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模拟监测(二)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模拟监测(二)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模拟监测(二)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模拟监测(二)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模拟监测(二)地理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考模拟监测(二)地理试题(分数: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2023年12月15日,我国南极科考中山站-(69°22’S,76°22’E)第39次越冬第40次越冬队举行了交接仪式。该日,某科研人员将相机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镜每间隔4小时对太阳拍摄一张照片,并合成了太阳视运动轨迹图(下图,图中箭头代摄的先后顺序),完成下面小题。1.整个拍摄过程中,照相机朝向的变化过程大致是()A.西→南→东→北→西 B.南→东→北→西→南C.北→东→南→西→北 D.东→北→西→南→东2.拍摄最后一张照片时,北京时间约为()A.12时 B.15时 C.18时 D.21时地表辐射收支是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的核心内容,对不同尺度气候异常及变化起关键作用。下图示意我国某地3—11月不同天气状况下地表辐射收支日变化特征平均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与大气长波辐射相比,地表长波辐射日变化较大,主要是因为()A.大气受热具有滞后性 B.地温日变幅大于气温C.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少 D.下垫面植被覆盖较多4.状态乙的天气最有可能为()A.晴天 B.雨天 C.大风 D.降雪5.该地可能位于()A.新疆 B.陕西 C.海南 D.吉林阿曼苏丹国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东南部。近几十年来,该国地下水位下降很快,下降速率与美国东南部相当,但其地下水资源的安全面临着更大威胁。下图为阿曼沿海地区承压水抽取后水流系统变化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若沿海地区大量抽取承压水,当地水流系统的变化过程是()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7.与美国东南部相比,阿曼地下水资源安全面临着更大威胁,其主要影响因素有()①产业状况②用水构成③地形地势④地下水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河流阶地形成与地壳间歇性抬升相关。下图为流向曾发生过改向的某河流某一河段阶地标高示意图,T₁至T₆表示阶地年龄从新到老,阶地标高与水面高程呈正相关。完成下面小题。8.水面高程决定河流的流向,该河段流向发生改向的时期是()A.T1-T2 B.T3-T4 C.T4-T5 D.T5-T69.造成该河流改向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抬升 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 D.水位变化人口迁移能够反映区域经济活力。图为天津市常住人口数量与人口净迁入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天津市()A.2016年常住人口数量约60万人 B.2010-2016年常住人口数量减少C.2016-2019年净迁入人口数递减 D.2022年人口迁出量大于迁入量11.天津市人口迁移()A.反映出该城市城镇化水平降低 B.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C.符合向经济欠发达区迁移规律 D.可以通过遥感技术监测绿色贸易是指在贸易中预防和制止由于贸易活动而威胁人民的生存环境以及对人民的身体健康的损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贸易形式。其表现形式有:环境友好产品贸易、资源集约型产品贸易和安全健康产品贸易等。绿色贸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绿色贸易总额已超过600亿美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发展绿色贸易可以减少()A.废弃物跨境转移 B.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走私C.污染物跨境传输 D.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13.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绿色贸易的措施是()A.在中东欧布局新兴产业 B.在南亚进行技术研发C.构建东盟绿色产业网络 D.在西亚布局传统产业绿色GDP,即把资源、环境成本放入国民经济的生产核算之中,作为经济生产的成本处理,以实现对传统GDP的调整。