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二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南昌二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南昌二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南昌二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南昌二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昌二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①有一位资深的美国国会议员曾说,他在国会里作过无数次辩论演说,但只说服过一个人,那就是他自己。这位国会议员能这样自我调侃,是因为他很明白辩论自身的局限。②在论辩说理中,很少有人能直接说服对立一方。这并不表示他论证乏力,而是因为,一般来说,论辩式说理起到的是强化自己一方、而非软化对立一方的作用。因此,对立的双方就有可能在辩论中越说越僵。从微博叫骂发展到约架,便是辩论越说越僵的极端表现。③极端的越说越僵,这种情况在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中较少发生。这是因为,辩论者知道,在辩论中,理是说给“第三者”而不是说给对立方听的,论理不需要以压倒对立方为目的。④以第三者为说服对象,并由此来确定说理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便是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图尔敏对公共说理的一大贡献。在图尔敏之前,对说理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是以形式逻辑为着眼点的。⑤然而,图尔敏提出的说理分析模式却着眼于听众。具体而言,是那些立场中立,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第三者听众。例如,在法庭上,有争执的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同时还就对方陈述中的具体环节和细节提出质疑,各方在这么做的时候,是为了说服中立的法官或陪审员。⑥听众是谁,这是说理首先需要确定的,因为这会影响到实际的说理策略、方式,并使得说理具有说服或宣传的不同性质,例如,20世纪60年代曾经有过一场大张旗鼓的中苏两党论战,其实双方都不是为了说服对方(那是不可能的),而是为了争取第三者的同情和支持。然而,并没有多少国际的第三者对这种恶狠狠的论战感兴趣,因此,论战实际上是用来作为一种对内宣传的手段。这样的争论根本不可能达成任何共识或妥协,最后定然会以争论者们相互交恶,彼此变成势不两立的仇敌而告终。

图1图尔敏论证模式分析操作图⑦图尔敏论证模式所关注的是那种能够达成某种共识,至少是达成某种妥协的争论。它需要在争论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对方的主张和理由。简略而言,图尔敏论证模式包括六个要素:主张(claim)、前提(warrant)、依据(grounds)、支持(backing)、语气(modality)和反驳(rebuttal)(见图1)。它具有两个基本的认知特征,第一,说理中所有的主张、依据、前提、支持等,都是可以由对方诘问和质疑的。第二,决定说理一方是否有理的是中立的第三者(法官和陪审员),不是自己一方或反对一方的“粉丝”。在这两点上,图尔敏模式都不相同于形式逻辑论证。⑧形式逻辑论证是以它本身的说理结构为准的,对谁是说理的具体听众,那些听众会提出什么质疑等并不关心。例如,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张三打篮球,所以他个子一定很高。从形式逻辑的论证来看,这个说法是可靠的。但是,实际上张三个子不一定很高。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论证的大前提(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本身并不可靠。这样的说理有它的理性(它自己说得通),但却没有公共理性(别人无法接受它的前提)。形式逻辑,只是公共说理的最表层部分。⑨图尔敏论证模式着眼于权威的第三方,要求辩论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仔细检查自己论证的每一个部分,并尽量事先估计到对立一方可能提出的反对理由。法官和陪审员是典型的第三者听众,但是,在公共说理中,第三者是公众。公众往往并不像法官和陪审员那样拥有裁决的权威,公众所起的第三者作用是形成舆论,公众越是具备理性思考的素养,他们的舆论机制就会对争论说理的双方提出越高的文明礼仪要求。谁在争论中穷凶极恶、出口伤人,不管他说得多么头头是道,都已经先在第三者眼里成了不值得尊敬、不值得信任的人。⑩总之,在公共辩论和争论中,避免对立双方越说越僵的机制是普遍具有教养的公众所发出的舆论,他们以理性、客观和冷静的第三者身份来进行仲裁,而不是如情绪化的“粉丝”那样狂热地崇拜和偏袒一方。“粉丝”以“哄客”的面目出现在网络的公共空间,他们习惯于用暴力的酷语、色语和秽语来武断地表现自己的立场。在哄客成群的地方,论争者失去了必不可少的第三者听众,双方直接顶牛,越说越僵,最终变成仇寇。——选自徐贲《到底谁有理,问问第三方》1.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论辩式说理强化自己一方而非软化对立一方,可能导致越说越僵的极端结局。B.在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中,素养良好的公众发出的舆论会较少发生双方越说越僵的情况。C.图尔敏论证模式和形式逻辑论证是两种不同的说理方式,前者注重听众,后者重视自身说理结构。D.在公共说理中,说理结果的输赢成为衡量说理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2.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图尔敏模式中,说理一方要做好被对方质疑的准备,同时也可以质疑诘问对方,以此说服第三方。B.第6段中,中苏两党论战的例子可以用“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现状采取打动学生的说理策略,学生深受鼓舞”这一例子来替代。C.第9段中,比较法庭上的法官与作为第三方的公众,目的在于强调后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D.改善微博等平台的叫骂、网暴等不良风气需要提高微博用户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3.根据文意,以下情况最符合良好“公共说理”特征的是(

