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高职财经专业)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会计学原理(高职财经专业)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会计学原理(高职财经专业)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会计学原理(高职财经专业)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会计学原理(高职财经专业)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一

了解企业、会计工作组织和会计法律制度共10个项目:了解企业、会计工作组织和会计法律制度;描述会计、会计目标和会计方法;划分会计要素,建立会计等式;开设会计账户,运用借贷记账法;核算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经济业务和成本计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组织和开展财产清查;编制和报送财务会计报告;选择和应用账务处理程序。全套可编辑PPT课件专业能力了解企业的概念、组织形式和基本业务流程掌握会计工作组织的概念和形式掌握会计机构的设置掌握会计从业人员管理办法了解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明确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社会能力能描述会计工作岗位与企业基本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能梳理出会计从业人员任用中的若干主要规定能梳理出会计法律制度中的主要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方法能力能根据情境引例的需要查阅有关资料能提出会计机构设置的一般方法能找出会计从业人员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能提出适用于解答会计工作组织问题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了解企业和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明确会计工作组织了解会计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企业的概念企业的作用任务一

了解企业和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企业组织形式的类型制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基本业务流程一、企业的概念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企业具有法人资格,法人是相对于自然人(如张三、李四等每一个具体的人)而言,具有独立财产并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机构。企业的概念二、企业的作用企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市场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离开了企业,社会经济活动就会中断或停止。企业是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企业效益的增长与国家的经济实力、人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单个企业效益的增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一个国家整体企业效益的增长则意味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三、企业组织形式的类型(一)按照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划分个人独资企业,即个人出资经营、归个人所有和控制、由个人承担经营风险和享有全部经营收益的企业。合伙制企业,即依法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企业。公司制企业是一种重要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主要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类型。三、企业组织形式的类型股份有限公司是指由五人以上为发起人,股东无人数限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两个以上五十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三、企业组织形式的类型公司制企业的优缺点优点: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筹集大量资本;股东只承担有限责任,即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公司雇用专业人员负责管理工作,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缺点:股东利益与管理人员目标难以一致,经理层人员可能为了自身利益去做一些不符合股东意志的事。一般来说,开采业、制造业和金融业企业多采用公司制企业形式。三、企业组织形式的类型(二)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划分制造企业是指按照市场要求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进行合理分配和加工制造,最终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企业。商品流通企业是指独立于生产领域之外,专门从事商品流通活动的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可分为零售企业和批发企业两种。服务企业是指为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和居民提供各种服务的企业。它不生产物质产品,而是为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提供资金、保险、技术、交通运输、仓储等服务,还为行政事业单位和居民提供生活、餐饮、娱乐、旅游等服务。四、制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基本业务流程制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四、制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基本业务流程制造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会计工作组织的概念会计工作组织形式任务二

明确会计工作组织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从业人员一、会计工作组织的概念会计工作组织是指对企业各项会计工作所作的统筹安排,其目的是安排、协调和管理好企业的会计工作,具体内容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法规的执行、会计工作规范的制定、会计档案的保管和会计工作的电算化等。有利于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有利于协调会计工作与其他经济管理工作的关系,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度。二、会计工作组织形式集中核算集中核算是指整个企业的会计工作(包括经济业务核算、会计报表编制和有关的会计分析等工作)都集中由会计部门进行。二、会计工作组织形式在集中核算形式下,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各单位只对其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定期对这些原始凭证进行初步的审核、整理和汇总,送交会计部门。集中核算的优点是会计部门能及时全面地掌握企业经济业务的情况,便于对企业各部门、各单位进行会计监督,也便于对会计人员进行管理。其缺点是不利于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落实。一般来说,集中核算形式适用于小型企事业单位。二、会计工作组织形式非集中核算非集中核算又称为分散核算,是指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各单位对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初步的会计核算,并把资料报送给会计部门,由会计部门进行总核算。二、会计工作组织形式在非集中核算形式下,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各项不宜分散的核算工作,如物资供销核算、现金收支核算、银行存款往来核算、债权债务核算等,仍由会计部门集中处理。非集中核算的优点是便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利用会计资料加强经营管理,有利于落实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度。其缺点是核算层次多,工作量大,不利于会计人员分工。一般来说,非集中核算形式适用于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三、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机构是指企业内部设置的办理会计事务和组织领导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需要注意的是,设置会计机构时,应至少设置两个会计岗位,即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岗位和出纳员岗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即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事业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经批准可以设置总会计师。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的,应当在专职会计人员中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机构代理记账的,企业至少应配备一名出纳员。四、会计从业人员(一)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按照《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专业能力,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的,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如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总会计师条例》规定,担任总会计师必须取得会计师任职资格(如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并主管一个企业或者企业内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三年以上时间,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策业务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组织领导能力和身体素质。按照注册会计师的相关法律规定,申请担任注册会计师的人员须具备规定的学历和一定的实际会计工作经验,经全国统一考试并合格,由财政部门批准后,才能从事注册会计师工作。四、会计从业人员(二)会计人员任用国有企业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企业的总会计师由本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提名,政府主管部门任命或者聘任;免职或者解聘程序与任命或者聘任程序相同。设总会计师的企业,会计人员的任用、晋升、调动、奖惩,应当事先征求总会计师的意见。