绿色GDP指数=绿色GDP/传统GDP×100,下图为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20年传统人均GDP与绿色GDP指数分布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14.由图可知()A.绿色GDP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B.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GDP指数成正比C.传统GDP与绿色GDP差值较大的为西部地区省份D.在资源节约、环境治理上东部不需关注15.若以各省份的传统GDP与绿色GDP指数的中位数(把所有值高低排序后找出正中间的一个作为中位数)为原点,做四象限图,将图示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4类,则符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高,属于绿色发展高危区的省份是()A.北京 B.江西 C.贵州 D.辽宁二、非选择题(满分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年2月20~22日,青海湖北岸某观测站记录到两锋过境引起的持续降雪天气。过程中,锋A于20日22:30左右率先过境,后与锋B相遇,两锋锋线合并为锋线C。锋线C于21日12:30左右过境。下图示意该过程中的风场变化。(1)根据锋面高度变化指出锋A与锋B的冷暖性质,并比较势力强弱。(2)分析该观测站此次持续性降雪的产生过程。(3)分析图中虚线框内风力与风向变化的原因。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研究表明,约200万年前,我国东北松辽平原上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湖泊(常称为古松辽湖),西接大兴安岭,东抵长白山地,面积约为青海湖的10倍,有松花江、嫩江、蛟流河等众多河流汇入。后因地壳运动,湖水外泄,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松辽平原。平原内有着巨厚的沉积地层,从平面上看,粘土层的粒度由外围向中心由粗变细;从剖面上看,粘土层下部细,上部略变粗。位于松辽平原西部的吉林白城,湖泊星罗,是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白城的年平均降水量399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340毫米,被称为“旱地之泽”。草原和湿地是白城主要的原始生态类型。受多重因素影响,白城市草场、湿地退化严重,盐碱化日益加重。吉林省政府联合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启动实施的“西部治碱”工程,经过长期探索并形成了以品种选育、表土改良、排灌结合等为主要方式的“以稻治碱”治理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弱碱地优质稻米”,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左图为白城及其周边区域简图,右图为白城气候资料。(1)根据沉积物颗粒粗细的差异,分别从平面和剖面两个角度,推测松辽平原巨厚沉积地层的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2)分析白城“旱地之泽”的形成原因。(3)据图文信息推测白城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4)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以稻治碱”模式的作用原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乌兰县地处柴达木盆地东部,高寒草原分布广泛,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0%,畜牧业为该地区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乌兰县天然草原服务功能降低,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形势严峻。乌兰县水—草资源承载力受多因素耦合影响,可依据水—草资源条件、生活需水、生产需水及需草、草原生态分为四类子系统。乌兰县四周环山,南北大山褶皱将全县分割成茶卡、希赛和卜浪沟三个山间盆地。图1示意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图2示意2015—2019年希赛盆地水—草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1)指出希赛盆地草原的供给服务、文化服务或调节服务功能的具体内容。(任选一种)(2)描述希赛盆地草原各子系统承载力变化特点,并推测原因。(3)请为希赛盆地草原保持支撑服务功能、稳定自然环境,提供合理化建议。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考模拟监测(二)地理试题(分数: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2023年12月15日,我国南极科考中山站-(69°22’S,76°22’E)第39次越冬第40次越冬队举行了交接仪式。该日,某科研人员将相机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镜每间隔4小时对太阳拍摄一张照片,并合成了太阳视运动轨迹图(下图,图中箭头代摄的先后顺序),完成下面小题。1.整个拍摄过程中,照相机朝向的变化过程大致是()A.