)(3分)A.博主刘某称《当家主母》剧组虐猫,刘某与剧组双方争论,刘某通过向百万粉丝博主爆料的方式炒作造谣博得公众同情,以图获得舆论支持。B.《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的批评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等几方面一一解释,并结合现实和历史典故阐述自己行为的合理性。C.《雷雨》中,闹罢工的工人鲁大海来到周家要求周朴园答应工人条件,痛骂周朴园恶行,结果被周朴园命令仆人拉下去,并被矿上解雇。D.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带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用自己坚守的“正义”理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8分)救命皮带滕敦太鲁山张良,商埠名镇。大清早,做生意的,赶路的,人来人往。谁也没在意,十字路口南侧小桥旁的榆树上,好像绑着一个人。终于,有人指着小桥喊:“快看,树上有个死人。”十多个好事者跑到桥上,只见一人被用皮带绑腰吊在树上,双眼紧闭,细看面容有些熟悉。“哟,这不是赵掌柜吗?快救人!”也巧了,赵掌柜在这个时候睁开了眼:“我这是在哪里?”他自己蒙圈,众人也蒙圈。“赵大掌柜的,你这是怎么回事?得罪人了?怎么被绑树上了?”赵掌柜低头看了看,又闭眼沉思了一会,猛然,抬手就打自己的脸:“唉,丢人,丢人啊!”说罢,自己用手解开皮带扣,有些摇晃地走了几步,回头抱拳:“多谢大家相助。还请保密。”众人不解,非要赵掌柜讲清楚。赵掌柜一跺脚:“嗨!昨晚与几个掌柜的喝多了,回家路上尿急,对着这棵树边尿边打盹,没想到尿完后,自己把自己扣在了树上,怎么也走不了。要吓死我了,还以为遇到‘堵’了。”本地有这个传说,行人要是夜里遇到“堵”,怎么走也离不开原来的地方。如果没人救,只能等到天明。众人就大笑,赵掌柜在镇上,那是数一数二的人物,自己把自己用皮带扣在树上睡了一夜,这是多么大的新闻!赵掌柜也觉得失了面子,他抽下腰间皮带,恨恨地扔在地上:“都怪这条皮带,让我出这个丑,再也不用了!”马上就有人抢着捡起:“哟,好皮带啊,全新的,你看这皮色,这料子,这铁扣,能用十多年啊!今早可没白来。”有明事儿的说话了:“打住。各位,你们真不明白啊,看皮带做什么?皮带老板还能用孬货?看这里。”众人的目光又聚焦到拴住赵掌柜的那棵榆树,估计是赵掌柜喝多了,被套住了走不动着急挣扎,坚硬的树皮全被磨掉了,而皮带内层丝毫未损。有人不解,有人恍然大悟:好皮带!在家中喝早茶的皮掌柜听说了这事后,手端茶壶,继续悠闲地在院中散步,脸上一副笑模样。忠心耿耿的郝管家忍不住了,他小声地试探:“掌柜的,赵掌柜这可是拿自己出丑来做广告啊,人家放大招了,咱们怎么办?都是皮带老店,不能让他家给比下去啊!”“不急。”皮掌柜面带微笑,扬长而去。赵掌柜用皮带挂在树上睡了一夜的新闻不胫而走,让他家的皮带名声大振,都订他的货。一时间皮掌柜生意大跌,伙计走了不少。皮掌柜也不强留,只是告诉他们:“以后做什么营生,质量要过得硬,少搞些虚头巴脑的把戏。”这厢皮掌柜的生意惨淡,那边日本鬼子开过来了,听说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寸草不留。镇上的有钱人大多跑了,而做皮带生意的赵掌柜和皮掌柜,却不约而同地选择留下。赵掌柜没走是因为他外甥,唐庄的唐大闯子拉起了一帮队伍,十七八人,号称护乡队,说要打鬼子,保乡邻,到处征粮要钱。赵掌柜是要多少给多少,还告诉外甥:“镇上皮掌柜有钱,多要。”唐大闯子就带队伍到了皮掌柜的皮记店,皮掌柜好酒好饭好招待,临行捧出一些铜板:“大侄子,这几年生意不好,实在没钱,你看……”唐大闯子不慌不忙,拉条板凳又坐下。“姓皮的,你家祖传皮带店,生意做那么远,缺这几个钱?不给钱,兄弟们就住你家帮你看店吧,你家里有好酒好肉,尽管上吧!”皮掌柜摇头,进屋,捧出一包银子:“这是伙计们一年的工钱,再没有了。你们打鬼子护乡邻,我砸锅卖铁也得支持!这样,三个月内,我出一百条皮带,让兄弟们武装起来,打鬼子也有精神!”唐大闯子不屑:“我才不足二十人,要这么多皮带有毛用!”皮掌柜一抱拳,大声地说:“各位兄弟爷们,你们打鬼子保家乡,是爷们干的事!以后队伍壮大,成千上万不在话下,区区一百条皮带,到时还不够呢。”唐大闯子听得高兴:“好,三月后交货。”工钱没了,皮记店的伙计又走了几个。皮掌柜顾不了这些,吆喝老婆孩子一齐动手制作皮带。他亲自设计,用最好的皮料,将皮带加宽,加厚,加里层毛。赶在三月期限内完工,可找不到唐大闯子的队伍了。这小子还没见日本鬼子的影子,就带着兄弟们躲到了南边的丘陵里,早忘了皮带的事。皮掌柜自有他的道道,他打听到唐大闯子藏身处,亲自带伙计们背去一百条皮带,还带了一些粮食,几十把磨得锋利的长柄标枪。临走,留下一句话:“我是个爷们,说话算数;兄弟们打鬼子保家乡,更是爷们!”唐大闯子那帮兄弟被感动了。十几个汉子扣上皮带,在山沟里挥舞长枪,气贯丹田,呐喊刺杀,发誓遇到小鬼子,给他点颜色看看。鬼子兵听说有这支武装力量,派出人马围剿。唐大闯子他们的长柄标枪哪敌得过鬼子的三八大盖,被鬼子追得到处躲藏,最后还是被包围了。十几个弟兄们背靠背围成一圈,四周都是鬼子。两个兄弟挥舞着标枪冲上去,就倒下了。鬼子把子弹卸了,开始拿这些“活靶子”练习刺杀。