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学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学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学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学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学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春期八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三)2024.5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一)(二)分数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班级拟开展“走近古籍典藏,赓续中华文脉”主题活动,以下是班长小豫及同学们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忙完善。1.下面是小豫准备的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拿不准,请帮他补充修改。(共6分)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知兴替。优秀的国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永不枯jié(①)的源头活水,能永远给予中华儿女精神滋养。以《尚书》为代表的中华典籍,见证了民本思想的发端,构建了古老文明的体系;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医药学典籍,传承了中华医者求真务实。心系民生的精神;以《天工开物》为代表的科技典籍,记载(②)了古代良工巧匠的奇思妙想,铭刻了先贤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追本sù(③)源,格物至知,每一本典籍都是中华文明传承之路上一盏不灭的明灯。鉴古知今,学史明志,这些xuàn(④)丽的文化秘码,讲述着我们中国人从何而生,为何而来,又该去向何方。(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①枯jié()②记载()③追本sù()源④xuàn丽()(2)语段画线句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①改为②改为2.小豫想在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8分)我国传统的古诗文就像一个开掘不尽的宝藏,从中可以发掘丰富的风物、生活、情感、思想。诵读古诗文,我们沉醉于小石潭“青树翠蔓,①,参差披拂”(《小石潭记》)那清幽静谧的自然美景,驰目于洞庭湖“八月湖水平,②”(《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那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神往于桃花源“③,鸡犬相闻”(《桃花源记》)那安宁祥和的生活环境,感慨于“求之不得,④”(《诗经·周南》)那日思夜想的执着深情。诵读“⑤,水击三千里,⑥,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我们感受到庄子笔下的大鹏起飞时无比恢宏的气势;诵读“⑦,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⑧”(《礼记·学记》),我们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3.八年级8班计划在国际博物馆日(5月18日)当天,组织全体学生和冢长到河南自闭仍研学,下面的活动通知缺少两部分内容,请将修改建议写在下方横线上。(2分)通知为深入了解河南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班级决定举行“走进河南省博物院”研学活动,早上八点钟在学校篮球场集合,统一乘车前往,请大家做好准备,按时到达。八年级8班班委会2024年5月17日①②4.参观河南省博物院后,小豫收获颇丰。请结合下面的材料,用上“厚重”“惊叹”两个关键词,向家长表达研学感受并为河南省博物院作宣传。(50字左右)(4分)【材料一】河南省博物院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多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材料二】从仰韶文化点燃中华文明第一缕曙光,到夏都二里头遗址揭开王国时代的神秘面纱;从贾湖骨笛跨越八千年的回响,到妇好鸮尊见证青铜时代的巅峰……河南博物院主展馆里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吸引人们驻足观看,许多市民和游客前来网红地“打卡”,在这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5.活动过程中,同学们收集到一些河南文旅宣传口号,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一则,并简述理由。(4分)①老家河南,豫见美好②老家河南,一个来了都说中的地方③一脉相承中华源,一品山水大河南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6——9题。(共15分)为学与做人——在清华大学的演讲梁启超①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大家会众口一词地答道:“为的是求学问。”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来了。诸君啊,我替你们回答一句罢:“为的是学做人。”②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所以教育应分为智育、情育、意育三方面,智育要教人不惑,情育要教人不忧,意育要教人不惧。③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的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判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食,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儿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④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我们每日所碰见的事理是复杂的、变化的,不是单纯的、刻板的。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那么,碰着一件没有学过的事来到跟前,便手忙脚乱了,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有根本的判断力。⑤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炼它,叫它变得细密而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我们都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它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昏浊的脑筋着实将养它,叫它变得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们才能很从容很莹澈地去判断它,自然不至于惑了。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智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⑥怎么样才能不忧呢?孔子曾说过“仁者不忧”,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道中国先哲的人生观是怎样的。“仁”到底是什么?很难用言语说明,勉强做个解释,可以说是“普遍人格之实现”。人格要从人和人的关系上来看。所以“仁”字从“二人”。总而言之,要彼我交感互发,成为一体,然后我的人格才能实现。我们若不讲人格主义,那便无话可说;讲到这个主义,当然归宿到普遍人格。换句话说,宇宙即人生,人生即宇宙,我们的人格,和宇宙无二区别,体验到这个道理,就叫作仁者。(⑦然则这种仁者为什么就会不忧呢?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乎两端,一日忧成败,二日忧得失。我们有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因为在这永远不会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语文试卷第3页共10页

