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学科基地学校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学科基地学校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学科基地学校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学科基地学校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学科基地学校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江苏省学科基地学校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华民族祖先对地理认知的觉醒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进化而不断发展的。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渔猎、采集食物,必须对自己周边地理情况有所了解,对渔猎场所、食物采集地域等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很难生存。而当人类社会发展到定居农耕时代,就更需要了解居住地区的自然地理状况,在充分掌握地形、土壤、水道河流、气候变化及其与种植植物的相关联系之后,才能确定定居点以及如何种植蔬菜、粮食等。根据大量的考古发掘,从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遗址,到距今约18000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等众多的人类文化遗存中,都可以看出那时人们对岩石、地形等要素已积累了不少知识。在定居农耕的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对周围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地理观念有了显著扩大。首先,在居住地的选址上就表现了强烈的地理意识。人们选址一般在河流两岸经长期侵蚀而形成的阶地上,或在两河汇流处较高而平坦的地方,这里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畜牧,取水和交通也很方便。如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人们建造房屋大多朝南开门,一些墓葬排成间距大致相同的东西一线。中华民族祖先很早就开始记录和总结自然地理知识。夏商周时期,随着文字的出现,已有了较多地理认知记录。如商朝甲骨文,有关于云、雨、雪、雹、雷、虹的记载,并关心风、雨等对农业收成的影响;天文历法方面,有月食、日食和鸟星、新星、新大星等星象材料,也有“十三月”、频大月等置闰材料和干支记日及每日不同时间段的“时辰”等。周朝对地理环境很重视,非常注意居住区地理条件的好坏。如周成王准备建都洛邑时,就先派召公去洛邑一带踏勘地形,后又派周公去现场考察,并绘成地形图让周成王审定。保存至今的诗歌总集《诗经》,有关商周时期历史自然地理知识方面的记载颇多,涉及历史地名学、历史自然地理学及历史人文地理学的诸多学科领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流水地貌、土壤、植被等方面地理知识的掌握。特别是商周时期还设有许多与地理相关的专门官职,如“司徒”(金文作“司土”)一职,就是主管民众教化、土地耕作的行政职务,其下还专门设置了“土训”的官署,负责向帝王报告各地山川地势、土质好坏及绘制相关地图等,供君王咨询。中国“地理”一词,最早见于公元前400年成文的《易经·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对此,唐朝的孔颖达(574—648)解释说:“天有悬象而成文章,故称文也;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中国古代把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间分布运行等现象,称之为天文,甚至把风、云、雨、露、霜、雪等地文现象也列入天文范围;而将土地、山川等环境形势称为“地理”。今天的“地理”是指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体情况。古代将天文与地理并称,反映了中国古人以天地代表自然的观念。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地理学已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战国以后,逐渐形成传统的地理学,即所谓“方舆之学”。总之,以上介绍足以说明我们祖先地理认知在不断觉醒,并逐步走向成熟。(摘编自王渝生《地理史话》)材料二:历史上,福建长汀县的水土保持研究一直在生物、工程和农业三个措施上打圈子。