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_第1页
2020年八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_第2页
2020年八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_第3页
2020年八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_第4页
2020年八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

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

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八年级数学教

学案例分析范文: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案例背景】

1、英国学者贺斯曾说“对学科本质的认识一切教学法的基础”。所以数学教

学的首要问题,不在于教学的更好方式是什么,而在于所教内容的数学本质是什

么!

而数学本质是什么呢众说纷纭,比较被大家认可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奠宙

教授的提法本质一、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本质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

本质三、对数学特有的思维方式的感悟;本质四、对数学美的鉴;本质

五、对数学精神(理性精神和探究精神)的追求。基于此,我们就开始反思新

课改后的课堂教学行为过于注重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淡化了课堂教学的本质,

待揭示的数学本质没有得到凸显,过程没有得到合理的证明,结论缺乏强有力的

说服力。现在,在追“新”的过程中我们更多地关注和深入地思考课堂中暴露的

一些问题,逐步走向成熟,使数学课堂得到了理性地回归,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教

学内容的泛化回归实效、教学活动的外化回归内化、教学层次的低下回归高效,

充分展现了数学课堂的魅力,学生学得扎实,获得真正的发展。以上就是我们实

验中学教育共同体在本次赛课研讨时所达成的共识。

2、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凸显数学本质呢我们弹精竭虑,反复思考、争吵,最后

在新课程标准里找到了答案。

(1)针对具体的数学知识,知道知识本源和蕴含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

深入挖掘教材,教材的编排蕴含了知识的本源和思想方法。

(2)在实践中怎样以数学知识本源与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展开教学设计。总

之,知识是基础,方法是中介,思想才是本源。有了思想,知识与方法才能上升

为智慧。数学是能够增长学生智慧的学科,我们只要抓住数学本质,与新课程理

念有效结合,才能发挥数学教育的最大价值,凸显数学本色!这样做本身就是使数

学课回归数学味,找回数学教学的灵魂!

3、《2—次函数的简单应用》是教学中的疑难课时,教材处理的好坏与否直

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在研究教材的时候,集思广益,发扬团队精神、抽

丝剥茧,一点一点的理出本节课应该突出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了体

现这一点就应该要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形结合”的优越性和简洁性。

【案例描述】

在此次赛课过程中,我们在进行《2—次函数的简单应用》这一教学内容设

计时,我们尝试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法一依托教材,遵循教材顺序开展教学

以小聪、小慧去旅游的例子为线索,让学生体会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二元一次

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图象的交点让学生明白利用图象的简洁性,同

时附带介绍近似解等概念,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当我们需要将问题中的两个函数

的图象画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时遇到了困难。为什么是sl36t和s226tl这两个

函数下面是这教学片断的师生对话

师这个问题我们能否用新的方法(数形结合)来解决。

生可以利用函数的图象。(部分学生回答)

师很好,若要利用函数的图象,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什么

生函数的解析式。

师那函数的解析式是怎样的

生lsl36t和y226to

师还有不同答案吗

生2sl36t和s226tl

师为什么有两种不同的答案我们需要的是哪一种

生第二种。

师为什么

(全班学生迟疑了片刻,有几个好生举手发言了)

生1因为此两个函数要画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它们的函数值y要相同;生

2它们两个人出发的时间相同;

生3

这个问题本身使部分学生感到比较难理解,而我们又想利用此两个函数的图

象的交点让学生体会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与由两

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后来我们没有采用这种教学设计。

教法二以“数形结合”为引领,大胆改编教材的呈现模式,切合学生实际教

学思路。

我们先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然后再利用“数形结合”

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与由

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利

用图象的简洁性。这样处理的好处是既分解了本节课的难点,又为利用图象法解

决例题埋下了伏笔。

【案例分析与反思】

教法一只是按照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学方法也比较传统,教学过程

侧重于知识的落实,学生虽然参与了学习,但学习热情较为低落。可以说,教师

基本上是在“教教材”,缺乏数学本质的体现。而教法二中,以数学思想为主线,

设置问题串,让学生在不断的演练中体会到“数形结合”的优越性下面我就来谈

谈我们是如何“挖掘教材内涵凸显数学本质”。

一、分解教材内容,确定学习目标

在磨课过程中,我们对教材的问题逐题加以分解,对照数学本质,确定学习

目标为会综合运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图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了解直角坐标系

中两条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与由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所组成的二

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会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包括

近似解)。

二、结合数形结合的要求,选择教学素材

1、一是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教材中只用一个例题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我们觉得难度较大。所以我们

先这样的一个等式y=x+l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再让学生

了解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与由两条直线的函数解

析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

2、创造开发生成性的教学素材

在教学设计中,讲解例题时,当做出函数的图象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从图象中你还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

不同的发展。

三、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解释数学知识的意义,

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义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

