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科学实践性作业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科学实践性作业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科学实践性作业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科学实践性作业教学设计_第4页
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科学实践性作业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种子发芽实验教师姓名Xx工作单位Xx年级学科五年级科学教材版本教科版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本课先引导学生对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进行大胆猜想,再引入对比实验的概念,指导学生对“土壤是否为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进行交流,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实践,然后对这个实验计划进行充分讨论,加深学生对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的理解。有了前面的充分讨论,最后设计探索其他因素的影响的实验时,学生基本能做到举一反三了。二、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科学观念*能够认识到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科学思维*感受对比实验对变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发展严谨的科学思维。探究实践*能够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态度责任*表现出对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重点:能够科学地设计对比实验,研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设置对比实验中的条件。三、学情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学生在四年级下学期已经有种植凤仙花的经验,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但是还没有对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研究。哪些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哪些是种子发芽的非必要条件,大多数学生还存在疑惑。五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动手操作技能,能进行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并具有理性思维,能从科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四、教学方法设计(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教与学的方法)1.“控制变量”是本课需要重点学习的科学探究方法。五年级学生的发展要求是从理解实质、确认变量,逐步发展到具体控制,即面对具体的研究问题,能确定要改变的条件(自变量),能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到需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无关变量)。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先尝试精确控制各个变量,设计对比实验,再对实验方案进行分析和完善。2.“对比实验”是本课需要重点发展的科学探究思维。在对比实验活动的各个环节,应紧抓该环节的关键点开展指导:假设环节,指导学生对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将呈现什么样的关系进行初步判断并用语言描述;方案设计环节,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方案是否正确和具体;实验操作环节,观察学生的操作与方案是否吻合并予以提示。五、教学活动选择与设计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1.用课件展示凤仙花、花生、向日葵图片,提问:这些植物的生命是从什么开始的?(预设:种子)2.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提问:植物的种子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发芽吗?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提示:阳光、空气、营养、土壤、水分、温度等)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摘要板书。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举例的同时说出理由。4.用课件展示一颗绿豆种子,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呢?对于种子发芽的条件,每个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他们对种子发芽条件的猜测也会有所不同。从种子发芽具体到绿豆种子发芽更有针对性。同时,引导学生猜测讨论,激发学生用实验进行验证的兴趣。二、探索:以“土壤”条件为例,设计对比实验。1.以改变“土壤”条件为范例,讨论:绿豆种子必须在土壤里才能发芽吗?你们计划怎样做实验?(小组讨论实验计划)2.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实验结果,并说说理由。3.提问:怎么做才能让这个实验更加公平?4.追问:除了土壤以外,其他条件怎么设置?5.讲解:实验中只改变选择的那个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这样的实验方法叫作对比实验。6.引导学生列出相同的实验条件、不同的实验条件并根据讨论结果确定研究方案。7.提问:实验中要各放多少粒绿豆种子才合适?8.讲解:绿豆种子数量多一点可以让实验更准确。在科学实验中,这种做法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9.用课件展示教材第2~3页的实验计划和方法,学生进行实验。10.提醒学生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学生第一次设计对比实验,教师需引导学生逐步完善,并在对比实验设计中兼顾公平性和严谨性,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三、研讨1.实验中,我们为什么要设置两组进行对比?为什么要在每一个玻璃皿中放3粒种子?2.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分、阳光以及适宜的温度?我们可以怎样制订实验计划?3.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能验证我们的猜测?本环节让学生再次经历设计对比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在计划设计中举一反三的能力。四、拓展布置学生课后根据实验计划进行探究,观察并记录绿豆种子的生长情况,鼓励学生拍摄绿豆种子变化的照片或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记录,尝试撰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录,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六、作业设计(说明主要作业内容、形式及与单元教学目标的关系,关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作业的特点和要求。)