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期期末语文试卷2024.0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所在学校、姓名、考场、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班级组织开展了“悦动青春,健康生活”的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知识科普】1.活动中,小豫作为生活委员,需要制作“健康生活”的知识科普小卡片,下面是他从网上摘录的一段资料,请你帮他完善。“炎氛若煅汗如奔,日午枕书眠扩烦。几刻梦游仙境里,北窗睡觉爽心魂。”这首古诗将午休融于诗境()。午休,指午间的休憩,可带来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放松。它和夜间的睡眠一样,()可以缓解疲劳,()可以消除烦zào并保持良好的情绪。有一位睡眠研究专家说,①。最初,午休可能只是人们为了躲避正午的烈日,后来逐渐变成一种习惯;那时的人类是生活在暖热的地区,户外劳动是人们维持生存最基本的条件。②因此午休成为人们避免以防遭受热浪袭击的方法。以前,有人认为午睡是非常懒散的行为,殊不知,养成午休习惯以后,中午稍微休息一会,整个下午精神都处于()状态,学习生活会更高效。午后小憩好比是一台机器进行了一次wéi护、能帮助各个部件很好地运行。“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让我们更好地享受午休带来的好处,更好地工作和学习,与“慢疲”抗争到底!(1)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对应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bèn燥shú围 B.bēn躁shú围C.bēn躁shū维 D.bèn燥shū维(2)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浑然一体即使也饱和 B.锦上添花不仅还饱和C.锦上添花即使也饱满 D.浑然一体不仅还饱满(3)在语段①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4)语段②处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2.小豫搜索“巧解汉字”素材时看到了一组“志”字的演变图片,联想到了古代的志士仁人,随即和同学对“志士情怀”的含义展开探讨,请你将对话补充完整。巧解汉字(志)金文,上部字符为(之),下部字符为(心),表示“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何为“志士情怀”小豫:什么是志士情怀呢?志士情怀既是诸葛亮“①______,②______”(《出师表》)临危受命时的担当;也是辛弃疾“③______,④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渴望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更是《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在结句表达自己关注国家命运的爱国壮志:“⑤______,西北望,⑥______。”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诗明志:“⑦______?⑧______。”3.经典一起读,好书大家享,为拓展同学们的阅读视野,学校开展了“好书共享活动”。为此,小豫呼吁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并捐赠给图书馆,助力知识传播。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下面是校团委为此次活动制订的活动方案,请你协助完善。“好书共享”活动方案活动名称:“畅游书香世界·好书共享”主题活动活动时间:本周三(1月20日)10:00~16:00参与人员:九年级全体师生活动地点:学校图书馆活动目的:______活动内容:①______②师生携带书籍在指定区域进行捐赠③志愿者对图书进行打包并分类整理宣传方式:①______②校团委拟写活动公告③学校公众号进行专题推送(2)为了将活动推介给更多人,校团委制作了“‘好书共享’分享指南”,请你根据下面的流程图,向同学们简单介绍如何将这篇推文分享给其他人。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共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八里坡①到了八里坡跟前的时候,雪下得更大了,呼啸的寒风吹得雪花漫天翻卷,山子使尽全身的劲,自行车也前进不了。②眼前这面远近闻名的大坡,当地人叫八里坡,是取了“八”这个吉祥的数字,实际上这山坡远远不止八里,又高又陡,弯道还不少。这面山坡下面是陈家沟,山坡上面是郑家坪,都是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石山子每次投递邮件都必须经过。③山子推着自行车吃力地往山上走,他忘记了靠山岭一边有一条排水渠。下了好长时间的雪,早已把排水沟覆盖得看不出轮廓了。山子只顾着把自行车往上推,没想到脚下滑,连人带车倒在了排水渠里。他吃力爬起来,扶起了自行车,又去捡雪窝里的邮包。他想,还好,邮包里的信件、报纸一件也没少。④山子意识到雪天上山爬坡,既不能靠里,也不能靠处,只能走在路的正中间。选准了路径,脚下也有了劲儿,他感觉头上的汗流到了鼻子尖上,身上也热得不行,他想脱去棉袄,又怕忍受不了呼啸山风的寒冷,只好忍着外寒内热的折磨,加快速度向山上奔去。⑤也许是下雪的原因,山路上没有往来的车辆,一个人影也没有。山子忽然觉得孤独想唱几句歌给自己助威壮胆,可是一张口寒风裹着雪花就进了嘴里,刺得嗓子不由得咳嗽了起来,他马上打消唱歌的念头。过了一会儿,视线的尽头有了树的影子,山子知道那是坡顶上的大槐树,而地方就是郑家坪村。到了那里他就可以歇口气,喝口水了。⑥村口有一座小院子,院门紧关着。山子停好自行车,拍了拍身上的积雪,就去拍院门。⑦“来了,来了。”随着应声,一个中年妇女打开了门。⑧山子叫了一声“婶”,转身去邮包里拿报纸。⑨女人看了看山子,脸上就堆满了笑:“我就说谁呢?是山子呀,这么大的风雪,你还送信呀?这娃娃,快进屋。”说完,就冲屋里面喊道:“他大,快,山子来了——”⑩“吱扭——”一声响,屋里走出个披棉袄的小个儿男人来。