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三中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三中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三中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三中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三中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聊城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遗传学规律及其发现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时B.染色体是由基因组成的,其上不带致病基因也可能导致遗传病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但表现为伴性遗传D.并非所有具性别分化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答案〗D〖祥解〗1、性别决定只出现在雌雄异体的生物中,雌雄同体生物不存在性别决定问题。2、XY型、ZW型是指决定性别的染色体而不是基因型,但性别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其传递遵循分离定律。【详析】A、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为受精作用,A错误;B、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带致病基因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错误;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随性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D、有的生物如蜜蜂,没有性染色体,但因染色体组数的不同决定其性别,D正确。故选D。2.野生型果蝇对杀虫剂敏感(无抗性),突变型果蝇对杀虫剂不敏感(有抗性)。将野生型雄蝇和突变型雌蝇杂交,F1均为有抗性果蝇,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有抗性果蝇与无抗性果蝇的数量比为3: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据F1表型推测,有抗性为显性性状B.突变型果蝇体内可能产生新型蛋白质C.据F2表型及比例推测,抗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可根据亲本组合再设计反交实验探究基因位置〖答案〗C〖祥解〗分析题意,将野生型雄蝇和突变型雌蝇杂交,F1均为有抗性果蝇,说明有抗性是显性性状,设相关基因为A、a,则野生型为aa,该性状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详析】A、将野生型雄蝇和突变型雌蝇杂交,F1均为有抗性果蝇,说明有抗性是显性性状,A正确;B、基因决定蛋白质合成,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故突变型果蝇体内可能产生新型蛋白质,B正确;C、设相关基因为A、a,据题干信息无法推断抗性基因的位置,因为无论是AA×aa→Aa×Aa→A-:aa=3:1,还是XAXA×XaY→XAXa、XAY→XAXA、XAXa、XAY、XaY,均符合题意,C错误;D、欲进一步探究基因的位置,可根据亲本组合再设计反交实验进行验证:若正反交结果相同,说明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位于X染色体,D正确。故选C。3.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部分细胞分裂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含有四个染色体组,②③④均含两个染色体组B.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C.①②中均有可能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D.②④中均有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答案〗C〖祥解〗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分布在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分布在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析】A、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①含有四个染色体组,②③④均含两个染色体组,A正确;B、动物睾丸中精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B正确;C、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D、若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可能携带等位基因,因此②④中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正确;故选C。4.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型,为探究该植物花色的遗传规律,随机选取多对紫花和白花均为纯种的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亲本F1F1自交得到的F2紫花×白花紫花紫花:白花=15:1A.该植物花色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该植物花色遗传可能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a、B/b)C.该植物花色遗传可能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花粉有6/7不育D.该植物花色遗传可能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aa个体有3/5致死〖答案〗D〖祥解〗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实验,自然状态下全是纯合子。【详析】A、由上述分析可知,豌豆花色遗传出现了一定的性状分离比,说明植物花色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A正确;B、根据F2中紫花:白花=15:1,植物花色遗传可能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即为紫花,而只有aabb为白花,且F1的基因型为AaBb,B正确;C、若是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花粉部分不育,则根据后代有紫花和白花出现,说明F1能产生两种配子,即F1为杂合子,产生雌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不受影响,即雌配子A:a=1:1,而产生雄配子中a所占雄配子比例可设为x,根据F2中白花占1/16,可知1/2x=1/16,解得x=1/8,即雄配子中A:a=7:1,即含a的花粉有6/7不育,C正确;D、若是受一对基因(A/a)控制,aa个体有部分致死,则亲本紫花为AA,白花为aa,F1为杂合子Aa,没有致死情况下自交后A_:aa=3:1=15:5,而实际因为致死A_:aa=15:1,aa个体有4/5致死,D错误。故选D。5.线粒体DNA(mtDNA)是线粒体中的遗传物质,mtDNA是一种环状双链DNA分子。某mt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所占的比例为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该mtDNA的基本骨架B.该mt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和两个磷酸基团相连C.该mt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会消耗210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若该mtDNA分子中的这些碱基随机排列,可能的排列方式共有4500种〖答案〗D〖祥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析】A、根据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可知,在环状DNA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该mtDNA的基本骨架,A正确;B、该mtDNA分子为环状,因此,其中每个脱氧核糖都和两个磷酸分子相连,B正确;C、mt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所占的比例为40%,则G+C=60%,又因为双链DNA分子中A=T、G=C,则G=C=30%,因此,该mtDNA分子中胞嘧啶的数量为1000×30%=300个,该连续复制3次,形成23=8个DNA分子,相当于新合成7个DNA分子,则会消耗300×7=210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正确;D、某mt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500个碱基对,如果每种碱基都是无限多,该mtDNA分子可能的排列方式共有4500种,但该mtDNA分子中A+T所占的比例为40%,C+G占60%,因此该mtDNA分子可能的排列方式少于4500种,D错误。故选D。6.某科研小组利用小鼠、R型和S型肺炎链球菌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中细菌甲和乙分别对应R型细菌和S型细菌B.经过步骤②后,鼠2血液中含有活菌甲和活菌乙C.加热致死菌乙中的某种转化因子能使活菌甲转化成活菌乙D.鼠5经过步骤⑤后死亡的原因是死菌甲中某种物质使活菌乙转化为活菌甲〖答案〗D〖祥解〗R型肺炎链球菌不会使人或小鼠患病,因此无致病性。S型肺炎链球菌有致病性,可使人或小鼠患肺炎,小鼠并发败血症死亡。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内含有的“转化因子”能够促进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详析】A、注射活菌甲的鼠1存活,说明细菌甲无致病性,对应R型细菌;注射活菌乙的鼠4死亡,说明细菌乙有致病性,对应S型细菌,A正确;B、步骤②是将活菌甲与加热致死的细菌乙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结果鼠2死亡,将从鼠2体内分离出的活菌乙注射到鼠4体内,导致鼠4死亡,说明有部分活菌甲转化为活菌乙,且转化的性状能够遗传,因此鼠2血液中含有的活菌类型有甲和乙,B正确;C、结合对B选项的分析可推知:死菌乙中某种转化因子能使活菌甲转化成活菌乙,C正确;D、鼠5经过步骤⑤后死亡的原因是活菌乙能使鼠致死,活菌甲不具有致死效应,D错误。