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我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我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我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我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7《我看》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2.分析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美。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你可曾去过云南?你可曾见过云南的春天?你可曾嗅过云南春日傍晚带着哲思的风?1938年,诗人穆旦随清华大学南迁,到当时位于云南蒙自的西南联大文法学院就读。一个春日傍晚,他外出散步,被晚风一吹,灵感突现,写下了《我看》这首诗歌。诗歌写的是蒙自的春天留给诗人的印象以及诗人从中获得的生命感悟,让我们一起品读。设计意图:由图片和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中。二、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出生于天津。诗人,翻译家,“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穆旦在南开中学读书时便对文学有浓厚兴趣,开始写诗。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探险队》《穆旦诗集(1939~1945)》和《旗》三部诗集。50年代起,开始从事外国诗歌的翻译,主要译作有《普希金抒情诗集》《雪莱抒情诗集》、拜伦《唐磺》等。2.字词正音听读情境课文诵读版,注意读不准的字音,注意诗歌朗读节奏。丰润(rùn)沉醉(zuì)忧戚(qī)枉(wǎng)然勃(bó)发飘逸(yì)漫(màn)游摇曳(y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拓展视野。进行常规字词教学,扫清朗读障碍。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诗歌前两节用四个“我看”领起,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有什么表达效果?2.探究方法(1)反复朗诵诗歌前两节,圈画出其中的意象。(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歌前两节的意思,概括其描绘的画面。(3)品析诗歌意境,从内容层面分析诗歌前两节用四个“我看”领起的表达效果。(4)从诗歌的结构、韵律、节奏层面分析诗歌前两节用四个“我看”领起的表达效果。3.成果展示预设:从内容上看,春风、青草、春水、飞鸟、天空、大地,春天夕阳中的种种意象,构成了一幅纯美的春日夕阳图。在这幅图画中,有被春风吹拂着的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也让人仿佛看到遥远的湖水荡起了“绿潮”;有在天空中展翅并逐渐滑翔至远空深处的飞鸟,也有夕阳染红的流云和流云映照着的大地。从形式上看,“我看”反复使用,照应诗题,丰富了春日夕阳图的内容,又形成不断反复的韵律,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4.活动小结诗歌前两节用四个“我看”领起,描绘出一幅春天原野的美丽图画。春风吹拂着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遥远的湖水似乎也荡起了“绿潮”,飞鸟在天空展翅逐渐滑翔至远空深处,夕阳染红的流云映照着红色的大地——这是一幅多么美的春日夕阳图。“我看流云”两句是神来之笔,又是云南红土高原春天风景的真实写照——天边的夕阳、地上的红土,好像让流云染上了像小姑娘害羞一般的“红晕”;“凝望”着的大地,又好像是为夕阳与流云的美所“沉醉”,静静地依偎在天空的怀抱中。在诗人笔下,流云与大地好像一对痴情的恋人,互相应和又深情款款。诗歌前两节将春风、青草、春水、飞鸟、天空、大地这些意象放在一起,营造出一幅美好的春日夕阳图,这些内容全由“我看”领起,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自然美景,也是诗人独特的体悟,诗人借由自己的所见将自己所感的春天的温暖传达给了读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诗歌前两节中的意象,进而把握诗歌描绘的画面,帮助学生体会“我看”领起四句的独特表达效果。在这个环节中师生互动,通过老师点拨让学生学会疏通诗意,为下一环节做准备。过渡:诗歌的后面三节写了哪些内容呢?(二)合作探究一1.探究任务自由朗诵诗歌,结合注释疏通后三节诗意,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探究方法(1)小组成员反复朗诵诗歌,初步感性地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2)交流讨论,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每人负责一小节,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三节诗歌的意思。(3)组内分享看法,结合诗歌中抒情性或富含哲理的句子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4)大家选出说得好的同学作为代表,在班级中分享小组探究的成果。3.成果展示诗意:(自然啊)“我”徒劳地在你胸中描画曾经逝去的欢乐和悲伤,时间的长河里你孕育的生命总是安静地(循着规律)一次次焕发生机。古代的诗人们曾向你发出咏叹,但是时间的长河流逝,生命如旧,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着,生命沿着时间的轨迹循环往复向前发展,毫不留恋。让天风挽着你的手坦荡地在时间长河中漫游吧,让生命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那样自由,“我”的呼吸与自然同频,欢喜和忧伤都放进我的心里,就像自然中的花朵荣枯那样,让“我”的欢喜和忧伤自然而然。情感:这首诗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云南春季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饱含哲思,人的一生转瞬即逝,我们的欢乐忧伤,与大自然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相比,多么微不足道。尽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无比,我们还是要活出精彩。要飞奔吧,要漫游吧,要如鸟、如云、如树,活得自由自在。4.活动小结伤春悲秋是文人创作的传统,穆旦也不例外。他在这样的春景中开始回首往事,想到人的生命当中的欢乐也好,忧戚也罢,对于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来说,一切都是枉然。