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_第1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_第2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_第3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_第4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汕头市2022-2023学年潮阳重点学校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1.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在欣赏的时候,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全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蓬头稚子”是根据响度辨别“路人”是陌生人B.“遥招手”——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D.“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2.在下列现象中,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相吻合的是()A.冬天,室外盆中的水结冰——凝华B.清晨梵净山的雾——汽化C.篮球场上的积水被晒干——汽化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固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如图中,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在墙上成的实像B.如图中,潜望镜利用光的折射来观察物体C.如图中,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D.如图中,铅笔“错位”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折射形成的4.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①金属盘下水滴变多②烧杯中冰变少③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④碘锤中碘颗粒变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接收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B.蜡烛在距透镜2倍焦距以内C.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D.蜡烛靠近透镜,光屏应远离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6.如图所示,用一电子温度计(能够准确测量和直观显示温度)测出常温酒精的温度为26.5℃,将电子温度计热敏电阻探头从酒精中取出后,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A. B.C. D.7.如图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当物距u=30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 D.当物距u=15二、非选择题(79分)8.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柳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用力吹柳笛发出的声音响度;相比较细而短的“柳笛”发出的声音音调9.小李在实验室取出-10℃的冰进行加热实验,她观察冰熔化成水直到涉腾的过程并记录相关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0~4min内这块冰的温度(选填“升高”或“不变”),加热6min时,将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加热到10.如图是光在空气和水的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AOS=60°.图中的入射光线是;反射角大小是;折射光线在(填“水”或“空气”)中。11.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对于流入市场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来辨别真伪;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12.本市“创文”启动大会召开后,全市上下积极参与到创文的工作中,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为了预防对环境的影响。在天更蓝,水更清的碧阳湖畔,平静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这是光的现象。和煦的阳光洒向湖边茂密的树林,走在树荫下,看到地面上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太阳的像。13.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选填“衣领”或“平面镜”).14.如图是一支水银体温计,它是利用水银的性质制成的此体温计显示的温度是℃。若用这支休温计直接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则体温计的示数是℃。15.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且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填入符合要求的透镜。16.如图所示,游客通过海底观光隧道观看海底的海洋世界。A点是游客的眼睛,B、C两点分别是游客看到的鱼以及水中鱼的实际位置,请完成游客在A点看到水中鱼的光路图。17.如图所示,一条光线沿竖直方向射向平面镜,画出其反射光线以及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18.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1)如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左边完全相同的音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4)如图丁所示,将一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拔动其出桌外的一端,分别轻拔与重拔钢尺各一次,则两次钢尺发出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重拔时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19.艾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大小相等的蜡烛A和B。(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选填“虚”或“实”)像。(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3)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选填“上”或“下”)方移动,为了使像回到光屏的正中央,在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的前提下,可以将透镜向(选填“上”或“下”)调节。(4)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5)在某次实验中,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将透镜换成一个焦距稍小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屏需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此时成的像比换镜前的像(选填“大”或“小”)。21.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ABC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2)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3)实验器材中纸板的作用是。(4)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5)实验现象中,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图丙中的图。22.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1)霜是由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形成的条件是和;(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理由是:(4)小明家把食物放进冰箱时喜欢盖起来或用保鲜膜包起来,因此小明家的冰箱应该更(填“容易”或“不容易”)产生霜。23.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编号材料长度粗细松紧甲钢丝10cm0.2mm2紧乙钢丝10cm0.1mm2紧丙钢丝5cm0.1mm2紧丁钢丝5cm0.1mm2松(1)用同样的力拨动甲和乙两根钢丝,发现拨动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钢丝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钢丝越细,音调.(2)为了探究钢丝音调的高低与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和两根钢丝.(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钢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4.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改变光束的入射角度,多做几次,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得到的结论是反射角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如图乙,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同一平面内(选填“在”或“不在”);(3)使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ON,可观察到反射光线(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4)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5)陈涛同学还想用图丙和图丁模拟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照图丙那样,把几根细针垂直入一张硬纸板中,表示法线,当入射光线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将平行射出。随后将纸板随意弯折,如图丁所示,这时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当入射光线平行射到各入射点上时,反射光线(选填“平行”或“不平行”),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漫反射(选填“遵循”、“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5.如表是光和声音在15℃时在几种介质中运动的速度,如图甲是光在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时的光路图。介质声速/光速/密度/空气3403×11水150021人体软组织170001(1)分析表中数据,总结光速和介质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等。(2)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和图甲中的光路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医学中常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从空气中斜射入人体类似光一样发生折射,也遵守速度与偏折规律。已知超声波在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如图乙所示,超声波进入人体击碎结石时,试在图乙中画出超声波的大致路线图。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解析】【解答】A.“蓬头稚子”是根据音色辨别“路人”是陌生人,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遥招手”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分析】(1)声音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2)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3)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判断;