这男人叫郑石头,是郑家坪村的支部书记兼村长⑪郑石头接过山子手中的报纸,拉着山子就往屋里走,“我就知道是你,天下刀子都挡不住送信的路!来来来,先喝口热水,暖暖身子。”⑫山子接过水说:“上了个八里坡还真渴了。”⑬郑石头从头到脚把山子看了一遍,问:“这么大的雪,就你敢出门,没摔跤吧?”⑭山子摇了摇头,没说话。⑮郑石头说:“刚才我和娃他妈还说呢,这风雪天没事干,把人心烦的,你来了,好这些报纸够我看一阵子了。”说着就打开了报纸。⑯山子说:“你爱学习,我们所主任都知道,还叫我向你学习呢。”⑰郑石头说:“我们俩是同学,一块长大的,那家伙爱开我的玩笑。”说着又“呃”一声:“这儿咋夹着一封信呢?”⑱山子急忙放下水杯走到郑石头跟前:“我看看,我看看,不可能吧?”⑲郑石头拿着信摇了摇说:“你看,这是陈家沟陈吉成的信咋夹到我们村报纸里了?”⑳山子的脸很快红了,忙说:“是我马虎大意,这……”㉑郑石头果断地说:“这哈呢?雪停了,我把信给他送下去,没事!喝水,说咱的话。”㉒山子犹豫了一下,抬起头说:“不行,现在就得送,万一这信里有急事情咋办?”㉓郑石头女人忽然插嘴道:“能有个啥事情,这陈吉成我认识,是退休教师,我还是他的学生呢,他大娃子在城里干事呢,要有急事人家娃早就回来了。”㉔山子觉得郑石头两口子说的有些道理,但是他还是不放心,于是拿过郑石头手中的信,往怀里一揣转身就往屋外走。㉕郑石头转身挡住了山子:“眼看天就黑了,雪又下得这么大,你还回不回你们邮电所?”㉖山子很认真地对郑石头说:“村长,这信是我漏投了的,出了问题我要负责任!不行,今天必须把信送到陈吉成手中!”㉗郑石头觉得山子说得有理,转身对女人说:“看有啥吃的?给山子拿上。”㉘郑石头女人从厨房里拿出两块红薯来,说是刚刚蒸熟的。㉙山子推让了一会儿,拿着一块红薯出了门。山子拿着红薯,一边吃一边走,刚走到大槐树下,脚下一滑就摔了个屁股蹲儿,没吃完的半块红薯也不见了。他苦笑了一下站了起来,重新系了一下围巾,正了正棉帽子,又一次摸了摸口袋里的信,猫下腰向前走去了。㉚风还在吹,雪还在下,天色也渐渐暗了,苍莽的山道上,山子的身影越来越小。(作者:周养俊。有删改)4.小说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请根据提示,完成对本文的情节梳理。开端:山子雪天送信经过八里坡,强忍恶劣天气折磨,终于到达郑家坪村。发展:①____________高潮:②_____________结局:山子拿上信和郑石头夫妇给的红薯出发前往陈家沟。5.读完小说后,同学们围绕“如何塑造人物形象”进行了专题探究。请你根据示例,将表格补充完整。“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专题探究例句分析山子的脸很快红了,忙说:“是我马虎大意这……”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山子在得知把信件漏投后惭愧的心理,体现了山子的憨厚老实。他吃力爬起来,扶起了自行车,又去捡雪窝里的邮包。他想,还好,邮包里的信件报纸一件也没少(1)_____风还在吹,雪还在下,天色也渐渐暗了苍莽的山道上,山子的身影越来越小(2)______6.选文的主人公是山子,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郑石头夫妇?7.本文和链接材料都讲述了邮递员不畏辛劳、服务群众的感人事迹。学校举办“我心中的最美职业”评选活动,请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为邮递员这一群体撰写推荐语。120字左右。【链接材料】其美多吉是邮政快递业基层一线职工的杰出代表,他30多年如一日,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雪线邮路上运送邮件,累计行驶里程140多万公里,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他将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邮件送往雪域高原的各个角落,被誉为“雪线邮路的幸福使者”。(二)(共12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宝剑锋从磨砺出①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本领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在西汉经学家刘向著《说苑·建本》中,孔子的嫡孙子思有云:“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意思是:要想增长才干,就要努力学习;要使刀刃锋利,就得勤加磨砺。子思结合自身体验,进一步阐释:“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吾尝跂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与其一个人独处思考,不如通过学习提高得快;与其踮起脚尖来张望,不如登上高处看得远。②磨砺自我,离不开学习这个“磨刀石”。一个人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提高本领。明初文学家宋濂年少时家境贫寒,可他求知若渴,家中少书,就借书抄录,十数年如一日,焚膏继晷、苦学不怠。正是凭着这样的学习劲头,宋濂成长为一代大学问家。只要勤学好问,就算客观条件不好,也能学有所悟、学有所得。③在学习中磨砺自我,除了勤奋刻苦,还要善于“登高”,从贤者身上汲取营养。孔子一生谦虚好学,他曾访官于郯子,“问礼于老聃,学鼓琴于师襄子,访乐于苌弘”,不断“择其善者而从之”,来充实自己的学识;诸葛亮早年躬耕于南阳时,仰慕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管仲,便苦心研习管仲在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谋略,并活学活用,后亦成一代名相……可见,善于学习的人都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阔视野,以求“博见”,进而达到“益才”。④磨砺自我,既要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只有投身实践,经受生活磨砺,才能对事物加深认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陆游为实现抗金报国的理想,自愿调往当时宋金对峙的最前线。