.中国近代科技突飞猛进D.程朱理学对后世影响深远8.中共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减租的办法是“二五减租”(即把原租额减正租以外的杂租、劳役和各种形式的高利贷一律取缔。减租减息政策A.解决了农民与地主间的分歧B.满足了农民阶级的经济诉求C.体现了党的新民主主义政策D.粉碎了日寇对根据地的扫荡9.1949—1952年,黑龙江省肇源县通过“等距宽播、间苗保苗、分期追肥”的先进耕作法,使全县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普遍提高了一倍。这A.保证了土地改革的顺利推行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C.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D.表明农业改造取得良好成效10.1966年前后,第二重型机器厂的东北籍职工在冬季喜欢穿一种毛领长棉大衣,这种棉大衣比当地人常穿的土棉袄更贴身、更保暖且显得更为精神,这让厂区附近的青年男女觉得很“洋气”,争相“托人”购买。东北大米、东北普通话等内容,也迅速成为厂区附近部分城乡居民羡慕和模仿的对象。可见三线建设A.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B.诠释民族忧患意识内涵C.推动了移民文化的交融D.加速现代工业文明传播11.玛雅创世神话《波波尔·乌》叙述了众神用玉米和水创造人类的故事,玉米和水就是人类的肉和血。玛雅祭司也宣扬众神维持世界运转和农业循环,以换取人类对他们的敬意和牺牲。由此可知A.玛雅文明最先培育出玉米B.农业在玛雅社会中地位比较重要C.祭司是玛雅社会的统治者D.玛雅神话受到西亚创世神话影响12.16世纪中叶以后,美洲的西班牙地主借助“劳力偿债制”为自己的庄园吸收新的劳动力。地主预先贷款给土著居民,这样他们就可以去买种子、农具和其他生活用品。但是,债务人要用劳动来偿还债主的贷款,由于工资过低,他们实际根本无力清偿债务。这一制度A.缓解了美洲庄园劳动力的缺乏B.遏制了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C.导致了美洲土著居民人口锐减D.推动了欧洲商业革命迅速展开13.1789—1791年,法国国民议会没收了教会土地,取消第一等级,将教士定位为公民,要求他们效忠国家。议会还颁布了宪法,规定国王是最高执行长官,但剥夺了他的立法权。拥有一定资产的阶级有选举立法者的权利。这些举措A.确立了民主共和B.终结了教会统治C.践行了启蒙思想D.实现了全民普选14.1883年,美国铁路公司把北美划分为4个时区,每个时区内,所有铁路时钟都校准为相同的时间。普通民众很快采用“铁路时间”代替当地的太阳时间,1918年,美国政府以法律确定4个时区为国家标准。这表明A.垄断组织左右国家政策B.美国民众是历史创造者C.政府放弃自由放任政策D.铁路改变人们时间观念15.一战前,大量发行的报纸滋长了公众希望看到自己国家是“第一”的愿望,即无论是争夺殖民地还是探索南极,都要争第一。为了能获得媒体对外交政策成功的报道,领袖人物们甘愿冒险获得短期的成功,却付出了遭到其他国家的长期敌对的代价。这表明A.媒体是世界大战的主要推动者B.领袖们的短见导致一战的发生C.公众的压力加剧国家间的对抗D.各国争相谋求世界霸主的地位16.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英国首相布莱尔和美国总统克林顿等人提出走“新中间道路”,即在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在凯恩斯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国家与新自由主义的竞争资本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这表明英美A.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B.已经摆脱冷战的影响C.仍然处于经济“滞涨”D.加速建设区域集团化17.某一历史学习小组探究隋唐时期的佛教中国化问题,找到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史料一洛阳龙门石窟之卢舍那大佛(始建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四月)史料二开皇元年,高祖普召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佛像。——《隋志》史料三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1)指出材料中的三则史料对研究魏晋隋唐时期佛教中国化的史料价值。(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佛教中国化的原因。(5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56年9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论断提出的背景。(10(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得到的启示。(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58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建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在戴高乐看来,法国若要在世界上重振雄风、再现辉煌,就必须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并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法国对现存秩序提出挑战,试图冲破两极格局,跨越对立联盟谋求大国地位。……与此同时,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苏联阵营中的中国与法国有着相同的处境,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日益提高,反苏情绪严重。1964年1月27日,法国冲破西方世界对新中国的封锁,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伊始,世界局势处于动荡之中。密朗特总统认为,冷战结束曾经被视为借中国抗衡美苏,保留提高法国大国地位的政治战略目标不复存在。相反,西方价值观在东欧、前苏联地区的得势使法国一部分相信西方价值观应主宰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法国对华进行制裁,中止了法中政治对话和高层往来,冻结了两国军事方面的合作,纵容反对中国的活动。1995年希拉克当选法国总统,2002年连选连任。希拉克在任期间曾四度访华,是与中国保持最密切接触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之一。他致力于发展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主要体现在“共同责任精神”,宗旨是“和平与进步”。中法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以上材料摘编自吴志成、袁婷《法国对华政策的历史演进:从戴高乐到萨科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7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结束后中法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法关系变化的因素。(7分)20.2014年,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正式落成,展示了近现代华侨群体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奋斗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1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部分展品表孙中山为帮助民主革命事业的华侨组织亲笔题写“博爱”书法藏品华侨张弼士创建的“张裕酿酒公司”牌匾钱学森等归国科学家写给留美华侨科学家们的“回国倡议书”华侨陈嘉庚为其出资兴办的厦门大学题字的书法藏品华侨商人前往“广交会”进行商贸投资合作的历史照片华侨开展“一碗饭运动”抗战募捐活动的现场照片华侨沈坚白投资的改革开放后第一所中外合资五星级酒店“北京长城饭店”照片1922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开办的机关刊物《少年》书影旅美华侨于1949年10月在纽约唐人街升起的“美洲大陆上第一面五星红旗”1928年海外华侨出资捐书帮助建成的和顺图书馆旧址照片根据表1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华侨与近现代中国发展”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述合理。)哈三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答案题号123456789答案ACDADCBCBC题号答案BACDCA17.(12分)(1)史料一是洛阳龙门石窟之卢舍那大佛像,属于实物史料,形象直观。对于研究佛教中国化具有很高史料价值。(2分)史料二是文献史料,对研究隋文帝之于佛教的推崇(佛教中国化)具有很高史料价值。(2分)史料三是唐代诗歌,属于文献史料。史料反映了佛教对诗歌的影响,作为个人著述,具有一定主观色彩,需要同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3分)(2)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开放的文化政策;知识分子的推动;三教合流的趋势,佛教18.(14分)(1)背景:第一次: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果;生产力水平较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5分)第二次: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增强,总体实现小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5分)(2)启示: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每点2分,19.(14分)(1)历史背景:冷战两极格局对峙;西欧走向联合,法国势力的壮大;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法国力图摆脱美国控制;中苏关系恶化。(1点2分,4点7分)(2)变化:关系由出现波动到恢复正常。(2分)影响因素:国际格局的变化;中法两国的国家战略目标;中法各自的国际地位;中法两20.(12分)例:论题: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