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3(湖南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3(湖南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3(湖南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3(湖南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3(湖南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3(湖南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1、图2分别表示蔗糖分子进入筛管细胞和库细胞的部分机制,H+通过主动运输使其在筛管细胞外的浓度始终高于筛管细胞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所示蔗糖分子进入筛管细胞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B.图1中M能运输H+和蔗糖分子,与其特异性有关 C.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可能有多种运输方式 D.图2体现胞间连丝也是细胞间进行物质运输的通道2.某种蝗虫的染色体组成为22+XX(♀)、22+XO(♂),其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要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B.过程①②③中,蝗虫体内不存在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 C.成虫经过程④产生配子时DNA复制两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D.雄性蝗虫经过程④产生的含11条染色体的不正常配子占50%3.如图表示某人感染流感病毒后体温升高阶段的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致热性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大部分体细胞 B.血液中缺碘时,激素甲、乙的分泌量均会增多 C.控制骨骼肌的传出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D.体温调定点上调至38.5℃后下丘脑更容易产生冷觉4.自疏现象是一种同种植物或固着性动物因种群密度过大而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进而密度减少的现象。如图表示废弃茶园中某种茶树数目和单株株高的关系,这与生态学描述的自疏现象高度吻合。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废弃之前该茶园中茶树植株数量和株高表现为②处所示关系 B.宜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茶园中某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C.茶树种群出现自疏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光照、无机盐等资源有限 D.废弃后该茶园中茶树种群数量变化表现为典型的“S”形增长5.如图表示NAT10蛋白介导的mRNA乙酰化修饰参与癌症进展的机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中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过程②中的mRNA乙酰化修饰,可以提高mRNA的稳定性 C.过程①和③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D.胃癌细胞易发生转化与转移是由于NAT10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细胞6.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如图表示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活动的调控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熬夜玩手机可能会引发性激素分泌紊乱 B.当信号传到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C.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松果体细胞 D.去甲肾上腺素和褪黑素作为信号分子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7.控制色觉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正常色觉基因B对色弱基因B﹣、色盲基因b为显性,色弱基因B﹣对色盲基因b为显性。图1为某家族系谱图,图2为同种限制酶处理第二代成员色觉基因的结果,序号①~⑤表示电泳条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B、基因B﹣和基因b存在限制酶的酶切位点数分别是1、0、1 B.基因B﹣和基因b转录得到的mRNA部分碱基序列可能相同 C.Ⅱ﹣1与正常男性结婚,后代出现色弱男孩的概率为 D.在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情况下,人类关于色觉的基因型有9种8.如图分别表示某动物(2n=24)精巢中正在分裂的甲细胞和乙细胞,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其中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着丝粒随时间的变化,发现其依次出现在细胞①~③(或①~④)的不同位置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细胞和乙细胞中均标记的是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 B.甲细胞的着丝粒到达③位置时,细胞内的染色单体数为24或48 C.乙细胞的着丝粒到达④位置时,可实现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乙细胞的着丝粒在②位置时,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相应的片段而引起基因重组9.抑制剂、pH、温度、底物浓度都会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如图为酶的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示意图。如表为科研人员对木瓜蛋白酶活性影响的因素开展初步研究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组别pH木瓜蛋白酶乙二胺因乙酸(EDTA)温度(℃)谷蛋白降解率(%)甲8+﹣3538乙8++3558丙6+﹣6568丁6++6578A.图1模型可用于解释酶的专一性,通过增加底物浓度可减弱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作用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pH及是否添加EDTA,因变量是木瓜蛋白酶的活性 C.据实验结果分析,EDTA能够提高木瓜蛋白酶的活性 D.非竞争性抑制剂、pH、温度、底物浓度都可通过改变酶的空间结构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10.哺乳动物的某些基因表达过程非常复杂,转录形成的pre﹣mRNA需要借助剪接体剪接形成mRNA才可用于翻译,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③翻译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为从左向右 B.a、d为核苷酸链的5′端,b、c、e为核苷酸链的3′端 C.②剪接时,剪接体将pre﹣mRNA的磷酸二酯键剪开 D.①③过程中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但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11.如图甲、乙分别为利用细针和粗针进行针灸治疗时,针刺部位附近神经末梢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结果说明,用细针治疗和粗针治疗时的刺激强度存在差异 B.用细针治疗时没有发生Na+内流,用粗针治疗时发生了Na+内流 C.利用粗针进行针灸治疗时,力度加大可使动作电位峰值变大 D.图乙中bc段变化的原因是K+外流,K+外流依靠载体蛋白完成12.红豆杉(2n=24)能产生具有高抗癌活性的紫杉醇,柴胡(2n=12)生长迅速。红豆杉一柴胡是通过植物细胞工程培育的一种既能产生紫杉醇,又能迅速生长的杂交植株。部分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需要用纤维素酶和胰蛋白酶去除细胞壁 B.过程①可用高Ca2+﹣高pH融合法诱导,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过程②的培养基中需添加适量的生长素类和赤霉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D.红豆杉—柴胡杂种植株是二倍体,能够产生可育配子二.多选题(共4小题)(多选)13.一粒小麦(2N=14)和斯氏山羊草(2N=14)是近缘物种,是进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良好材料,如图是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进行相关研究的流程图,A和B分别表示一个染色体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经有性杂交所得植株1为可育异源二倍体 B.种子发育为植株1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C.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图示两途径获得的植株2和3基因型相同(多选)14.墨兰花期易受自然花期和气候的双重影响,常不能在春节前开花,从而错过春节的销售旺季。科研人员研究了两种不同生长调节剂6﹣苄氨基嘌呤(6﹣BA)和赤霉素(GA3)对墨兰花芽数量和开花所需天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促进花芽形成的效果减弱 B.由CK组可知,墨兰没有激素也能形成花芽和开花 C.同浓度下,6﹣BA处理比GA3处理墨兰的花期更早 D.