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生物答案_第1页
2024届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生物答案_第2页
2024届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生物答案_第3页
2024届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生物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联考生物参考答案1、2(略)肤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表现为中间肤色的是杂合子,由于显、隐性基因的频率相等,都为1/2,因此中间肤色(杂合子)在人群中比例为2×1/2×1/2=1/2,A错误;B、若不同肤色的个体数量峰值有5个,说明含有5种基因型,分别是含有4个显性基因、3个显性基因、2个显性基因、1个显性基因和没有显性基因,因此该肤色受2对基因控制,B错误;C、因肤色的差异除由基因决定外,还受环境的影响,据图可知回实际的肤色变化在3对等位基因和4对等位基因控制时的预期分布之间,说明肤色的变化由3或4对等位基因控制,C正确;故选C。7.[详解]A、不同地块野生大豆种群所处的环境不会完全相同,因此自然选择对它们起的作用可能会有差B、野生大豆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不管地块是否碎片化,不同基因组成的野生大豆间也不会进行D、如果豆荚很容易炸裂,手工收割或机器收割时,碰撞到成熟大豆植株,豆荚就会炸裂使种子散落在地故选B。故选C.10.(略)B、途径1受精前,需将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到MⅡ中期,因为此时的卵母细胞能接受获能的精子C、途径2进行胚胎移植前,需要对供体和受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不需要做免疫检查,因为受体子宫对D、途径1获得试管牛的技术流程中包括体外受精、体外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属于有性生殖;途反应),米氏方程中分母中的[S]可以忽略,则米氏方程约等于v=(Vmax/Km)*[S],D正确。14.[详解]A、根据系谱图中I-3和Ⅱ-5雄性出现与I-1不同的稀有表型,推出I-2携带有稀有性状突变基因。根据系谱图中Ⅲ-2同时出现两种稀有性状,Ⅲ-4与Ⅲ-5分别出现稀有性状之一,而系谱图中雌性犬I-2表型正常,已知ⅡI-1不带有两种稀有性状的致病基因,反推分析得出控制这两种稀有性状的基因都在X染色体上,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C.Ⅲ-4的稀有性状基因来自I-2,C正确D.Ⅲ-2的表型可能是因为Ⅱ-2的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的结果,D正确D、②中当拟谷盗的数量约170时,种群增长率为0,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正确。16.(略)17.(共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C(2)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吸收红光(R),远红光(FR)不被植物吸收有利于捕获更多的光能,提高植物遮荫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为(3)①叶绿素(1分)ATP和NADPH(写全得2分,没写全得0分)②番茄植株茎和叶柄长度增加,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番茄植株用于储藏和生殖的营养不足,表现18.(共14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复M型花粉育性,因此基因E°导致M型花粉不育③B花粉100%不育【详解】(1)水稻品系N(qH7片段的遗传组成为DM)。品系N的表现型为花粉50%可育,品系N自交,自交子代遗传组成没有MM,说明品系N产生的含有M的花粉是不育的。据此推测水稻品系N(合),产生含有D的花粉和含有M的花粉(不育),水稻品种D(早),只产生含有D的雌配子,二者杂交子代的遗传组成为DD,表现型为花粉100%可育。(2)①利用基因工程向水稻品系N(DM)的体细胞中导入基因F,可能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导入的基因F在7号染色体与基因D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植株A可产生的雌配子为DF和M,可产生的雄配子为DF和M(不育);第二种导入的基因F在7号染色体与基因D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植株A可产生的雌配子为D和MF,可产生的雄配子为D和MF;第三种导入的基因F在非7号染色体上,植株A可产生的雌配子为DF、MF、D、M,可产生的雄配子为DF、MF、D、M(不育为第三种情况,即利用基因工程导入的基因F插入到了非7号染色体上,基因F的功能是恢复M型花粉的②据图2可知,MMF的花粉100%可育,而DMF的花粉只有75%可育,说明花粉不育与D中基因有关,而基基因植株的表现型为花粉100%不育,则支持基因E°导致M型花粉不育的结论。19.(共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肾上腺素(1分)交感(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自由扩散(3)甲泼尼龙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可抑制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其变得迟钝,对外来器官的免疫排斥(4)免疫防御、免疫监视辅助性T细胞(1分)20.(共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2)循环(1分)土壤温度、水分(或湿度或含水量)(3)不合理(1分)人们不断从该生态系统中输出农产品,短时间内这些农产品所含的元素没有回到该农(4)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抑制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生长,减少病害的发生;减少化肥使用,保21.(共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DNA聚合酶)(1分)、扩增缓冲液(或含Mg²缓冲液)(1分)BC(1分)(2)需要在引物C的5’端添加BamHI识别序列和强启动子序列(写全给1分),在引物B的5’端添加SacI识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