四、会计从业人员(三)会计人员岗位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开展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工作岗位,也可以与其他工作岗位相结合。”四、会计从业人员1.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岗位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一般包括:编制财务成本费用计划、筹资计划和资金使用预算;编制现金流量预测表;编制会计、统计报表;编制财务分析报告,分析财务成本费用和资金执行情况;收集员工考核资料,加强公司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规范财务行为;不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会计业务。四、会计从业人员2.出纳岗位(1)现金业务现金收付,其中付现主要包括费用报销,人工费、福利费发放等;现金存取及保管;登记现金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并及时与电脑账目核对余额。四、会计从业人员2.出纳岗位(2)银行存款业务银行存款收付,主要包括日常性业务款项、发放工资、还贷及银行结算、交税等;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及时将各银行对账单交给内审人员,由其编制银行调节表;对调节表上的挂账情况及时进行清理和查询,责成相关岗位进行下账处理;根据银行收付情况统计银行账户资金余额,随时掌握银行账户存款余额,避免签发空头支票;熟练掌握企业各银行账户信息,包括开户银行名称、银行账号等。四、会计从业人员3.财产物资核算岗位财产物资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和原材料。财产物资核算岗位的职责一般包括:监督物资采购、库存管理、物资成本和应付账款的支付;参与物资采购招标,审查采购价格变动情况;定期对存货资产进行质量评价,编制反映物资数量和价值变动的会计报表;计算和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定期与采购员对账,保证应付账款真实准确;定期组织仓库盘点,保证物资账实相符。四、会计从业人员计算职工薪酬,分配职工薪酬,编制工资分配明细表;编制工资表并送交银行,保证月度工资按时准确发放;确保养老金、公积金、房租水电等扣缴到位。及时清理其他应付款,保证代扣代缴到位;4.工资核算岗位四、会计从业人员5.成本费用核算岗位根据部门费用计划额度出具费用通报,下发至各部门负责人,并提请超支或有超支迹象的部门注意;归集和分配费用;对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记录与核算,计算产品成本;登记成本费用明细账;出具费用报表和成本分析报告,为公司费用管理和成本控制提出合理化建议。四、会计从业人员6.财务成果核算岗位编制收入、利润计划;办理销售款项结算业务;计算销售收入和经营业务收入,审查收入凭证并进行利润分配;登记收入明细账、利润明细账,编制利润分配明细表;编制收入和利润报表,出具相关分析报告,为公司增加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四、会计从业人员7.资金核算岗位

拟定资金管理和核算办法;编制资金收支计划;负责资金调度;负责资金筹集的明细分类核算;负责企业投资的明细分类核算。四、会计从业人员8.往来结算岗位建立往来款项结算手续制度;办理往来款项的结算业务;负责往来款项结算的明细核算。123四、会计从业人员

负责总账的登记以及与日记账、明细账的核对工作;编制会计报表,出具会计报表附注;制订或参与制订财务计划,参与生产经营决策。9.总账报表岗位四、会计从业人员10.稽核岗位审核部门借款,对出纳签发的支票审查无误后,加盖在银行备案的印章;登记应收账款手工账,并与电脑账核对;审核各项财务收支,做到按计划列支,控制费用开支,杜绝非正常开支;审核会计凭证,保证每一笔凭证内容真实、手续完备、数字准确、会计科目正确。1234四、会计从业人员11.档案管理岗位制定会计档案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包括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借阅和销毁等制度;装订、管理会计档案;保护会计档案的安全和完整,保证商业秘密不外泄。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任务三

了解会计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一)会计法律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全国人大)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我国目前有两部会计法律,分别是《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

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二)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会计行政法规制定的依据是《会计法》,目前实施的最重要的会计行政法规有《总会计师条例》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自1990年12月31日开始实施,该条例对总会计师的地位、作用、职责、权限、任免与奖惩等进行了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自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它规定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编制、对外提供、法律责任等内容。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三)会计部门规章会计部门规章是指国家主管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及财政部以及其他相关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调整会计工作中某些方面内容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包括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及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等。常见的会计部门规章有《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基础工作规范》等。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四)地方性会计法规地方性会计法规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在同宪法、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不相抵触的前提下,根据本地区情况制定发布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如《山西省会计管理条例》《黑龙江省注册会计师管理条例》《云南省会计条例》等。二、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内容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项目二