图2中6﹣BA的各种浓度,均能使墨兰提前开花(多选)15.杜松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对西北某地区杜松进行调查时发现杜松在该地区的分布呈条带状,以基径(基部茎周长)划分的径级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Ⅰ~Ⅲ径级为幼苗,Ⅳ~Ⅵ径级为中树,Ⅶ~Ⅷ径级为成树。图2为不同径级杜松生存率和死亡率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杜松年龄结构采用的取样方法为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 B.据图1预测该区域杜松的种群密度会逐渐增大 C.由图2推测杜松幼苗生存率高可能与成树的死亡率高导致郁闭度下降有关 D.不同径级杜松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充分利用光能,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多选)16.研究人员仿照制备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思路,制备了一种膀胱生物反应器,从转基因牛尿液中分离获得特殊功能蛋白W,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为获取更多的卵子,需对雌性动物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B.在③之前需要对早期胚胎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和性别鉴定 C.该转基因牛的培育涉及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 D.图示所用技术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均能够用于保护濒危物种三.解答题(共5小题)17.为研究遮阴和施盐处理下银叶树幼苗的光合生理及适应能力,以银叶树盆栽幼苗为研究对象,以全光无盐为对照(CK),设置遮阴(遮光率为80%)与2.5%盐水处理,经60d的处理,测定其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结果如表所示。处理遮光率盐叶绿素a(mg•g﹣1)叶绿素b(mg•g﹣1)最大净光合速率(μmol•m﹣2•s﹣1)呼吸速率(μmol•m﹣2•s﹣1)CK00%1.170.3311.651.70A02.5%0.330.112.720.72B80%0%1.290.4910.360.69C80%2.5%0.560.253.090.80回答下列问题:(1)无盐条件下,遮阴使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这两种色素主要吸收。(2)施盐条件下,银叶树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一方面是因为,另一方面是由于盐胁迫激发渗透胁迫,导致。(3)在遮阴或施盐处理下,银叶树通过降低以维持植株正常生长,从而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能力。(4)研究发现,光敏色素能使植物感知其他植物的遮阴。阳生植物受到周围植物遮蔽时,茎伸长速度加快使株高和节间距增加,叶柄伸长,这种现象称为避阴反应。现有野生型和光敏色素突变型(缺乏有功能的光敏色素)阳生植物若干,利用这两种植株验证:“光敏色素能使植物具有避阴反应”。请补充表格中的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条件结果类型正常光下(不遮阴)遮阴①③茎明显伸长(有避阴反应)②茎伸长不明显(无避阴反应)④请填出以下内容:②、③、④。18.抑郁症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但其实抑郁症并不可怕,科学家对它的发病机理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这将更有利于我们战胜抑郁。下面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抑郁症发病机理的两种假说,根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1)单胺假说:抑郁症的发生与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缺乏有关。5﹣HT合成、释放、作用、回收及灭活的过程如图1所示。①5﹣HT需通过方式释放,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形成。②根据图1提供的有关信息,试分析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5﹣HT含量降低的原因。(2)神经内分泌假说:抑郁症的发生与CRH密切相关,CRH的分泌活动受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调控。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如图2表示。①图2中ACTH的中文名称是。GC可作用于全身细胞,但海马神经元产生的生理效应比其他组织细胞更显著,试从细胞结构的角度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②GC不能直接促进平滑肌收缩,但它的存在可增强去甲肾上腺素(NK)促进平滑肌收缩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请利用小肠平滑肌,设计实验验证GC与NK存在允许作用。实验思路:。实验结果:。19.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病与体内炎症反应有关。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慢性炎症等过度应激可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持续激活,进而影响海马区(H区)结构及功能,使人表现出抑郁症状。炎症细胞因子还可进入下丘脑等脑区,使5﹣HT能神经元等神经元活性增强,进而引起抑郁。5﹣HT是一种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很少被降解,大部分通过转运蛋白SERT回收进入突触前神经元。回答下列问题。(1)炎症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分泌,可引发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关反应,使炎症反应会得到缓解。这表明。(2)炎症细胞因子可刺激下丘脑等脑区神经元,使5﹣HT的回收增强,炎症细胞因子还能降低与5﹣HT合成密切相关的色氨酸前体等物质的利用率,最终引起抑郁。据此,提出关于抑郁症发生原因的假说:。若该假说成立,与正常人相比,抑郁症患者突触前膜SERT的表达量。(3)为研究HPA轴持续激活引起H区损伤的机理,研究者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处理大鼠的H区,并检测H区兴奋性突触后膜的电流产生情况,以及突触前膜标志性蛋白SYN﹣1与突触后膜标志性蛋白PSD95的表达量。H区突触后膜的电流产生情况的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与对照组相比,CRH处理组突触后膜电流产生频率和幅度,可能的原因。检测SYN﹣I与PSD95的表达量发现,与对照组相比,CRH处理组,说明CRH能抑制H区神经元间的突触形成。(4)抗抑郁药物一般都通过作用于突触处来影响神经系统功能,请基于以上研究解释理由。20.某湖泊由于受周围工厂排污和生活污水的影响,导致该湖泊水质变差,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河蚬以水中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使水质变清。科研人员设计了不同河蚬密度的实验以研究河蚬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改善效果,结果如图所示(注:TN、TP分别表示水体总氮和总磷量)。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工厂排污和生活污水使该湖泊生态失衡的原因是(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分析)。(2)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后,蓝细菌和等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现象,调查蓝细菌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3)河蚬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4)治理后,该湖泊水质得以恢复,水清鱼肥,不仅能涵养水源,还为渔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价值。下表表示能量流经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情况(表中数值代表能量,单位kJ),表中①的数值为kJ,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及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散失的能量之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量流入分解者未利用第二营养级①223.535532.09第三营养级134.5367.486.6210.5421.野生玉米大刍草(Teosinte)是现代玉米的祖先,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大刍草的种子外面包裹着坚硬的壳因此无法直接食用。人类祖先大约在9000年前开始驯化大刍草,经过长期的培育和选择,最终形成了今天广泛种植的玉米。在提高玉米品质方面,我国中科院科学家经过长达10年不懈努力,从野生玉米“大刍草”中,成功找回玉米人工驯化过程中丢失的一个控制高蛋白含量的优良基因THP9,克隆出来并将此高蛋白基因转移到玉米细胞内,获得转基因高蛋白玉米新品种。请回答相关问题。EcoRⅠBamHⅠKpnⅠMfeⅠHindⅢ5′﹣G↓AATTC﹣3′3′﹣CTTAA↑G﹣5′5′﹣G↓GATCC﹣3′3′﹣CCTAG↑G﹣5′5′﹣G↓GTACC﹣3′3′﹣CCATG↑G﹣5′5′﹣C↓AATTG﹣3′3′﹣GTTAA↑C﹣5′5′﹣A↓AGCTT﹣33′﹣TTCGA↑A﹣5′(1)若TPH9基因转录时的模板链是甲链,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使用限制酶切割图甲中质粒,使用限制酶切割图甲中含THP9基因的DNA片段,以获得能正确表达THP9基因的重组质粒。若TPH9基因转录时的模板链是乙链,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使用限制切割图甲中质粒,使用限制酶切割图甲中含THP9基因的DNA片段,以获得能正确表达THP9基因的重组质粒。这些限制酶一般来源于原核生物,它们不会切割其本身DNA分子的原因可能是其DNA分子中不存在该酶的识别序列或。(2)为了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应在添加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培养后获得的菌落不能判定是否含有重组质粒,原因是。为了检测转基因玉米新品种的培育是否成功,科研工作者在个体水平上的检测方法是。(3)玉米是重要的酿酒原料,玉米酒的品质不只与玉米的品质有关,还与酵母菌有关,优良的菌种获得方法除了从自然界中筛选外,还可以通过获得。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前用等体积的台盼蓝染液染色,观察到计数室一个小方格中的活酵母菌分布如图2所示。以此小方格中酵母菌数作为平均数进行计算,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个。

