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选修3)练习阶段质量评估6_第1页
历史(人教版选修3)练习阶段质量评估6_第2页
历史(人教版选修3)练习阶段质量评估6_第3页
历史(人教版选修3)练习阶段质量评估6_第4页
历史(人教版选修3)练习阶段质量评估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质量评估(六)和平与发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任何地区组织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军事行动,必须得到哪一机构的唯一授权()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联合国大会C.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D.联合国维和部队解析: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主要责任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它是唯一可以授权地区组织采取军事行动的机构,故C项正确。答案:C2.1988年,安理会全年共召开55次正式会议,1992年突破了100次大关;现今,安理会每年的会议基本上都在150次左右。安理会每年举行会议次数的增多反映了()①国际局势的复杂化②安理会职权扩大③联合国的作用不断加强④安理会效率低下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解析: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而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军事行动的机构。当前世界和平与安全问题复杂,会议次数的增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际局势的复杂,也反映了联合国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断加强。②④项与题意不符。答案:A3.下图所示为联合国维和部队。下列有关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近十年来联合国维和行动被认为是维持和平、解决争端的有效形式②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采取积极支持维和行动的态度③联合国维和部队曾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④联合国维和部队还承担了人道主义援助、促进民族和解等任务A.①③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①项是维和行动的评价;②项1989年中国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③项发生于1988年;④项是维和部队的任务。答案:D4.“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上述材料出自()A.《波茨坦公告》 B.《联合国家宣言》C.《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解析:材料的核心内容是反对核战争,维护和平。因此判断它出自《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故选择C项。答案:C5.2001年联合国大会宣布,这一天应该作为全球停火及非暴力的日子加以纪念,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这一天”是每年的()A.5月8日 B.9月2日C.9月21日 D.10月24日解析:2001年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2年开始,每年9月21日为纪念国际和平日。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6.自从2004年3月马德里发生恐怖爆炸事件导致西班牙和一些拉丁美洲国家从伊拉克撤军后,伊拉克武装分子扩大了对外国驻伊拉克人员进行绑架的规模,以人质要挟外国撤军。据统计,伊拉克境内已先后发生了涉及20个国家的80多名外国人遭绑架事件。此外,日本、菲律宾政府也因欲出兵伊拉克而受到基地组织的警告。上述材料表明()A.和平与发展已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B.恐怖主义已成为影响地区和世界安全形势的一个新的不稳定因素C.恐怖活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霸权主义行为D.恐怖活动主要是针对干涉内政行为实施的解析:恐怖主义是指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以实现其政治目的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实践证明,恐怖主义不仅不能打击霸权主义,反而给霸权主义者提供了进一步扩张的借口。答案:B7.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这种变化()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解析:两极格局瓦解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各国之间的关系,由过去的对峙与斗争,转变化为竞争与合作。材料反映了世界各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本国外交政策进行的调整。A项说法错误,B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C项与题意无关。答案:D8.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是解决全球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实现全球协调、平衡、普遍发展,才能实现持久和平与稳定。这是因为()①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②和平是发展的前提③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④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和平。题干强调的是发展的重要性,故②④项的说法与题干不相符。答案:C9.2000年,联合国举行了“千年首脑会议”,15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此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首脑会议,共同探讨关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这说明()①世界和平力量增长超过战争力量增长②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放在首位③美国仍操纵联合国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解析:可用排除法解答。从参加的国家之多可以看出,并不是美国操纵联合国。20世纪70年代,美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已经发生改变,故排除含③项的A、B、C三项。答案:D10.中、朝、日、韩、俄、美北京六方会谈已经举行了多轮,各方表示将致力于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朝鲜半岛和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此事件说明了()①和平与发展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②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不懈努力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④朝鲜半岛已经完全实现了和平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①②③项正确;④项朝鲜半岛并未完全实现和平,与史实不符。