描述会计、会计目标和会计方法专业能力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认识“四柱结算法”“龙门账”和“四脚账”理解会计的概念、基本特点、会计职能和会计对象明确会计目标、会计假设和会计核算基础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方法的组成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社会能力能说出会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能说出会计工作与会计目标的关系能说出不同的会计核算基础对盈亏计算产生的影响能说出会计核算的一般流程方法能力能根据情境引例的需要查阅有关资料能梳理出会计发展的主要过程能讲解制造业企业资金运动的过程了解会计、会计对象和会计目标了解会计核算方法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概念和基本特点任务一了解会计、会计对象和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与会计对象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假设与会计核算基础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一)会计的产生会计起源于人类社会早期的生产活动。在生产活动中,创造物质财富和取得劳动成果的同时,必然会发生各种劳动消耗,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人们在比较劳动成果和劳动消耗的过程中,便产生了原始的计量、计算和记录行为。这些行为蕴含着会计思想和会计行为的萌芽。据考证,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就出现了原始的会计行为。最初,会计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属部分。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过程的复杂化,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由专人操作的独立职能。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二)会计的发展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向完善发展的漫长的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古代会计的发展从会计产生至复式簿记产生的这段时期(即15世纪以前),是古代会计发展时期。从会计运用的技术方法来看,这一时期的会计发展主要涉及原始计量记录法、单式簿记法和初创时期的复式簿记法等。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2.近代会计的发展近代会计是从复式簿记的运用开始的,时间为15世纪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从会计运用的技术方法来看,这一时期的会计发展主要涉及复式簿记的演进和运用。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3.现代会计的发展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是现代会计发展时期。1939年,美国第一份“公认会计准则”(GAAP)《会计研究公报》的出现是现代会计的起点。在现代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二、会计的概念和基本特点(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二、会计的概念和基本特点(二)会计的基本特点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会计对象是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1234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5三、会计职能与会计对象(一)会计职能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它集中体现着会计本质。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来看,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三、会计职能与会计对象1.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从价值量上反映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从而提供相关会计信息的功能。三、会计职能与会计对象(1)会计核算的内容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2)会计核算的特点主要通过价值形式的核算来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状况。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贯穿于会计活动的始终,包括事前核算、事中核算和事后核算,主要是事后核算。三、会计职能与会计对象2.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特定主体所发生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和检查,以便合理地组织经济活动,达到预期目的的功能。三、会计职能与会计对象(1)会计监督的内容会计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业务的真实性、财务收支的合法性,以及公共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2)会计监督的特点利用会计核算职能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货币监督。具有连续性、强制性和严肃性。贯穿于会计活动的始终,与会计核算同时进行,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相互关系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就无法进行,而且只有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才有真实可靠的依据。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如果只有会计核算而不进行严格的监督,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就难以保证质量,就不能发挥其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三、会计职能与会计对象(二)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一般地说,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各种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的进行需要占用一定的财产物资,而这些财产物资的价值是用货币来计量的,表现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资金的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不断变化就形成资金运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1.会计对象的概念三、会计职能与会计对象(1)资金筹集企业总是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筹集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这些资金进入企业的具体形态有货币形态、实物形态、证券、技术专利等,主要来源于投资者的资金投入和债权人的资金投入。前者构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后者构成企业的负债。(2)资金循环和周转资金循环是指企业的经营资金从投入企业的货币资金形态开始,按照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序,通过供应、生产、销售3个阶段,依次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等各种形态,直到产品销售后,又回到货币资金的运动过程。这一系列转化过程就是资金循环。企业经营资金的循环是反复进行的,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就是资金周转。(3)部分资金退出资金退出是指企业的资金不再参加循环与周转,而游离于企业资金运动之外。例如,缴纳各种税费、向所有者分配利润、偿还债务等活动,使得部分资金退出企业。2.制造业企业的会计对象三、会计职能与会计对象四、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指会计工作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它是选择会计方法和开展会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指明了会计活动的目的和方向。根据我国2007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的规定,会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四、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需要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作出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包括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例如,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需要大量可靠且相关的会计信息,这时,会计工作的目标就是提供服务于决策的相关信息。四、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相分离的。企业所有者将资源委托给企业管理层,同时要求管理层必须向其报告受托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以便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四、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对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的规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四、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可靠性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四、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2.相关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四、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3.可理解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四、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4.可比性(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当然,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并非表明企业不得变更会计政策,如果按照规定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就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但应当就变更情况在附注中予以说明。