(4)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2.【答案】C【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解析】【解答】A.冬天,室外盆中的水结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A不符合题意;B.清晨,山上的雾,是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C.篮球场上的积水被晒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C符合题意;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水结冰是凝固现象;雾是液化形成的;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冰花是凝华现象。3.【答案】C【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解析】【解答】A: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阴影,A错误;

B:潜望镜是两块平行的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来观察物体,B错误;

C:彩虹是典型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C正确;D:铅笔“错位”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D错误。故选C。

【分析】考查生活的光现象,属于基础题。4.【答案】D【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解析】【解答】金属盘中水滴变多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①不符合题意;烧杯中的冰变少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②符合题意;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③不符合题意;碘锤中的碘颗粒变少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有关热的现象,物体状态发生变化时,会伴随着吸热和放热,其中液化、凝固、凝华放热,熔化、汽化和升华吸热,结合选项分析求解即可。5.【答案】D【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解答】解:A、观察图示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应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C、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应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故C错误;D、把蜡烛靠近透镜,物距减小,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增大像距,即光屏应远离透镜,故D正确.故选D【分析】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成像情况和应用:(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6.【答案】B【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解析】【解答】常温酒精的温度为26.5℃,将电子温度计热敏电阻探头从酒精中取出后,由于酒精蒸发的过程中吸热,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先变低,过一段时间,酒精蒸发完毕以后,温度计又会从空气中吸热而升温,最终等于环境的温度。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的现象,蒸发吸热。7.【答案】A【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解答】AB.当u=v=2f时,成倒立等大实像,由图可知2f=20cm,所以该凸透镜焦距为10cm,A正确,B错误;

C.凸透镜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增大,C错误;

D.当物距u=15cm,f<u<2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作答。(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放大镜;

8.【答案】空气柱;大;高【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解析】【解答】“柳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柳笛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用力吹柳笛,空气柱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细而短的“柳笛”内,空气柱质量小、体积小,容易振动,振动频率大,音调高。故答案为:空气柱;大;高。【分析】物体发声是因为物体振动产生的,吹柳笛发声,是柳笛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9.【答案】增加;固液共存态;14【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沸腾及沸腾条件【解析】【解答】根据图象可知0~4min内这块冰的温度升高,加热6min时,冰处于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态,加热到14min时,水温度为100℃并保持不变,水开始沸腾。10.【答案】AO;30°;空气【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AOS=60°,所以∠AOP=90°﹣60°=30°,而∠COP与∠AOP时相等的,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PQ为法线,RS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B一定为折射光线,AO为入射光线,OC为反射光线。由图可知,折射角要大于入射角,因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这束光线是由玻璃进入空气。即分界面的右侧是空气。故答案为:AO;30°;空气。

【分析】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相等,可以区别反射角和折射角的位置,从而判断入射角,光在折射时,空气中的角度较大。11.【答案】红外线;紫外线;绿【知识点】物体的颜色;红外线;紫外线【解析】【解答】电视遥控器前端的发光二极管,能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遥控,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光谱紫光以外的光为紫外线,属于不可见光,紫外线的作用有:①杀菌作用、②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③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能够发出紫外线使钱币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颜色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分析】电视机遥控利用红外线工作;验钞机利用紫外线工作;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12.【答案】噪声;反射;直线传播【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防治噪声的途径【解析】【解答】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为了预防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在天更蓝,水更清的碧阳湖畔,平静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这是光的反射现象。和煦的阳光洒向湖边茂密的树林,走在树荫下,看到地面上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像。