我们研究认为:人地关系失调是水土流失的主因,水土保持必须在观念、策略和技术上转变,于是提出“天时、地利、人和”的宏观策略,以及实现技术、空间和体制的三个突破,这个意见在水利部2012年召开的“总结推广长汀水土保持经验座谈会”上得到肯定。地理学不只是纯粹研究地理的自然规律,还注重地理现象与人的关系,而且要引导向对人有利的方面发展,这就是所谓“见地及人”,这种思维方式有别于自然科学。学科之所以称为学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其自己的思维方法。历史上曾经有人提出地理学没有自己的思维方法,这是很大的误解。地理学不仅要具有一般的科学形象,还要具有自身的科学标准,唯科学主义在地理学中是行不通的。地理学拥有世界上所有学科所没有的非常独特的思维方法,其独特之处在于其具有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的特点,它跨越多个因素综合起来考虑问题。地理学研究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等五个圈交叉及其与人的关系,而每个圈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如气候学、地质学、水文学、生物学、土壤学等。地理学思维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可以综合、跨越若干个学科来解决问题,而且与人类经济活动紧密相连,学科交叉彰显了地理学思维的魅力。因此,作为地理学人必须要有地理学思维,地理学研究者更应该掌握这一思维方法。(摘编自朱鹤健《地理学思维与实践》)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民族祖先对地理的认知是逐渐觉醒的,是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成熟起来。B.随着文字的出现,中华民族祖先开始记录和总结自然地理知识,有了地理认知记录。C.商朝甲骨文有关于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记载,并开始关注到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D.中国“地理”一词,最早见于商朝的《易经·系辞上》,它与现在的“地理”概念不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小雅·四月》中“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冬日烈烈,飘风发发”的诗句描述了我国季节变化的气候特点。B.《易经·系辞上》将不同的自然现象分别归类为天文与地理,这反映了我们的祖先以天地代表自然的观念。C.材料一论说中华民族祖先地理认知的觉醒,主要依据考古发现、史书记载和古代文学作品的描述来作出判断。D.材料二说明地理学思维的特点时,先指出其内涵再举例加以印证,是按先抽象后具体的顺序进行说明的。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二“地理学思维特点”的一项是(3分)A.福建长汀的农业过去只是改造低产田,地理学家建议:必须改变人地失调的现状,因地制宜建立特色农业带。B.地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乡土研究,不少同学从地质、气候、生物、历史、文学、经济、政治等多方面提出见解。C.小刚同学的毕业论文《<红楼梦>中地理知识的考据》,对小说涉及的地名、地域、风物等进行了详细的考证。D.为了开发、利用和保护我国领土的自然、人文和经济资源,国务院印发了《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4.根据材料二简要概述“地理学思维”的特点。(4分)5.根据两则材料,请从研究方向、指导思想和方法上谈谈如何进行地理学研究?(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两块不平凡的刺绣谢冰莹自从墙壁上挂着两块特别雅致的湘绣以后,我觉得这间四席半的小房间里,充满了光辉和安慰。那是先母手绣的纪念品,一针一线都深藏着她的青春和热情。每天我都要看好几次,看得愈久,愈会觉得这些花朵、狮子、鱼和龙都是活生生地在那里跳,在那里动。这完全是旧式的枕头花,绣在浅黄的绫子上面,美丽极了。第一块,绣的是“鲤鱼跳龙门”,右角是一尾形态活泼的鲤鱼;左角是一条张开大嘴的黄龙;左右上角都是绣的绿荷叶、红莲花;当中绣些什么?我想了很久说不出名字来,好像是香炉,但又觉得不对,有一天翔云来了,我请她看,她立刻认出来那是“如意”。另一幅是两个狮子在滚绣球,上面左右两角也都是绣的莲花。如果用乡下人的眼光看来,上面那一幅是“鲤鱼跳龙门,万事如意”;下面那幅是“狮子滚绣球,步步生莲”。再仔细观察,下面那副的狮子头上各有一个“王”字,那眼睛和爪子完全和活的一样;颜色配得那么调和,那么雅致;绣工更是精细极了,好像用刀子切齐的一般。