2024年菁优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3(湖南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1、图2分别表示蔗糖分子进入筛管细胞和库细胞的部分机制,H+通过主动运输使其在筛管细胞外的浓度始终高于筛管细胞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所示蔗糖分子进入筛管细胞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B.图1中M能运输H+和蔗糖分子,与其特异性有关 C.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可能有多种运输方式 D.图2体现胞间连丝也是细胞间进行物质运输的通道【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专题】模式图;生物膜系统;物质跨膜运输.【答案】A【分析】1、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必须保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有赖于信息的交流。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2、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的,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因此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的大小会直接影响物质运输的速率,但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因而某些物质运输的速率还与转运蛋白的数量有关。3、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解答】解:A、图1所示蔗糖分子进入筛管细胞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的运输,但是不消耗ATP,而是借助H+的跨膜转运势能,该过程消耗能量,A错误;B、图1中膜蛋白M能运特异性的运输H+和蔗糖分子,B正确;C、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可能有多种运输方式如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但是进入成熟的红细胞是协助扩散,C正确;D、图2是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也是细胞间进行物质运输的通道,体现了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扩膜运输的方式,需要学生识图分析答题。2.某种蝗虫的染色体组成为22+XX(♀)、22+XO(♂),其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要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B.过程①②③中,蝗虫体内不存在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 C.成虫经过程④产生配子时DNA复制两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D.雄性蝗虫经过程④产生的含11条染色体的不正常配子占50%【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专题】模式图;减数分裂.【答案】A【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雌雄蝗虫的性染色体数目不同,雌性个体染色体组成为22+XX,雄性个体染色体组成为22+XO(只有一条性染色体),雌性产生的雌配子为11+X,雄性产生的雄配子是11+X或11+O。【解答】解:A、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涉及分化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B、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的编程性死亡,细胞衰老也是正常说明过程,存在于生命活动全过程,故过程①②③中,蝗虫体内存在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B错误;C、成虫经过程④形成受精卵,产生配子时需要经过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时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C错误;D、雄性蝗虫染色体组成是22+XO,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X和O分开,产生的雄配子是11+X或11+O,均为正常配子,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如图表示某人感染流感病毒后体温升高阶段的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致热性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大部分体细胞 B.血液中缺碘时,激素甲、乙的分泌量均会增多 C.控制骨骼肌的传出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D.体温调定点上调至38.5℃后下丘脑更容易产生冷觉【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专题】模式图;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答案】B【分析】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解答】解:A、结合图示可知,图中致热性细胞因子能够调节体温调定点,只能作用于下丘脑细胞,A错误;B、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血液中缺碘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对于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减弱,则激素甲、乙的分泌量均会增多,B正确;C、支配心脏、血管等内脏器官的传出神经一般不受意识的控制,统称为自主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骨骼肌的传出神经属于躯体运动神经,C错误;D、冷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而非下丘脑,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自疏现象是一种同种植物或固着性动物因种群密度过大而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进而密度减少的现象。如图表示废弃茶园中某种茶树数目和单株株高的关系,这与生态学描述的自疏现象高度吻合。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废弃之前该茶园中茶树植株数量和株高表现为②处所示关系 B.宜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茶园中某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C.茶树种群出现自疏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光照、无机盐等资源有限 D.废弃后该茶园中茶树种群数量变化表现为典型的“S”形增长【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专题】坐标曲线图;种群和群落.【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单位空间内的植株数量越多,个体单株株高越矮。【解答】解:A、废弃之前该茶园中茶树一般都较低,便于采摘,茶园中茶树植株数量和株高不表现为②处所示关系,A错误;B、土壤小动物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调查茶园中某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宜采用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C、茶树种群出现自疏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光照、无机盐等资源有限,种群个体之间竞争加剧所致,C正确;D、图示表示废弃茶园中某种茶树数目和单株株高的关系,据图不能确定废弃后该茶园中茶树种群数量变化表现为典型的“S”形增长,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群落的种间关系、种群的数量特征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5.如图表示NAT10蛋白介导的mRNA乙酰化修饰参与癌症进展的机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中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过程②中的mRNA乙酰化修饰,可以提高mRNA的稳定性 C.