所以,他咏叹“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这大概就是庄子所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春花秋月,草长莺飞,四时序列,万物荣枯,乃天地之大美,都是自然的伟力所致,因此读者从这句诗里一定读出了“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由此,诗人的思绪又飞扬到“远古的哲人”,他们可能也曾怀着热望“咏赞”生命,但自然却始终以自己的姿态不停息地向在这首诗中,诗人选取一系列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春风”“青草”“飞鸟”“晴空”“流云”“树木”“花朵”,自然让人联想到古典诗歌中诸如“春风吹又生”“青草池塘处处蛙”“鸟向檐上飞”“晴空一鹤排云上”“清歌遏流云”“乱花渐欲迷人眼”等一系列诗句,以此创造出清幽、典雅而又富含勃勃生机的意境。但穆旦又与古代诗人不同,他通过这些意象表达的是对自我的观照,对生命的独特体验。“我”看到“丰润的生命”,“我”希望“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我”也应该与这自然一样“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静静地流淌,坦荡地飞奔,这是生命的常态,这就是生命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探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诗歌中的情感与哲思,同时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三)合作探究二1.探究任务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较多地使用了语言陌生化手法,请用以下句式来聊一聊你找到的相应诗句。参考句式:诗人不说“______________”而说“______________”,(赏析表达效果)。2.过程安排(1)小组成员自由诵读诗歌,圈画出你认为语言表达与平常不同的诗句,自己套用参考句式说一说。(2)交流讨论,组内每人选择1-2句诗句,套用参考句式说说诗句中哪里运用了语言陌生化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小组投票,选出分析最好的两位同学在班级中分享给大家。3.成果展示预设:A.诗人不说“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吹过丰润的青草”,而说“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其中“揉过”一词赋予春风人的动作,好像人的轻轻揉动使青草丰润了起来,表现了春风的温柔和富有生命力。“揉”字就造成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B.诗人不说“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飞入深远的晴空里”,而说“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吸入”一词使天空化静为动,使飞鸟的主动变为被动,显得飞鸟更为不由自主,将一种生命在无垠的天空里的虚无感表现了出来。“吸”字就造成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C.诗人不说“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绽放花朵又把它凋谢”,而说“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这一句说季节把花朵“燃起”又“吹熄”,虽然看似不合事理,但把生命的花朵暗喻成火焰,更显绚烂夺目,也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了花朵的自然荣枯,感受到了生命的不断变化,语言新颖奇特,语言的陌生化增强了表意的丰富性。4.活动小结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运用陌生化的手法能够使遣词造句更加新颖独特,更加富有内涵。日后我们自己创作诗歌的时候不妨借鉴作者所运用的陌生化手法,可以使诗歌的表达有更多出人意表之处。设计意图:通过探究让学生认识到诗歌的语言魅力。四、课堂小结《我看》是一首拥抱自然与生活的诗,如同抚弄藻荇的清泉,在快乐中奔向远方。在诗歌中我们读到了诗人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咏赞自然,咏赞生命;拥抱自然,热情生活的情感。希望这首小诗能够给你以启迪,让你更加热爱生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五、拓展延伸过渡:穆旦是“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本诗也处处体现着“九叶诗派”追求感性与理性之间平衡的美,“九叶诗派”的其他代表人物有谁?“九叶诗派”的艺术主张是什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个诗派。“九叶诗派”简介“九叶诗派”是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流派名称,自1981年《九叶集》出版后,才开始被人称为“九叶诗派”。在新诗写作中,九叶诗派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在艺术上,九叶诗派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艾青评价他们:“接受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采用欧美现代派的表现技巧,刻画了经过战争大动乱之后的社会现象。”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六、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本诗中有哪些诗句能让你快速想到其他古诗文中的诗句?请你说一说,并说说二者有什么共同点。预设:A.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共同点:春风与青草的故事。春风化雨,滋润青草。B.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落霞与孤鹜齐飞(王勃《滕王阁序》)。共同点:飞鸟与天空的故事。2.课后作业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一诗时,了解了什么是单句,什么是复句。(1)请同学们比一比下边两组句子,说说它们各分句前后的关系有什么不同。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鲁迅《社戏》)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鲁迅《社戏》)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鲁迅《社戏》)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第一组第二组明确:第一组句子,后一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个更进一层,是递进复句;第二组句子,各分句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具有先后相承的关系,是承接复句。(2)课下请你查找并积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