【分析】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声源处预防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倒映是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形成的;圆形的光斑是太阳的像,是小孔成像。13.【答案】4;不变;衣领【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解析】【解答】(1)小红站在距离平面镜2m前照镜子,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小红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2m+2m=4m。(2)当小红走近镜子时,小红的身高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大小不变。(3)光照射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领;故答案为:4;不变;衣领。【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14.【答案】热胀冷缩;37.8;37.8【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解析】【解答】水银体温计,它是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此体温计温度值为0.1℃,显示的温度是37.8℃。正常人体温是37℃,若用这支休温计直接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则体温计的示数是37.8℃。

【分析】温度计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根据分度值读数,温度计不需要估读;如果体温计用之前不用力向下甩,当体温计示数大于被测者温度,则温度计示数不变,如果体温计示数小于被测者温度,则能正常测量。15.【答案】解:如图所示:【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解析】【解答】图一: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光路图如图:

图二:由图可知光线被发散,所以是凹透镜,如图:

图三:由图可知光线被会聚,所以是凸透镜,如图:

【分析】由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做出光路图;由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确定虚线框中的透镜。16.【答案】解:如图所示:【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解析】【解答】连接AB,交右侧玻璃于O点,过O点做垂直界面作出法线,连接OC为入射光线,O到人眼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如图所示:

【分析】空气中看到水中的物体靠近空气,连接像和人眼的位置画出折射光线;连接物体和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17.【答案】解:如图所示:【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解析】【解答】过入射点做出法线,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5°,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90°-45°=45°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即可做出反射光线;此反射光线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分析】物体的表面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相等,并且分布在法线的两侧,结合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即可;凹透镜作图,三条特殊的光线:经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经过焦点的光线会变成平行光,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反向延长经过焦点。18.【答案】(1)振动(2)空气(3)变小;不能(4)响度;音调【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解析】【解答】(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敲击音叉时,音叉的振动不易观察,因此如图甲所示,用音叉接触水面,通过溅起的水花来放大振动效果,运用了放大法。(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3)如图丙所示,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的响度将会逐渐变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4)如图丁所示,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音调不同。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19.【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未点燃;等效替代法(3)虚(4)不变(5)不变【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析】【解答】(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很好观察到玻璃板后方的蜡烛B和蜡烛A的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不变;(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不变。【分析】(1)、选用玻璃板做实验,能很好观察到玻璃板后方的蜡烛B和蜡烛A的像;(2)、未点燃的蜡烛B与点燃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说明物体和像大小相等,是用未点燃的蜡烛B等效替代点燃的蜡烛A;(3)、光屏无法接收虚像;(4)、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5)、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且像和物体连线与镜面垂直,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蜡烛A不动,则像的位置不变。20.【答案】(1)10.0;同一(2)放大;投影仪;40(3)上;下(4)远视(5)靠近;小【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解答】(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光屏位置就是焦点位置,则凸透镜的焦距f=10.0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同一高度上。(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物距满足f<u<2f,所以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根据光路可逆可知移动透镜至4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4)、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提前会聚成像,是凸透镜,则该眼镜是远视眼镜。(5)、在某次实验中,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将透镜换成一个焦距稍小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物距相对变大,所以像距变小,则光屏需向靠近透镜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此时成的像比换镜前的像小。【分析】(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刚好会聚到光屏上,光屏位置就是焦点位置,焦点到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要让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投影仪。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像距交换,光屏上会再次呈现清晰像。(3)、蜡烛变短,光斜向上经过凸透镜,光屏的正中央,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像将在光屏中央。(4)、放一副眼镜后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提前会聚成像,眼镜是凸透镜。(5)、固定蜡烛,将透镜换成一个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则物距相对变大,所以像距变小,像变小。21.【答案】(1)B(2)98;保持不变(3)减少热量散失(4)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5)a【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解析】【解答】(1)、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读数方法正确的是B;(2)、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98℃。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实验器材中纸板的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4)、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5)、实验现象中,沸腾时水中气泡逐渐变大并上升,则应为图丙中的a图。【分析】(1)、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2)、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图像中水平直线对应的温度即为沸点。

(3)、纸板相当于盖子的作用,能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4)、移开酒精灯,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温度还是沸点,所以水继续沸腾;(5)、水沸腾时水中气泡逐渐变大并上升。22.【答案】(1)水蒸气;凝华(2)空气湿润;气温在0℃以下(3)不能;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4)不容易【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解析】【解答】(1)、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凝华;(2)、当空气干燥时,也不会出现霜,所以形成霜的条件是空气湿润;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会出现霜冻,说明形成霜的条件还要满足气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