唐大闯子红了眼,大声吼道:“兄弟们,咱们的标枪长,冲出去的。”众兄弟呐喊着,朝一个方向冲了上去。唐大闯子身中六七刀,与五个兄弟逃了出来,在西陡沟的深树林里会合。好命大!唐大闯子让大家把上衣脱了,撕开,包扎伤口。众人脱掉上衣,低头,却发现身上伤口不多。只见每人的宽皮带上都有七八条刺刀的口子,有歪有斜,有深有浅,都没刺透。那是皮掌柜做的加厚加宽皮带,挡住了日本人尖利的刺刀。唐大闯子带头,众兄弟朝着镇子的方向跪下:“皮掌柜,恩人哪!”(选自《黄海文学》,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赵掌柜自己打自己,连说两次“丢人”,走几步又回头抱拳请求大家保密,意在设置悬念,为下文情节展开做铺垫。B.皮掌柜听说赵掌柜的新闻后仍悠闲地散步,一副笑模样,其“笑”是对赵掌柜为自己皮带做广告而故意出丑的嘲讽。C.皮掌柜亲自带伙计们把一百条皮带、粮食和长柄标枪送给唐大闯子,是希望这些物资能帮助唐大闯子带队好好打鬼子。D.皮掌柜用最好的皮料,将皮带加宽、加厚的描写为后文皮带挡住了日本人尖利的刺刀的情节做了伏笔,使得小说结构严密。5.下列对赵掌柜做广告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赵掌柜扔皮带,马上就有人抢着捡皮带、夸皮带,证明了这个人确实是“托”。B.赵掌柜把皮带扔到地上,认为是皮带让他出丑,似乎有意吸引大家关注皮带。C.有关“闭眼沉思”“恍然大悟”等神态描写,暗示赵掌柜很有可能是在“打广告”。D.赵掌柜皮带销量大增,皮掌柜皮带生意大跌,显示了赵掌柜的广告做得很成功。6.小说设计了多个矛盾冲突,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7.皮掌柜的人物形象富有张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皮掌柜的人物形象。(6分)二、古诗文阅读(共4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9小题,2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4题。文本一: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节选自《答司马谏议书》)文本二:壬申,以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固辞不拜。初,光素与王安石厚,及行新法,贻书开陈再三,又与吕惠卿辩论于经筵,安石不乐。帝欲大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光,外托劘【注】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及安石称疾不出,帝乃以光为枢密副使,光辞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陛下诚能罢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助役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青苗之散,使者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十年之外,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常平又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疏凡九上,帝使谓之曰:“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光对曰:“臣未受命则犹侍从也,于事无不可言者。”会安石复起视事,乃下诏允光辞,收还敕诰。(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注】劘(mò):规劝,直言劝谏。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上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常平A又废B加之C以师旅D因之E以饥馑F民之羸者G必委H死沟壑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昨日蒙教”中的“蒙”与下文“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中的“蒙”字含义相同。B.“举先王之政”与“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C.“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中的“固”与下文“固辞不拜”中的“固”字含义不同。D.“诚能罢制置条例司”与“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10.对下列各项,对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秦人不暇自哀

