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声的利用(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人教版)(原卷版+解析)_第1页
第3节声的利用(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人教版)(原卷版+解析)_第2页
第3节声的利用(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人教版)(原卷版+解析)_第3页
第3节声的利用(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人教版)(原卷版+解析)_第4页
第3节声的利用(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人教版)(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节声的利用[基础达标练]知识点1声与信息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2.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疾病3.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4.知识点2声与能量5.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来源:Zxxk.Com]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6.如下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关于编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B.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相同C.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D.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只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7.下列实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D.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8.以下事例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B.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C.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9.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B.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C.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10.声音是由于物体而产生的。当人们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能力提升练]11.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1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速度要大B.医生利用超声波可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C.广场舞噪音扰民是因为广场舞音调太高D.往暖瓶里灌水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1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B.“男高音”和“引吭高歌”中的“高”都是指音调高 C.从不同角度讲,同一声音可能是乐音,也可能是噪声 D.超声波体外碎石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性质14.下列与声现象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听到的回声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340m/sC.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D.频率相同的声波,其音色也相同1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真空也能传声16.小智在体会声现象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分别轻敲桌面和重敲桌面,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 C.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是利用骨传导 D.敲鼓时看到鼓前蚀焰摇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超声测速仪如图甲所示是公路旁觉的超声波测速仪,它向行驶的车辆发射频率为f0(一般为30kHz~100kHz)的超声波,当车辆向它靠近时,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增大;当车辆远离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减小,变化的频率Δf=|f0-f|与车辆速度v关系如图乙所示。超声波测速仪内部工作原理如图丙所示,P、Q是压电超声换能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时会产生电压,形变消失后,电压随之消失;反之,当在其上加一定电压就会发生形变,电压消失后,形变随之消失。超声波测速仪内部振荡电路产生高频交流电压加到P上,P产生相同频率的超声波;被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在Q上产生交流电压,其频率与反射波的频率相同,比较电路将振荡电路和放大电路的两种频率的交流电压进行比较,计算出它们的差值Δf=|f0-f|,由Δf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1)当车辆靠近超声波测速仪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大于/等于/小于)f0;(2)超声小测速仪工作时,压电超声换能器。A.均将形变转换成电压 B.P将形变转换成电压,Q将电压转换成形变C.均将电压转换成电流 D.P将电压转换成形变,Q将形变转换成电压(3)为使超声波测速仪正常工作,振荡电路中产生交流电的图像可能是下图中的。(4)汽车先后以v1和v2的速度远离超声波测速仪时,反射回来超声波的频率分别为f1和f2,且f1大于f2,则v1(大于/等于/小于)v2。(5)汽车行驶中,超声波测速仪监测到Δf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关系如图丁所示,以测速仪为参照物,该汽车的运动情况是。[高频考题实战练]18.(2022·荆州)中国龙舟公开赛荆州站在古城东门外九龙渊举行,比赛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B.鼓声的响度越大,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大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分辨出鼓声,是通过音色来辨别D.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19.(2022·云南省)图所示的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选填“音调”或“音色”)。生活中,可以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等,这说明超声波能传递______。第3节声的利用[基础达标练]知识点1声与信息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答案】C【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D.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2.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疾病【答案】B【解析】分析:声音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等;二是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如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等.解答:解:A、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的能量将结石击碎,是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的,不是用来传递信息的;

C、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疾病,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

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例子的了解和认识,只要知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传递能量即可解答,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3.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答案】D【解析】(1)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大小与振幅有关;(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据课本可知,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解:A、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减弱进入耳朵的声音,不能防止雷声的产生,故C错误;D、据课本可知,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D正确。4.【答案】振动;超声波。【解析】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考点定位】声的产生,超声波的应用。知识点2声与能量5.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来源:Zxxk.Com]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答案】C【解析】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错误;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错误;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应选C。【考点定位】声与能量6.如下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关于编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B.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相同C.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D.