故选D。7.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若甲组用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乙组用14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的大肠杆菌由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获得B.甲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含3H、35SC.乙组子代噬菌体的DNA均含14C、32PD.由甲乙两组实验可说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答案〗A〖祥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同位素示踪法分别标记噬菌体外壳(35S)和噬菌体的DNA(32P),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分别检测放射性出现的部位(悬浮液/沉淀)。实验结果:32P组沉淀中出现较强的放射性,说明DNA能进入大肠杆菌,且在新的噬菌体中也发现了32P,说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35S组悬浮液中放射性较强,说明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详析】A、甲组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是由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获得,A正确;B、3H标记的噬菌体,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以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因此甲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含35S,均不含3H,B错误;C、14C标记的噬菌体,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以大肠杆菌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进行半保留复制,乙组子代噬菌体的DNA均含32P,少部分含14C,C错误;D、甲乙两组均无法区分DNA和蛋白质,无法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D错误。故选A。8.“中心法则”反映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其中某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该过程的酶为RNA聚合酶B.a链的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C.b链上相邻的3个碱基可以组成一个密码子D.该过程中遗传信息从DNA向RNA传递〖答案〗B〖祥解〗分析题图,该过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单链,为逆转录过程。【详析】A、图示为逆转录过程,催化该过程的酶为逆转录酶,A错误;B、a为RNA,相邻的两个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B正确;C、a(RNA)链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密码子不在b(DNA)上,C错误;D、该过程为逆转录,遗传信息从RNA向DNA传递,D错误。故选B。9.生活中,手机的人脸识别解锁、购物时的刷脸支付等都运用了人脸识别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面部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过程涉及中心法则的全过程B.某人脸部不同细胞含有蛋白质的种类不同,原因是DNA不同C.面部细胞中相关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D.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人脸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答案〗D〖祥解〗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详析】A、面部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过程涉及转录和翻译,不涉及中心法则的全过程,A错误;B、某人脸部不同细胞含有蛋白质的种类不同,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NA是相同的,B错误;C、面部细胞中相关基因有些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有些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直接控制性状的,C错误;D、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人脸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每个人(同卵双胞胎除外)的DNA都不一样,D正确。故选D。10.冠状病毒严重依赖一种名为“移码”的特殊机制来调节病毒蛋白的水平。“移码”是指冠状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核糖体向前或者向后滑动一个或两个核苷酸的现象。据研究,这种情况几乎不在健康细胞中发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冠状病毒的“移码”过程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病毒发生基因突变B.冠状病毒的“移码”过程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肽链变长C.“移码”现象若在正常人体细胞中发生,可能导致有关性状的改变D.“移码”通过调控翻译过程,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答案〗A〖祥解〗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翻译的场所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翻译的本质是把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转化成为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特定排列顺序。【详析】A、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因此“移码”不会影响DNA的结构,即该现象不会导致某些基因的碱基发生增添或缺失,不会导致基因突变,A错误;B、由于核糖体移动的距离有变化,则可能会导致mRNA上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或者延迟终止,可能会导致肽链变短或者变长,B正确;C、“移码”现象若在正常人体细胞中发生,可能使合成的肽链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有关性状的改变,C正确;D、由于核糖体移动的距离有变化,从而导致肽链相应位置上的氨基酸的种类发生改变,即氨基酸的顺序发生改变,因此“移码”通过调控翻译过程,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故选A。11.某种小鼠体毛的黄色(显性基因Avy控制)与黑色(隐性基因a控制)为一对相对性状。将纯种黄色体毛小鼠与黑色体毛小鼠杂交,F1表现出介于黄色与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毛色。研究表明:Avy基因甲基化会抑制其表达,且甲基化的位点数量与抑制程度呈正相关,这种甲基化不影响基因的碱基序列和DNA复制,并且可以遗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vy基因甲基化程度越高,F1小鼠的体毛颜色越深B.Avy基因甲基化属于基因突变,这种变异具有不定向性C.Avy基因甲基化不影响D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D.在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个体的表型也可能不同〖答案〗B〖祥解〗表观遗传学的主要特点:1、可遗传的,即这类改变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能在细胞或个体世代间遗传。2、可逆性的基因表达调节,也有较少的学者描述为基因活性或功能调节。3、没有DNA序列的改变或不能用DNA序列变化来解释。【详析】A、据题意“Avy基因甲基化会抑制其表达,且甲基化的位点数量与抑制程度呈正相关”,Avy基因控制黄色,a基因控制黑色,将纯种黄色体毛小鼠与黑色体毛小鼠杂交,F1基因型为Avya,基因甲基化程度越高,F1小鼠的体毛颜色越深,A正确;B、基因突变DNA分子上碱基对增添、缺失、改变,进而引起基因结构改变,Avy基因甲基化未改变其遗传信息,不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C、基因甲基化可能阻止RNA聚合酶与基因的结合,导致转录无法完成,但不影响D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C正确;D、表观遗传的现象说明在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的表型也可能不同,D正确。故选B。12.普通棉花均为白色,粉红色棉花在生产中有重要的商业价值。下图为育种专家利用白色棉培育出粉红色棉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F1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结果B.基因重组导致F2出现性状分离C.F2全部植株自交,F3中粉红色棉植株的比例约为1/3D.