(两句句式结构不同)B.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

(两句句式结构不同)C.至于怨诽之多/

终必不蒙见察

(两句句式结构相同)D.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又与吕惠卿辩论于经筵

(两句句式结构相同)11.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与“若徒以禄位荣之”中的“荣”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择善而从之B.以兴利除弊C.不念居安思危D.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本一中王安石对司马光指责自己“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等逐一作了反驳,事理充足,具有强大的说服力。B.文本二中王安石认为司马光虽不能对国政形成危害,但是如果让他处在高位,他就会成为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的一面旗帜。C.文本二中宋神宗之所以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是因为他认为司马光为人正直,有军事才能,而且当时王安石称疾不出。D.司马光拒绝接受宋神宗任命他为枢密副使,他看重的不是自己官职的高低和俸禄的多少,而是朝廷能否采纳自己的建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4分)(2)会安石复起视事,乃下诏允光辞,收还敕诰。(4分)14.文本二中司马光分析了青苗法给国家带来的危害,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宋】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①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②,杜若③满芳洲。【注】①沉累:指屈原。②虞舜:虞是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舜为其领袖,故称虞舜。③杜若;一种芳草。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词的上阕描绘出洞庭湖的美好风光,君山暮霭萦绕,沅湘两岸草木葱茏,境界阔大高远。B.从日落西山到缺月升空,词人凭栏久立,沉迷美景,旅途劳累随风而逝,愉悦之情油然而生。C.下阕开头五句运用夸张、反问、排比等手法描绘岳阳楼的雄伟,跌宕飞动,为下文抒情铺垫。D.词人因屈原展开联想,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尾句以景结情,意蕴悠长。16.请分析本词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月”这一意象在画面营造、意境氛围、情感表达上的不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

”用比喻手法劝谏皇帝要有度量,不能骄傲自满;“

”劝谏皇帝要“兼听则明”,多听取臣下的意见。(2)《阿房宫赋》中,“

”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的宏伟气势。“

”指出阿房宫利用自然,依山而建。(3)“半山文善用揭过法,只下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刘熙载),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用“

”指出了人们的习惯和士大夫的苟且保守。(4)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以“

”展示了自己虽头发稀疏而依然稳稳立身天地间的形象。(5)《游园》中,杜丽娘看到花园中繁花似锦的美好景象,在春色满园无人欣赏的感叹中夹杂着深深的伤感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莎士比亚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他在戏剧史上的重要性不在于他写了什么,