记得我八九岁的时候,母亲常常把它拿出来给姊姊看,一面说:“这是我十五岁的时候绣的,没有人教给我,我只向人家借了花样来,就自己配颜色开始一针一针的绣。后来绣成了,谁见了都说好,我就舍不得用,一直放在箱子里。如今拿给你看看,我并不苛求,只要你能绣得和这个一样,我就心满意足了。”姊姊把这两块刺绣接过来,摇了摇头说:“妈,我没有您聪明,我怕绣不好。”“绣不好,没有关系,要紧的是:你要肯虚心学习,不要畏难,不要希望一步登天,要慢慢地学;只要你能虚心,肯专心,有恒心,下决心,不论什么事,都可以做成功。”一听到母亲说出一大堆“心”来,我们都笑了。“你妈妈是个天才艺术家,无师自通。她随便画什么像什么,这种天才,我们是无法学习的。那位教姊姊刺绣的“花娘”这样夸奖母亲。母亲听到后,那种又高兴又觉得难为情的姿态,实在太美了!也许是姊姊真的听从母亲的话,很专心地在学;或者她也有几分刺绣的天才和耐心,后来她绣门帘、帐帘、枕头、被面等等,也都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和母亲的手艺一样高明。“妈,我反对姊姊整天关在小房间里绣花,把一双好好的眼睛都变成近视了,她从早到晚坐着不动,总有一天会病倒的。”我开始替姊姊打抱不平,向母亲挑战,母亲用严厉的眼光望了我一下说:“小孩子懂得什么!刺绣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能,她学会了这一套,一辈子的生活就不成问题了。凡是人,都应该学有专长,不要弄得男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女人不会拿针线,煮饭菜,那不是完全成了寄生虫,只能坐以待毙吗?”母亲喜欢用成语来教训儿女,有时用错了,惹得爸爸和哥哥们大笑起来。遇到这种场合,她非常有修养,一点也不生气,反而笑嘻嘻地给自己解嘲:“有什么关系,人非圣人,孰能无过;说错了,你们应该好好告诉我,讥笑人家是最不礼貌的。”于是大家都不敢再笑了。二十六年的春天,母亲逝世以后,嫂嫂和姊姊都在想着要分一点母亲的遗物做纪念。她们打开母亲的箱子、柜子,翻这个,寻那个;只有我怀着满腔的悲痛,不再入她的房间。马嫂一连叫我好几次,我都不肯进去,后来我想:除了母亲的相片,我能永久带在身边外,便没有一点其他的纪念物了。于是我挑选了这两块枕头和一对银耳环,后来姊姊又给了我几样翡翠的小玩艺儿,可以镶耳环,也可以镶戒指。好几次我穷得没有办法,很想把它变成钱,但一想到这是母亲留下的纪念品,就不忍心卖掉了。这些东西也许是外祖母遗留给母亲的,将来我又留给孩子,如此一代又一代,直传到几百年几千年,那时候,这几件东西就成为有价值的古董了。其实,我认为母亲遗留给我的不是物质,而是她那直爽、痛快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她老人家外表严厉,而内心慈祥。无论做一件什么事,不论大小,必使它成功,不许失败。不过为了我的逃走出来求学,参加北伐,是她认为管教我最失败的地方。这件事,虽然使她深深地感到痛苦,但当父亲把我写的几部作品递到她的手中时,她嘴里骂着:“我不要看这些东西!”而眼睛里却饱含着喜悦的泪珠。唉!母亲,您在世的时候,我不知惹您生过多少气,累您操过多少心。如今我自己也有了儿女,遇到他们淘气的时候,我也会伤心得流泪,这时我立刻想起您来。母亲呵!我太对不住您,我要向您深深地忏悔。求您在天之灵饶恕我的固执和自私。为了这两块不平凡的刺绣,为了这是我母亲留下的最有价值的纪念品,十八年来我一直把它带在身边;不论在炮火连天的前线,或者在敌机轰炸的后方,我总是把它看做和我的生命一般重要。自从一星期以前,我把母亲亲手绣的这两块枕头花裱好,装于镜框里,挂在我的卧室以后,每天日夜我总要站在镜框前面静默几分钟。我由这些调和的色彩、精细的刺工、优美的技巧里,领悟了母亲的聪明与忍耐,也了解母亲的思想和毅力。母亲的倩影,仿佛从这些刺绣里慢慢地扩大起来,她紧紧地抱住了我,亲切地对我说着:“孩子,只要你能虚心,肯专心,有恒心,下决心,不论什么事,都可以做成功!”我的视线模糊了,拥抱着我的不是母亲,而是可怕的空虚和悲哀,终于我滴下了两颗热泪。抬起头来,我像儿时一样,用手背擦干了泪痕,我呆呆地凝视着“鲤鱼跳龙门”“狮子滚绣球”两幅绣画。(有删节)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将母亲手绣的两块刺绣挂在一间四席半的小房间的墙壁上,室内充满了光辉和安慰,因为它们特别雅致美丽。B.母亲将姊姊整天关在小房间里绣花,姊姊的眼睛都变近视了,“我”替姊姊打抱不平,向母亲挑战,体现了姊妹情深。C.凡是人都应该学有所长,母亲认为人若不变成生活中的寄生虫,男人只有肩能挑手能提,女人只有会拿针线会煮饭菜。D.这两块刺绣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它蕴含着母亲直爽、痛快的性格和母亲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时刻“我”珍藏。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在介绍两块刺绣时抓住“鲤鱼跳龙门,万事如意”和“狮子滚绣球,步步生莲”的各自特点,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其不同的寓意。