过程①和③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D.胃癌细胞易发生转化与转移是由于NAT10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细胞【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专题】模式图;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答案】D【分析】图分析可知,图中COLSAI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有的在NATI0蛋白介导下服进行了乙酰化修饰,乙酰化修饰后的mRNA指导了COLSAI蛋白的合成,该蛋白合成后分泌出细胞,促进了胃癌细胞的转移;图中未被NAT10蛋白介导修饰的mRNA会被降解,降解后的产物抑制胃癌细胞的转移,因此可知被乙酰化修饰的mRNA不易被降解,稳定性增强。【解答】解:A、据图分析①是转录过程,是合成RNA的过程,原料是核糖核苷酸,A正确;B、识图分析可知,图中过程②中COLSAI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被乙酰化修饰,修饰的mRNA不易被降解,可以提高mRNA的稳定性,B正确;C、由图可知,①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与①转录相比,过程③翻译过程是RNA与RNA进行配对,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U﹣A,C正确;D、由图可知,在NAT10蛋白介导下被乙酰化修饰的COLSAI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可以通过翻译形成COL5A1蛋白,而未被修饰的COLSA1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会被降解,而且COL5A1蛋白促进了胃癌细胞的转移,因此发生转移的胃癌患者体内,NAT10蛋白和COLSA1蛋白水平均较高,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如图表示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活动的调控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熬夜玩手机可能会引发性激素分泌紊乱 B.当信号传到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C.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松果体细胞 D.去甲肾上腺素和褪黑素作为信号分子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C【分析】分析图解:光路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细胞作为效应器。图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睾丸,并且在对雄性激素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解答】解:A、据图分析可知,长期熬夜玩手机可能会引发松果体、下丘脑、垂体和睾丸功能改变,引起多种激素分泌紊乱,A正确;B、当信号传到b点时,产生动作电位,神经纤维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正确;C、分析图解可知,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C错误;D、去甲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褪黑素作为激素,都属于信号分子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解判断雄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识记反射弧的组成,掌握兴奋在突触传导的过程,识记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等。7.控制色觉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正常色觉基因B对色弱基因B﹣、色盲基因b为显性,色弱基因B﹣对色盲基因b为显性。图1为某家族系谱图,图2为同种限制酶处理第二代成员色觉基因的结果,序号①~⑤表示电泳条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B、基因B﹣和基因b存在限制酶的酶切位点数分别是1、0、1 B.基因B﹣和基因b转录得到的mRNA部分碱基序列可能相同 C.Ⅱ﹣1与正常男性结婚,后代出现色弱男孩的概率为 D.在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情况下,人类关于色觉的基因型有9种【考点】伴性遗传.【专题】遗传系谱图;伴性遗传.【答案】A【分析】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方法:首先确定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其次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最可能为伴Y遗传。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再次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首先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①“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②“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已确定是隐性遗传,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否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已确定是显性遗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否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解答】解:A、由家系图可知,Ⅱ﹣2号为色弱男性,Ⅱ﹣4号为色盲男性,前者的基因型为XBY,后者的基因型为XbY,由图②显示的电泳的电泳条带可知,②③表示色弱基因电泳产生,②④⑤表示色盲基因电泳产生,由此可推知Ⅱ﹣1、Ⅱ﹣3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Xb,同时可得出,①由正常色觉基因产生,故基因B、基因B﹣和基因b存在限制酶的酶切位点数分别是1、0、2,A错误;B、基因B﹣和基因b对色觉性状的控制可以通过转录、转录后加工、表达等多个过程加以调控,所以基因B﹣和基因b转录得到的mRNA部分碱基序列可能相同,B正确;C、Ⅱ﹣1(基因型为XBXB)与正常男性(XY)结婚,后代出现色弱男孩的概率为(产生XB﹣的概率)×(产生Y配子的概率)=,C正确;D、在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情况下,人类关于色觉的基因型有9种,分别为:男性3种(XBY、XB﹣Y、XbY),女性6种(XBXB、XB﹣XB﹣、XbXb、XBXB、XBXb、XB﹣Xb),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如图分别表示某动物(2n=24)精巢中正在分裂的甲细胞和乙细胞,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其中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着丝粒随时间的变化,发现其依次出现在细胞①~③(或①~④)的不同位置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细胞和乙细胞中均标记的是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 B.甲细胞的着丝粒到达③位置时,细胞内的染色单体数为24或48 C.乙细胞的着丝粒到达④位置时,可实现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乙细胞的着丝粒在②位置时,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相应的片段而引起基因重组【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特征及意义.【专题】模式图;正推反推并用法;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答案】C【分析】1、分析图甲细胞:两个荧光点出现在细胞中①位置,说明两条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两个荧光点出现在细胞中②位置,两条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个荧光点出现在细胞中③位置,且两条染色体分成四条,两两移向了细胞的两极。因此,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2、分析图乙细胞:两个荧光点出现在细胞中①位置,说明两条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两个荧光点出现在细胞中②位置,说明两条染色体联会;两个荧光点出现在细胞中③位置,说明联会的两条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两个荧光点出现在细胞中④位置,说明两条染色体分离,并移向了细胞的两极。因此,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Ⅰ。【解答】解:A、图乙①→②阶段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因而推测乙中两条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图甲不一定是一对同源染色体,A错误;B、甲细胞的着丝粒到达③位置时,两条染色体分成四条,说明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即细胞内的染色单体数为0,B错误;C、乙细胞的着丝粒到达④位置时,说明同源染色体分离,与此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C正确;D、乙细胞的着丝粒在②位置时,说明两条染色体联会,此时为减数分裂Ⅰ前期,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相应的片段而引起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的行为变化,从而结合题图信息对本题做出正确判断。