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_第1页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_第2页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_第3页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_第4页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课件1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石嘴山市疾控中心

2014年12月精选课件2一、什么是个人计量监测利用工作人员个人所佩带的设备进行测量,或对其身体内外放射性物质的数量进行测量,或对其排泄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测量的监测。通常与工作场所监测形成对照。精选课件3GBZ128-2002个人监测individualmonitoring,利用工作人员佩带剂量计进行的测量,或对其体内或排泄物中排泄物中放射性核素的种排泄物种类和活度进行的测量,以及对测量结果的解释。精选课件4二、个人剂量监测的目的卫监督发〔2006〕77号是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障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重要技术手段,是诊断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重要依据。精选课件5三、相关法律法规原1985年发布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规定》同时废止。《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卫生部

部令第52号令,1997年6月5日发布)精选课件6《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编办发[2010]104号卫生部职责:㈣负责化学品毒性鉴定、个人剂量监测、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等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审批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并进行监督管理,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建设。㈤负责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控制的监督管理。精选课件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用人单位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精选课件8《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条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放射性物质造成的职业病的防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执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二十九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关于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管理的规定,对直接从事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精选课件9《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55号令)2007年3月23日通过。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但没有52号令细致号令细致。精选课件10第十一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一)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应超过90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二)建立并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三)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精选课件11第十二条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应当包括:(一)常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二)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三)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精选课件12第十三条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二)操作结束离开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时,按要求进行个人体表、衣物及防护用品的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发现污染要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并存档;(三)进入辐照装置、工业探伤、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精选课件13第十四条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应当由具备资质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承担。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卫生部组织实施。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精选课件14第十五条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技术规范开展监测工作,参加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个人剂量监测报告应当在每个监测周期结束后1个月内送达放射工作单位,同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精选课件15第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按规定时间和格式,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逐级上报到卫生部。第十七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卫生部拟定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程序和标准,组织实施全国个人剂量监测的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汇总分析全国个人剂量监测数据。精选课件16

第四十二条技术服务机构未取得资质擅自从事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的,或者医疗机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二条处罚。第四十三条开展个人剂量监测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和承担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三条处罚:(一)超出资质范围从事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的,或者超出批准范围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二)未按《职业病防治法》和本办法规定履行法定职责的;(三)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精选课件17四、监测的量个人剂量当量Hp(d)人体表面指定点下,适当深度d处软组织(通常指ICRU球)的剂量当量,用Hp(d)表示。单位是焦[耳]每千克(J•kg-1),专用名是希[沃特](Sv)对于评价辐射防护量“有效剂量”,推荐便用d=10mm;对于皮肤、手、腕和脚的当量剂量评价,推荐便用d=0.07mm;对眼晶体的当量剂量评价,建议使用d=3mm精选课件18五、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主要由测量读出系统(简称读出仪)和热释光剂量计(简称剂量计)以及所有的配套设备和工作程序组成。读出仪通常由光探测系统和加热系统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精选课件19精选课件20热释光剂量读出仪1光探测系统光探测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将探测器所发出的光转换成电信号(电荷、电压或电流),通过驱动装置把信号输送给计数器、测量仪表或打印机等。要求光探测系统应具有很高的稳定性,重复性及很宽的剂量测量范围(从10-7—102Gy)。精选课件21第二阶段:读出测量温度其温度需根据探测器的测定峰值温度来确定。第三阶段:读后(辐照前)的退火目的是为了排除探测器中的残余剂量恢复探测器原有的热释光剂量特性。精选课件223对加热盘的要求样品加热盘应始终保持洁净状态,有利于测量系统的灵敏度和测量范围的提高,建议定期进行样品盘的清洁或高温(400度以上)退火精选课件232加热系统加热测量热释光探测器时分为三个程序阶段。第一阶段:读出前的预热热释光探测器在不同温度下有几个发光曲线,其中在低温条件下的发光曲线是不稳定的,预热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探测器发光曲线的低温峰影响。精选课件24测量时通氮气测读过程通入氮气不仅可降低加热盘“氧化效应”对探测器的影响,还有利于延长加热盘的使用寿命。精选课件255实验室环境温、湿度要求在常规环境温度、湿度(15~25℃、相对湿度℃≤80%)测量不受影响。在特殊情况下(如高温30℃以上或高湿度80%以上)对测读系统测量数据会产生明显影响。精选课件26另外,退火温度和退火后的冷却速率对探测器的灵敏度和重复使用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严格控制退火温度和冷却速率。精选课件27热释光剂量计剂量计通常由一个或多个热释光探测器(探测元件)和一个便于佩带的适宜的剂量盒组成。剂量计受辐照时,热释光探测器吸收并贮存射线的部分能量,在读出过程中被加热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这部分能量,并为读出仪测得,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发光量与计量成线性关系。精选课件28根据测量目的要求不同:剂量计又分为个人剂量计,环境剂量计,反照中子剂量计等。精选课件29精选课件30精选课件31精选课件32测读系统检定的质量控制热释光探测器在读出器上的测读数值是一相对值,该测读数值转换成剂量值需要对其进行剂量刻度。按照《国家计量法》要求,用于医疗卫生,辐射防护,环境剂量监测用的测读系统,均被列为国家强制检定工作的计量器具。测读系统(包括仪器、剂量计)应按周期送国家授权的法定计量部门进行计量检定。精选课件33精选课件34精选课件35精选课件36精选课件37六、目前全国监测情况目前我国有近6万家放射工作万家放射工作单位,30万万放射工作人员万放射工作人员,其中22.3万人分布在5.3万家放射诊疗单位。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四川。精选课件38到2002年,经过努力,我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各省市在省级防疫站普遍建立了个人剂量监测机构参考国际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