(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这样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好坏、经营成果水平高低及其变动情况。四、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5.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四、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6.重要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数额和性质两方面加以判断。若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信息使用者作经济决策的,则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四、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7.谨慎性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四、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及时性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具有时效性。因此,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应及时收集、处理和传递会计信息,以便信息使用者及时使用和决策。五、会计假设与会计核算基础(一)会计假设会计假设也称会计基本前提,是人们根据客观情况和变化趋势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的规定,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五、会计假设与会计核算基础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其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所以,明确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重要前提。五、会计假设与会计核算基础首先,企业应将自身的经营活动与企业所有者(如投资者、债权人等)、其他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区分开来。其次,企业应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予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并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五、会计假设与会计核算基础2.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正常、持续地经营下去。持续经营规范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五、会计假设与会计核算基础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必要补充,它也是对会计主体核算时间范围的规范。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的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会计年度是指以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的一个会计期间。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如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五、会计假设与会计核算基础4.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第八条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货币计量假设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记账本位币的选择币值稳定的假设12五、会计假设与会计核算基础(二)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核算基础是指会计确认的时间标准,用来解决收入和费用何时予以确认及确认多少的问题。会计核算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五、会计假设与会计核算基础1.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也称应收应付制,是指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一项原则。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其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五、会计假设与会计核算基础2.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又称实收实付制,是指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为依据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原则。它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都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方法的组成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任务二了解会计核算方法一、会计方法的组成会计方法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履行会计职能、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主要用来提供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经济信息,它处于会计方法的基础和核心地位,是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的基础。会计分析方法主要是利用会计核算资料来说明和考核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效果,以便改善经营管理。会计检查方法主要是根据会计核算资料,检查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以及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综合的记录、计算和报告所应用的一系列专门方法。它具体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7种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一)设置账户设置账户是指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对象的内容复杂多样,为了取得各种不同性质的核算指标,就必须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特点和管理需要,科学地对会计对象的内容进行分类,并分别设置必要的账户进行归类记录,以便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其所需的会计信息。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二)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的一种专门方法。这种记账方法可以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全貌。同时,通过对应账户上所记金额的平衡关系,可以检查有关经济业务的记录是否正确。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三)填制和审核凭证填制和审核凭证是指为了审查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保证会计记录真实、正确、完整,而采用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重要依据。任何单位对于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都应由经办人员或有关单位填制凭证并签名盖章;所有填制的凭证都要经过会计部门或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核。填制和审核凭证可以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并可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日常监督。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四)登记账簿登记账簿是指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将所有的经济业务分门别类地登记到账簿的有关账户的一种专门方法。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用以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其所提供的各种数据资料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登记账簿后,还要定期进行结账和对账,使账簿记录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一般会计账簿封面如图2-5所示。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五)成本计算成本计算是指按一定的对象归集各个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借以确定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成本计算,可以了解成本的构成,核算成本的高低,并据以确定企业的盈亏。正确地进行成本计算,对于挖掘低成本潜力、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经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六)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和资金的实有数,保证账实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有无积压、保管和使用是否合理,债权债务有无长期拖欠、结算是否及时,有利于保障财产物资的安全,以及及时地发现账实不符的情况、调整账簿记录,并及时地查明原因、明确责任。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七)编制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报表是指根据日常核算资料,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定期、总括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考核经营计划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一种专门方法。编制会计报表是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方式,对于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保证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需要,都具有重要意义。项目三

