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选择题1.(2023·湖南常德)1919年5月,自北洋政府逮捕、扣押大量学生起,唐绍仪(曾出任中华民国首任国务总理)、朱启钤(时任内务部总长,原代理国务总理)、梁启超等政界要人和各省议会、学生联合会、国民大会、商会等纷纷致电大总统徐世昌,表达对被捕学生的理解甚至声援之意。这表明()A.北洋政府腐朽不堪B.学习西方成为时代呼声C.国内政党空前团结D.五四运动社会基础广泛2.(2023·安徽联考)五四运动中学生们去街头演说,到工人中进行调查,创办平民学校,冲破以往知识分子的狭小圈子接触社会,发现在自己周围还存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开始看到自身存在的弱点,提出要把“小我”融于“大我”之中,奉献给“大我”。这反映了五四运动()A.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推动了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的结合C.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D.形成了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革命力量3.(2023·广东湛江)五四运动后,一些通俗的工人刊物应运而生,如《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与此同时,北京、上海等地的早期共产主义者还在工人中创办劳动补习学校。这些活动()A.表明工人成为了办报的主体B.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C.促进了国民教育体系的重建D.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4.(2023·山西太原)中共一大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中华民族独立;最高纲领是达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调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B.依据国情制定革命纲领C.开始领导中国民主革命D.积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5.(2023·湖北期末)1922年周恩来在《共产主义与中国》一文中指出:政权在一个生产阶级手中掌着,并且要消灭阶级界限……联合起全世界的劳动者来消灭这个竞争和侵略的野心,而产出共同生产的大计划,人类才得脱去物质上的束缚,发展自如。据此可知该文的背景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中共积极投身工人运动D.国民大革命的深入发展6.(2023·海南期末)1925年,胡汉民在《广州民国日报》的刊文中说,孙中山在弥留之际呼“和平”“奋斗”“救中国”达四十余次,周恩来也在当年纪念孙中山的文章中特别强调孙中山弥留之际犹大呼“和平”“奋斗”“救中国”不已的场景。他们意图()A.推进国民大革命发展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使北伐战争获得胜利D.推动中俄联合革命7.(2023·河南新乡)中国的产业工人在1913年只有60多万人,到“五四”之前,已达到了200万人。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渐成长,并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表现出不可估量的阶级力量,产生其政治代表已是大势所趋。材料可用于说明()A.五四运动过程具有曲折性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符合中国的国情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有历史必然性8.(2023·四川成都)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420人;1925年中共四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994人;1927年中共五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57967人。这种变化的背景是()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国民革命的发展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D.土地革命的兴起9.(2023·山东泰安)“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此次会议的召开()A.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0.五四运动时期,山东学生联合会贴出一副对联:“振民气合民力万众一心,御国敌除国贼匹夫有责。”其中的“国敌”主要是指()A.英国B.美国 C.日本 D.德国二、综合题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进取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摘编自《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材料三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选择题1.(2023·湖南常德)1919年5月,自北洋政府逮捕、扣押大量学生起,唐绍仪(曾出任中华民国首任国务总理)、朱启钤(时任内务部总长,原代理国务总理)、梁启超等政界要人和各省议会、学生联合会、国民大会、商会等纷纷致电大总统徐世昌,表达对被捕学生的理解甚至声援之意。这表明()A.北洋政府腐朽不堪B.学习西方成为时代呼声C.国内政党空前团结D.五四运动社会基础广泛[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绍仪、梁启超等政界要人和各省议会、学生联合会、国民大会、商会等,纷纷表达对被捕学生的理解甚至声援之意,表明五四运动社会基础广泛,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并非北洋政府腐朽不堪,排除A项;“学习西方成为时代呼声”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材料不足以说明国内“政党”空前团结,排除C项。故选D项。2.(2023·安徽联考)五四运动中学生们去街头演说,到工人中进行调查,创办平民学校,冲破以往知识分子的狭小圈子接触社会,发现在自己周围还存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开始看到自身存在的弱点,提出要把“小我”融于“大我”之中,奉献给“大我”。这反映了五四运动()A.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推动了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的结合C.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D.形成了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革命力量[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学生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弱点,冲破以往知识分子的狭小圈子,积极接触工人和社会,并提出要把“小我”融于“大我”之中,奉献给“大我”等,反映了五四运动推动了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的结合,B项正确;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明确提出是在中共二大时,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形成了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革命力量与学生们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弱点”等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2023·广东湛江)五四运动后,一些通俗的工人刊物应运而生,如《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与此同时,北京、上海等地的早期共产主义者还在工人中创办劳动补习学校。这些活动()A.表明工人成为了办报的主体B.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C.促进了国民教育体系的重建D.