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诗歌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精讲精练_第1页
赏析诗歌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精讲精练_第2页
赏析诗歌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精讲精练_第3页
赏析诗歌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精讲精练_第4页
赏析诗歌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精讲精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表达方式诗歌表达技巧2

古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其中在诗歌创作中抒情方式和描写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这两种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一、诗歌的表达方式诗歌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

(二)描写手法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乐景衬哀情)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用典抒情(一)诗歌表达方式

——抒情方式

诗歌中的抒情方式是指诗人抒发感情的形式,包括:间接抒情

【二、考题示例】说说诗中采用来哪些抒情方式?2.从抒情方式角度,分析下面的诗歌。3.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复杂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审题解析】观察上面题目,圈出解题关键词。

此类考点,题干中往往有“抒情方式”“如何表现情感”等提示关于考察诗歌情感考点的关键词。三、解题步骤步骤一:阅读题目,明确考点

根据题目关键词,明确考点。步骤二:回忆5种抒情方式

阅读诗词,根据诗句意思,得出采用的抒情方式。步骤三:提精要,组答案

结合词句内容组织作答。答题模式:抒情方式+诗句内容+情感典题精讲

抒情方式阅读《归园田居(其五)》回答下列问题。(1)这首诗是如何来表现诗人复杂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①。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②。漉③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④。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注]①榛曲:指草木丛生的小路。②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化用《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句意。③漉:水下渗,此指用布滤酒。④近局:近邻。(1)这首诗是如何来表现诗人复杂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①。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②。漉③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④。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复杂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第一步:审题干,明考点抓住题干中“如何表现”“情感”关键词,明确暗考考点点为手法。

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①。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②。漉③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④。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注]①榛曲:指草木丛生的小路。②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化用《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句意。③漉:水下渗,此指用布滤酒。④近局:近邻。直抒胸臆——辛苦劳作孤独无伴,只身奔家用典抒情——归隐之志借景抒情——坦然自适心态借事抒情——潇洒自如自得其乐参考答案:①直抒胸臆。“怅恨”二字从表面看,诗人辛苦劳作一天,且孤独无伴,只身奔家,难免怅然生恨。就深层看,本诗意在抒写欣然自得之情,“怅恨”有反衬下文欢快欣然的作用。②用典抒情。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典故显示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委身自然、与自然相得相洽的质性,写出归隐之志坚持不改之意。③借景抒情。“山涧”“清”正是诗人坦然自适心态的自然流露。④借事抒情。“漉熟酒”“招近局”“代明烛”这些生活小事写出的是诗人的潇洒自如和自得其乐。诗歌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

(二)描写手法侧面描写

白描

细节描写

五大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一)诗歌表达方式

——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包括:(二)诗歌表达方式

——描写手法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亦称“间接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事物或环境描写对主要对象加以渲染烘托,使之突出、鲜明。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白描: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不事雕饰,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的手法。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燎沉香】(一)诗歌表达方式

——描写手法

③细节描写:对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环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可以是一个动作、一种情景、一个特点或一种景物等。通过特写镜头把事物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一)诗歌表达方式

——描写手法

④多感官综合描写:诗人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或通过色彩、声音去描写景物。

凡是诗词中出现了表颜色词,即应考虑视觉(或绘色);表声音的词,即应考虑听觉(或绘声)或动静结合;有“冷暖”,需考虑触觉;有“花香”之类,需考虑嗅觉。【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凭箜篌引》)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侧面描写视觉(绘色)你能准确判断下列诗句中运用的描写手法吗?侧面描写白描【二、考题示例】请从表达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xx”两句的妙处。2.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审题解析】观察上面题目,圈出解题关键词。

此类考点,题干中往往有“表达”“某句精妙”等提示关于考察诗歌情感考点的关键词。典题精讲

描写手法阅读《西

月》回答下列问题。(1)请从表达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西

月①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注]

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其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腹两侧以挡泥土。(2)请从表达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西

月①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注]

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其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腹两侧以挡泥土。侧面描写:侧面烘托出月光朗照,月色美好。借景抒情:愉悦之情叠词,对偶参考答案: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