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_第4页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在进入了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但是在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使我国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应当充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我们有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本文首先分别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再针对性地对我们可持续发展提出几个发展思路。特别是要看到它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环境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环境的积极影响在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对外贸易的扩大和外国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对我国环境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其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洁净能源比重提高我国能源的人均消费量仅为发达国家的5~10%,按我国GDP增长速度,能源需求将在20年内增长一倍。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煤炭比重过高,这也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利用。自1993年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以来,我国油气的需求逐年增加,对我国洁净能源比重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据国际能源署最新估计,到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将达到8000万~1亿吨,净进口率达到41%。1.2在更大的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庞大的人口基数使资源紧张成为我国长期发展的重要制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和战争威胁,我国资源发展实行的是立足于国内资源的内向型战略。实行对外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后,注重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不但使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得到缓解,而且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解决我国生态和环境问题。显然,这既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合理配置资源、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3经济发展为环境治理提供越来越强的物质基础我国进入经济全球化的轨道后,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使我国有能力在环境保护上进行更多的投入。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不断增加。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由20世纪80年代的0.5%增加到2000年的1.5%。沿海发达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我国现在实行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都与我国近年来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密切关系。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环境的消极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由于经济落后,因而相对于发达国家处于纵向分工的不利地位。大量初级产品的出口,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处于转轨中的我国,市场机制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加上缺乏约束的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种种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发生。具体说来,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初级产品不合理的出口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掠夺性开采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消极影响。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毁灭性破坏,如钟乳石出口使得桂林喀斯特地貌严重受损。如,1982~1993年间我国出口发菜799吨,创汇3126万美元,经济效益和创汇效益都非常可观,但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非常严重。据报道,由于盲目采挖发菜,二连浩特周围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沙化或严重沙化。1983年我国甘草的储藏量约35万~45万吨,1982~1993年出口量已达到17万吨。由于掠夺性采挖,现储藏量不到40%,不但资源本身遭到严重破坏,而且造成草原严重退化。由于缺乏有效控制,有些矿产品如钨、锑、钼、锡等盲目生产形成恶性循环,不但严重破坏了资源,而且严重恶化了生态环境。某些产品的不合理出口还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毁灭性破坏,如钟乳石出口使得喀斯特地貌严重受损。2.2有害技术、设备的转移在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有些外商将国外淘汰的、严重污染环境的、禁止使用的产品及相应的技术和设备通过投资方式转移到我国,也有些外商在技术设备上以旧顶新、以次充好。据调查,外商投资企业中高达70%以上的引进设备为中低档水平。还有些外商投资企业以资源再生利用在我国直接从事进口危险废物的翻新、拆解、加工、处理、电解等业务。这类投资实质上是有毒废弃物越境转移的另一种方式,对我国环境产生了很坏的影响。2.3废弃物的转移废弃物通过国际贸易进行转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引起国际社会关注。我国政府对危险废弃物的越境转移一贯持坚决的反对态度。1990年3月,我国政府签署了一系列有关抑制废弃物转移的国际条约。同时,我国自己也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控制有害废物转移的法律法规。但是,发达国家以直接贸易形式向我国转移废弃物的事件仍相当严重,废物入境的数量巨大。从目前海关查获的情况看,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山东是主要进口地和使用地,上海、天津、辽宁、北京、江西也发现不少危险废物。其再生过程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3、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选择通过以上分析,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有利于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间接资源掠夺和污染转嫁。加上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不浓,政府对环境立法、执法的力度不强,经济增长方式的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的环保积极性不够等自身原因,遂造成了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针对这些国外国内原因,我们应积极思考有效对策以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除了继续采取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提高环境的立法、执法力度,加大环保投入,进行环保补贴、排污收费等常见措施以外,还应有以下思路。3.1切实抓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我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原来的数量型的粗放增长方式向效益型的集约增长方式转变,建立一个低消耗资源的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以促进资源的节约,提高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缓和资源的供需矛盾,走资源节约型发展的道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环境无害技术、节能降耗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积极研究、开发和推广高效、低耗、无废、少废、节水、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工业、能源、农业、林业和环保产品生产体系。