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东朗中学八年级(下)质检语文试卷(3月份)(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东朗中学八年级(下)质检语文试卷(3月份)(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东朗中学八年级(下)质检语文试卷(3月份)(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东朗中学八年级(下)质检语文试卷(3月份)(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东朗中学八年级(下)质检语文试卷(3月份)(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东朗中学八年级(下)质检语文试卷(3月份)一、基础积累。(20分)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ㅤㅤ大运河yùn①_______育了这座城市。白天,在日光的照耀下,河面波光粼粼,一艘艘货船穿suō②______其间,见证着城市周而复始的改变。晚上,jiǎojié③______的月光洒满河面,城市的霓虹灯倒映其上光彩夺目,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摆脱城市的羁绊,漫步河畔,谈笑风生,为运河增添了无尽的活力。夜色降临喧嚣,四周蓦然寂静下来了,大运河也再次恢复了宁静。(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周而复始B.光彩夺目C.羁绊D.喧嚣2.(10分)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①八月湖水平,。(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②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手中的书。(贺敬之《回延安》)③挑兮达兮,。(《子衿》)④蒹葭采采,。(《蒹葭》)⑤微君之躬,?(《式微》)⑥城阙辅三秦,。(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⑦《子衿》中写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焦躁不安的动作的诗句是“,”。⑧《式微》中劳役者咏叹日落天黑却还要在露水中劳作的句子是“,”。3.(3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记录了鲁迅的童年生活。 B.《回延安》的作者是贺敬之,他以“信天游”的形式创作了本首诗歌。 C.信天游是陕北民歌形式的代表,讲究押韵,运用比兴的手法,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D.《灯笼》的作者是吴伯箫,原名熙成,散文家、教育家。二、阅读能力。(50分)4.(3分)下面文段中的“他”是《经典常谈》中描写的哪个人物?()他是个富于感情的人,那一腔遏抑不住的悲愤,随着他的笔奔迸出来。“东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没有篇章可言。这和人在疲倦或苦痛的时候,叫“妈呀!”“天哪!”一样,闷极了,叫叫透一口气A.孔子 B.班固 C.屈原 D.墨子5.(3分)同学们正在朗诵诗文,小武发现这些诗文在《经典常谈》中都有提到。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匹配的篇名。朗读诗文篇目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螓首蛾眉,巧笑倩兮①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②(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③6.(1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秦腔社戏,村庄消逝的年味吕高翔ㅤㅤ①正月的黄土高坡,虽已过立春节气,但寒意仍没有退去,依然留存白雪的印迹。经过漫长寒冷的冬季,早春时节,明媚的春光正唤醒冬眠的村庄。ㅤㅤ②“咣咣……”一阵干鼓的脆响,伴随板胡尖细的声音,从喇叭里传开来,这是秦腔戏的早场开唱了。“走,看戏去!”喝过罐罐茶的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赶往戏场。故乡农村的戏,听父辈们讲,这是给“家神”“山神”唱的戏,每到准备唱戏的时候,由村里推举德高望重或年长者担任会头,为期三至四天。主要是祈福,以求新年神灵护佑村庄ㅤㅤ③村里唱的秦腔戏并非真人表演的大戏,而是叫“木脑壳”,祖辈们一直都是这样叫法,木头人偶都是画好的脸谱,有须生、青衣、老旦、花脸等角色,给木偶换上不同角色的服饰。ㅤㅤ④父亲是一位忠实的秦腔戏迷,但有闲暇,都会去看戏。我对秦腔是没什么兴趣的,对人物也有些粗浅的认知。记得小时候,父亲带我去看戏,等到皇帝扮相的角色出来时,我喊道:“出来啦,引来惊讶的目光,许多如父辈的长者纷纷惊奇地问父亲:“你娃多大了,人群里有人赞叹:“三岁的娃能看戏,认识皇上出来了,每提及此事,父亲脸上洋溢着笑容。ㅤㅤ⑤秦腔社戏的一些故事,都是听父亲说起,有《三娘教子》《三滴血》《四郎探母》《打金枝》《狸猫换太子》等等。