9.抑制剂、pH、温度、底物浓度都会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如图为酶的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示意图。如表为科研人员对木瓜蛋白酶活性影响的因素开展初步研究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组别pH木瓜蛋白酶乙二胺因乙酸(EDTA)温度(℃)谷蛋白降解率(%)甲8+﹣3538乙8++3558丙6+﹣6568丁6++6578A.图1模型可用于解释酶的专一性,通过增加底物浓度可减弱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作用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pH及是否添加EDTA,因变量是木瓜蛋白酶的活性 C.据实验结果分析,EDTA能够提高木瓜蛋白酶的活性 D.非竞争性抑制剂、pH、温度、底物浓度都可通过改变酶的空间结构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考点】酶的特性及应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专题】数据表格;正推法;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D【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解答】解:A、分析题图,图中的酶与底物结构嵌合,特异性结合,可用于解释酶的专一性,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结合位点,故通过增加底物浓度可减弱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作用,A正确;B、分析题表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添加EDTA、温度、pH,因变量是木瓜蛋白酶的活性,B正确;C、相同pH和温度下,添加EDTA的实验组谷蛋白降解率高,说明EDTA可能是木瓜蛋白酶的激活剂,能够提高木瓜蛋白酶的活性,C正确;D、非竞争性抑制剂、pH、温度都可通过改变酶的空间结构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底物浓度不会,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酶的作用及特性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10.哺乳动物的某些基因表达过程非常复杂,转录形成的pre﹣mRNA需要借助剪接体剪接形成mRNA才可用于翻译,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③翻译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为从左向右 B.a、d为核苷酸链的5′端,b、c、e为核苷酸链的3′端 C.②剪接时,剪接体将pre﹣mRNA的磷酸二酯键剪开 D.①③过程中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但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专题】模式图;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答案】B【分析】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解答】解:A、由tRNA进入核糖体和离开核糖体的方向可知,tRNA是由右侧进入,左侧离开,故移动的方向为从左向右,A正确;B、RNA合成的方向为5′→3′,因此b为5′,对应的a为3′,c为5′端,核糖体沿mRNA的5′→3′方向移动,故d为5′端,e为3′,′B错误;C、一条链上相邻的核苷酸之间由磷酸二酯键连接,故②剪接时,剪接体将pre﹣mRNA的磷酸二酯键剪开,C正确;D、转录和翻译过程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相比于翻译过程,转录过程中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T﹣A,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如图甲、乙分别为利用细针和粗针进行针灸治疗时,针刺部位附近神经末梢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结果说明,用细针治疗和粗针治疗时的刺激强度存在差异 B.用细针治疗时没有发生Na+内流,用粗针治疗时发生了Na+内流 C.利用粗针进行针灸治疗时,力度加大可使动作电位峰值变大 D.图乙中bc段变化的原因是K+外流,K+外流依靠载体蛋白完成【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专题】坐标曲线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A【分析】1、反射弧是反射的基本结构,适宜的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是发生反射的前提,完整的反射弧应该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某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解答】解:A、产生动作电位的前提是刺激必须超过一定的阈强度,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在用细针治疗时膜内外电位差没有超过阀电位,没有产生动作电位,而用粗针治疗时产生了动作电位,说明细针刺激和粗针刺激的强度存在差异,A正确;B、用细针和粗针治疗时膜内外电位差都发生了变化,说明都发生了Na+内流,B错误;C、用粗针治疗时产生了动作电位,但力度加大不能使动作电位峰值变大,C错误;D、图乙中bc段变化的原因是K+外流,K+外流依靠通道蛋白完成,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2.红豆杉(2n=24)能产生具有高抗癌活性的紫杉醇,柴胡(2n=12)生长迅速。红豆杉一柴胡是通过植物细胞工程培育的一种既能产生紫杉醇,又能迅速生长的杂交植株。部分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需要用纤维素酶和胰蛋白酶去除细胞壁 B.过程①可用高Ca2+﹣高pH融合法诱导,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过程②的培养基中需添加适量的生长素类和赤霉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D.红豆杉—柴胡杂种植株是二倍体,能够产生可育配子【考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应用;植物的组织培养.【专题】模式图;植物的组织培养.【答案】B【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是诱导原生质融合和再生形成新的细胞壁的过程,②是脱分化过程,③是再分化过程。【解答】解: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A错误;B、过程①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可用高Ca2+﹣高pH融合法,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C、②是脱分化过程,该过程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生长素类和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C错误;D、红豆杉一柴胡杂种植株是异源四倍体,能够产生可育配子,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植物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条件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二.多选题(共4小题)(多选)13.一粒小麦(2N=14)和斯氏山羊草(2N=14)是近缘物种,是进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良好材料,如图是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进行相关研究的流程图,A和B分别表示一个染色体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经有性杂交所得植株1为可育异源二倍体 B.种子发育为植株1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C.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图示两途径获得的植株2和3基因型相同【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及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应用;细胞全能性的原因及应用.【专题】模式图;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答案】BC【分析】分析题图:得到植株3运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得到植株2运用了多倍体育种技术,得到植株1运用的是杂交的方法。【解答】解:A、植株1是一粒小麦与斯氏山羊草杂交得到,一粒小麦提供A这个染色体组,斯氏山羊草提供B这个染色体组,二者一结合得到染色体组成为AB的异源二倍体,由于其没有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发生紊乱,其不可育,A错误;B、种子发育为植株1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分裂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有机体或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B正确;C、植物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之后的结构)融合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D、得到植株2运用了多倍体育种技术,其染色体组成为AABB,得到植株3运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其染色体组成为AABB,二者染色体组成相同,但是前者属于无性繁殖,后者属于有性繁殖,两途径获得的植株2和3基因型不相同有差别,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多选)14.