西→南→东→北→西 B.南→东→北→西→南C.北→东→南→西→北 D.东→北→西→南→东2.拍摄最后一张照片时,北京时间约为()A.12时 B.15时 C.18时 D.21时【答案】1.A2.D【解析】【1题详解】中山站位于南极地区,12月15日出现极昼现象,正午太阳位于观测者的正北方,正午过后太阳视运动向西偏移,太阳高度角最低时位于正南方,随后太阳东移位于东南,正午太阳位于观测者的正北方,由图可知拍摄最初后经历了太阳高度角最低值,所以图中整个拍摄过程中,照相机朝向的变化过程大致是西→南→东→北→西,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结合材料分析可知,拍摄最后一张照片时中山站当地时间正午之后6小时,即当地时间18时,中山站经度约为76°E,与北京时间所在时区的中央经度(120°E)相差44°,时间相差约3个小时,因北京时间早于中山站时间,故北京时间约为18+3=21时,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视运动轨迹变化规律也与太阳直射点有关,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范围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全球除极昼极夜范围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地表辐射收支是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的核心内容,对不同尺度气候异常及变化起关键作用。下图示意我国某地3—11月不同天气状况下地表辐射收支日变化特征平均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与大气长波辐射相比,地表长波辐射日变化较大,主要是因为()A.大气受热具有滞后性 B.地温日变幅大于气温C.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少 D.下垫面植被覆盖较多4.状态乙的天气最有可能为()A.晴天 B.雨天 C.大风 D.降雪5.该地可能位于()A.新疆 B.陕西 C.海南 D.吉林【答案】3.B4.B5.A【解析】【3题详解】物体放出长波辐射的强度取决于自身的温度,地表长波辐射的日变幅比大气大,是因为地温日变幅比气温大,B正确;滞后性和日变化较大小没有必然联系,A错误;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少会提高气温日变幅,下垫面植被覆盖较多会降低地温日变幅,但两者并非地表长波辐射比大气长波辐射日变化大的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B。4题详解】读图可知,状态乙的太阳总辐射量较低,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较少,地面长波辐射也较少,最可能为雨天,B正确;晴天的太阳辐射总量较高,A错误;大风天气对太阳削弱较少,辐射总量较高,C错误;可能是降雪天气,但3—11月我国降雪地区较少,不是最可能的天气,D错误。故选B。【5题详解】由图可知,晴天状态下该地北京时间14时左右太阳辐射最强,说明当地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位于90°E附近,只有新疆符合条件,陕西、海南、吉林均在90°E以东地区,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点睛】大气受热过程简单来讲主要包含三大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即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能量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受热过程首先是大气直接吸收,部分太阳辐射受热升温;然后剩余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又会向外辐射能量,大气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从而受热升温。阿曼苏丹国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东南部。近几十年来,该国地下水位下降很快,下降速率与美国东南部相当,但其地下水资源的安全面临着更大威胁。下图为阿曼沿海地区承压水抽取后水流系统变化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若沿海地区大量抽取承压水,当地水流系统的变化过程是()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7.与美国东南部相比,阿曼地下水资源安全面临着更大的威胁,其主要影响因素有()①产业状况②用水构成③地形地势④地下水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6.C7.C【解析】【6题详解】沿海地区大量抽取承压水可能会出现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的现象,承压水大量抽取后有更多的水参与到外部的水循环,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出现淹没沿海低地的现象,淡-咸水交界面也将向陆地方向移动。图丙中地面未出现下沉,海平面较高,为最初始状态。图甲中地面下沉,海平面略有上升,地下水位下降,淡-咸水交界面向陆地方向移动。图乙中地面继续下沉,海平面上升且淹没了沿海低地,淡-咸水交界面继续向陆地方向移动为最终状态。