我也常常惊讶于父亲不识字,会唱一段秦腔,他会给我讲里面的情节故事,让我很受启发,我从故事里明事理,还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后来,我上了中学,越发敬佩父亲对历史的了解,觉得看秦腔还能增长历史知识。ㅤㅤ⑥最令我感兴趣的是戏场里的美食,有凉粉、面皮、瓜子、花生、糖果,有香甜的麦酒、蜂蜜粽子,在人群的缝隙里穿梭,围着戏台转圈跑,根本不会关心戏里唱的是什么。每到唱戏的时候,戏场便是我和小伙伴们的狂欢之地,不用写作业,可以任性地追逐嬉闹。我们还会到戏场周围的小摊上买气球,买玩具等。ㅤㅤ⑦每逢白天看戏,乡邻们扶老携幼,从村子的四面八方涌向戏场。有的老人拄着拐杖;有的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孩子,身边跟着一个孩子……人群密集地挤在舞台前方,是乡村难忘的年味。ㅤㅤ⑧儿时,父亲为我讲解秦腔社戏的故事,也是如今我为儿子所做之事。讲秦腔社戏的故事,成了我迎接春天的仪式感。ㅤㅤ⑨可是,有一年回老家,村庄比往日多出几分静谧。山上又有一些住户搬迁至山下,荒草遍地,恣意疯长。曾经作为戏场的碾麦场已复耕还田,带来一阵寒凉。我常年在外工作,已有多年没有看过木脑壳的秦腔社戏,秦腔社戏停唱好几年了,看戏的人越来越少,过年时节也听不到欢快的锣鼓声。ㅤㅤ⑩秦腔社戏如同一场轮回,在烟火人间从兴盛走向消逝,从热闹走向宁静,沉寂在过往的岁月里。(有改动)(1)下列表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A.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B.故乡农村“秦腔社戏”的开唱,是为了祈求新年神灵护佑村庄。C.第④段中“我”受到称赞,父亲洋溢着笑容为“我”感到自豪。D.经过耳濡目染,儿时的“我”明白了秦腔还能增长历史知识。(2)阅读第⑤—⑦段,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所写的几件事。父子看戏→①→②→村民看戏(3)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小语推荐本文为八下第一单元的拓展阅读材料,你认为是否合适?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主旨,参考【链接材料】【链接材料】ㅤㅤ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节选自第一单元单元导语)7.(1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晨曦里的莫高窟李宝堂ㅤㅤ①记得第一次到莫高窟,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甘肃师范大学学习的时候。从那以后,几十年间不分春夏秋冬,数十次到访。或参观洞窟,或现场写生,或学术交流ㅤㅤ②在莫高窟,我瞻仰过雄伟壮观的弥勒大佛,临摹过美丽善良的九色鹿、慈眉善目的菩萨和神采飞扬的飞天,欣赏过张议潮统军出行收复河西的雄强之气……正是在这“东方民族之文艺渊海”,我寻到了中国美术的古老渊源ㅤㅤ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精心保护和整理,我们有责任用画笔表达对于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ㅤㅤ④我们阅读了有关史料与书籍,领略了敦煌艺术的伟大与神奇,深为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先生的艺术人生和“夜夜敦煌入梦来”“一画入眼中,我们确定创作一幅以莫高窟为主体形象的绝版套色木刻版画。为增强现场体验,在动笔之前,感受金秋时节莫高日出的壮美。ㅤㅤ⑤大约清晨七点钟,我在朋友的陪同下来到莫高窟,登上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站在山顶,山色朦胧。三危山巅有个牌坊叫南天门,由此俯瞰群山,莽莽苍苍,一派雄风。而鸣沙山和莫高窟则静静地沉浸在黎明的晨曦里。ㅤㅤ⑥很快,天边泛起了红色,群山渐渐亮了起来。我知道太阳就要出来了,在当年常书鸿先生写生过的地方,等待莫高日出的动人时刻。ㅤㅤ⑦八点二十几分,太阳出来了,最先沐浴到阳光的是鸣沙山主峰。高峻厚重的山体,自然流畅的流沙线条,温暖厚重的赭红色彩和涌动着的大漠气息,就像一块大幕缓缓拉开,阳光渐渐下移,高耸的攒尖宝顶、错落的彩绘窟檐、挺拔的红色立柱和高深莫测的红门,在阳光下光彩熠熠,凹凸有致,光影斑驳ㅤㅤ⑧很快,阳光倾泻于莫高窟前繁茂蓊郁的树丛上,亮黄色的树叶在明媚的晨光里如金子般闪耀,天地一片辉煌,呈现出史诗般壮丽的图景。ㅤㅤ⑨看着眼前的美景,我激动地挥动画笔,记录下这醉人的绝美瞬间。ㅤㅤ⑩回到兰州,带着激情,我和朋友投入了创作。我们商量后决定这样描绘:一位画家伫立在莫高窟前,画布尚是空白,他在起笔之际深情凝望九层楼,一切尽待挥洒。ㅤㅤ⑪画面上的人物形象不是很大,但姿态优美,非常醒目。和煦的阳光把九层楼、石窟、崖壁和秋树染得绚丽灿烂,形成优美的情调和意境。ㅤㅤ⑫经过半年多紧张创作,作品终于完成了。展出后画界朋友评论,主题鲜明,色彩强烈,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ㅤㅤ⑬而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完成了一幅画作,更是把莫高窟的秋天、把敦煌之美(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24日)(1)选文以《晨曦里的莫高窟》为题有什么作用?