墨兰花期易受自然花期和气候的双重影响,常不能在春节前开花,从而错过春节的销售旺季。科研人员研究了两种不同生长调节剂6﹣苄氨基嘌呤(6﹣BA)和赤霉素(GA3)对墨兰花芽数量和开花所需天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促进花芽形成的效果减弱 B.由CK组可知,墨兰没有激素也能形成花芽和开花 C.同浓度下,6﹣BA处理比GA3处理墨兰的花期更早 D.图2中6﹣BA的各种浓度,均能使墨兰提前开花【考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专题】坐标曲线图;植物激素调节.【答案】AB【分析】图1,6﹣BA在浓度为25mg/L时抑制花芽形成,从50﹣200mg/L时,随着6﹣BA浓度的增大,促进花芽形成的效果增强;随着GA3浓度的增加,抑制花芽形成的效果增强。图2,随着6﹣BA浓度的增大,花期提前效果越来越明显;GA3在浓度为25﹣100mg/L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大,花期延后的时间越来越短,浓度为200mg/L时,花期提前。【解答】解:A、由图1可知,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花芽数量逐渐减少,且均少于CK组,所以,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抑制花芽形成的效果增强,A错误;B、CK组只是没有外源激素,但还有内源激素,所以不能得出墨兰没有激素也能形成花芽和开花的结论,B错误;C、由图2可知,在同等浓度下,6﹣BA处理后的开花所需天数均少于GA3处理的,所以同浓度下,6﹣BA处理比GA3处理墨兰的花期更早,C正确;D、图2中,6﹣BA处理后的开花所需天数均少于CK组,所以图2中6﹣BA的各种浓度,均能使墨兰提前开花,D正确。故选:AB。【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开花的影响,要求学生正确分析题中柱形图,明确各图含义,结合选项正确分析解答。(多选)15.杜松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对西北某地区杜松进行调查时发现杜松在该地区的分布呈条带状,以基径(基部茎周长)划分的径级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Ⅰ~Ⅲ径级为幼苗,Ⅳ~Ⅵ径级为中树,Ⅶ~Ⅷ径级为成树。图2为不同径级杜松生存率和死亡率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杜松年龄结构采用的取样方法为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 B.据图1预测该区域杜松的种群密度会逐渐增大 C.由图2推测杜松幼苗生存率高可能与成树的死亡率高导致郁闭度下降有关 D.不同径级杜松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充分利用光能,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的数量特征.【专题】坐标曲线图;种群和群落.【答案】AD【分析】种群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集合。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解答】解:A、由于杜松在该地区的分布呈条带状,所以取样的方法是五点取样法,A错误;B、从图1看出,杜仲径级长度较小的植株数目多,说明年幼个体多,其年龄结构处于增长型,所以可以预测种群密度会增大,B正确;C、从图2看出,随着径级升高,死亡率提高,成活率降低,可能是因为杜仲成树死亡率高,遮挡的阳光少,所以郁闭度降低,幼苗成活率提高,C正确;D、垂直结构属于群落的特征,而不同径级的杜仲属于同一物种,属于一个种群,不具有垂直结构,D错误。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多选)16.研究人员仿照制备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思路,制备了一种膀胱生物反应器,从转基因牛尿液中分离获得特殊功能蛋白W,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为获取更多的卵子,需对雌性动物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B.在③之前需要对早期胚胎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和性别鉴定 C.该转基因牛的培育涉及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 D.图示所用技术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均能够用于保护濒危物种【考点】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基因工程在农牧、医疗、食品等方面的应用;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专题】模式图;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答案】CD【分析】1、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是基于转基因技术平台,使外源基因导入动物基因组中并定位表达于动物乳腺,利用动物乳腺天然、高效合成并分泌蛋白的能力,在动物的乳汁中生产一些具有重要价值产品的转基因动物的总称。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选择的宿主细胞是雌性个体。2、分析题图:图中①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②表示早期胚胎培养,③表示胚胎移植。【解答】解:A、为获得更多的卵子需要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即用促性腺激素处理雌性动物,A错误;B、膀胱生物反应器与转基因牛的性别无关,在胚胎移植前只需要对早期胚胎进行相关基因检测,不需要进行性别鉴定,B错误;C、该转基因牛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属于有性生殖,C正确;D、题图过程中利用了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移植技术,其与胚胎分割技术,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均可以增加濒危物种的数量,有利于保护濒危物种,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基因工程的应用、胚胎移植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应用即实例;识记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三.解答题(共5小题)17.为研究遮阴和施盐处理下银叶树幼苗的光合生理及适应能力,以银叶树盆栽幼苗为研究对象,以全光无盐为对照(CK),设置遮阴(遮光率为80%)与2.5%盐水处理,经60d的处理,测定其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结果如表所示。处理遮光率盐叶绿素a(mg•g﹣1)叶绿素b(mg•g﹣1)最大净光合速率(μmol•m﹣2•s﹣1)呼吸速率(μmol•m﹣2•s﹣1)CK00%1.170.3311.651.70A02.5%0.330.112.720.72B80%0%1.290.4910.360.69C80%2.5%0.560.253.090.80回答下列问题:(1)无盐条件下,遮阴使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降低,这两种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2)施盐条件下,银叶树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一方面是因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下降,吸收光能减少,光反应减弱,另一方面是由于盐胁迫激发渗透胁迫,导致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导致暗反应减弱。(3)在遮阴或施盐处理下,银叶树通过降低呼吸速率以维持植株正常生长,从而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能力。(4)研究发现,光敏色素能使植物感知其他植物的遮阴。阳生植物受到周围植物遮蔽时,茎伸长速度加快使株高和节间距增加,叶柄伸长,这种现象称为避阴反应。现有野生型和光敏色素突变型(缺乏有功能的光敏色素)阳生植物若干,利用这两种植株验证:“光敏色素能使植物具有避阴反应”。请补充表格中的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条件结果类型正常光下(不遮阴)遮阴①③茎明显伸长(有避阴反应)②茎伸长不明显(无避阴反应)④请填出以下内容:②光敏色素突变型、③茎伸长不明显(无避阴反应)、④茎伸长不明显(无避阴反应)。【考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应用;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专题】表格数据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1)降低;红光和蓝紫光(2)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下降,吸收光能减少,光反应减弱;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导致暗反应减弱(3)呼吸速率(4)②光敏色素突变型;③茎伸长不明显(无避阴反应);④茎伸长不明显(无避阴反应)【分析】1、光敏色素能使植物感知其他植物的遮阴。阳生植物受到周围植物遮蔽时,茎伸长速度加快使株高和节间距增加,叶柄伸长,这种现象称为避阴反应。2、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3、据题干分析,在遮阴或施盐处理下,银叶树光合速率下降,因此通过降低呼吸速率以维持植株正常生长,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能力。【解答】解:(1)无盐条件下,遮阴使叶绿素a的含量从1.17mg•g﹣1上升到1.29mg•g﹣1,而叶绿素b的含量从0.33mg•g﹣1上升到0.49mg•g﹣1,但是两者的比值从3.55下降到2.63,比值降低,这两种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2)施盐条件下,叶绿素a的含量从1.17mg•g﹣1下降到0.33mg•g﹣1,而叶绿素b的含量从0.33mg•g﹣1下降到0.11mg•g﹣1,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下降,吸收光能减少,光反应减弱。