。他打破了传统古希腊古罗马悲喜剧的界限,叙事方法上不再拘泥于“三一律”原则,使得戏剧情节更加丰富。并且在剧本中

,例如《哈姆雷特》的主线是哈姆雷特为父报仇,两条辅线是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为父复仇,辅线补充主线,共同叙述悲剧故事。此外,莎翁还善于外化人物的内心,多运用独白、事件、动作等来展示人物内心。莎士比亚的戏剧

,他常常以诗人般的激情、抒情的笔调和天才的想象力,歌颂人文主义理想中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同时,因为莎士比亚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现实主义风格也是始终贯穿其中的。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三一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1972年,(我们)终于找到了这个熔点在156~157°C的无色晶体---C12H22O5,,将其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B.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从不进入对方的世界,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C.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D.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说“木叶”》)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①“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也有“满地下竹景参差,苔痕淡淡。”有诗为:“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②“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贾政把这里种植的海棠称作“女儿棠”。抱厦上悬有“怡红快绿”的匾额。③“四面环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皆遮住……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味芬气馥,非花可比。”可谓外则“无味”,内藏“清雅”。有诗题名为“蘅芷清芬”。20.结合景物特点,三个材料分别对应了大观园中的哪些馆苑?请写出馆苑名称。(3分)馆苑名称:①