利用无性繁殖可获得大量的粉红色棉〖答案〗B〖祥解〗分析题图可知:经辐射处理后,棉花植株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变为b基因属于基因突变,一条染色体上的片段部分缺失,导致B基因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详析】A、由分析可知,经辐射处理后,F1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B、F2出现性状分离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而是等位基因分离和精卵细胞随机结合的结果,B错误;C、F2中可育植株及比例为1/3深红色棉和2/3粉红色棉,F2自交,F3中粉红色棉植株的比例约为2/3×1/2=1/3,C正确;D、利用无性繁殖可获得大量的粉红色棉,D正确。故选B。13.某种蝗虫正常二倍体雌性个体染色体组成为22+XX,雄性个体染色体组成为22+XO(只有一条性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雄性的X染色体随机分配到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情况下,雌雄个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均能形成12个四分体B.基因型为AaXB的雄性蝗虫,经过减数分裂只能产生1种雄配子C.同一分裂类型的相同时期,雌雄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相同D.雄性个体中,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答案〗C〖祥解〗根据题意可知,雌雄蝗虫的性染色体数目不同,雌性个体染色体组成为22+XX,雄性个体染色体组成为22+XO(只有一条性染色体),雌性产生的雌配子为11+X,雄性产生的雄配子是11+X或11+O。【详析】A、雄性个体染色体组成为22+XO,由于只有一条X染色体,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只能形成11个四分体,A错误;B、雄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基因型为AaXB的雄性蝗虫,基因型也可写作AaXBO,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AXB、AO,aXB、aO共4种雄配子,B错误;C、雄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不影响其染色体分组,只是一个染色体组可能比正常染色体组少一条染色体,因此同一分裂类型的相同时期,雌雄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相同,C正确;D、雄性个体中,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的染色体数为22+XO,含有23条染色体,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中含有染色体情况为22+XX或22+O,即含有24条染色体或22条染色体,因此雄性个体中,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相同,D错误。故选C。14.普通小麦是由原始小麦与不同物种杂交,并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杂种Ⅰ成为拟二粒小麦原理是基因重组B.拟二粒小麦属于四倍体,正常可能会产生AA、BB、AB三种类型配子C.杂种I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28条染色体D.原始小麦比普通小麦茎粗壮,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答案〗C〖祥解〗分析题图:原始小麦与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属于不同物种,杂交子代获得杂种I,经过人工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后获得拟二粒小麦,再与节节麦杂交,获得杂种II,再经过人工诱导处理,获得普通小麦,属于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详析】A、据图可知,原始小麦染色体组成是AA,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染色体组成是BB,两者杂交后代染色体组成是AB,由杂种Ⅰ成为拟二粒小麦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A错误;B、拟二粒小麦染色体组成是AABB,属于异源四倍体,正常可能会产生AB一种类型配子,B错误;C、杂种I染色体组成是AB,细胞中有14条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28条染色体,C正确;D、原始小麦是二倍体,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普通小麦茎粗壮,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D错误。故选C。15.果蝇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C.F1出现红眼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8 D.F1雌性果蝇中纯合子占1/4〖答案〗C〖祥解〗由长翅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残翅bb果蝇,可知亲代长翅果蝇为杂合子Bb,F1代中残翅概率为1/4。又根据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bbXrY,可知F1代雄果蝇中白眼的概率为1/2,从而判断亲本雌果蝇为红眼杂合子,基因型为XRXr,则父本为白眼,基因型为XrY。【详析】A、长翅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残翅bb果蝇,可知双亲都为Bb;F1代雄果蝇中白眼的概率为1/2,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XRXr,因此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A正确;B、亲本雌果蝇基因型为XRXr,为红眼,则父本为白眼,基因型为XrY。不论父本还是母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均占1/2,B正确;C、亲本为BbXRXr和BbXrY,F1代出现红眼长翅雄果蝇B_XRY的概率为3/4×1/4=3/16,C错误;D、亲本为BbXRXr和BbXrY,F1雌性果蝇中纯合子=(BB+bb)XrXr=1/2×1/2=1/4,D正确。故选C。二、不定项选择题16.取哺乳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又在未标记的培养液中完成减数分裂过程,共产生8个精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有一半含3H标记B.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3H标记C.次级精母细胞中始终有一半的染色体含3H标记D.可能存在每条染色体都含3H标记的精细胞〖答案〗BD〖祥解〗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在含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进行一次DNA复制后形成的所有DNA都是只有一条链有标记,一条链没有标记。若继续进行第二次DNA复制,由于培养液中不含标记,则形成的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DNA中,一个DNA的一条链有标记,另一个DNA的两条链都不含标记。【详析】A、精原细胞若进行有丝分裂,由于在含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进行一次DNA复制后形成的所有DNA都是只有一条链有标记,一条链没有标记,所以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每个DNA均有一条链有标记,两个细胞均含有3H标记,A错误;B、有丝分裂过程形成的子细胞中每个DNA均有一条链有标记,在未标记的培养液中完成减数分裂过程,则需要先进行DNA复制,由于培养液中不含标记,则形成的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DNA中,一个DNA的一条链有标记,另一个DNA的两条链都不含标记,所以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3H标记,B正确;C、由B项分析可知,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个DNA的一条链含3H标记,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次级精母细胞的前期和中期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标记,但后期由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中有一半的染色体不含3H标记,C错误;D、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标记的和不含标记的姐妹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所以可能存在每条染色体都含3H标记的精细胞,D正确。故选BD。17.DNA复制时子链从5′端到3′端延伸,合成的两条链分别称为前导链和后随链,复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DNA聚合酶作用部位是氢键,DNA连接酶作用的部位是磷酸二酯键B.DNA聚合酶沿母链的3′端到5′端移动,前导链由右向左合成,后随链由左向右合成C.DNA复制过程中解旋酶将两条链完全解旋后进行复制,可以减少复制所需时间D.引物在前导链的合成过程中引发一次,之后可连续合成,而后随链需多个引物参与〖答案〗BD〖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一条子链的合成是连续的,另一条子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且需要消耗ATP;DNA在复制过程中,边解旋边进行半保留复制。【详析】A、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作用的部位都是磷酸二酯键,A错误;B、DNA复制时,DNA聚合酶沿母链的3′端到5′端移动,子链都是由5'→3'方向延伸的,前导链由右向左合成,后随链由左向右合成,B正确;C、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可以减少复制所需时间,C错误;D、DNA复制时,引物在前导链的合成过程中引发一次,则一条子链的合成是连续的,另一条后随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需多个引物参与,最后连成一条完整的DNA链,D正确。