当地水流系统的变化过程正确排序是丙-甲-乙,C正确,A、B、D错误。故选C。【7题详解】与美国东南部相比,阿曼气候更为干旱,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下水的下降速率虽然与美国东南部相当,但其地下水资源的安全面临着更大威胁,其原因最有可能是和当地以地下水为主的用水构成,以及原本的地下水量较少有关,②④正确。美国东南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且农业发达,需水量大,与其相比,阿曼需水量更小,因此地下水资源的安全面临着更大的威胁与产业状况无关,①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阿曼地区的地形特征,地下水资源的安全面临着更大的威胁与地形地势无关,③错误。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承压水是指充满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这种水由于顶部有隔水层,所以它的补给区小于分布区,动态变化不大,不容易受污染。当钻孔打到含水层时,水便会在静水压力的作用下喷出地表,形成自喷水流,因此也被称为自流水。承压水与地质构造有密切关系,只要有适合的地质构造,无论是松散沉积物还是基岩,都可以形成承压水。承压水有两种埋藏类型:一种是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潜水,另一种是埋藏在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承压水。典型的承压含水层可分为补给区、承压区及排泄区三部分。补给区是含水层接受补给的地区,通常位于盆地边缘位置较高的地区;承压区是主体部分,分布面积较大;而排泄区则与承压区相连,高程较低,常位于低洼地区。河流阶地形成与地壳间歇性抬升相关。下图为流向曾发生过改向的某河流某一河段阶地标高示意图,T₁至T₆表示阶地年龄从新到老,阶地标高与水面高程呈正相关。完成下面小题。8.水面高程决定河流的流向,该河段流向发生改向的时期是()A.T1-T2 B.T3-T4 C.T4-T5 D.T5-T69.造成该河流改向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抬升 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 D.水位变化【答案】8.B9.C【解析】【8题详解】根据材料“阶地标高与水面高程呈正相关”及题干“水面高程决定河流的流向”可知河流流向为自河流阶地标高高处向河流阶地标高低处流。据图可知,在T5-T6时期,河流阶地标高为巫山>奉节>故陵镇,故河水流向为自巫山向故陵镇流,至T4时期,河流阶地标高变为奉节>故陵镇>巫山,故此时河水为自奉节向故陵镇和巫山流。至T3时期,河流阶地标高变为故陵镇>奉节>巫山,故此时河流流向为自故陵镇向巫山流。所以河流流向发生改变的时期是T3-T4时期。B正确,ACD错误。故选B。【9题详解】地壳抬升会使河流的下切作用增强,可能导致河流的流向发生改变。但是,地壳抬升通常会导致河流整体的下切,而不是单一改向,A错误;流水沉积会在河流的下游形成沉积物堆积,可能导致河流的河床抬高,但这更多的是影响河流的流速和流量,而非直接导致河流改向,B错误;根据材料,河流阶地的形成与地壳间歇性抬升有关。当地壳抬升时,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增强。据图可知,在T5-T6时期,河流阶地标高为巫山>奉节>故陵镇,但由于同一时期不同地点地壳抬升幅度不同,T3-T4时期,与故陵镇和巫山相比,奉节阶地标高变化幅度(190-125)最大,地壳的抬升幅度最大,流水下切侵蚀强度最大,导致至T3时期河流阶地标高变为故陵镇>奉节>巫山,从而造成该河流改向,故造成该河流改向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C正确;水位变化通常是由季节、降雨或其他气象因素引起的,它可能影响河流的流速和流量,但通常不足以直接导致河流改向,D错误。故选C。【点睛】河流阶地是在地质作用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会超出一般洪水水位,并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些阶地是由一系列的平坦或略呈倾斜的层状结构组成,随着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明显的梯田状特征。阶地的位置越高,其形成时代通常越老。阶地的形成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气候变化、基准面变化等因素。人口迁移能够反映区域经济活力。图为天津市常住人口数量与人口净迁入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天津市()A.2016年常住人口数量约60万人 B.2010-2016年常住人口数量减少C.2016-2019年净迁入人口数递减 D.2022年人口迁出量大于迁入量11.天津市人口迁移()A.反映出该城市城镇化水平降低 B.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C符合向经济欠发达区迁移规律 D.可以通过遥感技术监测【答案】10D11.B【解析】【10题详解】读图可知,2016年常住人口数量约1450万人,A错;2010-2016年常住人口数量在增加,B错;2016-2019年中,2018-2019年迁入人口数由负值转为正值,说明2018-2019净迁入人口数递增,C错;2022年净迁入人口为负值,迁出量大于迁入量,D对。