21.请在①②中选择其中的一则材料,写出居住此馆苑的主人并分析环境特点烘托了怎样的人物形象。(6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讨论《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等悲剧作品的意义时,语文老师引用鲁迅的名言“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并解释道:“虽然是毁灭,但价值更凸显了。”班里的同学却对此产生了一些疑惑:同学甲:悲剧会不会让人们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呢?同学乙:这些悲剧似乎离我们的时代和生活太远了,有什么意义呢?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写一篇文章,至少为一位同学答疑解惑,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唯一标准”错误,原文为“在公共说理中,第三者是公众。公众往往并不像法官和陪审员那样拥有裁决的权威,公众所起的第三者作用是形成舆论,公众越是具备理性思考的素养,他们的舆论机制就会对争论说理的双方提出越高的文明礼仪要求。谁在争论中穷凶极恶、出口伤人,不管他说得多么头头是道,都已经先在第三者眼里成了不值得尊敬、不值得信任的人”,可见公众舆论也是说理成功与否的标准,选项表述绝对化。2.C.“第9段中,比较法庭上的法官与作为第三方的公众,目的在于强调后者同等重要的地位”错误。第9段主要谈图尔敏模式着眼于权威的第三方,比较法庭上的法官与作为第三方的公众,不在于强调后者和法官一样重要,而是说明公众以舆论机制而非权威在公共说理里起到重要作用。3.B.根据文本,论理不以压倒对立方为目的,而是以第三者(听众)为说服对象,说理目的不在于赢得论辩(不以压倒对立方为目的),而在于能够达成某种共识或妥协,强调逻辑、信誉和情绪。A.错误。虽然关注了第三方公众,但手段恶劣,最终还是会导致网络叫骂,且以压倒对方为目的。B.正确。王安石给司马光写信不仅从自己的立场阐明自己变法的缘由,还关照了司马光的观点和历史现实背景,表面上是和司马光写信,其实考虑到了朝中的第三方——其他大臣,对司马光非常尊重。C.错误。鲁大海痛骂周朴园,周朴园命令仆人(将鲁大海)拉下去,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以压倒对方为目的,且并未关注第三方。D.错误。苏格拉底的说服对象是格黎东,是以压倒对立方为目的,不符合公共说理的定义。4.A“意在设置悬念,为下文情节展开做铺垫”表述有误,此情节对后文情节没有推动作用。5.A“证明”“确实”等缺少充分的证据,“马上就有人抢着捡皮带、夸皮带”仍然只是猜测这个人是“托”。6.①日军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冲突;②赵掌柜与皮掌柜之间生意上的竞争的冲突;③皮掌柜和赵掌柜观念不同的冲突,赵掌柜打广告,皮掌柜不赞成打广告;④唐大闯子索要的钱财和皮掌柜无法满足的冲突。7.①皮掌柜做生意:坚持质量,即使生意惨淡,仍要确保质量过关。②皮掌柜做人:恪守诚信,坚守给护乡队送一百条皮带的承诺。③皮掌柜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积极支持抗日。④皮掌柜有远见卓识:为十几人的护乡队准备的一百条皮带,并且都加宽,同时体现了他的抗日精神。8.BDF常平仓也废了,有军队来攻打我们,接下来又有饥荒,这样羸弱的百姓一定会死于沟壑,强壮的必然聚集成为盗贼,这是这件事必然到来的结果。“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结构对称,各自断开,“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沟壑”作“委死”的后置状语,不可断开。9.BA.正确。都是承蒙。句意: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再三考虑君实对我的重视厚遇。B.错误,含义不同。施行;攻克,占领。句意: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C.正确。含义不同。本来;坚决。D.正确。果真,如果;诚心。句意:陛下果真能够罢掉制置条例司。/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10.A(A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B.判断句C定语后置句,被动句D判断句,状语后置句)11.D例句为形容词活用动词,使……荣耀;A形容词活用名词“好的意见”;B形容词活用名词“有利的事”;C形容词活用名词“安定的生活(环境)”D形容词活用动词“使端正”12.C“是因为他认为司马光为人正直,有军事才能”错误,原文是说“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是司马光说自己“为人正直”,“有军事才能”于文无据。13.①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考虑到迁都适宜就采取行动,是因为他认为正确且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②适逢王安石复出主持政事,皇帝才下诏书允许司马光辞职,收回命令。(1)“为”,因为;第一个“度”,名词,计划;第二个“度”,动词,考虑;“义”,适宜。(2)“会”,适逢,正赶上;“复起”,复出;“视事”,主持政事;“敕诰”,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14.①时间久了老百姓变得日益贫困。②国家遇到战争或灾荒。③弱者死于荒野,强者聚众为盗。参考译文:文本二:壬申年(1071),任命司马光担任枢密副使,司马光坚决推辞不肯拜官。当初,司马光跟王安石一向交情深厚,等到王安石推行新法,写信给王安石再三陈述变法之弊,又跟吕惠卿在御前讲席展开辩论,王安石很不高兴。皇帝想要重用司马光,征求王安石的意见。王安石说:“司马光表面上直言劝谏皇上,内心却在讨好下臣。所说全部是危害国家政务的,所结交的人都是对国政有危害的人,如果想将司马光安置在身边,让他参预讨论国家大事,这是关系到国家走向繁荣还是走向削弱的关键。司马光的才能怎么能对国政形成危害?但是他处在高位,那些有反对意见的人会倚重他。韩信树起汉的红色旗,赵地士兵勇气丧失。现在任用司马光,这就是给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树起一面红色旗帜。”等王安石称病在家,皇帝于是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推辞说:“陛下所以任用我,大概是了解我疏狂率直,也许对国家有点好处。如果仅仅是用俸禄和职位使我荣耀,而不听取我的意见,是将官位当作私恩,而不是真正任用人。我只是拿俸禄和职位作为自己的荣耀,而不能拯救百姓于灾难之中,这是盗窃国家的名位和车服仪制来为自身谋私利。陛下果真能够罢掉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施行青苗、助役等法令,即使不任用我,我得到的恩赐也很多了。青苗钱散发以后,使者担心他们拖欠债务,一定要让富人替穷人担保,以后贫穷的人不能偿还债务,就会向四方逃走;富裕的人不能离开,一定会被责令偿还其他人家所欠的债。十年以后,贫困的人跑光了,富裕的人也变成穷人了。常平仓也废了,有军队来攻打我们,接下来又有饥荒,这样羸弱的百姓一定会死于沟壑,强壮的必然聚集成为盗贼,这是这件事必然到来的结果。”他多次上疏,皇帝派人对他说:“枢密,是掌管军事的,官员各有各的职责,不应该拿其他事情来说话。”司马光回答说:“我没有接受任命,就还是侍从,对于任何事情没有不能说的。”适逢王安石复出主持政事,皇帝才下诏书允许司马光辞职,收回命令。15.B“沉迷美景,旅途劳累随风而逝,愉悦之情油然而生”错,词人自称“倦游客”,指仕宦不得意而思退归,并非旅途劳累;长久地“倚栏杆”也没有体现愉悦之情。16.①画面营造不同。一为春天的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一为秋天的将圆之月,把自己的光辉分给洞庭,用江水之澄澈映衬月光的皎洁。②意境氛围不同。本词借缺月渲染了一种凄凉沉郁的气氛,为下阕做铺垫;《过洞庭》情景交融,水天相印,水月澄澈,营造出澄澈广阔的意境,也是词人心灵之澄澈。③情感表达不同。本词抒发作者的离忧;《过洞庭》表现了词人的磊落胸怀。17.(1)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2)