一、作业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种子发芽的基本原理。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植物生长的兴趣。3.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二、作业内容1.学生收集一些不同种类的种子,如大豆、小麦、玉米等。2.学生在家中准备好一些透明的容器、湿纸巾和水。3.学生将湿纸巾放入透明容器中,然后将种子放在湿纸巾上覆盖一层湿纸巾。4.学生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下来,包括发芽的时间、发芽的方式等。5.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绘制种子的发芽过程图,或者拍摄照片记录下来。三、作业要求1.学生需要认真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记录下详细的数据。2.学生需要按时完成每天的观察记录,并保持容器内的湿度。3.学生可以与家人、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交流种子发芽的过程和体会。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我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本次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验计划和实验操作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八、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猜测种子发芽需要:阳光、空气、土壤、水分、温度。九、教学特色分析(1.简要描述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特色之处。2.文字资料中还应包括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后反思。)学生第一次制订对比实验计划,难免存在疏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由扶到放,让学生先小组讨论设计,再以全班研讨的形式将对比实验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逐一解决,从而达成共识,完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改进计划,而不是生搬硬套,培养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第二单元船的研究第4课时增加船的载重量课型制作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体验了造船是一个不断优化和改进的过程,知道了把材料做成中空,可以增大体积,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对五年级学生而言,计算不规则船型的体积是有难度的。因此,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制作的船模是方形的。一方面便于计算体积大小,另一方面方形船模实际指向的是船舱的雏形,可以为本课后半部分研讨船舱结构作铺垫。教学目标科学观念*技术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推动着船的发展。*船舱中合理放置重物有利于增加船的载重量。*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科学思维*了解人类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探究实践*能够运用具体尺寸进行设计和制作不同底面积的铝箔船。*根据计算和测试结果,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和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态度责任*乐于对铝箔船载重实验进行探究。*真实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并根据载重数据开展交流研讨。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发现船的载重量与船的体积大小相关。难点:根据计算和测试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增加船的载重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折铝箔船的演示视频、教学课件等。学生准备:三张12厘米×12厘米的铝箔(厚度70微米以上更易操作)、垫圈、弹珠、刻度尺、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介绍:船是水上的主要运输工具。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越来越大的船来满足交通和运输货物的需要。2.提问:造船技术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我们能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加船的载重量呢?(板书课题)聚焦本课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增加船的载重量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前认知,激发解决新问题的欲望。二、探索活动一:设计三艘不同底面积的铝箔船。1.回顾:将铝箔做成船型,容易漂浮在水面上。提问:用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做成不同底面积的小船,怎样设计才能装更多、更重的货物?2.用课件展示教材中不同底面积的铝箔船设计图和插图,指导学生如何在设计图上确定船的底面边长和船舷的高度。3.小组交流设计思路,并将设计图画在活动手册上。活动二:制作铝箔船并计算体积。1.提问:按设计图折叠铝箔船时要注意什么?(提示:在实际制作时需在铝箔上先用刻度尺进行测量)2.播放折铝箔船的演示视频,给学生演示具体的折叠方法,提示学生注意事项。3.学生按设计图制作铝箔船,教师巡视指导。4.根据体积计算公式:体积=底面积×高,分别计算铝箔船的体积。活动三:测试三艘铝箔船的载重量。1.将制作完成的铝箔船放入水中,用垫圈模拟重物,依次测试铝箔船的载重量。提醒学生:放入垫圈时动作要轻,垫圈摆放要均匀,最后一个使船沉没的金属垫圈不计算在内。2.小组合作测试三艘铝箔船的载重量,并记录金属垫圈的数量。3.小组汇报数据,教师将每个组的数据汇总。4.交流、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用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1.展示教科书中的铝箔船设计图和插图,有助于学生将设计图与实物建立联系,使设计更具有实际意义。2.通过演示视频,给学生直观的制作方法,提高制作效率。3.通过表格进行汇总,直观呈现数据,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数据,从数据中总结出规律,获得更多的发现。三、研讨1.通过刚刚的探究活动,你发现船的载重量跟什么有关?2.我们可以怎样提高船的载重量?通过问题的形式开启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更多的探索。四、拓展1.选取学生制作的一艘铝箔船,提出问题:如果用弹珠模拟会滚动的货物,船体是否同样稳定?2.教师利用实物投影演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预设:学生发现弹珠滚动容易导致船侧翻。3.提问:我们如何改进小船,解决船体侧翻问题呢?4.思考汇报,结合教材中的模拟船舱分格结构进行分析,并通过实物投影的形式进行实验验证推测。从增大船的体积到船舱分格结构,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体会不断改进船只的必要性。板书设计增加船的载重量船的体积:128立方厘米108立方厘米64立方厘米载重量:个个个用相同质量和相同大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