划分会计要素,建立会计等式专业能力:掌握会计要素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征明确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表达方式熟悉经济业务发生后所引起的资金运动的类型理解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社会能力:能正确划分会计要素,并指出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会计等式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意义方法能力:能根据情境引例的需要查阅有关资料能说出会计要素的一般内容能描述会计基本等式能梳理出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划分会计要素建立会计等式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任务一划分会计要素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一)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如有实物形态的库存现金、固定资产、原材料、库存商品等,以债权形态出现的各种应收款项,没有实物形态的土地使用权、专利技术、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1.资产的特征(1)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已经发生的购买、生产、建造行为和其他交易或者事项。也就是说,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2)应当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3)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这是资产的本质属性。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2.资产的分类(1)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被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存货等。(2)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是指除了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二)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1.负债的特征(1)负债是基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负债是基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是指导致负债产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必须是已经发生的。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企业的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2)负债是一种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即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1.负债的特征(3)现时义务的履行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由于现时义务一般是强制性的,它不可能自行消灭,只有按合同或协议约定履行才能消灭义务。大多数情况下,负债要用现金清偿,有时候也可以用商品、其他资产或者通过提供劳务来清偿,甚至还可以通过举借新债来清偿。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履行义务,都会导致企业现金、现金等价物或其他资产等经济利益的流出。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2.负债的分类(1)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在1年内(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常见的流动性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交税费、预收账款等。(2)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又称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主要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债券等。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在股份公司类企业,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1.所有者权益的特征所有者权益作为一种权益资本,一般不需要偿还,除非发生减资或清算。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了所有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所有者在分配被清算企业剩余财产时的末位排序,决定了所有者承担着较债权人更大的风险。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与债券享有利息不同,所有者可以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和企业经营管理。所有者权益在性质上体现为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权益。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1)实收资本。实收资本(或股本)是指投资者(或股东)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包括国家投资、法人投资、个人投资和外商投资等。(2)资本公积。资本公积是指归所有者共有的、非收益转化而形成的资本。它包括资本溢价即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3)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是指企业从实现的净利润中提取的留存于企业的部分。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盈余公积可按规定的程序转增资本金,或用于弥补亏损。(4)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的税后利润按照规定进行分配后的剩余部分,这部分可在以后年度进行分配。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一)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1.收入的特征收入是从企业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者事项中产生的。非日常活动中生产的经济利益流入,不属于收入,而属于企业的利得。收入可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如增加应收账款、银行存款;也可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如以商品或劳务抵偿债务;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如商品销售的货款中部分抵偿债务,部分收取现金。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能增加资产或减少负债或兼而有之。因此,企业取得收入一定能够增加所有者权益。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2.收入的分类(1)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主要经营活动产生的业务收入。它占企业总收入的比重较大,是企业经济利益的主要贡献者,如制造业的商品销售收入、如物业提供的服务收入等。(2)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经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如制造业的材料销售收入、技术转让收入、包装物出租收入等。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二)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1.费用的特征费用一般是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企业为了取得收入,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经销售产品、已经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费用。费用的发生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如生产产品耗用材料等;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增加,如负担长期借款利息等;也可能两者兼而有之,如发生某笔费用支付部分现金,同时承担部分债务等。费用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一般情况下,企业资金的流入(收入)会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相反,资金流出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但是,企业的资金流出并不总是表现为费用。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2.费用的分类(1)营业成本营业成本,又称运营成本,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成本。它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常性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是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2)期间费用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三)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通常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债权人等做出投资决策、信贷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1.利润的特征(1)利润是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具体是指取得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应取决于该期间的收入和费用发生情况,如果收入大于费用,那么企业盈利;如果收入小于费用,那么企业就会亏损。(2)利润还包括了日常经营活动以外的事项收入和费用都是指企业日常经营互动中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但是,日常经营活动以外的经济利益流入(利得)和日常经营活动以外的经济利益流出(损失)都直接计入利润而不计入收入或者成本。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2.利润的分类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值变动+投资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会计等式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任务二建立会计等式一、会计等式会计等式,又称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方程式,是利用数学公式对各会计要素的内在经济关系所作的概括表达,即反映各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它提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会计等式一、会计等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关系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吸引投资者投资;另一方面是债权人提供,如银行借款。企业筹集的资金投入营运后,形成企业所持有的各种资产。投资者对投入企业的资金按投资额的多少和所承担风险的大小,等比例获取投资所得,这就是投资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即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有要求企业偿还债务的权利,这就是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即债权人权益,常称为负债。这种对企业的要求权,在会计上总称为“权益”。企业拥有的每一项资产都是投资者或债权人所提供的,因此,资产和权益必须同时存在。一、会计等式(二)收入、费用、利润的关系随着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企业一方面取得各类收入,另一方面为取得收入会发生相关的各种耗费,即费用。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企业获得的总收入扣除相关的总费用就形成了企业的利润。可用公式表示为:一、会计等式(三)会计六要素之间的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者构成的会计等式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个会计期间开始时(即某一特定时日)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利润三者构成的会计等式反映的是在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随着经济活动的进行,在会计期间内,企业一方面取得了收入,并因此增加了资产或减少了负债;另一方面要发生各种各样的费用,并因此而减少了资产或增加了负债。所以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的任一时点上,即未结账之前,原来的会计等式就转化为下面的公式: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会计主体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会计主体中能用货币计量并会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数额发生增减变动的业务活动称为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天会发生大量的经济业务,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然引起会计等式的变动。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经济业务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会计等式两边会计要素同时增加。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等式两边的资产和权益同时增加,并且增加的金额相等,变动后等式仍然保持平衡。会计等式两边会计要素同时减少。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等式两边的资产和权益同时减少,并且减少的金额相等,变动后等式仍然保持平衡。会计等式左边即资产方有增有减,权益不变。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等式左边的资产内部项目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变动后的资产总额不变,等式仍然保持平衡。会计等式右边即权益方有增有减,资产不变。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等式右边即负债内部项目此增彼减,或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变动后的权益总额不变,等式仍然保持平衡。收入业务的发生使有关收入项目增加,同时引起资产项目增加或负债项目减少,金额相等;费用业务的发生,会引起资产项目减少或负债项目增加,金额相等。在这两种情况下,会计等式左右两边仍旧保持平衡关系。项目四