B.文章采用倒叙手法,从挂在墙壁上的两块刺绣写起,然后转入对母亲的回忆,突出母亲对姊姊的影响,最后揭示两块刺绣的特殊意义。C.“花娘”夸奖母亲是个天才艺术家,随便画什么像什么,这样的天才是我们无法学习的,从侧面表现母亲的聪明和刺绣技艺的高超。D.文章最后写“我”每天总要对着两块刺绣静默几分钟,领悟到母亲的聪明和忍耐,了解母亲的思想和毅力,既呼应开头又卒章显志。8.“只要你能虚心,肯专心,有恒心,下决心,不论什么事,都可以做成功”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两次,请分别说出其作用和意义。(4分)9.读书小组要对本文中“不平凡”进行深入研讨,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不平凡”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淳化五年九月壬申,以襄王元侃为开封尹,进封寿王。帝在位久,储贰未立。冯拯等上疏言之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复言者。至是,寇准自青州召为左谏议大夫,入见。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帝俛首久之,屏左右曰:“裹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意既以为可,愿即决定。”遂以元侃为开封尹,封寿王。元侃,帝第三子。吕中曰:“准之言真万世法也。”至道元年八月壬辰,诏立寿王元侃为皇太子,更名恒,大赦。太子既立,庙见还宫,京师民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闻之不怿,召寇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帝悟,入语后嫔,宫中皆前庆。帝喜,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以李至、李沆并兼太子宾客,诏太子以师傅礼事之。三年二月辛丑,帝不豫。宣政使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等谋立楚王元佐。三月癸巳,帝崩,年五十九。时,皇后令王继恩召吕端。端知有变,即给继恩入书阁,锁闭之。亟入宫,后问曰:“宫车已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岂容更有异议?”后默然,乃奉太子至福宁殿即位,垂帘引见群臣。端平立殿下,不拜,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焉。初,帝欲以端为相,或曰:“端为人胡涂。”帝曰:“端小事胡涂,大事不胡涂。”决意用之。时同列奏对多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一日,内札戒谕:“自今中书必经吕端参酌,乃得闻奏。”五月甲戌,讨谋立楚王之罪,贬李昌龄为忠武行军司马,降王继恩为右监门卫将军,均州安置。胡旦除名,长流浔州。(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至道建储》)【注】①储贰,储副,即太子。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赋分。(3分)冯拯等上疏A言之B帝C怒D斥之E冷南F中外G无敢复言者。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神器,神物,借指帝位、政权,与《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中“神器”词义相同。B.置,安放,摆,与《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中“置”词义不同。C.社稷,分指谷神与土神,代国家,与《陈涉世家》“复立楚国之社稷”中“社稷”词义相同。D.参,参考,参照,与《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参”词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侃是宋太宗的第三子,在寇准的劝说下,宋太宗让他担任开封府尹,进封为寿王,后将他立为太子。B.寇准被召回担任左谏议大夫,劝谏宋太宗不可偏听偏信,对立太子的事尽早作出决策,得到吕中称赞。C.宋太宗听说太子被京城人称赞很不高兴,后在寇准劝说得以醒悟,并延请寇准喝酒,喝得很醉才停止。D.元侃的英明令王继恩等人感到害怕,他们趁太宗驾崩时谋划拥立楚王元佐。元侃即位后将他们贬官流放。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4分)(2)后默然,乃奉太子至福宁殿即位,垂帘引见群臣。(4分)14.太宗说吕端“小事胡涂,大事不胡涂”。