故选D。【11题详解】城镇化水平通常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图示信息无法判定,A错;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近些年天津市常住人口在减少,B对;人口迁移是否符合向经济欠发达区迁移的规律,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生活成本、政策导向等,一般来说,人口迁移往往取向经济较好得地方,C错;遥感技术本身并不能直接监测人口迁移,而是通过分析地表特征的变化来推断人口迁移情况,D错;故选B。【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排斥力)和拉力(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往往经济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自然条件的优势程度、自然资源、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收入的差异、就业、交通、区域开发等。(3)政治因素: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战争、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等。(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绿色贸易是指在贸易中预防和制止由于贸易活动而威胁人民的生存环境以及对人民的身体健康的损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贸易形式。其表现形式有:环境友好产品贸易、资源集约型产品贸易和安全健康产品贸易等。绿色贸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绿色贸易总额已超过600亿美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发展绿色贸易可以减少()A.废弃物跨境转移 B.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走私C.污染物跨境传输 D.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13.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绿色贸易的措施是()A.在中东欧布局新兴产业 B.在南亚进行技术研发C.构建东盟绿色产业网络 D.在西亚布局传统产业【答案】12.D13.C【解析】【12题详解】从材料中可知,绿色贸易的形式是“环境友好产品贸易、资源集约型产品贸易和安全健康产品贸易等”,因此发展绿色贸易可以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从而避免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D正确;废弃物的跨境转移是指通过正常贸易或非法入境,将本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输送到其他国家,绿色贸易不是废弃物贸易,A错误;绿色贸易不是产品走私活动,B错误;污染物跨境传输是指一个国家排放的污染物通过大气环流、河流等自然过程传输到其他国家,绿色贸易显然不是自然过程,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发展绿色贸易,具体措施表现在,我国与东南亚地区绿色贸易量大,应构建绿色产业网络,C正确;中东欧地区科技水平较高,应进行技术研发,A错误;南亚地区科技水平不高,加大绿色产品贸易类型和规模,而非技术研发,B错误;西亚矿产资源丰富,但科技水平不高,应加大新兴产业发展,D错误。故选C。【点睛】“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的合作倡议。它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其贯穿亚欧非大陆,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绿色GDP,即把资源、环境成本放入国民经济的生产核算之中,作为经济生产的成本处理,以实现对传统GDP的调整。绿色GDP指数=绿色GDP/传统GDP×100,下图为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20年传统人均GDP与绿色GDP指数分布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14.由图可知()A.绿色GDP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B.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GDP指数成正比C.传统GDP与绿色GDP差值较大的为西部地区省份D.在资源节约、环境治理上东部不需关注15.若以各省份的传统GDP与绿色GDP指数的中位数(把所有值高低排序后找出正中间的一个作为中位数)为原点,做四象限图,将图示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4类,则符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高,属于绿色发展高危区的省份是()A.北京 B.江西 C.贵州 D.