开设会计账户,运用借贷记账法专业能力理解会计科目的概念明确会计科目的设置要求了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和编号理解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关系熟悉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和金额要素掌握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和内容社会能力能分析和判断简单的社会经济业务内容能明确试算平衡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方法能力能根据情境引例的需要查阅有关资料能根据经济业务设置会计科目,并运用借贷记账法开设账户能编制简单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能根据账户记录信息进行试算平衡设置会计科目开设会计账户运用借贷记账法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的设置要求任务一设置会计科目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的编号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是指按照一定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所形成的项目或名称。例如,企业的机器设备和房屋具有使用时间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实物形态相对不变的特点,因而将其归为一类,设置“固定资产”科目;企业生产车间内发生的物料消耗、办公费、管理人员工资等具有间接费用的特点,因而将其归为一类,设置“制造费用”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二、会计科目的设置要求(1)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设置会计科目体系时,不得违背《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2)符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设置会计科目时应根据本单位内部管理的不同情况灵活掌握,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能够反映本单位的业务特点。(3)繁简适宜、含义确切、内容完整。首先,会计科目的设置数量要适宜,不宜过于复杂繁琐,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也不宜过于简化,否则不利于取得分类数据资料,进而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其次,会计科目的名称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含义确切,不能相互混淆或重复。此外,一个单位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覆盖本单位的全部经济业务内容,不能有遗漏。(4)相对稳定。会计科目一经确定,就应保持相对稳定,以便宏观和微观管理信息的综合汇总和对比分析。三、会计科目的分类(一)按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按照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划分,会计科目可以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三、会计科目的分类1.资产类科目资产类科目是用以反映资产要素具体内容的会计科目。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有“库存现金”“原材料”“库存商品”“应收账款”等;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有“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三、会计科目的分类2.负债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是用于反映负债要素具体内容的会计科目。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交税费”等;反映非流动负债的科目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三、会计科目的分类3.共同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是既反映资产要素具体内容,又反映负债要素具体内容的会计科目。共同类科目多适用于金融、保险、投资、基金等公司,包括“清算资金往来”“货币兑换”“衍生工具”“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三、会计科目的分类4.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用以反映所有者权益要素具体内容的科目。反映资本的科目有“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有“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三、会计科目的分类5.成本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是用以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可用货币表现的各项耗损的会计科目。反映直接成本的科目有“生产成本”“研发支出”等;反映间接成本的科目有“制造费用”等。三、会计科目的分类6.损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是用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和发生的各项费用的科目。反映收入的科目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反映费用的科目有“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三、会计科目的分类(二)按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分类按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划分,会计科目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三、会计科目的分类1.总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亦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科目(见表4-2)。提供总括指标,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总分类科目原则上由财政部统一制定,以会计核算制度的形式颁布实施。三、会计科目的分类2.明细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亦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作进一步分类的科目,提供更加详细、具体的指标。明细科目一般分为两级,即二级科目(也称子目)和三级科目(也称细目)。二级科目和三级科目都对总分类科目起补充说明作用,二级科目所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介于总分类科目和三级科目之间,它受总分类科目的控制,并对三级科目起控制作用。四、会计科目的编号为了便于识别各个会计科目的性质,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以及适应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需要,企业必须对会计科目进行统一编号。每个会计科目所对应的固定编号称为会计科目编号,简称科目编号。会计科目编号四、会计科目的编号第一位数字表示会计科目的主要大类。例如:用1表示资产类科目,用2表示负债类科目,用3表示共同类科目,用4表示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用5表示成本类科目,用6表示损益类科目。第二位数字表示会计科目主要大类下属的各个小类。例如,在“资产”科目中,用0表示货币资金类,用6表示固定资产类等。第三位和第四位数字表示各小类下的具体科目。例如,在固定资产类科目中,用01表示“固定资产”科目,用02表示“累计折旧”科目等。会计科目编号由国家财政部统一规定。常用的编号方法是数字编号法。这种方法一般采用4位数字,并规定每一位数字的特定含义。从左至右,各数字的含义依次如下:会计账户的概念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任务二开设会计账户会计账户的金额要素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会计账户的开设方法一、会计账户的概念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来连续记录会计内容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会计账户二、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图4-1“T”字形账户基本结构从数量上看,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要素的影响不外乎是“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为了反映这种影响,账户的基本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用来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用来登记减少额。至于账户的哪一方登记增加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额,则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各类账户所记录的经济内容及性质。为了便于理解,账户的基本结构可用“T”字形结构表示,如图4-1所示。二、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给经营管理者提供其他主要信息,账户除了应包括“增加”“减少”的信息外,还应有“日期”“凭证号码”“摘要”“账户余额”等信息,从而形成账户的一般格式,如表4-5所示。表4-5账户名称(会计科目)年凭证号码摘要左方金额右方金额余额月日三、会计账户的金额要素每个会计账户所提供的金额要素一般可分为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其中,本期增加额和本期减少额也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是指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分别登记于账户左右两边的增加金额合计数和减少金额合计数。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的差额就是本期的期末余额。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一期,则称为下一期的期初余额。上述4项金额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会计科目与账户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四、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二者反映的经济内容一致,如“应付账款”会计科目与“应付账款”账户的经济内容都是指因赊购商品而应向供应商支付的货款。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基础和依据,账户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名称,账户的级次也取决于会计科目的级次,根据总分类科目开设的账户称为总分类账户(简称总账);根据明细分类科目开设的账户称为明细分类账户(简称明细账)。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会计科目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账户不仅具有这项功能,还具有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和结果的功能。会计科目没有结构,而账户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用来系统地记录经济业务。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五、会计账户的开设方法会计账户的开设就是将一个会计科目写到具有一定结构和格式的账页上,使该账页成为核算某项经济内容的专门场所。五、会计账户的开设方法(一)开设总分类账户总分类账户是按照总分类科目设置的、仅以货币计量单位记录和提供各种总括核算资料的账户。开设总分类账户时,把各总分类科目按照其编码顺序依次填写在总分类账簿的账页上,就可以形成用来记录总括核算资料的各种总分类账户。由于总分类账户仅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其登记栏目一般仅包括增加发生额、减少发生额和余额,所以开设总分类账户的账页格式一般是三栏式。五、会计账户的开设方法(二)开设明细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是按照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提供详细核算资料的账户。它从属于总分类账户,是对总分类账户的补充说明。开设明细分类账户时,把各明细分类科目填写在相应格式的明细分类账簿的账页上,就可以形成用来记录详细核算资料的明细分类账户。会计主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之间开设二级账户。由于明细分类账户记录和提供的是详细的核算资料,所以其不仅仅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还以数量、单价作为计量单位,如原材料的明细分类账户等。因此,会计主体应该根据各明细分类账户的具体核算内容,采用相应的账页格式。比较典型的账页格式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等(各种账页格式的分类及相关内容将在后续项目详述)。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任务三