(2)阅读选文第④段,概括作者再一次走进莫高窟的缘由。(3)以下是作者观赏敦煌日出的整个过程,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补全方框处内容。①②(4)下列表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A.文章第①段交代“我”与莫高窟的结缘时间和到访次数,旨在表现“我”对莫高窟的相见恨晚之情。B.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先生的艺术人生与对敦煌的炽热情怀,反映出艺术的伟大神奇。C.作者和朋友对这次创作的构思,表现了人与环境的自然融合,突出了莫高窟的雄伟壮丽。D.以具有文化地位的景物来展现它们的历史积淀和精神内涵。8.(10分)古代诗文阅读。王汝南①既除所生服②ㅤㅤ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③叔,叔亦不候。济脱④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济极惋愕;仍与语,既闻其言,不觉懔然⑤,心形惧肃⑥。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⑦,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节选自《世说新语•赏誉》题目是出题人后加的)[注]①王汝南:王湛,是司徒王浑的弟弟。下文的“兄子济”指的是王济。②除所生服:父母死后,守孝期满,探望。④脱:偶尔。⑤懔然:严肃的样子。⑥肃:恭敬庄重。⑦缺然:不足。(1)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A.王济每次扫墓都会拜访自己的叔父。B.王汝南对“近事”的了解出乎王济的意料。C.王济三十多岁了都不知道家中有名士。D.王汝南骑乘技术高超,能轻松驾驭烈马。(2)请从文中摘录两句能够体现王济对叔父态度转变的句子。(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济益叹其难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济先略无子侄之敬略无阙处(郦道元《三峡》)C.名骑无以过之三里之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9.(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晚出寻人[唐]白居易篮舆[注]不乘乘晚凉,相寻不遇亦无妨。轻衣稳马槐阴下,自要闲行一两坊。[乙]渔家傲•访华雪严[元]许有壬水落寒林山骨瘦,湘江风细波纹皱。何处携琴何处酒,惆怅久茅屋萧萧连瓮牖,半檐寒旭闲清昼。归路梅花香满袖,诗未就[注]篮舆: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1)请根据所写内容补全两首诗词的标题,下面选项中最贴切的一项是A.偶遇B.闲行C.不遇D.小聚(2)[甲]诗和[乙]词的作者写了相似的经历,但心境却不相同,请参照[甲]诗的分析示例示例:[甲]诗从“无妨”“轻衣稳马”“闲行”等词可以读出作者晚出乘凉寻友不遇时,依然悠闲自得的心境。三、综合运用。(15分)10.(9分)贵阳市某中学八年级(5)班开展以“探寻民俗民风”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1)某同学在参观民俗博物馆时,发现展厅内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介绍语序不是很合理,调整后最恰当的顺序是①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之变。②比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四季的不同阶段。③节气命名反映季节、气温、降水、物候等变化,是人们生产生活的行动指南。④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降雨量、降雪量的多少。⑤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则反映动植物、庄稼等随节候发生的变化。⑥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与排序,留心观察,其中大有学问。A.⑥③②①④⑤B.③⑥②④①⑤C.③⑥②①⑤④D.⑥④②①⑤③(2)活动结束后,班委会决定编辑活动专刊。下面是刘眉同学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的一则征稿启事,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征稿启事ㅤㅤ①为了增强同学们对中华民族民风民俗的了解,我班特举办主题为《话说民俗》的征文活动。②要求内容围绕主题,文体不限,稿件请交到班长处。④大家务必投稿。八年级(5)班班委会2023年4月17日11.(6分)宁宁所在组的成员决定利用周末去“南京云锦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前,他们列了一个表格①②③四、写作能力。(60分)12.(60分)情意深浓、意蕴丰厚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的突出特点。