覆压三百余里

骊山北构而西折(或各抱地势)

(3)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4)

短发萧骚襟袖冷

稳泛沧浪空阔

(5)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18.A文中“三一律”的引号表特定称谓。A.特定称谓。B.特殊含义。C.特殊含义。D.引用。19.①而在于他怎么写②往往设计多条叙事线索③充满浪漫主义色彩20.潇湘馆

怡红院

蘅芜苑21.材料①主人:林黛玉:潇湘馆翠竹掩映,青竹绿苔,幽静清雅,饱含书香墨香,衬托了林黛玉清高孤傲、才情出众;潇湘馆的竹子,暗含湘妃泪的典故,与林黛玉常常流泪的性格相符,体现了人物的命运结局。材料②主人:贾宝玉:庭院中的芭蕉和海棠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海棠花可以用来比喻大观园中的女儿,庭院的芭蕉和海棠形成了双美对立的诗情画意,充满了脂粉的气息,这又从侧面展现出了庭院主人的女儿之情。在这种清新和脂香相结合的环境中,景物的设置使贾宝玉的性格和庭院的清新优雅融合在一起,封建社会和长辈的思想禁锢在这里释放出来,这些景物就成了他的思想和感情的寄托,使他心底最纯真的情感得以流露。22.作文:审题解读: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讲述的是一次课堂讨论,讨论的话题是关于《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等悲剧作品的意义,语文老师引用鲁迅先生的名言并解释“虽然毁灭,但价值更凸显”。学生们对此产生了疑惑,主要有两类观点:悲剧会不会让人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这些悲剧离我们太久远,其意义何在。题目要求至少为一位同学答疑解惑,可见本次作文的主题是:这些悲剧是否会引起我们的负面情绪?对我们今天的时代和生活有什么意义?首先解读鲁迅的名言。何为悲剧?鲁迅眼中的“悲剧”应该是对严肃行为的摹仿,目的是激发起怜悯和恐惧的情绪,让人得到宣泄和净化。悲剧冲突的实质正是人所代表的正义精神,即“人生有价值的东西”与永远不能满足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在这一冲突中,人的生命等美好的东西可能会遭到摧残和毁灭,但精神取得了胜利,人们在观赏悲剧时能激起积极向上的情感。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这违背了人们追求成功、收获和圆满的意志,会让读者心中产生巨大的缺失感和遗憾感,不仅不会让人们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反而更能激起读者对有价值的、充满正能量的东西的渴望、追求和维护,进一步强化读者心中积极向上的能量。当然对于极度悲观的人来讲,悲剧可能会激发其悲观厌世的想法,但与其说是悲剧让其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不如说其本身就有这样的想法,并不是悲剧使然。作品中被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如人物性格中的美好品性或者作品彰显的正能量和主题思想,具有恒久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引人深思,催人奋进。如《窦娥冤》,这个剧本富有时代精神,剧中对政治黑暗与官场腐败的揭露具有极其普遍的社会意义,引人警醒;窦娥和婆婆过着孤单无依的生活,她在不幸的生活之中恪守礼教、安分守己,而蒙冤之后她的勇敢抗争、坚强不屈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些可以说都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如《雷雨》,它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其中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在命运的困顿中苦苦挣扎而又难逃摧残和拷打的人性。《雷雨》这部人生悲剧是有意义的,所显示的是天地间的“残忍”,体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阅读这部作品不仅能让读者体会这种苦难,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能给予读者生活的力量。《哈姆莱特》,其价值不仅仅在于作品最后的悲惨结局,同时还在于作品带给人们沉重的反思,对哈姆莱特命运的反思,对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社会背景的反思。从“答疑解惑”“认识与思考”可知,文体是议论文。行文构思上,可以选择其中一部作品,运用层进式结构,分析其悲剧性之所在,如《窦娥冤》蒙冤而死;接着分析这一悲剧之中有价值的东西,如窦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