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微课支持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实证研究_第1页
论文:微课支持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实证研究_第2页
论文:微课支持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实证研究_第3页
论文:微课支持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实证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课支持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实证研究摘要:微课程的出现为有效化解自然地理学习的难题提供了很大帮助。课题组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理论联系实践,进行微课支持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实证研究。通过构建微课程与地理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外多元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对平行班的对照检测和调查问卷分析,获得有力的数据支撑;通过不断反思和完善,推动我校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深度变革。关键词:微课地理教学实证研究在历年高中一年级自然地理的教学中,老师们都深感教学任务的难度之大。因为高中自然地理主要注重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规律总结和运用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些地理现象抽象性强,需要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这对于高一新生来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为此,老师们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自然地理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理知识抽象的问题,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但依然存在教师课上讲解过多,学生接受知识较被动的现象,而且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不能保障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掌握所学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教育技术的改革创新。微课程是紧紧围绕一个教学目标(某个概念或某个知识点),利用文字、图片、动画、音乐等载体,以视频形式呈现,长度在5-10分钟,内容高度浓缩的一种学习资源。[1]微课程的出现为有效化解自然地理学习的难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具有短小精悍特点的微课程能够满足现代学习者追求高效学习的需求,微课程因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我校高中地理教师与时俱进,利用地理学科自身优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了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系列微课,通过开发“微课程与自然地理教学整合”的特色课程,实施微课支持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实践研究。一、微课支持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模式的构建1.课堂整合教学模式的构建课题组成员有针对性地紧密结合高中自然地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实用为导向,[3]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微课程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1)微课程突破重难点;自然地理的重难点较多,教师们在对教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地理学科基础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精心制作了微课,用于解决重难点知识。如:“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一课,课堂上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微课,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通过练习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加深对正午太阳高度的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包括:确定地方时、确定房屋朝向、确定正午日影朝向、确定日影长短、确定楼间距和热水器的调整角度,每一个应用都包括原理的解释,并配有相应的讨论探究或习题练习。整整一堂课,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活动增多了,课堂容量增大了,以前很紧张的一节课,变得更加有的放矢。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开拓者,探究地理问题的积极性极大提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养成。(2)微课程辨析易错点;有些地理概念学生容易混淆,如: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和区时、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日期的自然界限和人为界限、等压面和等压线等,教师把这些易错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并配有相应的“学习任务单”,对微课进行学习后,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配套练习,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如果有不明确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学习或与同学探讨。教师不再是学生视角的中心,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同时,微课程辅助自然地理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差异性教学。(3)微课程整合地理实验;地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但是地理实验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需要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而且有时不一定能够获得与教学需要相适应的结果。为此,我们把实验整合到微课程中,供学生课堂观看和学习。如“热力环形成流的原理”一课,我们利用实物(一面透明的箱子,冰块、开水、烟)在密闭的环境中,把做实验的过程录制下来,整合到微课中,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实验,既增强了直观体验,去除了自己实验的不确定性,又节约了时间,课堂效率明显提高。(4)微课程讲评地理习题收集汇总地理习题中学生正答率较低的,制作成微课,在课堂上集中进行学习。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所涉及的有关“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和“昼夜长短的计算”等方面的习题,很多除了原理的应用,还需要学生把经纬网图(侧视图、俯视图、侧俯视图)弄清楚,在此基础上计算要准确,所以这部分习题的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制作成微课,通过立体的演示,解题思路精准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厘清各个难点,思维由模糊变得清晰,节约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当然我们也把这类微课发送到百度云盘,供学生课下时间进行查漏补缺的学习。2.课外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的主动建构者,[4]倡导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教学理念。微课程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利用微课课前进行预习,课后依据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复习),将成为新时期地理教学的重要模式。课题组在百度云网站设立“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系列微课”专栏,教师随时发送系列微课,方便学生实时上网观看或下载;同时建立了班级QQ群、微信群和电子邮箱,教师同步发送微课程,实现师师、生生和师生间的实时互动交流。课外多元化教学模式延伸了教学触角,打破了被动学习的时空限制。学生课外时间对教学网站视频资源的浏览,使用QQ群、微信群等形式与同学和老师随时互动交流,有利于老师建构多元化教学方法,学生建构多元化学习方法,实现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无缝对接。二、微课支持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模式的实证效果分析1.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我们选取了平行班(即一个班采取微课程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一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对照检测的方式定量分析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如,在对“地球的运动”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中,我们对平行班进行了检测,检测成绩见下表:表1:四次课的小测成绩比较时间顺序项目第一次(2016.09.09)第二次(2016.09.15)第三次(2016.09.30)第四次(2016.10.08)课程名称《经纬网》(总分10分)《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总分18分)《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总分10分)《昼夜长短的计算》(总分85分)小测成绩及比较平均分实验班5.9713.797.1350.7非实验班5.6412.896.6943.3分差(百分制)0.33(3.3)↑0.9(5.0)↑0.44(4.4)↑7.4(8.7)↑及格率实验班28人/68.3%38人/100%33人/86.8%13人/39.4%非实验班27人/64.5%37人/100%28人/77.8%4人/30.9%差别3.8%↑0%9%↑8.5%↑优秀率实验班2人/4.9%2人/5.3%16人/42.1%1人/9%非实验班1人/2.5%0人10人/27.8%0人差别2.4%↑5.3%↑14.3%↑9%↑参考人数实验班41383833非实验班40373631注:符号“↑”代表实验班高于非实验班的情况。2.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的概念,我国教育界普遍认为是除智力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性格等心理成分。[5]这些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法,向高中学生发放问卷,收集整理并分析微课支持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模式较之传统教学模式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有效性影响。调查结果如下:表2:学生非智力因素影响比较比较项目实验班非实验班实验班高于非实验班1.认为地理学习兴趣较浓厚的学生占比80.1%63.7%16.4%2.认为地理学习动机较强的学生占比69.2%50.2%19.0%3.对地理学习有较强的自信心的学生占比63.2%50.3%12.9%4.课堂教学参与度强的学生占比82.1%60.1%18.0%5.课堂问题探讨深度较强的学生占比58.3%46.9%11.4%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环境,激发学习动机,[1]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微课支持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模式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了可能;激活了高中地理教学,通过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增强课堂问题探讨的深度;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三、对微课支持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模式的反思微课程应用到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力求让学生更容易、更方便的将所学知识建构到认知体系中,使学习更加主动和高效。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1.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教师们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老师,在微课制作中有很好的想法,却不知怎样利用微课表现出来?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对地理教师进行相关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如PPT、FLASH软件、录屏软件和白板录播的学习和应用。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积极思考,反复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