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1题16分,第12题18分,第13题12分,第14题14分,共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联合国徽标。(见下图)材料二冷战的结束给国际关系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改变了联合国赖以运作的权力基础。世界各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不断呼吁着手进行联合国改革,并为此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建议和设想。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安理会改组问题的讨论。1992年,日本分担的联合国经费已仅次于美国而居第二位,其对联合国活动的扩展作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2004年第59届联大上,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认为,日本已经发挥的作用为它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单方面依据经济实力扩大安理会,主张按照地域平衡、人口比例、民族代表性等原则,增选新的常任理事国,即将新的理事国席位给予亚非拉国家。(1)从联合国的徽标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结合有关史实,说明在联合国建立初期,联合国的理念是否得到了很好的体现。(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改革问题为什么引起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要理解图片,第二小问要了解联合国的发展过程;第(2)问,关键是要把握联合国在当今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答案:(1)信息:橄榄枝围绕地球,说明联合国是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说明:联合国建立初期被大国操纵,没有很好地维护其和平与平等的理念,如美国操纵安理会组织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战。(2)原因: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各国力量对比改变,利益冲突加剧;环境问题、疫病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日趋成为全球性的问题。12.材料1948年8月在波兰的弗罗茨瓦夫,来自45个国家的500多位科学家、作家和艺术家首先举行了世界文化界人士保卫和平大会,并成立了国际联络委员会。其中有法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及其夫人、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等。1949年4月20日至25日,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法国巴黎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同时进行,有2287名代表参加,代表72个国家,12个国际组织和25%的世界人口。1950年爱因斯坦发表电视讲话,反对美国制造氢弹。1950年11月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会尊奉的原则是:“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共处。——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世界和平运动兴起的背景。(10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1948年8月……来自45个国家的500多位科学家、作家和艺术家”“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有2287名代表参加,代表72个国家,12个国际组织和25%的世界人口”分析出发起者、广泛性和国际组织的推动等。第(2)问从战后两极格局和美苏冷战等角度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战人士和组织的推动等。答案:(1)特点:由文化界人士发起;代表具有广泛性;由国际民间组织推动;超越意识形态分歧。(2)背景:二战给世界造成巨大灾难;知名人士和社会舆论的积极推动;核战争的威胁;美苏冷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瑞典大科学家、发明家和实验家诺贝尔生前曾这样写道:“唯一正确的解决办法就是一个条约,所有国家的政府都签约保证,任何一个国家一旦被攻击,它们就共同来保护它。这将逐渐导致部分地解除军备。”带着这样的理念,他在遗嘱中将所有财产的五分之一“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材料二当得知美国在日本投放了刚刚研制成功的原子弹时,爱因斯坦曾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人们将用什么武器,但我能确认,第四次世界大战将会用石头和棍子来打。”请回答:(1)结合史实,说明诺贝尔设想的“解决办法”是什么。他的“理念”是否落实了?为什么?(6分)(2)分析爱因斯坦作出这番“预言”的原因,表达了他的什么理想?(6分)解析:第(1)问,抓住“所有国家的政府都签约保证”进行分析即可;第(2)问,关键信息是“第四次世界大战将会用石头和棍子来打”,揭示出了核战争的残酷后果。答案:(1)办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倡议签订《国联盟约》,成立国际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主导签订《联合国宪章》,成立联合国。没有。原因:军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存在。(2)原因:核武器拥有足以毁灭世界的杀伤力和破坏力。理想:表达了爱因斯坦爱好和平,利用科技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20世纪70年代末,美苏拥有的核弹头达5万枚,约占世界核弹头总数的97%,足以把人类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毁灭20次,使世界上每个人头上顶着3吨炸弹过日子。材料二近年来,一些大国与我国纷纷建立各种“伙伴关系”,如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等。江泽民同志对日本进行首次国事访问后,中日双方宣布致力于建立“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1950~1990年,世界货物出口额增长了311倍。1989~1996年,商品、服务越过边境的贸易额以平均每年6.2%的速度增长,几乎是同一时期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倍。到1997年,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总额持续增长,达6.7万亿美元。材料三高技术武器造价非常昂贵,如一枚“爱国者”导弹价值110万美元,一枚空对空“麻雀”导弹价值169万美元。海湾战争中,美军共发射各类导弹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