辽宁【答案】14.A15.C【解析】【14题详解】由图可知,绿色GDP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A项正确;由公式绿色GDP指数=绿色GDP/传统GDP×100,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GDP指数成反比,B项错误;根据图示信息,传统GDP与绿色GDP差值较大的为东部地区省份,C项错误;在资源节约、环境治理上,东部地区更需要关注,D项错误。故选A。【15题详解】由图中数据可知,贵州传统人均GDP较低、绿色GDP指数较低,说明贵州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高,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故C正确。北京、辽宁人均GDP较高,不符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AD错误;江西绿色GDP指数较高,说明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低,B错误。故选C。【点睛】绿色GDP(GreenGDP),也称为可持续收入(SustainableIncome),是指在传统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扣除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后的生产总值。二、非选择题(满分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年2月20~22日,青海湖北岸某观测站记录到两锋过境引起的持续降雪天气。过程中,锋A于20日22:30左右率先过境,后与锋B相遇,两锋锋线合并为锋线C。锋线C于21日12:30左右过境。下图示意该过程中的风场变化。(1)根据锋面高度变化指出锋A与锋B的冷暖性质,并比较势力强弱。(2)分析该观测站此次持续性降雪的产生过程。(3)分析图中虚线框内风力与风向变化的原因。【答案】(1)锋A:冷锋,锋B:冷锋,锋B势力强。(2)起初青海湖受暖湿气团控制,锋A过境时抬升降雪;随后锋B锋A相遇,暖湿气团离开地面,持续在青海湖上空抬升形成降雪;同时,东进冷气团经湖面水汽补充,又被西进冷气团侵入,被迫抬升形成降雪。(3)日趋正午,太阳辐射增强,湖陆温差增大,形成湖风,方向偏南;湖风与背景风叠加,风向转为西南,风力增强。【解析】【分析】本题以青海湖北岸风场变化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天气系统、大气水平运动等素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风场变化图,该观测站先受暖气团影响,随后锋A过境,受东进气团影响,随后锋线C过境,西进气团侵占了原有东进气团,故判断锋B势力更强,主导锋线C的移动方向。锋A和锋线C过境时,风向突变的时间随高度增加变晚,说明两次锋过境时观测站上空锋面高度随时间增加,知锋A锋B都为冷锋。【小问2详解】此次持续降雪过程中,首先是冷锋A引起的暖气团抬升降雪;随后关注到锋A与锋B相遇后暖气团仍然在上空抬升形成降雪,但已经脱离地面;同时结合上一问分析,得出西进冷气团被东进冷气团侵入而被迫抬升结论,还要考虑其形成降雪的水汽条件。【小问3详解】注意虚线框的时间为正午前后,太阳辐射增强,湖陆温差增大,湖泊温度低于陆地,青海湖盛行湖风,同时根据该观测站青海湖北岸的位置,湖风刚好为偏南风(西南风),与现象吻合,湖风与背景风叠加,风力增强。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研究表明,约200万年前,我国东北松辽平原上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湖泊(常称为古松辽湖),西接大兴安岭,东抵长白山地,面积约为青海湖的10倍,有松花江、嫩江、蛟流河等众多河流汇入。后因地壳运动,湖水外泄,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松辽平原。平原内有着巨厚的沉积地层,从平面上看,粘土层的粒度由外围向中心由粗变细;从剖面上看,粘土层下部细,上部略变粗。位于松辽平原西部的吉林白城,湖泊星罗,是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白城的年平均降水量399.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340毫米,被称为“旱地之泽”。草原和湿地是白城主要的原始生态类型。受多重因素影响,白城市草场、湿地退化严重,盐碱化日益加重。吉林省政府联合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启动实施的“西部治碱”工程,经过长期探索并形成了以品种选育、表土改良、排灌结合等为主要方式的“以稻治碱”治理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弱碱地优质稻米”,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左图为白城及其周边区域简图,右图为白城气候资料。(1)根据沉积物颗粒粗细的差异,分别从平面和剖面两个角度,推测松辽平原巨厚沉积地层的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2)分析白城“旱地之泽”的形成原因。(3)据图文信息推测白城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4)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以稻治碱”模式的作用原理。