而由于盐胁迫激发渗透胁迫,导致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暗反应减弱。因此银叶树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3)在遮阴或施盐处理下,银叶树光合速率降低,为了维持植株正常生长,银叶树降低呼吸速率,因此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能力。(4)研究发现,光敏色素能使植物感知其他植物的遮阴。阳生植物受到周围植物遮蔽时,茎伸长速度加快使株高和节间距增加,叶柄伸长,这种现象称为避阴反应。现有野生型和光敏色素突变型(缺乏有功能的光敏色素)阳生植物若干,通过设计正常光不遮阴和遮阴两组条件,发现野生型在正常光(不遮阴)条件下茎伸长不明显(无避阴反应),在遮阴条件下,茎明显伸长(有避阴反应);而光敏色素突变型在正常光下(不遮阴)茎伸长不明显(无避阴反应),在遮阴条件下,茎伸长不明显(无避阴反应)说明光敏色素能使植物具有避阴反应。故答案为:(1)降低;红光和蓝紫光(2)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下降,吸收光能减少,光反应减弱;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导致暗反应减弱(3)呼吸速率(4)②光敏色素突变型;③茎伸长不明显(无避阴反应);④茎伸长不明显(无避阴反应)【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需要学生在掌握光合呼吸的基础上分析题干答题。18.抑郁症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但其实抑郁症并不可怕,科学家对它的发病机理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这将更有利于我们战胜抑郁。下面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抑郁症发病机理的两种假说,根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1)单胺假说:抑郁症的发生与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缺乏有关。5﹣HT合成、释放、作用、回收及灭活的过程如图1所示。①5﹣HT需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②根据图1提供的有关信息,试分析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5﹣HT含量降低的原因突触前膜释放的5—HT减少;5—HT转运载体(SERT)对5—HT的回收增加;单胺氧化酶(Maoa)催化5—HT的分解增强。(2)神经内分泌假说:抑郁症的发生与CRH密切相关,CRH的分泌活动受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调控。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如图2表示。①图2中ACTH的中文名称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GC可作用于全身细胞,但海马神经元产生的生理效应比其他组织细胞更显著,试从细胞结构的角度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与其他组织细胞相比,海马神经元含有更多GC受体。②GC不能直接促进平滑肌收缩,但它的存在可增强去甲肾上腺素(NK)促进平滑肌收缩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请利用小肠平滑肌,设计实验验证GC与NK存在允许作用。实验思路:将离体小肠平滑肌均分成四组,分别用等量的GC溶液、NK溶液、GC与NK混合溶液、生理盐水处理,观察平滑肌收缩情况。实验结果:GC溶液处理组与生理盐水处理组平滑肌不收缩,NK溶液处理组平滑肌收缩,GC与NK混合溶液处理组平滑肌出现较大幅度收缩。【考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1)①胞吐递质—受体复合物②突触前膜释放的5—HT减少;5—HT转运载体(SERT)对5—HT的回收增加;单胺氧化酶(Maoa)催化5—HT的分解增强(2)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其他组织细胞相比,海马神经元含有更多GC受体②实验思路:将离体小肠平滑肌均分成四组,分别用等量的GC溶液、NK溶液、GC与NK混合溶液、生理盐水处理,观察平滑肌收缩情况实验结果:GC溶液处理组与生理盐水处理组平滑肌不收缩,NK溶液处理组平滑肌收缩,GC与NK混合溶液处理组平滑肌出现较大幅度收缩【分析】1、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2、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降解或回收: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解答】解:(1)①由题意可知,5﹣羟色胺(5﹣HT)是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的,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形成神经递质一受体复合物;②由题意可知,抑郁症的发生与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5﹣HT)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缺乏有关。由于5﹣羟色胺(5﹣HT)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发挥作用后被单胺氧化酶催化分解或被5﹣HT转运载体转运回收了,因此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5﹣HT)含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有突触前膜释放的5﹣羟色胺(5﹣HT)减少或被5﹣HT转运载体(SERT)对5﹣HT的回收增加或被单胺氧化酶催化5﹣HT的分解增强。(2)①由图可知,ACTH是由垂体受到下丘脑合成分泌的CRH的作用后合成分泌的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因此ACT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GC是一种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分泌后经体液运输,与靶器官或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GC可作用于全身细胞,但海马神经元产生的生理效应比其他组织细胞更显著,由此可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海马神经元含有更多GC特异性受体;②由于GC不能直接促进平滑肌收缩,但可增强NK促进平滑肌收缩,所以可通过观察平滑肌收缩情况来验证允许作用存在与否。实验思路:将离体小肠平滑肌均分成四组,分别等量的GC溶液、NK溶液、GC与NK混合溶液、生理盐水处理离体小肠平滑肌;观察平滑肌收缩处理情况。预期实验结果为:GC溶液处理组与生理盐水处理组平滑肌不收缩,NK溶液处理组平滑肌收缩,GC与NK混合溶液处理组平滑肌出现较大幅度收缩。故答案为:(1)①胞吐递质—受体复合物②突触前膜释放的5—HT减少;5—HT转运载体(SERT)对5—HT的回收增加;单胺氧化酶(Maoa)催化5—HT的分解增强(2)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其他组织细胞相比,海马神经元含有更多GC受体②实验思路:将离体小肠平滑肌均分成四组,分别用等量的GC溶液、NK溶液、GC与NK混合溶液、生理盐水处理,观察平滑肌收缩情况实验结果:GC溶液处理组与生理盐水处理组平滑肌不收缩,NK溶液处理组平滑肌收缩,GC与NK混合溶液处理组平滑肌出现较大幅度收缩【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病与体内炎症反应有关。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慢性炎症等过度应激可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持续激活,进而影响海马区(H区)结构及功能,使人表现出抑郁症状。炎症细胞因子还可进入下丘脑等脑区,使5﹣HT能神经元等神经元活性增强,进而引起抑郁。5﹣HT是一种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很少被降解,大部分通过转运蛋白SERT回收进入突触前神经元。回答下列问题。(1)炎症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分泌,可引发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关反应,使炎症反应会得到缓解。这表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互相调节。(2)炎症细胞因子可刺激下丘脑等脑区神经元,使5﹣HT的回收增强,炎症细胞因子还能降低与5﹣HT合成密切相关的色氨酸前体等物质的利用率,最终引起抑郁。据此,提出关于抑郁症发生原因的假说:炎症细胞因子使5﹣HT的回收增强以及5﹣HT合成减少,使得突触间隙5﹣HT含量减少,从而引发抑郁症。若该假说成立,与正常人相比,抑郁症患者突触前膜SERT的表达量提高。(3)为研究HPA轴持续激活引起H区损伤的机理,研究者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处理大鼠的H区,并检测H区兴奋性突触后膜的电流产生情况,以及突触前膜标志性蛋白SYN﹣1与突触后膜标志性蛋白PSD95的表达量。H区突触后膜的电流产生情况的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与对照组相比,CRH处理组突触后膜电流产生频率和幅度均下降,可能的原因CRH处理使神经递质释放减少、神经递质受体数量或活性下降。检测SYN﹣I与PSD95的表达量发现,与对照组相比,CRH处理组两种蛋白质表达量下降,说明CRH能抑制H区神经元间的突触形成。(4)抗抑郁药物一般都通过作用于突触处来影响神经系统功能,请基于以上研究解释理由引发抑郁症的原因涉及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中相应突触前膜标志性蛋白SYN﹣1与突触后膜标志性蛋白PSD95的表达量以及突触间隙5﹣HT的含量,故抗抑郁药物一般都通过作用于突触处来影响神经系统功能。