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25份)-人教课标版3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25份)-人教课标版3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25份)-人教课标版3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25份)-人教课标版3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25份)-人教课标版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应学生用书[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所好(à).所恶(ù).恶乎成名(ū).无適(í)二、通假字.富而可求也通如,如果.若臧武仲之知通智,智慧,聪明.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通约,贫困三、古今异义.子路问成人古义:完美无缺的人今义:成年的人.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古义:不摆脱今义:不到某一个地点去或不同意从事某项活动.颠沛必于是古义:按照这个今义: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君子义以为上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造次必于是古义:慌忙,仓促今义:轻率,莽撞四、一词多义.信\\\{\\(\\\\(①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真实,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言语真实,③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④成述其异,宰不信相信,⑤言必信,行必果守信)).修\\\{\\(\\\\(①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培养,②乃重修岳阳楼修建,③修守战之具修理,④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尚\\\{\\(\\\\(①君子尚勇乎尊崇,②而无骄尚之情自负,矜夸,③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尚且)).道\\\{\\(\\\\(①不以其道得之方法,②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③伐无道,诛暴秦道义,④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然\\\{\\(\\\\(①其然?岂其然乎这样,②吴广以为然正确,③虎视之,庞然大物也……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④然往来视之,觉无异也但是,连词)).而\\\{\\(\\\\(①富而可求也连词,如果,②曲肱而枕之连词,表顺承,③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连词,表转折,④不义而富且贵连词,表修饰))五、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以告者过也过:说错.饭疏食饮水饭:吃饭(二)形容词作名词.富而可求也富:财富.乐然后笑乐:高兴的时候.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贫、贱:贫、贱的生活.不义而富且贵富、贵:富、贵的生活(三)使动用法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终:使……终了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表判断)(二)省略句.以(之)告者过也(省略代词).不义而(得之)富且贵(省略动词)(三)状语后置句.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于公明贾”作状语,后置).文之以礼乐(“以礼乐”作“文”的状语,后置)(四)宾语前置.德之不修(“德”作“不修”的宾语,前置).君子义以为上(“义”作“以”的宾语,前置)(五)主谓倒装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信乎”作谓语,前置)[课文·译注]()\(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①,孔子说:“财富如果能正当地求得,即使是执鞭的)\(士,吾亦为之②。如不可求,从,下等差役,我也愿意担任。如果不可以正当地求得,那就顺从)\(吾所好。”,我喜欢的道义。”)\\\[\\(\\\\(富:形容词用作名词,作主语。而:通“如”,如果。,虽:即使。之①:结构助词“的”。之②:代))\\\\\](\\\\(词,代“执鞭之士”。为:担任。从:,顺从。所好à:喜欢的道义。))()\(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孔子向公明贾问公叔文子这个人,说:“是真的吗?这位)\(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先生不说话、不笑、不取财物?”)\\\[\\](\\\\(于:向。信:真实、不虚。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此指公叔文子。))\(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公明贾回答道:“把这事告诉你的人说错了。这位先生)\(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在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所以别人不讨厌他说话;高兴的时候)\(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才笑,所以别人不讨厌他笑;夫子对于财物合乎道义的时候才取,)\(人不厌其取。”,所以别人不讨厌他取。”)\\\[\\(\\\\(以告者:以之告者,把这事告诉你的人。,过:名词作动词,犯错误,说错了。时:名))\\\\\](\\\\(词作状语,恰当的时候,该说话的时候。乐:形容词作状语,高兴,的时候。义:名词作状语,合乎道义的时候。其:第三人称代词,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孔子说:“是这样吗?难道真是这样吗?”)\\\[\\](\\\\(其:副词,强化反诘语,气。然:代词,这样。))()\(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孔子说:“吃粗糙的饭食喝冷水,弯曲胳膊枕着它,)\(乐亦在其中矣。,那里面也有乐趣啊。)\\\[\\(\\\\(饭:名词作动词,吃。