故选BD。18.下面甲图为某动物的一对性染色体简图。①和②有一部分是同源区段(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区段(Ⅱ1和Ⅱ2片段)。乙图为该动物的某些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以及性染色体形态都与人类相同B.图乙的四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都不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C.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等因素,乙图中ABC肯定不属于Ⅱ2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D.甲图中同源区段I片段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答案〗C〖祥解〗甲图分析:①是Y染色体,②是X染色体。乙图分析:A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可能是伴Y遗传。【详析】A、人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小,与该动物的性染色体形态不同,A错误;B、图乙中A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可能是伴Y遗传,B错误;C、分析图可知,②是X染色体,A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C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都不属于Ⅱ2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C正确;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与性别有关,D错误。故选C。19.某昆虫翅型受常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野生型为显性基因纯合体,表现为长翅,在该昆虫群体中发现两种短翅突变体,都为单基因隐性突变,两种基因突变前后的碱基变化及对蛋白质的影响如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突变基因III碱基变化C→TCTT→C蛋白质变化有一个氨基酸与野生型果蝇的不同多肽链长度比野生型果蝇长A.该昆虫的受精卵中有一种隐性基因为纯合,该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即可表现为短翅B.基因I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导致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发生替换C.基因I和基因Ⅱ都可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D.基因Ⅱ发生基因突变后,突变基因中嘧啶的比例大于突变前〖答案〗CD〖祥解〗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表现为如下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益性。野生型为显性基因纯合体,表现为长翅,在该昆虫群体中发现两种短翅突变体,都为单隐性基因突变,也就是显性基因中一个突变为隐性基因就表现为突变体。【详析】A、题中显示该昆虫群体中发现两种短翅突变体,都为单隐性基因突变,即有一对隐性纯合就为短翅,因此该昆虫的受精卵中有一种隐性基因为纯合,该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即可表现为短翅,A正确;B、据表分析可知,基因Ⅰ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其中一个氨基酸和野生型果蝇不同,即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发生替换,B正确;C、基因Ⅰ和基因Ⅱ不是等位基因,即DNA不同的部位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C错误;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是双链结构,A=T,C=G,即嘌呤碱基等于嘧啶碱基,基因Ⅱ发生基因突变后,减少了2个胸腺嘧啶,其互补链会减少2个腺嘌呤,突变基因中嘧啶的比例和突变前一致,都是占50%,D错误。故选CD。20.宫颈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HPV蛋白E6与E7是引起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HPV的寄生引起子宫颈细胞中出现了与宫颈癌有关的基因B.子宫颈细胞中的原癌基因正常表达时,子宫颈细胞生长和分裂会失控C.子宫颈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多,易于分散和转移D.研发能抑制E6与E7合成的药物是治疗宫颈癌的可行策略〖答案〗ABC〖祥解〗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是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析】A、正常细胞中都有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与HPV的寄生无关,A错误;B、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原癌基因的作用是调节细胞周期,维持细胞正常的生长与分裂,B错误;C、子宫颈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的黏着性降低,易于分散和转移,C错误;D、题干信息显示,HPV蛋白E6与E7是引起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而抑制HPV蛋白E6与E7的合成是治疗宫颈癌的可行策略,D正确。故选ABC。三、非选择题21.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下图①②表示其体内两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图③表示该生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与染色体的数量变化。(1)图①细胞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是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2)图②细胞发生了___________(填变异类型)。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根据该图特征确定其细胞名称,理由是___________。(3)图②细胞所产生的子细胞对应图③中的______________(填图中代号),图③中___________(填图中代号)时期的细胞中一定存在染色单体。〖答案〗(1)①.有丝分裂后期②.着丝粒分裂且含有同源染色体(2)①.基因突变②.不能③.次级精母细胞和第一极体都符合图②特征,无法区分(3)①.丁②.甲、乙〖祥解〗据图分析,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③中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处于减数第二次末期。【小问1详析】据图分析可知,图①中着丝粒分裂且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小问2详析】图②原姐妹染色单体上的位置含有等位基因A和a,且该生物基因型为AABb,说明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图②细胞着丝点分裂,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次级精母细胞和第一极体都符合图②特征,无法区分,故不能根据该图特征确定其细胞名称。【小问3详析】图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且染色体;DNA=1:1,对应图③的丁;图③的甲、乙中染色体:DNA分子=1:2,说明此时细胞中一定存在染色单体。22.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关(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亲本组合后代的表现型及其他株数组别表现型乔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蟠桃矮化圆桃甲乔化蟠桃×矮化圆桃410042乙乔化蟠桃×乔化圆桃3013014(1)根据组别______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3)根据甲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____。(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实验方案:______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____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②如果子代_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答案〗①.乙②.乔木③.DdHhddhh④.4⑤.1:1:1:1⑥.蟠桃(Hh)自交或蟠桃和蟠桃杂交⑦.表现型为蟠桃和园桃,比例2:1⑧.表现型为蟠桃和园桃,比例3:1【详析】(1)由于乙组实验中,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乔化相对于矮化是显性性状。(2)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乔化对矮化为显性,则甲组中亲本乔化蟠桃×矮化圆桃的基因型可表示为D_H_×ddhh,又由于后代中乔化:矮化=1:1,蟠桃:圆桃=1:1,均属于测交,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ddhh。