【考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内环境与稳态;免疫调节.【答案】(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互相调节(2)炎症细胞因子使5﹣HT的回收增强以及5﹣HT合成减少,使得突触间隙5﹣HT含量减少,从而引发抑郁症提高(3)均下降CRH处理使神经递质释放减少、神经递质受体数量或活性下降两种蛋白质表达量下降(4)引发抑郁症的原因涉及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中相应突触前膜标志性蛋白SYN﹣1与突触后膜标志性蛋白PSD95的表达量以及突触间隙5﹣HT的含量,故抗抑郁药物一般都通过作用于突触处来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分析】神经调节通过电信号传导,在神经纤维之间传递时需要经过突触,经过突触时会经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激素调节则主要由下丘脑作为内分泌系统的中枢进行主要操控,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控制的。【解答】解:(1)炎症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分泌,炎症免疫因子作为信号分子,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可引发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关反应,使炎症反应会得到缓解,说明机体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不是孤立起作用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互相调节,共同维持着机体的相对稳定。(2)炎症细胞因子可刺激下丘脑等脑区神经元,使5﹣HT的回收增强,使得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减少;炎症细胞因子还能降低与5﹣HT合成密切相关的色氨酸前体等物质的利用率,使得5﹣HT合成量减少,也会导致突触间隙中5﹣HT含量减少,而5﹣HT是一种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突触间隙中5﹣HT含量减少,机体兴奋性下降,引发机体抑郁症;5﹣HT是一种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很少被降解,大部分通过转运蛋白SERT回收进入突触前神经元,若该假说成立,与正常人相比,抑郁症患者突触前膜SERT的表达量提高,5﹣HT回收量增多,突触间隙5﹣HT含量减少。(3)据题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CRH处理组突触后膜电流产生频率和幅度均有所降低(减小),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通过突触结构实现的,所以可能原因有CRH处理使神经递质释放减少、神经递质受体数量或活性下降等;如果CRH抑制H区突触形成,则突触的结构会受损,则与对照组相比,CRH处理组两种蛋白质表达量下降,说明CRH能抑制H区神经元间的突触形成。(4)结合以上研究可知,引发抑郁症的原因涉及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中相应突触前膜标志性蛋白SYN﹣1与突触后膜标志性蛋白PSD95的表达量以及突触间隙5﹣HT的含量,故抗抑郁药物一般都通过作用于突触处来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故答案为:(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互相调节(2)炎症细胞因子使5﹣HT的回收增强以及5﹣HT合成减少,使得突触间隙5﹣HT含量减少,从而引发抑郁症提高(3)均下降CRH处理使神经递质释放减少、神经递质受体数量或活性下降两种蛋白质表达量下降(4)引发抑郁症的原因涉及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中相应突触前膜标志性蛋白SYN﹣1与突触后膜标志性蛋白PSD95的表达量以及突触间隙5﹣HT的含量,故抗抑郁药物一般都通过作用于突触处来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点评】本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某湖泊由于受周围工厂排污和生活污水的影响,导致该湖泊水质变差,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河蚬以水中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使水质变清。科研人员设计了不同河蚬密度的实验以研究河蚬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改善效果,结果如图所示(注:TN、TP分别表示水体总氮和总磷量)。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工厂排污和生活污水使该湖泊生态失衡的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分析)。(2)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后,蓝细菌和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现象,调查蓝细菌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的方法。(3)河蚬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河蚬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且抑制效果与河蚬的密度成正相关。(4)治理后,该湖泊水质得以恢复,水清鱼肥,不仅能涵养水源,还为渔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直接和间接价值。下表表示能量流经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情况(表中数值代表能量,单位kJ),表中①的数值为665.49kJ,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及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散失的能量之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量流入分解者未利用第二营养级①223.535532.09第三营养级134.5367.486.6210.54【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类型;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价值.【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种群和群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答案】(1)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2)藻类抽样检测法(3)消费者和分解者河蚬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且抑制效果与河蚬的密度成正相关(4)直接和间接665.49大于【分析】1、生态系统稳定性即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主要通过反馈调节来完成,不同生态系统的自调能力不同。2、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要认识到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首先,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解答】解:(1)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应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等特征;生态失衡的原因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2)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后,蓝细菌和绿藻等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现象;颤蓝细菌体积微小,调查种群密度需采用抽样检测法。(3)分析题意可知,河蚬以水中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因此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由图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河蚬组的TN和TP含量均降低,且河蚬密度越高,TN和TP越低,据此可以得出:河蚬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且抑制效果与河蚬的密度成正相关。(4)治理后,该湖泊水质得以恢复,水清鱼肥,能涵养水源,体现了间接价值,还为渔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能量流动过程中,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则图中数据关系为①+223.5=355+32.09+134.5+367.4,可推知①=665.49kJ;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大于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及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散失的能量之和。故答案为:(1)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2)藻类抽样检测法(3)消费者和分解者河蚬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且抑制效果与河蚬的密度成正相关(4)直接和间接665.49大于【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生物多样性价值等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21.野生玉米大刍草(Teosin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