【答案】(1)平面方向:入湖河流携带泥沙注入湖泊,流速减小,泥沙沉积,粗粒泥沙常沉积在河流入湖处,越向湖心,沉积的颗粒越细;剖面方向:地壳抬升,湖泊消亡,河流流经,湖相沉积转变为河相沉积,河流搬运能力较强,沉积的颗粒较粗。(2)白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较干燥;白城地势低洼,众多河流汇聚于此;湖泊沉积物质黏重,水分不易渗透;冬季冻土层,透水性差。(3)春季。原因:春季降水较少,淋盐作用微弱;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4)培育优良品种,种植耐盐碱水稻,利用耐盐碱的水稻吸附盐碱,有利于降低土壤中盐碱含量;水稻生产中需要排水,在排水的过程中也将盐分排出,有利于降低土壤中的盐碱;水田耕作,耕地为水覆盖,有利于土壤中盐分的淋溶,下渗至深层,可以有效地抑制盐分上升。【解析】【分析】本题以白城及其周边区域为材料,涉及白城“旱地之泽”的形成原因、松辽平原巨厚沉积地层的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小问1详解】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与流水侵蚀、搬运能力有关,流水侵蚀能力强,搬运物质粒径较大;随着流速减慢,粒径大的先沉积,粒径小的后沉积。平面方向:由于河流入湖带来的泥沙在入湖处,由于流速减慢,粗粒的泥沙先沉积,细粒的泥沙后沉积,使水平方向的沉积物粒径由粗变细,越向湖心,沉积的颗粒越细。剖面方向:由于地壳抬升,湖泊消亡,湖泊原来的沉积物粒径相对较小(湖泊处流速较慢),后来河流流经,湖相沉积转变为河相沉积,河流流速较快,侵蚀能力强,搬运能力较强,带来粗粒径的泥沙在表面沉积,使沉积的颗粒上粗下细。【小问2详解】旱地即气候干旱,泽说明地表水较多,气候干旱地区地表水较多,可从地表水的水量收入大于支出的角度展开分析。据材料可知,白城的年平均降水量399.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340毫米,白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较干燥。位于松辽平原西部的吉林白城,地势低洼,多条河流汇聚于此;湖泊内有较厚的沉积层,沉积物质黏重,水分不易渗透;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土壤中的水分结冰,形成冻土层,透水性比较差。因当地气候较干燥,但水量收入较多,支出较少,地表水较为充足,故白城被称为“旱地之泽”。【小问3详解】盐碱化主要考虑地下水位和蒸发;地下水将盐分带至表层,水分蒸发后,盐分留在表层;或考虑咸水入侵。自然背景下,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的地区,盐碱化程度轻。当地未临海,故主要从地下水位较高、淋溶作用弱、蒸发旺盛等角度分析。结合所学气候知识和白城气候资料图可知,白城位于温度季风气候区,冬春季节降水较少,淋盐作用微弱,地表盐碱物质积累较多;春季白昼时间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气温回升较快,蒸发旺盛,利于盐碱物质在地表的积累。【小问4详解】当地治理模式主要指品种选育、表土改良、排灌结合。盐碱化的治理思路主要是降低地下水位,抑制蒸发,消除地表盐分(如植被吸收、淋溶流失等)等。品种选育主要指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种植耐盐碱水稻(材料中提到弱碱地优质稻米),利用耐盐碱水稻的吸附作用,尽可能多的吸附土壤中的盐碱物质,有利于降低土壤中盐碱含量;水稻生产环节中需要大量的排水,在排水的过程中也可以将部分盐类物质排出,有利于降低土壤中的盐碱;种植水稻,水田耕作,水田被水覆盖,有利于土壤中盐分的淋溶,下渗至深层,可以有效地抑制盐分上升。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乌兰县地处柴达木盆地东部,高寒草原分布广泛,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0%,畜牧业为该地区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乌兰县天然草原服务功能降低,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形势严峻。乌兰县水—草资源承载力受多因素耦合影响,可依据水—草资源条件、生活需水、生产需水及需草、草原生态分为四类子系统。乌兰县四周环山,南北大山褶皱将全县分割成茶卡、希赛和卜浪沟三个山间盆地。图1示意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图2示意2015—2019年希赛盆地水—草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1)指出希赛盆地草原的供给服务、文化服务或调节服务功能的具体内容。(任选一种)(2)描述希赛盆地草原各子系统承载力变化特点,并推测原因。(3)请为希赛盆地草原保持支撑服务功能、稳定自然环境,提供合理化建议。【答案】(1)供给服务:提供草场资源,发展牧业,并产出肉、奶、皮、毛等畜产品,满足人们需求。或文化服务:美丽的草原景色,供人们旅游、休憩,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享受。或调节服务:草原植被能够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避免土地沙化等。(2)变化特点:资源子系统承载力波动上升,增幅较小;生活、生产及草原生态子系统承载力整体呈下降趋势。原因: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