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只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答案】A【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不相同,故B错误;C.敲钟时,用力越大,钟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故C错误;D.声音可传递信息和能量,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7.下列实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D.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答案】B【解析】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工件是否完好,使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A不符合题意;医生用“超声”排石,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特点,B符合题意;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C不符合题意;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说明声波传递信息,D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声与能量8.以下事例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B.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C.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答案】D【解析】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错误;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错误;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错误;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D正确;故应选D。【考点定位】声与能量9.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B.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C.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答案】C【解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由于超声波、次声波的频率都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AB错误;次声波和超声波都是声波,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D错误;故应选C。【考点定位】超声波与次声波10.声音是由于物体而产生的。当人们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答案】振动,能量。【解析】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一切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出声音。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同时还能传递能量,题中当人们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能量,引起雪山振动就有可能诱发雪崩。【考点定位】声音的产生与利用。[能力提升练]11.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答案】B【解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解: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蝙蝠的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故D不符合题意。1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速度要大B.医生利用超声波可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C.广场舞噪音扰民是因为广场舞音调太高D.往暖瓶里灌水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答案】B【解析】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在水中传播的速度约为1500m/s,因此A错误;B、利用超声波能传递能量可将体内的结石击碎,故B正确;C、广场舞噪音扰民是因为广场舞响度太大,故C错误;D、往暖瓶里灌水,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声,当灌水越多时,空气柱变短,空气柱振动频率加快,音调变高,因此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故D错误。1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B.“男高音”和“引吭高歌”中的“高”都是指音调高 C.从不同角度讲,同一声音可能是乐音,也可能是噪声 D.超声波体外碎石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性质【答案】B【解析】解:A、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故A正确;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不是指声音的音调高,故B错误;C、从环保角度出发,再动听的乐音如果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就成为噪音,所以乐器发出的声音可以是乐音也可以是噪音,故C正确。D、超声波体外碎石表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14.下列与声现象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听到的回声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340m/sC.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D.频率相同的声波,其音色也相同【答案】C【解析】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超声波指的是频率大,与速度无关,故B错;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故C正确;不同的声音频率可以相同,但音色是不同的,故D错;应选C。【考点定位】声现象1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真空也能传声【答案】C【解析】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各种介质”中,A错误;B.物体振动一定产生了声音,并不代表一定听到了声音,人听到声音,还需要传播到人的耳朵里,B错误;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正确;D.真空中不能传声,D错误;故选C考点:声速声音的产生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声。16.小智在体会声现象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分别轻敲桌面和重敲桌面,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 C.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是利用骨传导 D.敲鼓时看到鼓前蚀焰摇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答案】B【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3)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4)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可以传递信息。解:A、人是靠声带的振动说话的,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分别轻敲桌面和重敲桌面,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故B错误;C、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是利用骨传导,故C正确;D、敲鼓时看到鼓前蚀焰摇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超声测速仪如图甲所示是公路旁觉的超声波测速仪,它向行驶的车辆发射频率为f0(一般为30kHz~100kHz)的超声波,当车辆向它靠近时,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增大;当车辆远离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减小,变化的频率Δf=|f0-f|与车辆速度v关系如图乙所示。超声波测速仪内部工作原理如图丙所示,P、Q是压电超声换能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时会产生电压,形变消失后,电压随之消失;反之,当在其上加一定电压就会发生形变,电压消失后,形变随之消失。超声波测速仪内部振荡电路产生高频交流电压加到P上,P产生相同频率的超声波;被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在Q上产生交流电压,其频率与反射波的频率相同,比较电路将振荡电路和放大电路的两种频率的交流电压进行比较,计算出它们的差值Δf=|f0-f|,由Δf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1)当车辆靠近超声波测速仪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大于/等于/小于)f0;(2)超声小测速仪工作时,压电超声换能器。A.均将形变转换成电压 B.P将形变转换成电压,Q将电压转换成形变C.均将电压转换成电流 D.P将电压转换成形变,Q将形变转换成电压(3)为使超声波测速仪正常工作,振荡电路中产生交流电的图像可能是下图中的。(4)汽车先后以v1和v2的速度远离超声波测速仪时,反射回来超声波的频率分别为f1和f2,且f1大于f2,则v1(大于/等于/小于)v2。(5)汽车行驶中,超声波测速仪监测到Δf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关系如图丁所示,以测速仪为参照物,该汽车的运动情况是。【答案】(1)大于(2)D(3)D(4)小于(5)加速远离测速仪或减速【解析】(1)由短文可知,当车辆向超声波测速仪靠近时,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增大,所以f大于f0.(2)超声测速仪工作时,内部振荡电路产生高频交流电压加到P上,P产生相同频率的超声波;被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在Q上产生交流电压,其频率与反射波的频率相同,所以压电超声换能器P将电压转换成形变,Q将形变转换成电压,答案为D。(3)超声波测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