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工人刊物的创办以及早期共产主义者在工人中创办补习学校,有利于工人阶级的觉醒,为中共成立提供了阶级条件,D项正确;工人成为了办报的主体属于过度解读,排除A项;为工人运动提供物质基础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其他教育方面的发展,无法得出促进了国民教育体系的重建,排除C项。故选D项。4.(2023·山西太原)中共一大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中华民族独立;最高纲领是达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调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B.依据国情制定革命纲领C.开始领导中国民主革命D.积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制定的纲领没有正确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指向真正应该推翻的对象;而中共二大的纲领中更切合中国实际。说明这一调整反映了中共依据国情制定革命纲领,B项正确;这一调整体现的中共依据国情制定革命纲领,并没有体现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排除A项;仅根据这一调整不能说明中共开始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排除C项;中共三大上才提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5.(2023·湖北期末)1922年周恩来在《共产主义与中国》一文中指出:政权在一个生产阶级手中掌着,并且要消灭阶级界限……联合起全世界的劳动者来消灭这个竞争和侵略的野心,而产出共同生产的大计划,人类才得脱去物质上的束缚,发展自如。据此可知该文的背景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中共积极投身工人运动D.国民大革命的深入发展[解析]依据材料“联合起全世界的劳动者来消灭这个竞争和侵略的野心”,结合时间1922年可知,中共成立后,积极投身工人运动,指导工人运动,C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五四运动,排除A项;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就已开始广泛传播,排除B项;国民大革命时间是从1924年1月到1927年4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2023·海南期末)1925年,胡汉民在《广州民国日报》的刊文中说,孙中山在弥留之际呼“和平”“奋斗”“救中国”达四十余次,周恩来也在当年纪念孙中山的文章中特别强调孙中山弥留之际犹大呼“和平”“奋斗”“救中国”不已的场景。他们意图()A.推进国民大革命发展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使北伐战争获得胜利D.推动中俄联合革命[解析]根据材料“1925年,胡汉民在《广州民国日报》的刊文中说,孙中山在弥留之际呼‘和平’‘奋斗’‘救中国’达四十余次,周恩来也在当年纪念孙中山的文章中特别强调孙中山弥留之际犹大呼‘和平’‘奋斗’‘救中国’不已的场景。”可知,1925年,胡汉民和周恩来均强调孙中山逝世前犹大呼“和平”“奋斗”“救中国”,结合时代背景可知,他们意图推进国民大革命的发展,A项正确;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排除B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排除C项;早在1924年前后,孙中山已确立联俄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7.(2023·河南新乡)中国的产业工人在1913年只有60多万人,到“五四”之前,已达到了200万人。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渐成长,并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表现出不可估量的阶级力量,产生其政治代表已是大势所趋。材料可用于说明()A.五四运动过程具有曲折性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符合中国的国情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有历史必然性[解析]根据材料“工人阶级逐渐成长,并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表现出不可估量的阶级力量,产生其政治代表已是大势所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五四运动的过程,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大革命失败后伴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而形成的,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五四运动时共产党尚未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2023·四川成都)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420人;1925年中共四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994人;1927年中共五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57967人。这种变化的背景是()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国民革命的发展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D.土地革命的兴起[解析]根据材料“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420人;1925年中共四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994人;1927年中共五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57967人”可知,反映了1923年至1927年全国党员人数大幅增加的信息,这主要是受到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B项正确;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排除A项;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打击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此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土地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9.(2023·山东泰安)“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此次会议的召开()A.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析]根据题干该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即所学知识可知,此次会议是中共一大,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A项正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排除B项;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是国民党一大,排除C项;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中共七大,排除D项。故选A项。10.五四运动时期,山东学生联合会贴出一副对联:“振民气合民力万众一心,御国敌除国贼匹夫有责。”其中的“国敌”主要是指()A.英国B.美国 C.日本 D.德国解析: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就是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签订“中日民四条约”,故“国敌”应指日本。二、综合题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进取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摘编自《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材料三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