愿望和信心。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数学活动线索和丰富的数学活动机会,

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通过我们的再次讨论,发现我们这节课在这方面还

体现的不够,没有回到函数的真正本质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

x叫做自变量。

2、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数学模式。

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启发引导,经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主

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掌握基

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模式具体地说是由“问题情境、合作讨论、理性

概况、应用创新、反思提高”五个环节组成的一种讨论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3、注重数学思想的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

根据此函数的图像,你能设计出它的实际背景吗

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感

受数学的规律性、可循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一、背景

新课标要求,应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让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用各种

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建立数学关系式、获得合理的解答、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

知识与技能,这些多数教师都注意到了,但要做好,还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片段

在刚过去的这个学期,我上了一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出示例题小宝和爸爸、妈妈三人在操场上玩跷跷板,爸爸体重为72千克,坐

在跷跷板的一端,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小宝和妈妈一同坐在另一端。这时,爸爸

的一端仍然着地,后来小宝借来一副质量为6千克的哑铃,加在他和妈妈坐的一

端,结果,爸爸被高高地跷起。猜猜看,小宝的体重约多少千克

我问学生“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先看看题,一会请同学复述一下。”学生复述后,

基本已经熟悉了题目。我接着让学生思考他们三人坐了几次跷跷板第一次坐时情

况怎样第二次呢学生议论了一会儿,自主发言,很快发现本题中存在的两种文字

形式的不等关系

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

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一副哑铃重量

我引导你还能怎么判断小宝体重学生安静了几分钟后,开始议论。一学生举

手了“可以列不等式组。”我给出提示“小宝的体重应该同时满足上述的两个条件。

怎么把这个意思表达成数学式子呢”这时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都抢着回

答,我注意到一位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紧锁眉头,便让他发言“可以设小宝的体

重为x千克,能列出两个不等式。可是接下来我就不知道了。”我听了心中一动,

意识到这应是思想渗透的好机会,便解释说“我们在初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都可以

用类似的方法来研究解决,比方说前面列方程组"不等我说完,学生都齐声答“列

不等式组。”全班12小组积极投入到解题活动中了。5分钟后,我请学生板演,

自己下去巡查、指导,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都很清楚,只是部分学生对答案的表

达不够准确。于是提议学生说说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分几步,应注意什么。此时

学生也基本上形成了对不等式方法的完整认识。我便出示拓展应用课件

一次考试共25道选择题,做对一道得4分,做错一道减2分,不做得分。若

小明想确保考试成绩在6分以上,那么他至少要做对多少题

设置这道题,既有调查本节课效果的意图,也想巩固拓展一下学生的思维。

没料到相当多学生对“至少”一词理解不准确,导致失误。这正好让我们的“本

课小结”填补了一个空白一一弄清题目中描述数量关系的关键词才是解题的关键。

本节课讲完后,我感到一丝欣慰,看到孩子们跃跃欲试的学习劲头,突然领

悟到教师的教学行为至关重要,成功的教学,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能帮学生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本节课我有几个深刻的感受

1、在课前准备的时候,我就觉得不等式组的应用是个难点。所以在课堂教

学中设置了几个台阶,这也正好符合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2、例题贴近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有采用了更亲近的教学语言,有利于激

发学生

的探究欲望。

八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多边形内角和

陕西省凤翔县糜杆桥中学宁晓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多边形内

角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数学思考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

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

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猜想、推理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数学结论

的确定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五、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媒体大屏幕、实物投影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你知道吗

活动一探究四边形内角和。

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与研讨,并汇总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

一用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然后把四个角加起来,发现内角和是36o。

方法二把两个三角形纸板拼在一起构成四边形,发现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

是36oo

接下来,教师在方法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连结四边形

的对角线,把一个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吗六边形呢十边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活动二探究

五边形、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

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再分组讨论。

关注(1)学生能否类比四边形的方式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生能否采用不同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交流(五边形的内角和)

方法1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3个18o的和是54o。

方法2从五边形内部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然后用5个18o

的和减去一个周角36o。结果得54o。

方法3从五边形一边上任意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然后用4个

18o的和减去一个平角18o,结果得54o。

方法4把五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然后用18。加上36o,结果

得54oo

师你真聪明!做到了学以致用。

交流后,学生运用几何画板演示并验证得到的方法。

得到五边形的内角和之后,同学们又认真地讨论起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

类比四边形、五边形的讨论方法最终得出,六边形内角和是72o,十边形内角和

是144oo

(二)引申思考,培养创新

师通过前面的讨论,你能知道多边形内角和吗

活动三探究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思考(1)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

(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的关系

(3)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的关系

学生结合思考题进行讨论,并把讨论后的结果进行交流。

发现1四边形内角和是2个18。的和,五边形内角和是3个18。的和,六边

形内角和是4个18o的和,十边形内角和是8个18。的和。

发现2多边形的边数增加1,内角和增加18。。

发现3一个n边形从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边数n存在

(n-2)的关系。

得出结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

(三)实际应用,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