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哪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便连这一寸、两寸都不往前挪,那可真正失败了。⑧怎么样才能不惧呢?有了不惑、不忧的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但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即便有丰富的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即便有高尚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行有不谦于心,则馁矣。”俗语说得好:“生平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件。第二件要不为劣等欲望所牵制。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钢也会变为绕指柔。⑨意志磨炼到家,自然是看着自己应做的事,一点儿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藏头躲尾左支右绌的丑态。这便是意育的目的,要教人做到“勇者不惧”。⑩我们拿这三件事作为做人的标准,请诸君想想,你自己现在做到哪一件。倘若连一件都不能做到,连一点儿把握都没有,哎哟!那可真危险了,你将来做人恐怕就做不好了。⑪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边的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你怀疑沉闷,便是你因不智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会惧。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练,所以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那么学校之外,当然有许多学问,读一卷经,翻一部史,到处都可以发见诸君的良师呀!⑫诸君啊!醒醒吧!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你成人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选自《阅读名篇——中外演讲辞卷》,有删改)6.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这篇演讲稿的主要内容。(3分)7.在作者梁启超看来,“智”“情”与“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结合⑥-⑧段相关语句及全文内容简要说明。(4分)8.最后两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9.这篇演讲稿在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0——13题。(共13分)耐寒植物如何过冬李耕拓①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通常是0℃。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物纷纷枯萎。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英雄好汉”是不怕严寒的。②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如北方的梨树,在-30~-2℃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③到了秋天,情形就变了,秋季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变粗壮并木质化,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后,这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从而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即使叶子在冬天被冻掉,小枝依旧完好无损。④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⑤此外,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⑥另外,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有的植物会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具体来说,就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⑦植物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其体内既有自由水,也有结合水,二者的“脾气”大相径庭:自由水在100℃沸腾,0℃时结冰;结合水要高于100℃才沸腾,在比0℃低得多的温度下才会结冰。冬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减少后结合水所占比例则相对增加,使细胞液浓度增高,不易结冰,植物因此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⑧当然,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足以抵抗严寒,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增加糖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或者增强生物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来练就更高更强的御寒本领。语文试卷第5页共10页10.下面有关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第①段加点词“几乎”表示对程度的界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B.第③段加点的“越长越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积累养分越来越多的样子。C.第⑤段中加点的“甲胄”,是指树木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的木栓组织—木栓层。D.第⑦段中加点的“这样”在文中具体指植物通过增加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11.本文主要介绍了耐寒植物过冬的哪些方法?(3分)12.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如北方的梨树,在-30~-2℃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13.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些植物耐寒抗冻的方法,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17题。(共10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节选自《礼记·礼运》)【乙】卫鞅①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②其傅。期年③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③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孝公⑤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语文试卷第6页共10页【注释】①卫鞅:姓姬,战国时期卫国人,因秦国曾封他于商,史书上称他为商鞅。②黥(qíng)劓(yì):古代刑罚名。黥,墨刑。劓,割其鼻。③期(jī)年:一年。④刻深:(刑罚)严酷苛刻⑤孝公:指秦孝公。14.