运用借贷记账法一、记账方法记账方法是指会计主体采用特定的记账符号,并运用一定的记账原理和规则,在账簿中记录经济业务的专门方法。按照记录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可以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记账方法一、记账方法(一)单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例如,对于“用银行存款购买1500元的原材料”这项经济业务,若采用单式记账法,则只在“银行存款”账户上记录银行存款减少1500元,而不同时在“原材料”账户上记录原材料增加1500元。这是一种比较简单、不完整的记账方法,只能反映经济业务的一个侧面,不能清晰、全面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以及账户之间的关系,不能进行全面的试算平衡,也不便于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一、记账方法(二)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例如,“用银行存款购买1500元的原材料”这项经济业务,若采用复式记账法,则不仅要在“银行存款”账户上记录银行存款减少1500元,而且要在“原材料”账户上记录原材料增加1500元。这种记账方法比单式记账法更加科学。它的账户体系完整,能够全面、系统地记录经济活动过程,反映每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并能够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复式记账法是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记账方法。二、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是指以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反映经济内容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二、借贷记账法1.记账符号记账符号是用以确定记账方向的标准。不同的记账方法具有不同的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这两个符号分别代表账户的“左”“右”两个方向,并不确切地代表增加或者减少。但在具体的账户中,“借”“贷”二字就有了确切的含义:在资产、费用账户中,“借”代表增加,“贷”代表减少;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账户中,“借”代表减少,“贷”代表增加。(二)借贷记账法的内容二、借贷记账法2.账户的具体结构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记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资产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资产的结存数额。其账户结构如图4-3所示。(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二、借贷记账法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统称为权益类账户。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恰好相反,即账户的借方记权益的减少额,贷方记权益的增加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权益余额。其账户结构如图4-4所示。(2)权益类账户的结构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二、借贷记账法成本类账户用来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由于成本是资产的转化形式,所以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即账户借方记成本的增加额,贷方记成本的减少额(或转出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期末成本数额。若会计期末,所有成本均转出,则期末就没有余额。其账户结构如图4-5所示。(3)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二、借贷记账法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即借方记收入的减少额或转出额,贷方记收入的增加额。由于贷方登记的收入增加额在期末都要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所以收入类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其账户结构如图4-6所示。(4)损益类账户的结构损益类账户按所反映的具体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二、借贷记账法费用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即借方记费用的增加额,贷方记费用的减少额或转出额。贷方登记的费用增加额一般也要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所以此类账户通常也没有期末余额。其账户结构如图4-7所示。二、借贷记账法3.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一记账规则包含下列两层含义:对于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在记入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的同时,必须记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记入账户借方的金额必须与记入账户贷方的金额相等。二、借贷记账法4.试算平衡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记账规则和会计等式的平衡理论,对某一会计期间的全部账户记录进行汇总计算和比较,以检查各类账户的记录是否正确、完整的一种方法。在借贷记账法下,试算平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二、借贷记账法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是指将本期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和本期所有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分别汇总后进行比较,以检查本期发生额账户处理正确性的方法。这种试算方法的基本原理是:(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每一项经济业务的账户记录都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将所有经济业务的账户记录汇总之后,也必然是“借贷必相等”。其计算公式如下: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二、借贷记账法余额试算平衡法是指将本期全部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和全部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分别汇总后,利用会计恒等式的原理来检验会计处理正确性的方法。这种试算方法的基本原理是:(2)余额试算平衡法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类账户和成本类账户的余额记在借方,表示期末资产总额;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余额记在贷方,表示期末权益总额;损益类账户一般没有余额。因此,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可以推断出,所有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应当等于所有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这一关系可用公式表现如下:全部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资产总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二、借贷记账法5.账户的对应关系账户的对应关系是指采用借贷记账法登记每项经济业务时,在有关账户之间发生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例如,“以银行存款10000元购入固定资产”这项经济业务,使“银行存款”和“固定资产”这两个账户发生了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这两个账户就互为对应账户。账户的对应关系具有以下作用:①可以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②可以检查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的处理是否符合有关经济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二、借贷记账法6.会计分录为了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在将经济业务记入账户之前,应先根据复式记账的要求编制会计分录。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指在记账凭证中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以及登记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会计分录有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简单分录是指一个账户的借方与另一个账户的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是指一个账户的借方与几个账户的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或者几个账户的借方与一个账户的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二、借贷记账法6.会计分录