他随军深入金占区,勘察敌情,南宋百姓提着酒浆向他哭诉所受的苦难。正是这种实践经历,让陆游对“家国”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将其诉诸笔端,写出了“忆昨王师戍陇回,遗民日夜望行台”等不朽诗句。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才成功没有捷径,只有知行结合,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经受大事、难事、急事、险事的磨砺,才能长见识、增才干。我们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深学习,实调研,学以致用,多经风雨、多见世面,在真刀真枪的砥砺中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作者:徐荔。有删改)【文本二】磨砺始得玉成①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玉”常常被用来形容人的优秀品质,彰显着东方美学的韵味。中国人从美玉身上,寻找到了修身立德的追求,寄托着为人处世的智慧。《荀子·法行》中记载,子贡询问“君子贵玉”的原因,孔子答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谦谦君子,正如温润之玉,光华敛于内而不炫于外,清辉藏于身而气韵自生,给人以温暖和力量。②玉石藏于山中、埋于谷底,与普通石头不分轩轾,如何成为众所敬仰的美玉?坚固细密的玉石,必得经过一番艰苦的切、磋、琢、磨,才会露出质朴面目,显出纯美底色。“玉不琢,不成器”,器与人皆通此理。只有历经雕琢磨砺,唤醒内心的道德准则,淬炼信仰的主心骨,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大凡成就大业者、贡献杰出者、勇赴使命者、舍己为人者,无不是经历几番潜心学习、艰苦锻炼、奋斗打拼,才为世所识、为人所赞。磨砺始得玉成,笃行方能致远。拿出“燕子垒窝”“老牛爬坡”的劲头,在工作实践中战风雨、斗寒霜,在严峻复杂的斗争中砥砺心性、强壮筋骨、增长才干,才能琢磨成器、百炼成钢,最终有所成就。(作者:康岩。有删改)8.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两个文本首段都引用了名人名言,但只有文本一运用道理论据,论证了中心论点。B.想要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不仅要有良好的客观条件,还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C.文本一中加点的关联词“只有⋯⋯才能⋯⋯”表条件关系,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D.两个文本表明要经历磨砺才能获得本领,但阐述的经历磨砺的方式不完全相同。9.下面是对文本一段落关系结构梳理的图示,请你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并说明原因。10.如果给两个文本补充论据,下面的链接材料是否可以作为两个文本共同的事实论据?请说明理由。【链接材料】江苏小伙陆鸿,幼时因病导致脑瘫。埋怨过、消沉过,但不愿成为家人累赘的他,开始摆摊、开店、学影视后期。2017年,他带领残疾人做自媒体、开网店。如今,他的工厂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真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共11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苏代①为田需说魏王曰:“臣请问文②之为魏,孰与其为齐也?”王曰:“不如其为齐也。”“衍③之为魏,孰与其为韩也?”王曰:“不如其为韩也。”苏代曰:“二人者,将用王之国,举事于世,中道而不可,王且无所闻之矣。王不如舍需于侧,以稽二人者之所为,臣以为身利而便于事。”王曰:“善。”果厝需于侧。(节选自《战国策·魏二》,有删改)【注释】①苏代:战国时期纵横家,东周洛阳人。②文:田文,即孟尝君。战国时齐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③衍: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东)人,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1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查阅词典法:①私人,个人。与“公”相对。②偏爱,偏私。③私下,私自。(摘自《古代汉语词典》)(填序号)(2)王且无所闻之矣课内迁移法:村中闻有此人(《桃花源记》)

(3)果厝需于侧语境推断法:王不如舍需于侧,以稽二人者之所为。

1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13.下面是甲文段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4.“把自己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是世界难事之一。邹忌和苏代分别是如何解决“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这一难事的?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具体内容,概括并分析二人的高明之处。(二)(共4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秋容如拭”中,一个“拭”字写秋色澄明,十分传神。但明丽的秋景抹不去国难心愁,乐景反衬悲哀。B.“四面歌残终破楚”运用典故,写出国家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抒发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C.秋瑾在本词中和李清照在《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都表现出对自我命运的不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