疏食:粗糙,的饭。曲:使动用法,使……弯曲。))\\\\\](\\\\(而:表顺承。乐:形容词作名,词,乐趣。其:指示代词,那。))\(不义而富且贵,,不合道义得来的富贵,)\(于我如浮云。”,对我来说像天上的浮云一样。”)\\\[\\(\\\\(不义而富且贵:应是“不义而,得之富且贵”。而,表修饰。))\\\\\](\\\\(且,表并列连词。富、贵,均为,形容词作名词。于:对,对于。))()\(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孔子说:“富和贵,这是人想得到的东西;)\\\[\\(\\\\(与:并列连,词。是:指示))\\\\\](\\\\(代词,这,在此指富贵。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以其道得之,,如果不用义的正当的方法得到它们,)\(不处也。,就不接受。)\\\[\\](\\\\(以:用。其:代词,代“义”。道:方法。之:代,词,代富贵。处:安居,可以理解为接受。))\(贫与贱,,贫和贱,)\(是人之所恶也;,这是人厌恶的东西;)\\\[\\](\\\\(贫贱:形容词作名,词。恶ù:厌恶。))\(不以其,如果不用义的正常)\(道得之,不去也。,的方法摆脱它们,君子就不摆脱。)\\\[\\](\\\\(得之:应为“去之”,,即“摆脱它们”。))\(君子去,君子离开)\(仁,恶乎成名?,了仁,到哪里去成就君子之名呢?)\\\[\\](\\\\(去:离开,摆脱。恶ū:何,,哪里。乎:即“于”,介词,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君子不会在一顿饭的工夫背离仁,在急促匆忙的时候一定按照)\(于是,颠沛必于是。”,仁这样做,在困苦的时候一定按照仁这样做。”)\\\[\\(\\\\(终食:终,使动,用法,使……))终了;使一顿食终了,即吃完一顿饭。之:结构助词“的”。造次,颠沛:均为形容词作名词,在此作状语,解释为:匆忙的时候,\\\\\](\\\\(受磨难的时候。于是:古今异义。于,,按照;是,代词,这,这样,在此指“仁”。))()\(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子路问怎样才是完美无缺的人。孔子说:“像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那样有智慧,像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像卞庄子那样勇敢,像冉求那样)\(艺,,有才艺,)\\\[\\](\\\\(成人:古今异义,完美无缺的人。之:均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艺:名词作动词,有才艺。))\(文之,再加上)\(以礼乐,,礼、乐的修养,)\\\[\\](\\\\(文:修饰。之: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以:用。))\(亦可以为成,也就可以成为完美无缺)\(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的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美无缺的人哪里一定要这样?)\(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看到利益就想到道义,看到危险挺身而出,付出生命,长期)\(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贫困却不忘平素的诺言,也可以成为完美无缺的人了!”)\\\[\\](\\\\(何必:古今异义。何,哪里;必,一定。授:付出。,要:通“约”,贫困。之:结构助词“的”。))()\(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考虑:看,考虑看清楚;听,考虑)\(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听明白;脸色,考虑温和;姿态,考虑恭敬;说话,考虑忠诚;做事,)\(思敬,疑思问,忿思,考虑不怠慢、不苟且;遇到疑难问题,考虑向别人请教;气愤的时候,考虑)\(难,见得思义。”,发怒后造成的后患;见到得到某种东西,考虑是否合乎道义。”)()\(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一定应该怎么做的,也没)\(莫也,义之与比。”,有一定不能怎么做的,要看它与义接近的程度要按道义去做。”)\\\[\\](\\\\(之:均用在主谓之间。于:对,对于。,適í:专注。与:介词“跟”。比:并列,紧靠。))()\(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子路说:“君子推崇勇敢吗?”孔子说:“君子认为义)\(为上。,是至高无上的。)\\\[\\](\\\\(尚:尊崇,推崇。勇:形容词作名,词。以为:以……为,认为……是。))\(君子有勇,在位者有勇气)\(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却没有道义就会作乱,平民有勇气却没有道义就会成为强盗。”)\\\[\\](\\\\(而:转折连词,却。为:前一个是动词,,制造,造成;后一个是动词,成为。))()\(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孔子说:“不培养品德,不讲习学问,听了合乎道义的事情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照着去做,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不能改正,这是我的担忧啊。”)\\\[\\](\\\\(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徙ǐ:本是迁移之意,这里有靠拢、,“照着……做”的意思。是:指示代词“这”。忧:动词作名词。))()\(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孔子说:“不是自己祖先的鬼却去祭祀它,这是谄媚。)\(见义不为,无勇也。”,看到合乎义的事却不去做,这是没有勇气。”)\\\[\\(\\\\(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而:转折连))\\\\\](\\\\(词“却”。之:代词,代,“鬼”。为:动词,做。))对应学生用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评析]吃粗糙的饭,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乐趣也在这中间啊。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合于道义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评析]见到利益就想到道义,面临危难挺身而出,付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之中,不忘记平素的话或诺言,也可以成为完美无缺的人了。