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益阳市2023年下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当代生活中,传统艺术经常会让人觉得遥远隔膜、难以欣赏,即便故宫的展览经常排起长长的队伍,也改变不了多数观众是慕名而去、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实。所以专门研究传统艺术、传统文化的学者,实际上是“大众”与那些千百年前艺术文化之间的非常重要的桥梁。他们的解读、阐释,可以帮我们更好地欣赏它们的美,理解它们内在的精神。我们采访了曾写下《南画十六观》《中国美学十五讲》等书的朱良志教授,听他讲怎么看待中国传统美学,以及传统与当代的关系。新京报:中国艺术重视内在超越和精神气质的传达,为什么中国可以形成这样独特的艺术理念?朱良志:这里面有观念的演进、思想的发展,也有内在的因缘。在先秦时期,道家一经出现,就具有所谓“反知识”的倾向,思考文明累积本身的负面作用。东汉末年,佛学传入中国,与道家思想结合,更重视人内在心灵的体验,“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不立文字”成为重要的思想发展方向。中国哲学与西方有很大差异。中国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成人之学”,是提升人的生命境界的学问。人的品格的提升,有时比获取知识更重要。而知识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提升人格境界。比如魏晋的清谈,知识分子通过对存在价值的辨析,寻找永恒的意义。他们品评人物气象,追求“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那种精神气韵和风格,其实是确立人本身的精神价值。魏晋时期对中国后来的艺术影响很大,带有思想解放性质。嵇康、陶渊明身上都具有反对既成秩序、强调个体生命价值的成分。新京报:在历史上,中国艺术精神本身也是不断变化的。为什么在唐宋之后,中国人越来越重视心性?朱良志:从艺术哲学发展的大方向来看,中国艺术从注重外在形式到内在觉悟,强调心灵的体验,这个转换是在中唐以后开始的。人们荡去了传统社会赋予人的外在物质、地位、高下尊卑的概念,以及附着的秩序,使人变得更从容。以元代倪瓒的画作《容膝斋》为例,这幅画画的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审容膝之易安”的语意,所传递的育无定人生命的有限性,人存在的局促,生命的困境,无论你握有怎样的物质,相对于广阔大地、绵延时空,都是非常渺小的。但是若能从物质的握有、从知识的葛藤中透出,浑然与天地共体,与天地同流,有限中就会有无限,你就可能有纵肆逍遥的心灵腾挪。中国哲学讲的“万物皆备于我”的精神,讲“具备万物,横绝太空”的精神跃迁,就是如此。从欲望角度来讲,人无所不在有限之中,如果我们荡涤这种目的性、功利性,人就可以变得自由。苏轼说,“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就是这个道理。新京报:了解传统艺术精神,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变今人?朱良志:我们现在虽然科技发达了,分享信息、知识的途径和能力变得非常强大,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一定上升。因为知识越来越短、平、快,让我们没有更多时间思考,抽象思维能力在退化。所以我们不能满足于通过看手机、多旅行来涨知识,因为思考少,我们辨别知识的能力下降,创造新的知识机能钝化。现在人们交流的手段真是太多了,我们反而感到可以交流的东西变少了。学习传统艺术精神,可以陶冶我们的趣味,安定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生活,促进我们的思想。艺术的熏染,对艺术本身的深入思考,也可以促进我们了解存在的价值,自己亲自去写、画、听,脚步频繁踏入博物馆的门,分享艺术,也会更好地欣赏生活,更好地面对山河大地。(改编自新京报《对话朱良志:传统艺术和现代人有什么关系?》)材料二:访谈是调查员同调查对象面对面互动的过程,双方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访谈的进程与结果。因此,要想得到满意的结果,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并在访谈中讲究访谈技巧。这包括:(1)访谈前要尽量做好准备工作,对访谈的主题及它所包含、涉及的问题作尽可能充分的思考,以备向调查对象提出所要了解的问题。(2)事先通知调查对象,约定访谈的时间和地点。(3)尽可能多地了解调查对象的身份、生活背景及其与所调查问题的关系等情况,以使访谈时发问得体。(4)一般来说要提前到场,在约定的地点等候调查对象;如果去调查对象的家庭或工作地点则要准时。(5)从调查对象手中操办的、关心的事情谈起,逐渐引入正题,以与调查对象建立起良好关系。(6)从简单问题入手,启发调查对象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7)控制话题,避免谈话离题太远。在对方谈话离题时,要善意地、巧妙地扭转他的话题。(8)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始终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尊敬调查对象。注意使用合适的谈话方式,包括姿势、语气、表情,使对方觉得调查员是在认真听他讲话。(9)对重要问题可以用不同方式重复提问,重复对方关于此问题的回答,看其是否肯定此说法。(10)调查员应对所问问题持中立态度,不能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也不能作引导性提问。(11)经调查对象同意后进行记录。(《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6页)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众愿意去参观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展览,却又往往不明作品内在精神。B.