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玉米制种田玉米螟防控技术规程_第1页
杂交玉米制种田玉米螟防控技术规程_第2页
杂交玉米制种田玉米螟防控技术规程_第3页
杂交玉米制种田玉米螟防控技术规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杂交玉米制种田玉米螟防控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杂交玉米制种田玉米螟的防控技术。本文件适用于杂交玉米制种田玉米螟的防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23391.3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第3部分:玉米螟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玉米螟cornborer又称玉米钻心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主要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造成玉米花叶、折雄、折秆、雌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诱发穗腐病等病害发生。4虫情调查按照GB/T23391.3的要求执行。5防治措施5.1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辅助以安全合理的化学防治措施。5.2农业防治5.2.1品种选择宜选择对玉米螟具有中抗以上抗虫水平的亲本。5.2.2种子处理播种前,精选玉米种子,去掉小粒、病粒、虫害粒、秕粒,并用氯虫苯甲酰胺种衣剂进行包衣或药剂拌种处理。5.2.3栽培管理加强田间管理,苗期至拔节期宜增施腐熟有机肥,穗期增施磷、钾肥。5.2.4清洁田园在制种过程中应及时清理田间残留物,各生长时期的操作如下:a)播种前清除田间残留秸秆、杂草运离制种田,或作发酵堆肥处理等;2b)穗期在雄花散粉完全后将雄穗带出田外深埋处理,清除雄穗中的玉米螟幼虫;c)玉米种子收获完毕后及时清除田间虫残株体、深耕灭茬。5.3物理防治5.3.1杀虫灯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平地每2×667m2安装1台,坡地每3×667m2安装1台;杀虫灯接虫口离地面2.0m~2.5m,并设置在开阔处,所辐射的田块不能被建筑物或高大树木遮挡。开灯时间为19:00至次日2:00。注意及时用毛刷清理灯上的害虫及污垢,将袋内集中的虫体深埋或作为饲料。5.3.2性信息素在越冬代玉米螟成虫羽化始见期开始安装玉米螟性信息素诱捕器。选用飞蛾型诱捕器,安放密度1个/667m2~2个/667m2,每个诱捕器放1枚诱芯,每30d更换1次诱芯。诱捕器悬挂高度随玉米植株高度调整,高于植株顶端约0.5m。诱捕器可重复使用,用完的诱芯统一收回并带离田间销毁。5.4生物防治5.4.1释放天敌在越冬代玉米螟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每667m2共释放万头,分两次释放,每次释放1万头,两次放蜂时间间隔7d,每667m2设置2~3个释放点。5.4.2生物制剂在非玉米制种区使用生物制剂防治,用含100亿孢子/g的球孢白僵菌30g/667m2+细河沙15kg/667m2拌均匀,或将苏云金杆菌颗粒剂按1.5g/株~2.0g/株撒施到玉米心叶内。5.5化学防治结合虫情调查,在心叶期和花穗期进行,防治方法见附录A,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规定。3(资料性)杂交玉米制种田心叶期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