(3)若甲组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其杂交后代应出现乔化蟠桃、矮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圆桃四种表现型,并且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4)实验方案:让杂合蟠桃与杂合蟠桃杂交,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②如果子代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23.细胞中基因表达过程受到多水平的调控,包括转录前调控、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翻译调控和翻译后调控,每一水平的调控都会实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1)图1中表示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分别是________(填序号)。根据多肽合成的过程,判断图1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填“由右向左”或“由左向右”)。(2)研究发现,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负载tRNA(携带氨基酸的tRNA)会转化为空载tRNA(没有携带氨基酸的tRNA)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癌细胞在增殖过程中需要不断合成需要的蛋白质,参与此过程的RNA有__________。结合图1展示的调控过程,说明医疗上可以通过减少__________摄入,使负载tRNA转化为空载tRNA,通过_________,以减少蛋白质含量进而控制癌细胞的分裂。(3)miRNA在细胞中产生及发挥调控功能的过程如图2所示。RISC中的miRNA能与靶mRNA碱基配对,若两者之间完全配对,会导致________;若两者之间只有部分区域匹配,非互补区膨胀形成凸起环,会导致________。〖答案〗(1)①.①②②.由右向左(2)①.mRNA、tRNA、rRNA②.氨基酸(蛋白质)③.抑制DNA的转录和激活蛋白激酶抑制蛋白质合成(3)①.靶mRNA被水解②.匹配部分的mRNA不能正常翻译(RISC抑制核糖体和mRNA的相互作用)〖祥解〗分析图1:①表示转录,②表示翻译,③表示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负载tRNA(携带氨基酸的tRNA)会转化为空载tRNA(没有携带氨基酸的tRNA),④表示抑制DNA的转录和激活蛋白激酶抑制蛋白质合成。分析图2:图2中miRNA基因转录出前体miRNA分子部分片段切除后形成miRNA分子,miRNA和Ago蛋白结合形成RISC,若RISC和mRNA完全配对则mRNA被水解,若部分配对则配对部分无法翻译。【小问1详析】据图1可知,①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表示转录;②以RNA为模板,合成多肽,表示翻译。根据肽链的长短,肽链越长,该核糖体结合到RNA上的时间越早,图1中a链较长,因此图1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由右向左。【小问2详析】参与翻译过程中的RNA有3中,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运载氨基酸)、rRNA(组成核糖体的重要成分)。据题意可知,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负载tRNA(携带氨基酸的tRNA)会转化为空载tRNA(没有携带氨基酸的tRNA),因此减少氨基酸(蛋白质)摄入,使负载tRNA转化为空载tRNA,空载tRNA可以通过抑制DNA的转录和激活蛋白激酶抑制蛋白质合成,以减少蛋白质含量进而控制癌细胞的分裂。【小问3详析】由图3可知,RISC中的miRNA能与靶mRNA碱基配对,若两者之间完全配对,则靶mRNA会发生降解;若两者之间只有部分区域发生了匹配,则削弱核糖体在靶mRNA链上蛋白质的合成效率,抑制翻译过程。由此可见miRNA是生物基因表达的一类负调控因子。24.某种能够引起人类疾病的RNA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并通过下图所示途径进行增殖,图中①-④分别代表相关过程,依赖RNA的RNA聚合酶能催化以RNA为模板的转录过程。(1)①、②过程所需的原料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来源于____________。(2)请用图解的形式写出上述增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__________。(3)图中能够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是_______(填数字),其中与腺嘌呤配对的碱基是______(填名称)直接将病毒的-RNA注入人体细胞能否引起疾病?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室培养T2噬菌体时,需要先培养_________细胞。〖答案〗(1)①.核糖核苷酸②.氨基酸③.宿主细胞(2)(3)①.①②③②.尿嘧啶③.不能,需要病毒的RNA聚合酶(4)细菌〖祥解〗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所有已知的生命,都利用基因表达来合成生命的大分子。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RNAP)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在核糖体。【小问1详析】①是合成RNA,需要原料核糖核苷酸;②是翻译,需要原料氨基酸,合成多肽;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因此原料来自宿主细胞。【小问2详析】图中-RNA为模板可以合成mRNA,以mRNA为模板又可以再合成-RNA,与mRNA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组装成新的病毒,因此遗传信息的流动可以表示为。【小问3详析】图中能够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是①、②、③,均为RNA与RNA的配对,即A-U、G-C、U-A、C-G;其中与腺嘌呤配对的碱基是尿嘧啶(U);直接将病毒的-RNA注入人体细胞,没有相应的RNA聚合酶,不能合成相应的病毒,不能引起疾病。【小问4详析】T2噬菌体是DNA病毒(细菌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中直接培养,需要先培养细菌才能培养病毒。25.“巴拿马病”是一种通过土壤传播的香蕉传染病,染病香蕉逐步枯萎死亡。某科研机构通过对野生香蕉(二倍体)进行诱变处理,培育出含抗“巴拿马病”基因A的突变体。为进一步培育抗病的栽培用三倍体香蕉,进行如下处理:(1)诱变育种能提高突变率,产生多种变异类型,缺点是具有盲目性,并且需对大量材料进行处理,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基因突变的意义是___________。(2)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若乙植株产生的配子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则这些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3)常规育种一般需要筛选出纯合品系,丙植株中的抗病植株有多种基因型,但无需进行筛选,原因是____________。(4)现有二倍体和三倍体香蕉植株,若要根据染色体组成将二者区分出来,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答案〗(1)①.低频性和不定向性②.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2)①.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后期分开的姐妹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②.AA∶Aa∶aa=1∶4∶1(3)丙植株为三倍体,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可通过无性繁殖产生后代,无性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因此丙植株无论是抗病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子代都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4)将二倍体和三倍体植株的根尖细胞制成临时装片,通过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组数,若细胞内含有两组染色体组,即为二倍体植株的细胞,若细胞内含有三组染色体组,即为三倍体植株的细胞〖祥解〗图示AA×aa→Aa,子一代自然生长形成的甲植株基因型为Aa,乙植株是Aa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基因型为AAaa,甲植株和乙植株杂交形成的丙植株为三倍体。【小问1详析】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因此诱变育种具有盲目性,并且需对大量材料进行处理。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小问2详析】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后期分开的姐妹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使细胞内染色体数加倍。乙植株是Aa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基因型为AAaa,若乙植株产生的配子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则这些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4∶1。【小问3详析】甲的基因型为Aa,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因此丙植株为三倍体,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只能通过无性繁殖产生后代,无性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因此丙植株中的抗病植株无论是否为纯合子,无性繁殖都能保持亲本抗病的优良性状。【小问4详析】二倍体的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三倍体的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若要根据染色体组成将二者区分出来,可取二倍体和三倍体的植株的根尖细胞制作形成临时装片,利用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组数与体细胞相同),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组来判断是二倍体细胞还是三倍体细胞。