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谈到这里,孔子还认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尤其是文章提出的“见利思义”的主张,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要考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这句话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问题]选文,“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其然?岂其然乎?”孔子连续发问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公叔文子的“义然后取”的由衷赞美。[问题]选文中的内容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利欲观?[明确]任何人都不愿意过贫穷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的生活,但必须通过正当的途径去获取。[问题]选文中,孔子把什么作为人格完美的重要条件和手段?说明了什么?[明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说明了孔子对“义”的推崇。[问题]选文中,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是对君子的“赞赏”还是“要求”?[明确]这是“要求”。孔子告诫后人,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问题]孔子提出的“九思”,对于他的“富”“贵”的观点有何作用?[明确]文章所选文段大多是孔子对富贵的态度和人生观点,语段提出的“九思”,表面上看来与财富无关,其实,那最后一思“见得思义”,就是对义利观的进一步阐述,即见到财利,就要考虑是否合乎“仁”。也就是说,取得富贵的标准底线就是“仁”,合乎“仁”的,取之,不合的,舍之。对应学生用书一、基础知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疏食(ū)饮水(ì)曲肱(ɡōɡ).所恶(ù)恶乎(ù)颠沛(è).臧武仲(āɡ)公绰(ò)卞庄子(à).貌思恭(ɡòɡ)无適(í)谄也(ǎ)解析:项,饮:ǐ;项,恶乎:ū;项,恭:ɡōɡ。答案:.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闻义不能徙.颠沛必于是.非其鬼而祭之解析:中的“要”通“约”,贫困。答案:.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即使).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安居,享受).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哪里).人不厌其言(满足)解析:项中的“厌”意为“讨厌”。答案:.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①富而可求也,②不义而富且贵))\\\{\\(\\\\(①不以其道得之,②文之以礼乐))\\\{\\(\\\\(①曲肱而枕之,②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解析:项,即使虽然;项,通“如”,表假设表修饰;项都是介词,用;项,代词主谓间结构助词,不译。答案:.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义然后取.饭疏食饮水.己欲达而达人.以告者过也解析:、、三项,名词活用为动词,项,使动用法。答案: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题。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论语·宪问》)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真实、不虚).夫子时然后言(按时).岂其然乎(正确).人不厌其言(满足)解析:项,时,“在适当的时候”;项,然,“这样”;项,厌,“讨厌,厌恶”。答案:.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君子之于天下也,②于我如浮云))\\\{\\(\\\\(③人不厌其取,④乐亦在其中矣)).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解析:①②句中“于”为介词,对于;③句中“其”,代词,他;④句中“其”,代词,这。答案:.下列各项关于选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孔子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了“义然后取”的思想。.凡事要守道,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因此,孔子反对追求荣华富贵,只要能坚守道义,就是人生的最大快乐。.孔子对公叔文子的态度是肯定的。.孔子强调对富贵财利的追求必须合乎道义,这种思想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解析:项中孔子并不反对追求荣华富贵,只是要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坚守道义。答案:.选文中“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对这番言论如何理解?答:答案:孔子听说卫国的公叔文子好像是“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的人,于是便问公明贾。公明贾认为别人的话言过其实了,他于是详细解说了公叔文子的言行。从公明贾的话中,我们看到公叔文子确实不错,不该说话的时候不说,不该笑的时候不笑,最关键的是他见利思义,不该取的时候不取,该取的时候就理所当然地取为己有。所以,公叔文子能够这样,使孔子不大敢相信。但是文句中传达出来的精神内涵是值得我们品味的。(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何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扰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于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选自《孔子家语·颜回》).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君子固有诬人也固:原来.昔者帝舜巧于使民巧:灵巧.是以舜无佚民是:此,这.岂足多哉多:称赞解析:项,“巧”是“擅长”“善于”的意思,“巧于使民”指“擅长管理百姓”。答案:.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勾践说于国人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善则善矣此则国人之罪也.