扶持和发展环保产业、绿色产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加快产业升级进程,实现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提高自身绿色竞争力。3.2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抓环保,探索建立循环经济结构体系首先,应考虑通过价格政策,取消不合理补贴、开征污染税等经济手段将环境成本内在化,从而引导企业生产行为,纠正那种竭泽而渔、片面追求产值而不顾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倾向。其次,政府管理部门应将工作重点从“关闭”污染型企业转向帮助企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上来,这样既可以减少因关闭企业造成固定资产不必要的浪费,又不会使失业增加出现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再次,尽快建立和完善与环保有关的外贸法规体系,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力度,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3.3改变初级产品出口比重过大的状况在经济发展途径上,我国应实施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推进的战略。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使其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导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业,带动整个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争取后来居上。大力开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资源深加工型出口产业的发展,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改变我国初级产品出口比重过大的状况,既避免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使用,又防止了发达国家对我国资源的间接掠夺。3.4建立资本市场的信息管理与激励制度当今,信息对经济的影响日益重要。提倡“绿色融资”,除了要求对欲上市和已上市的企业进行环保审查与评估以外,还可利用资本市场的信息传递以控制污染,激励绿色生产。我国入世后,更多的企业可以到国外上市,国外企业也可到境内上市,但上市成功的重要条件是通过环保评估,必要时实行环境标准一票否决制。资本市场可根据企业污染状况而改变对企业的价值判断,刺激企业(包括跨国公司)控制污染及其转嫁。比如,及时对高污染企业进行报道,向投资者和社会传递“该企业技术水平低、管理能力差”的信息,从而降低了企业的信誉和预期利润,使其股票价格大跌。反之,通过媒体对改善污染状况和使用清洁技术的企业进行信息传递既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环境。资本市场的信息传递可能比直接管制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更大。3.5积极开展环境外交,构筑国际污染转移防线首先,积极从政治角度谋求发展中国家利益,将防止国际污染转嫁的措施写入相关的国际公约及双边或多边协议之中。其次,积极倡导世界各国都参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要利用大国身份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监督发达国家遵守国际公约。再次,要认真研究国际环境壁垒政策,找出差距,提高标准,防止国际环境污染向我国转移。3.6建立地方干部生态政绩考核制度目前,我国仍然是政府主导型经济,行政领导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政治体制无法短期内取得突破性改革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政绩考核尤为重要。很多领导干部为追求政绩或迫于招商引资考核一票否决的压力,在发展经济时不仅一味追求“短平快”,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求得短期利益,还在招商引资时,缺少环境评估或者根本不顾环境损害,往往把一些国家淘汰的产业、产品或生产技术引进来并当作政绩炫耀。这些短视行为一方面给国际环境污染转移提供机会,另一方面造成后代人生态环境转移支付,牺牲的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应修改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生态政绩考核,以减少国际环境污染转移机会,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结语经济全球化下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从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在经济全球化中,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具体说来,要做好以下工作:1.建立经济全球化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协调机制;2.发挥国际组织在协调经济全球化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3.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实施可持续贸易;4.建立南北之间的对话与协调机制。这样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来规范和指导经济全球化的行为,建立经济全球化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机制,以争取经济全球化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结果。参考文献刘力、章彰:《经济全球化:福兮?祸兮》,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洪银兴:《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王克敏:《经济伦理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任保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方显仓:《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载《生态经济》,2001(7)王萍:《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载《中国软科学》,2002(3)课程小结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此,浅谈一下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不同于以前政治课灌输形式的授课方式,本学期政治课老师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我们脱离了课本,不再按章按节的一步步的进行,这样使得同学们上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而且使得上课内容更加新颖,使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变得趣味而生动。本学期政治课老师将本节课的内容分成几大主题: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当代中国与实践。每一个专题由老师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讲解,使我们收获颇丰。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使我更加坚定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听党指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这不仅因为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而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纵观历史的发展,中国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步,这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科学主义密不可分。20世纪后期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苏东剧变之所以发生,从历史原因来说,苏东国家在思想理论、体制制度上长期处于僵化状态,改革的成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