山东省聊城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遗传学规律及其发现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时B.染色体是由基因组成的,其上不带致病基因也可能导致遗传病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但表现为伴性遗传D.并非所有具性别分化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答案〗D〖祥解〗1、性别决定只出现在雌雄异体的生物中,雌雄同体生物不存在性别决定问题。2、XY型、ZW型是指决定性别的染色体而不是基因型,但性别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其传递遵循分离定律。【详析】A、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为受精作用,A错误;B、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带致病基因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错误;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随性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D、有的生物如蜜蜂,没有性染色体,但因染色体组数的不同决定其性别,D正确。故选D。2.野生型果蝇对杀虫剂敏感(无抗性),突变型果蝇对杀虫剂不敏感(有抗性)。将野生型雄蝇和突变型雌蝇杂交,F1均为有抗性果蝇,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有抗性果蝇与无抗性果蝇的数量比为3: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据F1表型推测,有抗性为显性性状B.突变型果蝇体内可能产生新型蛋白质C.据F2表型及比例推测,抗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可根据亲本组合再设计反交实验探究基因位置〖答案〗C〖祥解〗分析题意,将野生型雄蝇和突变型雌蝇杂交,F1均为有抗性果蝇,说明有抗性是显性性状,设相关基因为A、a,则野生型为aa,该性状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详析】A、将野生型雄蝇和突变型雌蝇杂交,F1均为有抗性果蝇,说明有抗性是显性性状,A正确;B、基因决定蛋白质合成,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故突变型果蝇体内可能产生新型蛋白质,B正确;C、设相关基因为A、a,据题干信息无法推断抗性基因的位置,因为无论是AA×aa→Aa×Aa→A-:aa=3:1,还是XAXA×XaY→XAXa、XAY→XAXA、XAXa、XAY、XaY,均符合题意,C错误;D、欲进一步探究基因的位置,可根据亲本组合再设计反交实验进行验证:若正反交结果相同,说明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位于X染色体,D正确。故选C。3.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部分细胞分裂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含有四个染色体组,②③④均含两个染色体组B.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C.①②中均有可能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D.②④中均有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答案〗C〖祥解〗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分布在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分布在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析】A、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①含有四个染色体组,②③④均含两个染色体组,A正确;B、动物睾丸中精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B正确;C、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D、若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可能携带等位基因,因此②④中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正确;故选C。4.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型,为探究该植物花色的遗传规律,随机选取多对紫花和白花均为纯种的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亲本F1F1自交得到的F2紫花×白花紫花紫花:白花=15:1A.该植物花色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该植物花色遗传可能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a、B/b)C.该植物花色遗传可能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花粉有6/7不育D.该植物花色遗传可能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aa个体有3/5致死〖答案〗D〖祥解〗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实验,自然状态下全是纯合子。【详析】A、由上述分析可知,豌豆花色遗传出现了一定的性状分离比,说明植物花色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A正确;B、根据F2中紫花:白花=15:1,植物花色遗传可能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即为紫花,而只有aabb为白花,且F1的基因型为AaBb,B正确;C、若是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花粉部分不育,则根据后代有紫花和白花出现,说明F1能产生两种配子,即F1为杂合子,产生雌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不受影响,即雌配子A:a=1:1,而产生雄配子中a所占雄配子比例可设为x,根据F2中白花占1/16,可知1/2x=1/16,解得x=1/8,即雄配子中A:a=7:1,即含a的花粉有6/7不育,C正确;D、若是受一对基因(A/a)控制,aa个体有部分致死,则亲本紫花为AA,白花为aa,F1为杂合子Aa,没有致死情况下自交后A_:aa=3:1=15:5,而实际因为致死A_:aa=15:1,aa个体有4/5致死,D错误。故选D。5.线粒体DNA(mtDNA)是线粒体中的遗传物质,mtDNA是一种环状双链DNA分子。某mt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所占的比例为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该mtDNA的基本骨架B.该mt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和两个磷酸基团相连C.该mt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会消耗210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若该mtDNA分子中的这些碱基随机排列,可能的排列方式共有4500种〖答案〗D〖祥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析】A、根据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可知,在环状DNA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该mtDNA的基本骨架,A正确;B、该mtDNA分子为环状,因此,其中每个脱氧核糖都和两个磷酸分子相连,B正确;C、mt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所占的比例为40%,则G+C=60%,又因为双链DNA分子中A=T、G=C,则G=C=30%,因此,该mtDNA分子中胞嘧啶的数量为1000×30%=300个,该连续复制3次,形成23=8个DNA分子,相当于新合成7个DNA分子,则会消耗300×7=210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正确;D、某mt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500个碱基对,如果每种碱基都是无限多,该mtDNA分子可能的排列方式共有4500种,但该mtDNA分子中A+T所占的比例为40%,C+G占60%,因此该mtDNA分子可能的排列方式少于4500种,D错误。故选D。6.某科研小组利用小鼠、R型和S型肺炎链球菌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中细菌甲和乙分别对应R型细菌和S型细菌B.经过步骤②后,鼠2血液中含有活菌甲和活菌乙C.加热致死菌乙中的某种转化因子能使活菌甲转化成活菌乙D.鼠5经过步骤⑤后死亡的原因是死菌甲中某种物质使活菌乙转化为活菌甲〖答案〗D〖祥解〗R型肺炎链球菌不会使人或小鼠患病,因此无致病性。S型肺炎链球菌有致病性,可使人或小鼠患肺炎,小鼠并发败血症死亡。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内含有的“转化因子”能够促进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详析】A、注射活菌甲的鼠1存活,说明细菌甲无致病性,对应R型细菌;注射活菌乙的鼠4死亡,说明细菌乙有致病性,对应S型细菌,A正确;B、步骤②是将活菌甲与加热致死的细菌乙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结果鼠2死亡,将从鼠2体内分离出的活菌乙注射到鼠4体内,导致鼠4死亡,说明有部分活菌甲转化为活菌乙,且转化的性状能够遗传,因此鼠2血液中含有的活菌类型有甲和乙,B正确;C、结合对B选项的分析可推知:死菌乙中某种转化因子能使活菌甲转化成活菌乙,C正确;D、鼠5经过步骤⑤后死亡的原因是活菌乙能使鼠致死,活菌甲不具有致死效应,D错误。故选D。7.