《社戏》里的童年是那样快乐美好;《回延安》更是一个“情”字贯串全篇;《安塞腰鼓》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灯笼》一文卒章显志,意蕴悠长……ㅤㅤ撷取这些精彩,以《值得我追忆的》为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通过追忆那些难忘的人与事ㅤㅤ写作提示与要求:(1)明确“值得我追忆的”是什么。(2)详略得当,充分描写值得追忆的人、事或物。(3)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情感。(4)内容健康,文体明确。(5)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东朗中学八年级(下)质检语文试卷(3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积累。(20分)1.【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字形、汉字书写。根据字词积累和语境,“yùn育”写作“孕育”,“穿suō”写作“穿梭”,“jiǎojié”写作“皎洁”。用楷体字规范、工整地书写即可。(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解答此题,要注意词语的词性、含义和搭配习惯。A.不恰当,“周而复始”指一次又一次地循环,不符合语境,可改为“日新月异”;BCD.恰当。故选:A。【解答】答案:(1)孕梭(2)A【点评】词语的搭配要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合乎事理;另一个是合乎习惯。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2.【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答案:①涵虚混太清(重点字:涵)②红旗③在城阙兮(重点字:阙)④白露未已(重点字:已)⑤胡为乎泥中(重点字:乎)⑥风烟望五津(重点字:津)⑦挑兮达兮在城阙兮(重点字:阙)⑧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重点字:躬)【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3.【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解答】A.有误,《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BCD.正确。故选:A。【点评】文学文化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辨析。二、阅读能力。(50分)4.【分析】《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根据“他是个富于感情的人,随着他的笔奔迸出来”可知。故选:C。【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5.【分析】《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等十三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文字要言不烦、通俗流畅,讲透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典籍精髓。【解答】本题考查名著内容。①本段出自《《经典常谈•诗经第四》,此诗描写齐女庄姜出嫁卫庄公的盛况、美丽的形象,每章七句,比喻新鲜、情态美的优美篇章,历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和青睐。②此句出自《经典常谈•辞赋第十一》讲的是屈原放逐的故事,而里面就有讲到屈原放逐的原因。③此句出自出自《经典常谈•战国策第八》此句讲述的是苏秦刺股的故事,而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曾经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任“从约长”,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编成了一本书。答案:①《诗经》第四②《辞赋》第十一③《战国策》第八【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作品的主题,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6.【分析】本文主要回忆了秦腔社戏的一些故事以及我和父亲刊社洗的过程中的一些事,写出了社戏可以增长知识和有趣,及民俗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现在社戏却逐渐消失,村庄消逝的年味也越来越淡。【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ABC.正确;D.有误,从第⑤段“后来上了中学,越发敬佩父亲对历史的了解,觉得看秦腔还能增长历史知识”可是,选项中“儿时的‘我’明白了秦腔还能增长历史知识”理解错误。故选:D。(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从第⑤段“父亲有时下地干活时,会唱一段秦腔,历史。