结合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语句中的加点字。(2分)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1)选贤与能通假字,如“学学半”中前一个“学”同“敩”,教导。————(2)故人不独亲其亲词类活用,用作动词。(3)盗窃乱贼而不作词语推断法:枪声大作(4)愿大王图之查阅词典法:.①想;反复考虑;②谋划;③料想;④图画。(摘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填序号)15.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16.语段【甲】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请简要概括。(3分)17.商鞅治秦,“道不拾遗,民不妄取”,是否已经实现了【甲】文中的大同社会理想?为什么?(3分)(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共4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8.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连接了秦蜀两地,仿佛拉近了两地距离。B.颔联诗人借两人的处境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减轻他的孤独之感。C.尾联点明送别的具体地点,诗人劝勉友人不能像自己一样泪沾衣衫。D.全诗紧扣“离别”,意境开阔,格调高昂,是古代送别诗中的上品。语文试卷第7页共10页1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请你结合这两句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把离别之情表现得别具一格的。(2分)四、名著阅读(4分)20.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班级共同阅读《经典常谈》这部名著,在阅读交流会上,同学们提出以下两个问题进行探究,请你任选其中一个,结合名著的内容简要回答。①歌谣与最初的诗有何不同?②《史记》与《汉书》这两本书有何不同?(2)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总要与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的人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人。请你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生命中一个重要的人,并结合具体情节简述其重要作用。五、作文(50分)21.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鲜衣怒马,我们正值年少;生逢盛世,我们逐梦青春。在经典的传承中;我们汲取力量,在岁月的流转中,我们赓续前行。追寻诗意、坚定梦想,挫折中砥砺奋进,体验中读懂担当……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一个个鲜活的词语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汇成一首青春变奏曲,这就是青春独有的风景,这就是青春最美的样子。(1)请以“最美的青春”为题,写一篇演讲稿。(2)请把你记忆中“青春最美的样子”记录下来,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写作提示:①如果选择题目一,请注意格式;如果选择题目二,请自拟标题;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避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语文试卷第8页共10页2024年春八年级语文调研测试(三)参考答案2024.5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1)(4分)①竭②zǎi③溯④绚(2)(2分)①至改为致②秘改为密2.(8分)①蒙络摇缀②涵虚混太清③阡陌交通④寤寐思服⑤鹏之徙于南冥者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⑦虽有佳肴⑧不知其善也3.(2分)①补充通知的对象:八年级8班家长及学生;②补充活动时间:国际博物馆日(或5月18日)。4.(4分)示例:家长您好,此次研学之旅,让我们见证了河南博物院馆藏文物数量之多、种类之全、价值之大(承载中华文明)、品味之高(精美绝伦)的特点,国之重器展现了厚重的中华文化,令人惊叹。欢迎大家前来参观!5.(4分)示例一:我选“老家河南,豫见美好”。此宣传语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容易记住,“老家河南”充满浓浓乡情,亲切质朴,很好展现了河南历史的厚重;“豫见美好”用“豫见”谐音“遇见”,巧妙表达出对河南的深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示例二:我选“老家河南,一个来了都说中的地方”。此宣传语言简意赅,“老家河南”充满浓浓乡情,亲切质朴,又用河南方言“中”,既突出了地方的语言特色,又表达出对河南的赞美之情。示例三:我选“一脉相承中华源,一品山水大河南”。此宣传语采用对偶的手法,对仗工整,朗朗上口,上句突出了河南文化厚重的历史根基,下句突出了河南美丽的山水景致,展现出河南的人文和自然优势。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6.(3分)为学(上学)的目的是学做人,接受智育、情育、意育,做到不惑、不忧、不惧。(意思对即可)7.(4分)掌握知识,心中有仁,做到不惑不忧,会对人的意志产生一定影响,让人减少惧。但"智"和"情"并不会对"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即便有丰富的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即便有高尚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意思对即可)8.(4分)设问、排比、呼告等。连续的设问铿锵犀利,促人思考,三个“……便是你因⋯⋯”的句式形成排比,回答斩钉截铁,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充满激情,气势极强盛。“诸君啊”的呼告,令人警醒。9.(4分)本文采用了"总一分-总"的结构方式,开头先亮出演讲的主旨(为学的目的是学做人,接受智育、情育、意育,做到不惑、不忧、不惧),接着从三个方面(怎样才能不惑、怎样才能不忧、怎样才能不惧)分别进行论述,最后归纳总结(如果不惑、不忧、不惧一件都做不到,做人也就做不好),提出希望。(结构方式1分,具体分析3分,共4分)(二)10.(2分)D11.(3分)(1)使用“沉睡”休眠的方法来对付冬寒(答“进入休眠状态,减少物质和能量消耗”或“蓄积物质和能量,减少消耗”也可);(2)形成“甲胄”——木栓层,保护它们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3)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12.(4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用北方的梨树和松树的针叶这两个例子,准确、鲜明地说明了“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这一特点。13.(4分)逻辑顺序。文章首先叙述一些植物在秋冬季节枯萎凋零的现象,以及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一样的抗冻能力,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耐寒植物过冬的方法;接着从三个方面具体说明耐寒植物抵御严寒的方法;最后补充说明一些植物抵抗严寒的其它有效方法。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一)14.(2分)(1)同“举”,推举(2)以………为亲(3)兴起(4)②15.(2分)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16.(3分)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或: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每点1分,共3分)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