舜不穷其民力樊哙侧其盾以撞解析:项,“于”是介词,作“对”“向”讲。项,“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项,前一句“则”是连词,表让步关系,相当于“倒是”;后一句“则”作副词,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乃”“即”。项,两个“其”都是代词,指代“他的”。答案:.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驭术。.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解析:原文写鲁定公心理变化有三个阶段,即由“不悦”到“喜”,由“喜”到“悦”。鲁定公先是不满颜回的预测,后预测变为现实后,颜回分析原因,鲁定公认为说得好,要求“愿少进乎?”,颜回由“御”马讲到“为政”治理国家,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所以鲁定公“悦”。、、三项都不是鲁定公由“不悦”到“悦”的原因。、两项是鲁定公认为“善”的原因,项只是交代情况。答案:.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解析:项改变鲁定公对颜回的看法的不是“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项与原文不符,颜回是肯定造父驭马,东野毕与造父不能相提并论;项“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不当。答案:.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译文:()不识吾子奚何以知之?译文:()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译文:解析:()句“越席而起”“促驾”比较难翻译。()句“奚”是疑问代词,当“什么”“怎么”讲。()句“穷其下”的“穷”是使动用法,是“使……穷困”的意思。答案:()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把颜回招来。()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参考译文:鲁定公问颜回说:“先生你也听说东野毕擅长驭马吗?”颜回回答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定公面色不高兴,对左右随从说:“君子也会有陷害别人的。”颜回退回。过了三天,饲马人来陈述说:“东野毕的马逃走了,两匹骖马拉着两匹服马进了马厩。”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把颜回招来。颜回到了,定公说:“前两天我向先生询问东野毕驭马,先生说‘擅长是擅长,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颜回回答说:“凭治理国家可以知道。从前帝舜擅长管理百姓,造父擅长驭马。舜不穷尽他的百姓的力,造父不穷尽他的马力。因此舜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没有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驭马,登车执辔,正体端坐;急速驾驶,用尽朝礼;经历危险的地方到达远方,马力用尽了,然而还不停地苛求马。我凭这知道。”定公说:“对,的确像先生你所说的那样。先生的话,意义很大啊,希望你再说一些!”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就会乱咬,兽急了就会乱抓,人急了就会叛乱,马急了就会逃跑。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定公很高兴,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回答说:“他之所以是颜回,就是这样。不值得去夸奖!”对应学生用书一、《论语》导读.[原文]子曰:“君子①,不重②则不威;学则不固③。主忠信④。无⑤友不如己⑥者;过⑦则勿惮⑧改。”[注释]①君子:这个词一直贯串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②重:庄重,自持。③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④主忠信:以忠信为主。⑤无:通毋,“不要”的意思。⑥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⑦过:过错,过失。⑧惮:音à,害怕,畏惧。[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评析]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对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原文]曾子曰:“慎终①追远②,民德归厚矣。”[注释]①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②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评析]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说“敬鬼神而远之”,就证明了这一点。尽管他没有提出过人死之后有所谓灵魂的存在这种主张,但他却非常重视丧祭之礼。在孔子的观念中,祭祀已经被异化,不单是祭祀亡灵,而是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他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关于忠、孝的道德观念,在《论语》中时常出现,表明儒家十分重视忠、孝等伦理道德观念,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这是与春秋时代宗法制度相互适应的。只要做到忠与孝,那么,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二、名家点评论孔子顾准“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而不是归周”,确实打中了孔子的要害。孔子梦想的是西周秩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具体一点说,他梦想的是一个周天王在发号施令,这个周天王下面有等级森严的一套贵族、诸侯、卿、大夫。从天王到大夫,尊贵的等级有差别,然而他们都不同于庶人,是庶人之上的一个贵族阶级,他们的尊严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维持这套秩序的办法是正名,是教化。从孝悌开始的教化,使得庶人对贵族和贵族阶级上下相互之间都井然有序,贵贱有别,就像儿子对父亲,幼弟对长兄一样。问题在于,在春秋的大乱之世,礼乐崩坏,兼并盛行,犯上作乱已经成了家常便饭的时候,怎么办?孔子在《春秋》中虽然“天王”长“天王”短,晋文公召周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