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若甲组用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乙组用14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的大肠杆菌由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获得B.甲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含3H、35SC.乙组子代噬菌体的DNA均含14C、32PD.由甲乙两组实验可说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答案〗A〖祥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同位素示踪法分别标记噬菌体外壳(35S)和噬菌体的DNA(32P),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分别检测放射性出现的部位(悬浮液/沉淀)。实验结果:32P组沉淀中出现较强的放射性,说明DNA能进入大肠杆菌,且在新的噬菌体中也发现了32P,说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35S组悬浮液中放射性较强,说明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详析】A、甲组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是由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获得,A正确;B、3H标记的噬菌体,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以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因此甲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含35S,均不含3H,B错误;C、14C标记的噬菌体,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以大肠杆菌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进行半保留复制,乙组子代噬菌体的DNA均含32P,少部分含14C,C错误;D、甲乙两组均无法区分DNA和蛋白质,无法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D错误。故选A。8.“中心法则”反映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其中某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该过程的酶为RNA聚合酶B.a链的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C.b链上相邻的3个碱基可以组成一个密码子D.该过程中遗传信息从DNA向RNA传递〖答案〗B〖祥解〗分析题图,该过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单链,为逆转录过程。【详析】A、图示为逆转录过程,催化该过程的酶为逆转录酶,A错误;B、a为RNA,相邻的两个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B正确;C、a(RNA)链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密码子不在b(DNA)上,C错误;D、该过程为逆转录,遗传信息从RNA向DNA传递,D错误。故选B。9.生活中,手机的人脸识别解锁、购物时的刷脸支付等都运用了人脸识别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面部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过程涉及中心法则的全过程B.某人脸部不同细胞含有蛋白质的种类不同,原因是DNA不同C.面部细胞中相关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D.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人脸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答案〗D〖祥解〗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详析】A、面部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过程涉及转录和翻译,不涉及中心法则的全过程,A错误;B、某人脸部不同细胞含有蛋白质的种类不同,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NA是相同的,B错误;C、面部细胞中相关基因有些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有些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直接控制性状的,C错误;D、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人脸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每个人(同卵双胞胎除外)的DNA都不一样,D正确。故选D。10.冠状病毒严重依赖一种名为“移码”的特殊机制来调节病毒蛋白的水平。“移码”是指冠状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核糖体向前或者向后滑动一个或两个核苷酸的现象。据研究,这种情况几乎不在健康细胞中发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冠状病毒的“移码”过程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病毒发生基因突变B.冠状病毒的“移码”过程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肽链变长C.“移码”现象若在正常人体细胞中发生,可能导致有关性状的改变D.“移码”通过调控翻译过程,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答案〗A〖祥解〗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翻译的场所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翻译的本质是把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转化成为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特定排列顺序。【详析】A、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因此“移码”不会影响DNA的结构,即该现象不会导致某些基因的碱基发生增添或缺失,不会导致基因突变,A错误;B、由于核糖体移动的距离有变化,则可能会导致mRNA上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或者延迟终止,可能会导致肽链变短或者变长,B正确;C、“移码”现象若在正常人体细胞中发生,可能使合成的肽链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有关性状的改变,C正确;D、由于核糖体移动的距离有变化,从而导致肽链相应位置上的氨基酸的种类发生改变,即氨基酸的顺序发生改变,因此“移码”通过调控翻译过程,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故选A。11.某种小鼠体毛的黄色(显性基因Avy控制)与黑色(隐性基因a控制)为一对相对性状。将纯种黄色体毛小鼠与黑色体毛小鼠杂交,F1表现出介于黄色与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毛色。研究表明:Avy基因甲基化会抑制其表达,且甲基化的位点数量与抑制程度呈正相关,这种甲基化不影响基因的碱基序列和DNA复制,并且可以遗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vy基因甲基化程度越高,F1小鼠的体毛颜色越深B.Avy基因甲基化属于基因突变,这种变异具有不定向性C.Avy基因甲基化不影响D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D.在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个体的表型也可能不同〖答案〗B〖祥解〗表观遗传学的主要特点:1、可遗传的,即这类改变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能在细胞或个体世代间遗传。2、可逆性的基因表达调节,也有较少的学者描述为基因活性或功能调节。3、没有DNA序列的改变或不能用DNA序列变化来解释。【详析】A、据题意“Avy基因甲基化会抑制其表达,且甲基化的位点数量与抑制程度呈正相关”,Avy基因控制黄色,a基因控制黑色,将纯种黄色体毛小鼠与黑色体毛小鼠杂交,F1基因型为Avya,基因甲基化程度越高,F1小鼠的体毛颜色越深,A正确;B、基因突变DNA分子上碱基对增添、缺失、改变,进而引起基因结构改变,Avy基因甲基化未改变其遗传信息,不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C、基因甲基化可能阻止RNA聚合酶与基因的结合,导致转录无法完成,但不影响D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C正确;D、表观遗传的现象说明在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的表型也可能不同,D正确。故选B。12.普通棉花均为白色,粉红色棉花在生产中有重要的商业价值。下图为育种专家利用白色棉培育出粉红色棉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F1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结果B.基因重组导致F2出现性状分离C.F2全部植株自交,F3中粉红色棉植株的比例约为1/3D.利用无性繁殖可获得大量的粉红色棉〖答案〗B〖祥解〗分析题图可知:经辐射处理后,棉花植株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变为b基因属于基因突变,一条染色体上的片段部分缺失,导致B基因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详析】A、由分析可知,经辐射处理后,F1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B、F2出现性状分离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而是等位基因分离和精卵细胞随机结合的结果,B错误;C、F2中可育植株及比例为1/3深红色棉和2/3粉红色棉,F2自交,F3中粉红色棉植株的比例约为2/3×1/2=1/3,C正确;D、利用无性繁殖可获得大量的粉红色棉,D正确。