在太子即位这件事上,吕端做了哪些事,体现他“大事不胡涂”,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酬赠徐玑徐照每到斋门敲始应,池禽双戏动清波。爱闲却道无官好,住僻如嫌有客多。字学晋碑终日写,诗成唐体要人磨。山民百事今全懒,只合烟江着短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池禽双戏动清波”一句通过描写池禽双双戏水的画面,衬托了诗人孤独的心境。B.颔联写自己喜爱清闲,无官一身轻,表达了诗人不同流俗、不愿做官的人生志趣。C.书法要学晋代碑帖,写诗要学唐代诗体,写出诗人在日常练字写诗时的独特感悟。D.这首诗语言质朴平淡,通俗易懂,却别有清雅灵秀的韵致,营造了平实悠远的意境。16.这首诗的尾联传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青年人必须有远大志向和坚强意志,因为他们承担着历史使命,肩负着时代责任,责任重大,道路遥远。《<论语>十二章》中曾子就指出“__,”。(2)陆游《书愤》中“_▲_,▲___”表达了他年轻时希望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而在《示儿》中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表达了至死也未能见到国家统一的遗憾。(3)“碣石”在古代常作为边地的代称,如高适《燕歌行》中“__”,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一句借此意象表达距离的遥远。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在我国一代代传下的山水画里,莽莽苍苍翳翳垒垒,是A_的群山和山上不绝的石头。石头①载土,载水,载风,载云,载众生,载着一部人类史。陕北的石头是一种粗犷霸气的美。它们刀劈斧砍的棱角,那刺破黄土层的棱角,只能用“毛辣”二字形容;它们原油流贯般的线条,那②骨力感、顿挫感、节奏感极强的线条,除了天才画家石鲁,没有人能够描绘出来。那几笔确是B_,画出了陕北石头的真魂,恢宏磅礴。宝塔山山根的石头,就是如此。这石头上的面和块,没有笔墨和宣纸之气,是铁打钢铸,是史前洪水的凝固。在这里,我多次赏读范仲淹题刻的八字隶书:“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是他对这些石头的讴歌。这些石头所显露出的强劲力量,就是数万甲兵。若非如此,巍巍宝塔山,何以能被托起?延安的城墙也是用石头砌的。我最先看到的世界,是炕头上宠物一样陪着我的小石狮,然后是石床、石桌、石凳……上学时,我常走到清凉山下,遍布山川的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石头。当地人C_,将一块块的好石头实锤细雕,镶满了延安街道的路面,砌出了延安城的朴拙和诗意。18.请在材料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句子中的“世界”与文中加点的“世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想要把这个世界看清,先要沉淀自己的心。B.陶渊明生活在自己田园世界里,“善万物之得时”。C.现在这样和平、安宁的世界,我们怎能不珍惜?D.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伟大的母亲。20.材料中①②处都是并列的短语,而①处用逗号,②处用顿号,请说明原因。(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雷暴哮喘是指在雷雨天气中或紧随其后出现的急性发作性支气管哮喘,多发生在花粉季节。患有雷暴哮喘的病人会突然出现喘息、气促或咳嗽等症状。为什么雷电天气易引发哮喘?雷雨天气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空气中花粉浓度快速升高,花粉会因巨大的湿度差而吸水、溶胀、崩裂,释放出大量具有变应原性且直径更小的颗粒或碎片,这些颗粒或碎片会随下降气流或雨滴返回地表,更易进入人的呼吸道,A_。①有花粉症、过敏性哮喘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患者是雷暴哮喘的易感人群。②9月初是北方秋天高峰期的花粉季,③空气中飘散的主要是蒿属、藿草属等杂草植物的花粉致敏,④秋季是这些植物的盛花期,⑤它们的花粉量大体轻,易于播散。B____,不必恐慌。雷暴哮喘与其他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式相似,包括口服抗过敏药、吸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患者经过正确治疗后,C。在明确患者过敏原后,可采用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的方法,采取少量递增法进行脱敏治疗,以提高患者对该过敏原的耐受力,使患者的过敏症状减轻甚至不再发病,这也可以有效预防雷暴哮喘的发生。21.