确定账户。即首先分析每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名称。

分清借贷。即分析经济业务涉及的金额是增加还是减少,并确定该项经济业务应记入哪个账户的借方和哪个账户的贷方。

确定金额。根据经济业务确定应记入账户的借贷方金额。会计分录包括3项基本要素:账户名称、记账符号和应记金额。编制会计分录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项目五

核算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经济业务和成本计算专业能力理解实收资本和短期借款的概念、账户设置及其结构了解固定资产的标准,明确固定资产成本的构成明确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掌握供应过程的核算明确产品生产成本的构成,掌握生产过程的核算明确产品销售成本的构成,掌握销售过程的核算理解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概念及利润分配的原则掌握财务成果形成和分配过程的核算社会能力能认知不同种类的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经济内容能根据不同的经济业务,开设并应用各种会计账户能处理好与企业内外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关系方法能力能根据情境引例的需要查阅有关资料能编制借款利息计算表能计算外购材料的采购成本能登记制造费用总账和生产成本明细账能编制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计算表能计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核算资金筹集的经济业务核算供应过程的经济业务核算生产过程的经济业务核算销售过程的经济业务核算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过程的经济业务投入资本的核算借入资金的核算任务一核算资金筹集的经济业务一、投入资本的核算投资者设立企业,要先向企业投入一定的资本。按资本投入的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家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和外商资本。投资者可以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形式向企业投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在企业经营期内,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不得随意抽回。投入资本一、投入资本的核算1.“实收资本”账户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由于企业组织形式不同,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除股份有限公司对股东投入的资本应设置“股本”科目外,其余企业均设置“实收资本”科目,核算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人投入的资本。“实收资本”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其贷方登记实收资本的增加数额,借方登记实收资本的减少数额,期末贷余额反映企业实有的资本数额。该账户按投资主体不同设立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一)投入资本核算的主要账户设置一、投入资本的核算2.“银行存款”账户“银行存款”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其借方登记企业存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贷方登记企业存款的减少额,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的余额。一、投入资本的核算(二)投入资本核算的账务处理案例5-1:佳妍华公司收到天天公司投入的全新缝纫机30台,经双方确认,价值150000元。这笔业务的发生,一方面反映佳妍华公司投入的资本增加,记入“实收资本”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反映公司的固定资产增加,记入“固定资产”账户的借方。会计分录如下:借:固定资产——缝纫机 150000贷:实收资本——天天公司 150000二、借入资金的核算1.“短期借款”账户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它主要用于弥补企业临时性经营周转或季节性等原因出现的资金不足。“短期借款”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借入1年以内的各种借款。其贷方登记借入的各种借款,借方登记归还的借款,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尚未归还的短期借款。(一)借入资金核算的主要账户设置二、借入资金的核算2.“财务费用”账户“财务费用”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要资金等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筹资费和使用期间所发生的利息。其借方登记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如手续费、利息支出等,贷方登记利息收入和月末转入“本年利润”的财务费用。该账户期末无余额。该账户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二、借入资金的核算3.“应付利息”账户“应付利息”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其贷方登记资产负债表日按合同利率计算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