中国传统艺术理念与西方艺术有较大差异,这与传统艺术土壤有关系。C.中国哲学被称为“成人哲学”,是因为其博大精深,未成年人难以理解。D.中国传统艺术有让人超脱于物质欲望、体验精神世界的无限性的作用。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研究传统艺术的学者的著作,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感知传统艺术的美。B.道家具有“反知识”的倾向,表明道家在文明进程中主要起到阻碍作用。C.《容膝斋》画作表达的是虽然物质环境简陋,但因心灵自由而觉“易安”。D.中国传统艺术的价值主要不在创造物质财富方面,而在于提升生命境界。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中国艺术重视心性”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北宋张择端风俗画作《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汴京当年的繁华景象。B.南宋李迪写实画作《猎犬图》刻画细腻入微,猎犬细毛脚爪清晰可见。C.清代邹一桂《百花图卷》技巧精湛,用笔细腻,朵朵花卉皆栩栩如生。D.清代郑板桥《竹石》中的修竹屹立于破岩之中,清雅秀拔,坚韧不屈。4.请概括中国传统艺术注重内在体悟、强调心灵体验的主要原因。5.请简要分析《新京报》本次访谈的成功之处。(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哦,香雪(节选)铁凝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香雪感受过各种各样的害怕,小时候她怕头发,身上沾着一根头发择不下来,她会急得哭起来;长大了她怕晚上一个人到院子里去,怕毛毛虫。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①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②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③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④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今晚台儿沟发生了什么事?对了,火车拉走了香雪,为什么现在她像闹着玩儿似的去回忆呢?四十个鸡蛋也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妇、聘闺女吗?那时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儿,他才能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箱,挣回香雪的学费。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是哪儿来的流水声?她寻找着,发现离铁轨几米远的地方,有一道浅浅的小溪。她走下铁轨,在小溪旁边蹲了下来。她想起小时候有一回和凤娇在河边洗衣裳,碰见一个换芝麻糖的老头。凤娇劝香雪拿一件旧汗褂换几块糖吃,还教她对娘说,那件衣裳不小心叫河水给冲走了。香雪很想吃芝麻糖,可她到底没换。她还记得,那老头真心实意等了她半天呢。为什么她会想起这件小事?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因为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尽管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脚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茎,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哦,香雪!香雪!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对香雪心理与动作的描写,突出了香雪面对陌生环境时内心的孤独害怕与无助。B.香雪的父母在文中并未出场,但描写香雪心理的文字侧面表现了上一代山民的节俭、勤劳。C.文中写香雪用冲的方式过隧道,是为了表现香雪因内心对黑暗的恐惧而想要尽快地通过。D.结尾写铁轨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它记载的不只是香雪的现实路程,更是她心灵蜕变的路程。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香雪“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这来源于香雪的心愿得偿,也来自“铅笔盒”赋予香雪的精神力量。B.句子②在轻风中“歌唱”的核桃树叶与前文环境描写形成对比,表现了香雪由恐惧害怕到心情舒畅的过程。C.句子③“原来是这样的”的反复,是香雪重新认识家乡环境的过程,家乡有着自然淳朴、宁静原始的美好。D.句子④香雪对“台儿沟”未来的各种设想,是她意识到了家乡比外面世界落后,是她内心卑微意识的反映。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关于“小溪”的描写,对香雪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9.小说同名电影《哦,香雪》删掉了香雪进隧道前的动作细节:“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你觉得删掉好吗?为什么?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选自《劝学》)材料二: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②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③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④。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⑤矣。学莫便乎近其人⑥。