请在文段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材料第三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愿意。(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当下,“阅读量”“点击量”已成为信息时代的风向标,人们习惯“转发”“点赞”,长此以往,渐渐地丧失了理性的思考,失去自我的价值。只有当人们用理性来思考的时候,才能体现“我”存在的真正意义。你对此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提供5小题,19分)1.A(B项,中华民族祖先很早就开始记录和总结自然地理知识,只是随着文字的出现,有了较多地理认知记录。C项,“关注到风雨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是从商朝开始的,也没有电。D项,《易经》产生于周朝。)2.B(“将不同的自然现象分别归类为天文与地理”不是《易经·系辞上》分别归类)3.C(内容属于文学研究范畴,不涉及地理学思维)4.①地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具有交叉性;②地理学可以综合、跨越若干个学科来解决问题,具有综合性。5.①在研究方向上:注重研究地理现象与仁的关系;②在指导思想上:运用地理学思维方法,注重跨学科多因素的综合性研究;③在研究方法上:将收集丰富资料与实践研究加以结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D(A项,使“室内充满了光辉和安慰”错,言过绝对,原文有“觉得”;使“室内充满了光辉和安慰”原因主要是“那是先母手绣的纪念品,一针一线都深藏着她的青春和热情”;B项,文中未写姊姊是被母亲关在小房间里绣花的;C项,母亲只是举例,强调“人都应该学有所长”,而不是说“只有男人肩能挑手能提,女人拿针线煮饭菜,才不会变成生活中的寄生虫”。)7.A(没有运用对比手法,只是分别介绍)8.①第一次出现,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体现了母亲对孩子亲切般的教诲和鼓励。②第二次出现,画龙点睛,升华主旨;体现母亲的思想和毅力对“我”的深远影响。9.“不平凡”是因为:①两块刺绣是母亲留给“我”的纪念品,深藏着母亲的青春和热情;②两块刺绣是母亲十五岁时无人教而完成的,体现母亲的聪明好学;③两块刺绣是母亲用来教育子女的好“教材”,凸显母爱;④两块刺绣是母亲思想和毅力以及不屈不挠精神的载体,激励后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BDF11.C(社稷分指土神和谷神。)12.D(“象征太宗驾崩时拥有楚王元佐”错,应该是在太宗生病时谋划拥立楚王元佐)13.(1)与宗信大臣谋划,这是不可以的,希望陛下选择符合天下愿望的太子。(2)李皇后沉默不语,于是送太子到福宁殿登基,太子在帘后召见诸位大臣。14.①把王继恩骗入藏书阁,锁在阁内;②向皇后阐明先帝遗命,不可轻易更改;③浴帘审视后才率领群臣跑拜皇帝。(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A(通过描写池禽双双戏水的画面,衬托了诗人自在悠闲的生活)16.尾联诗人以山民自居,说自己对世间百事都已疏懒,只想穿上裂衣在烟雨蒙蒙的江上自在泛舟,表达诗人寄情山水的淡泊人生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逃避现实的消极人生态度。(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3)旌旆逶迤碣石间碣石潇湘无限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三小题,10分)18.A:连绵不断;B:不同凡响(出神入化、神来之笔);C:就地取材19.B(与文中“世界”都指人的某种活动范围;A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C项,指社会形式、风气;D项,指地球上所有的地方。)20.①处“载土、载水、载云”是动词性短语,作谓语,分别表示石头的不同作用,所以用逗号;②处“骨力感、顿挫感、节奏感”是名词性短语,表现对石头的不同感受,所以用顿号。(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21.A:导致哮喘发作;B:雷暴哮喘可防可治;C:可以很快缓解症状。22.②9月初是北方秋天花粉季的高峰期;③空气中飘散的主要是蒿属、蒜草属等杂草植物的花粉。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当下,“阅读量”“点击量”已成为信息时代的风向标,人们习惯“转发”“点赞”,长此以往,渐渐地丧失了理性的思考,失去自我的价值。只有当人们用理性来思考的时候,才能体现“我”存在的真正意义。你对此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