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水”的行踪,了解一滴水旅行的所见所闻。2.体会文章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欣赏生动洗练的语言风格。3.感受丽江古城独特的人文风情,提升审美情趣。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把握一滴水的游踪,体会丽江的景物特征。2.难点:理解文章新颖的构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丽江是旅游胜地,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园林城市。丽江是宁静的,你可以坐在洒满阳光的院落发呆良久;丽江是喧嚣的,你可以彻夜狂欢,让个性张扬。今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阿来,去畅游丽江,领略丽江不同寻常的美。2.作者简介阿来,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藏族,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瞻对》等。《尘埃落定》获第5届茅盾文学奖,为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得奖者。20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主编的《科幻世界》,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3.背景介绍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驿道(yì)草甸(diàn)蘸到(Zhàn)模样(mú)眺望(tiào)擦拭(shì)砚池(yàn)翡翠(fěi)硕大(shuò)漫溢:指水满向外流。苍劲:指(树木、诗文、宇画、歌声等)苍老挺拔。眺望:指从高处远望。硕大:高大。肥大,巨大。依止:依托,依附。轻盈: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2)阅读课文1-2段,说说水的蜕变经历了哪几个过程?“我”是由雾气化成的一片雪,然后变成坚硬的冰,成为冰川的一部分,再遇到阳光,融化成一滴水。而在成为雾气之前,“我”也是一滴水。(3)课文最后一句话“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请问这滴水“经过”了哪些地方?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圈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与景物名称。我”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小桥、店铺、纳西人院子、果园和田地,最后奔流到金沙江。(4)按照一滴水的游踪,给课文划分结构。第一部分(第1--5段)以水滴“自叙往事”的方式,叙写历程。由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第二部分(第6--16段)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描写现在。平地起伏,接近游人的视角。5.再读课文,理清线索(1)文章从“—滴水”的视角来展现丽江古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①丽江水多,水美,选取“—滴水”游览丽江,富有地方特色。②运用拟人的手法,行文生动活没,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滴水”使写作获得了自由的视角,既通古贯今,又由高而下,把时间与空间两条线索结合起来,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④作者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写,让叙述视角更自由,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丽江古城的美景,也有利于作者更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情感。(2)文中写明朝时期的四方街的建造和徐霞客的到来有何作用?一是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底蕴。通过讲述四方街的古老历史以及与徐霞客这样的历史名人相关联,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丽江悠久的历史传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二是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不仅仅局限于对当下丽江的描写,而是将时间维度拉长,展现出丽江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三是为丽江的魅力提供了历史佐证。说明丽江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其独特价值在历史中就已经有所体现,进一步强调了丽江的吸引力和独特性。四是与后文形成呼应,更好地展现了丽江的发展变迁,让读者对丽江有更全面的认识。6.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第10段“我乘水车转轮……而去的蜿蜒老街”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勾勒出了丽江古城的美丽,表现了丽江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房屋、老街等人文景观高度融合的特点。语言整饬,增强了感染力。(2)第13段中,“我想停下来看看⋯⋯都看见我了”几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我想停下来”写出了“我”对古老的东巴象形文字和对独具特色的四方街的喜爱,借一滴水之口,表达了作者珍惜传统文化,希望弘扬传统文化、展现中华传统文明的美好愿望。如何理解第14段中“这些人来自远方………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这句话?“这些人来自远方”强调了游客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汇聚到丽江。“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们的心比作晶莹的一滴水。这既表明了这些远方来的游客内心的纯净、美好和对丽江的向往与热爱之情,也暗示着丽江这个地方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在这里展现出最本真、最纯粹的一面,体现了丽江独特的魅力对人们心灵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呼应了文章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展现丽江的巧妙构思。7.探讨主题,体会情感结尾作者写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对此,你如何理解?因为丽江的美好,这滴水幢憬并向往美好,它从玉龙雪山山顶奔流而上,就为了去往这美好的地方。作者其实是借“—滴水”来讲述自己的心愿,“终于”一词表现出作者对丽江的赞美和喜爱,对宁静淳朴最接近自然的生活的歌颂。8.拓展延伸《一滴水经过丽江》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以一滴水的视角展开叙述,新颖奇特,富有想象力。移步换景:随着一滴水的流动,依次展现不同的景致,使文章层次清晰。拟人手法:赋予一滴水人的感受和经历,如“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生动形象。动静结合:描写既有静态的景物描绘,如古城建筑等,也有动态的场景展现,如水流、人群活动等。虚实结合:在描述现实景物的同时,也融入了一些想象和联想的元素。9.课堂总结本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滴水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游过丽江的一段旅程,展现了丽江的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闲的人文风情,抒发了作者对丽江的向往与热爱。10.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