《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⑦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节选自《荀子·劝学篇》)【注】①数:指学习的具体科目。②箸:通“著”,附着。③蝡:同蠕,微动。④囋:多话。⑤向,通“响”。⑥人:指良师、贤师。⑦经:通“径”,途径。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义A则始乎为士B终乎C为圣人D真积力E久则入F学至乎没而后止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所编撰,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B.材料一“用心一也”与材料二“一可以为法则”两句中的“一”字词义相同。C.君子,古代可指地位高的人。材料一、二中的“君子”均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D.材料一“学不可以已”与材料二“顺《诗》《书》而已耳”中的“已”字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认为君子学习入耳用心,其行为符合礼仪,且一举一动都能成为别人的榜样,但这并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B.材料二认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我,所以不能有别人没问就去告诉的急躁,也不能有别人问一件事而告诉两件事的唠叨。C.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使论证浅显易懂。D.从“其数始乎诵经,终乎读礼”等句可知,材料二重在阐明学习要有始有终的观点,这与现代“终身学习”的理念相合。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14.材料一第四段与材料二第三、四段都围绕“学”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赤壁歌送别李白二龙①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②望澄碧,鲸鲵③唐突④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注】①二龙:指曹操和周瑜。二龙争战,是魏吴相持的象征。②沧江:指长江,因古时长江较清亮而呈青苍色,故称。③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④唐突:义同触犯。15.下面对这两首古代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奴娇·赤壁怀古》除了正面描写战场、战争和塑造英雄人物之外,还营造了浓烈的抒情气氛,充分表达了“怀古”情怀。B.《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风格,从两个方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描摹,境界宏阔;二是把酒祭江,抒发为国建功立业之情。C.《赤壁歌送别》“赤壁楼船扫地空”以突如其来之笔,直接写出了赤壁之战曹操水师以失败告终的结局,颇见妙思。D.《赤壁歌送别》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后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形式上组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段落。16.李白和苏轼都对周瑜极尽赞美之词,各有何用意?(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比喻拟人修辞抒发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2)《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诗人幻想中从早到晚畅游天姥山的游程,一个“忽”字,充分体现了诗人纵情山水,流连忘返,浑然不觉时间流逝的游兴。(3)《登泰山记》描写刚刚升起的太阳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而沐浴在朝阳中的日观峰以西山峰的颜色则是“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写文学短评要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从多方面触动我们的情思,引发我们的思考,值得评论的点很多。写短评时要能够聚焦,A,很容易失之浮泛。比如作者怎样渲染气氛,怎么描摹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运用了哪些手法等,都可以成为评论的焦点。同时,也要注意B。茹志鹃《百合花》中“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小通讯员衣服上被撕开的口子等细节反复出现,就可以将它们作为切入口,分析这些细节对于表现人物、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①写文学短评主要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②要基于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和评论。③“议”要精当,为“叙”提供支撑或依据;④“议”要紧密结合“叙”,思路清晰,态度鲜明,最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⑤叙议有机融合,就能将见解表达清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⑥比如要想评论陶渊明《归园田居》“善用白描”,⑦就可以从景物的选择、近景远景的勾勒等方面找出具体的词句进行分析,⑧讲清楚作者是怎么运用白描手法表现乡村日常生活图景的。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