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分析_第1页
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分析_第2页
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分析_第3页
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分析_第4页
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分析人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是活动主体区别于一般人,特别是区别于活动客体的特殊性。它是作为消极、被动、盲目的客体性的对立面而提出的,是在同客体的对比中来揭示主体的规定性。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不是天然具有的,而是靠人通过自觉的能力活动而获得和创设的。主体性随时面临着丧失和削弱的危险,需要不断地巩固、强化并在新的基础上重新确立。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性体现在师生互动的动态关系中,并统一于职业道德教育目的,即学生职业道德品格的达成上。

主体性的表现形式

由于职业道德的形成是一个“知、情、意、行”的“外化――内化――再外化”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所以,在各个不同阶段,师生间的主体性作用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1.受教育者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理想,从而产生一定的职业道德需要,才可能接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所提出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这时,受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决定了职业道德外化的效果。

2.在职业道德知识的传授过程中,由于教育者居于“先知、先觉”的地位,而受教育者处于“后知、后觉”的地位,因此,教育者显得更为主动,受教育者显得更为被动。所以,在这个阶段,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居于主导方面。然后,当受教育者了解了一定职业道德要求之后,是否产生了一定的职业道德情感,这既有待于教育者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激发调动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又有待于受教育者主动调试自已的心态,通过移情作用对教育者所要求的职业道德规范产生信服感。在这一阶段,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师生间主体的交互性。

3.受教育者在一定的职业道德情感的支配下,由于自身阅历的不断丰富,对职业道德的规范不断加深,从而产生了一定的职业道德信念,并作为其进行职业活动的行动指南。在这一阶段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受教育者方面。

4.将职业道德规范“再外化”主要是通过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实践活动去具体体现。这一阶段的主体性也表现在受教育者身上。

由此看来,在职业道德教育中,主体性的作用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受教育者经由职业道德的“他律、自律”到职业道德品格的形成,是一个在教育者主体性充分发挥和受教育者主体性不断增强的双重作用下逐渐生成的。因此,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教育者要根据职业道德形成的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遵循教育者的主体性特征,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从而达到优化职业道德教育效益的目的。

职业道德教育中学生主体性的特征

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

1.为“我”性。为“我”性是指活动对象并不是自发地进入主体的对象性关系和活动领域,而是由“我”即个人主体确定的。这不仅取决于客体,更取决于主体,取决于主体的能力和需要。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学生的为“我”性突出表现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学生间表现出不同的职业道德需要和职业道德价值,从而产生对职业道德的不同认同感。

2.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主体性中为“我”性所建构的对象性关系的基础上,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能动性,一方面表现在他能够根据社会职业道德要求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并以此作为自己自身修养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他能以自己有益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情意结构去主动地同化外界的教育影响,对他们进行吸收改造加工或加以排斥,使新旧知识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实现主体结构的建构与改造。

3.发展性。发展性是指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身体的逐渐成熟,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强,认知能力的逐渐提高,学生主体性也由弱到强,由低到高。因此,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表现为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其中可能存在阶段性的反复,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学生的职业道德品格的发展呈现上升趋势。

4.创造性。创造性是学生主体性最显著的表现,指学生能够超脱具体性知觉情景、思维定势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在习以为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提出新见解和思想。在职业道德经验中,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职业教育道德修养经由“他律”、“自律”到“道德自由”的境界。从而产生创造性的超越功利性的职业道德约束的行为。

主体性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

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要使教师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得以增强,就必须实施主体性职业道德教育,即在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确立主体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原则,以承认、尊重人的主体性为前提,全面培植人的主体精神及其职业道德品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在主体性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中,应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自觉转变传统保守的教育观念,建立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才能为学生表达自我的道德需要提供宽松的教育环境。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气氛中,教师应采取非强制性的职业道德灌输方式,通过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真实表达内心的好恶,展现他们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及思维方式,从而使教育具有针对性。

2.以学生的职业道德需要为出发点,并进行价值引导。教师应摸清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实践经验能力和学生的职业道德需要,并以此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出发点。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职业道德需要,充分调动和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进行自主职业道德选择的时候,引导他们倾向于社会所要求的职业道德价值取向。

3.创设教育情景,促进学生内化。教师应采取各种职业道德教育变式,或模拟情景,或真实情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认识和发展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内化和主动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4.激发道德学习动机,增强能动性。教师通过对职业道德素质要求重要性的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增强其学习的能动性。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各种传媒、实地考察,让学生体验职业道德在从业人员素质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充分发挥在学习中。

5.加强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自主性、能动性的增强和职业道德认识的提高,教师应着力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经过学生不断的自我教育才能张扬其发展从而提升其自我教育的能力。随着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增强,教师应多注重职业道德精神的培养,一方面通过教师爱岗敬业、终于职守的榜样力量来感化学生;另一方面,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其摆脱惟功利主义的束缚,使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经由“自律――他律”提升到“自由”的高度,从而产生超越于功利的审美化道德境界,这便是主体创造性发挥到极至的体现。

6.以身立教,形成内隐道德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