故选B。13.某种蝗虫正常二倍体雌性个体染色体组成为22+XX,雄性个体染色体组成为22+XO(只有一条性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雄性的X染色体随机分配到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情况下,雌雄个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均能形成12个四分体B.基因型为AaXB的雄性蝗虫,经过减数分裂只能产生1种雄配子C.同一分裂类型的相同时期,雌雄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相同D.雄性个体中,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答案〗C〖祥解〗根据题意可知,雌雄蝗虫的性染色体数目不同,雌性个体染色体组成为22+XX,雄性个体染色体组成为22+XO(只有一条性染色体),雌性产生的雌配子为11+X,雄性产生的雄配子是11+X或11+O。【详析】A、雄性个体染色体组成为22+XO,由于只有一条X染色体,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只能形成11个四分体,A错误;B、雄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基因型为AaXB的雄性蝗虫,基因型也可写作AaXBO,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AXB、AO,aXB、aO共4种雄配子,B错误;C、雄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不影响其染色体分组,只是一个染色体组可能比正常染色体组少一条染色体,因此同一分裂类型的相同时期,雌雄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相同,C正确;D、雄性个体中,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的染色体数为22+XO,含有23条染色体,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中含有染色体情况为22+XX或22+O,即含有24条染色体或22条染色体,因此雄性个体中,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相同,D错误。故选C。14.普通小麦是由原始小麦与不同物种杂交,并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杂种Ⅰ成为拟二粒小麦原理是基因重组B.拟二粒小麦属于四倍体,正常可能会产生AA、BB、AB三种类型配子C.杂种I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28条染色体D.原始小麦比普通小麦茎粗壮,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答案〗C〖祥解〗分析题图:原始小麦与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属于不同物种,杂交子代获得杂种I,经过人工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后获得拟二粒小麦,再与节节麦杂交,获得杂种II,再经过人工诱导处理,获得普通小麦,属于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详析】A、据图可知,原始小麦染色体组成是AA,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染色体组成是BB,两者杂交后代染色体组成是AB,由杂种Ⅰ成为拟二粒小麦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A错误;B、拟二粒小麦染色体组成是AABB,属于异源四倍体,正常可能会产生AB一种类型配子,B错误;C、杂种I染色体组成是AB,细胞中有14条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28条染色体,C正确;D、原始小麦是二倍体,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普通小麦茎粗壮,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D错误。故选C。15.果蝇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C.F1出现红眼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8 D.F1雌性果蝇中纯合子占1/4〖答案〗C〖祥解〗由长翅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残翅bb果蝇,可知亲代长翅果蝇为杂合子Bb,F1代中残翅概率为1/4。又根据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bbXrY,可知F1代雄果蝇中白眼的概率为1/2,从而判断亲本雌果蝇为红眼杂合子,基因型为XRXr,则父本为白眼,基因型为XrY。【详析】A、长翅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残翅bb果蝇,可知双亲都为Bb;F1代雄果蝇中白眼的概率为1/2,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XRXr,因此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A正确;B、亲本雌果蝇基因型为XRXr,为红眼,则父本为白眼,基因型为XrY。不论父本还是母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均占1/2,B正确;C、亲本为BbXRXr和BbXrY,F1代出现红眼长翅雄果蝇B_XRY的概率为3/4×1/4=3/16,C错误;D、亲本为BbXRXr和BbXrY,F1雌性果蝇中纯合子=(BB+bb)XrXr=1/2×1/2=1/4,D正确。故选C。二、不定项选择题16.取哺乳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又在未标记的培养液中完成减数分裂过程,共产生8个精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有一半含3H标记B.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3H标记C.次级精母细胞中始终有一半的染色体含3H标记D.可能存在每条染色体都含3H标记的精细胞〖答案〗BD〖祥解〗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在含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进行一次DNA复制后形成的所有DNA都是只有一条链有标记,一条链没有标记。若继续进行第二次DNA复制,由于培养液中不含标记,则形成的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DNA中,一个DNA的一条链有标记,另一个DNA的两条链都不含标记。【详析】A、精原细胞若进行有丝分裂,由于在含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进行一次DNA复制后形成的所有DNA都是只有一条链有标记,一条链没有标记,所以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每个DNA均有一条链有标记,两个细胞均含有3H标记,A错误;B、有丝分裂过程形成的子细胞中每个DNA均有一条链有标记,在未标记的培养液中完成减数分裂过程,则需要先进行DNA复制,由于培养液中不含标记,则形成的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DNA中,一个DNA的一条链有标记,另一个DNA的两条链都不含标记,所以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3H标记,B正确;C、由B项分析可知,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个DNA的一条链含3H标记,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次级精母细胞的前期和中期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标记,但后期由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中有一半的染色体不含3H标记,C错误;D、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标记的和不含标记的姐妹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所以可能存在每条染色体都含3H标记的精细胞,D正确。故选BD。17.DNA复制时子链从5′端到3′端延伸,合成的两条链分别称为前导链和后随链,复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DNA聚合酶作用部位是氢键,DNA连接酶作用的部位是磷酸二酯键B.DNA聚合酶沿母链的3′端到5′端移动,前导链由右向左合成,后随链由左向右合成C.DNA复制过程中解旋酶将两条链完全解旋后进行复制,可以减少复制所需时间D.引物在前导链的合成过程中引发一次,之后可连续合成,而后随链需多个引物参与〖答案〗BD〖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一条子链的合成是连续的,另一条子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且需要消耗ATP;DNA在复制过程中,边解旋边进行半保留复制。【详析】A、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作用的部位都是磷酸二酯键,A错误;B、DNA复制时,DNA聚合酶沿母链的3′端到5′端移动,子链都是由5'→3'方向延伸的,前导链由右向左合成,后随链由左向右合成,B正确;C、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可以减少复制所需时间,C错误;D、DNA复制时,引物在前导链的合成过程中引发一次,则一条子链的合成是连续的,另一条后随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需多个引物参与,最后连成一条完整的DNA链,D正确。故选BD。18.下面甲图为某动物的一对性染色体简图。①和②有一部分是同源区段(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区段(Ⅱ1和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