父亲讲的戏曲故事,从故事里明事理、善恶;从第⑥段“我和小伙伴们在戏场里追逐嬉戏,在人群的缝隙里穿梭,捉迷藏。每到唱戏的时候,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可以任性地追逐嬉闹,买气球,买玩具”可概括出:伙伴嬉戏。(3)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从第⑤段“父亲有时下地干活时,会唱一段秦腔,历史。父亲讲的戏曲故事,从故事里明事理、善恶,父亲给“我”讲秦腔故事,对“我”影响深远,是希望秦腔社戏的文化得以传承。从第⑩段“秦腔社戏如同一场轮回,在烟火人间从兴盛走向消逝,伴随消逝的童年,秦腔社戏对于“我”来说,更是美好的童年记忆里的一部分——和父亲去看戏,在戏场里和小伙伴们追逐嬉戏,成为“我”迎接春天的仪式感。(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主要介绍了秦腔社戏,写与父亲一起去看秦腔社戏,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戏场里追逐嬉戏;结合第⑨段“听乡邻们讲,看戏的人越来越少,过年时节也听不到欢快的锣鼓声”,在烟火人间从兴盛走向消逝,伴随消逝的童年,秦腔社戏从乡村逐渐消逝,沉寂在过往的岁月里”,表达了对“秦腔社戏”的喜爱。从链接材料“本单元的课文,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八下第一单元的导语提示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表现各地风土人情,让人们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这篇文章的作者通过介绍秦腔社戏、追念以及对它逐渐逝去的遗憾之情,与单元设计的意图也是相契合的。答案:(1)D(2)①父亲讲戏;②伙伴嬉戏(3)①秦腔社戏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习俗,讲秦腔社戏的故事成了“我”迎春的方式。②父亲为“我”讲秦腔社戏的故事,“我”现在将秦腔社戏的故事讲给儿子听。(4)示例:合适。单元导语提示第一单元的,本文介绍了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秦腔社戏”;作者借本文、追念以及对它逐渐逝去的遗憾之情,这与单元设计的意图也是相契合的。【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7.【分析】本文写“我”几次到莫高窟,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为了创作一幅以莫高窟为主体形象的绝版套色木刻版画,为增强现场体验,“我”又一次走进莫高窟,感受金秋时节莫高日出的壮美。描绘了“晨曦里的莫高窟”的独特的美,表现了人与环境的自然融合,突出了莫高窟的雄伟壮丽。【解答】(1)本题考查题目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内容上。交代了本文写在特定情境下莫高窟独特的美——感受金秋时节莫高日出的壮美及莫高窟史诗般壮丽的图景,莫高窟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数十次到访”“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可看出莫高窟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是文章的叙事线索。(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经过反复探讨,我们确定创作一幅以莫高窟为主体形象的绝版套色木刻版画,在动笔之前,感受金秋时节莫高日出的壮美”可知。(3)本题考查情节梳理。①结合“最先沐浴到阳光的是鸣沙山主峰。高峻厚重的山体,自然流畅的流沙线条,在明亮的晨光里呈现出勃勃生机”可概括:鸣沙山主峰,温暖厚重;②结合“陡峭的崖壁和一个个洞窟也瞬间显现,凹凸有致,如梦如幻”可概括:陡峭的崖壁和洞窟,如梦如幻。(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有误。联系首段中的“从那以后,第①段交代“我”与莫高窟的结缘时间和到访次数。BCD.正确。故选:A。答案:(1)“晨曦里的莫高窟”交代文章内容或写作对象。“晨曦”一词表现特定情境下莫高窟独特的美;莫高窟是文章的线索。(2)“我们”决定创作木刻画版。(3)①鸣沙山主峰,沐浴阳光,勃勃生机②陡峭的崖壁和洞窟,如梦如幻(4)A【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8.【分析】参考译文:王汝南守孝三年期满,脱下孝服后,便留在墓地结庐居住。(他)哥哥王浑的儿子王济每次来扫墓,几乎不去看望叔叔,叔叔也不等候他来。王济偶尔去看望一下,也只是寒暄几句罢了。后来姑且试着问问近来的事,答对起来音调悦耳,言辞华美,出乎王济的意料,王济非常惊讶;继续和(他)谈论,转而进入了精深微妙的境界。王济原先对叔叔完全没有一点晚辈的敬意,听了叔叔的谈论后,不觉肃然起敬,神情举止都变得恭敬庄重了。于是留下来和叔叔谈论,一连多日,没日没夜地谈。王济虽然才华出众、性情豪爽,这时却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于是感慨地叹息道:“家中有名士,三十多年来(我)却一直不知道!”王济离开的时候,叔叔送(他)到门口。王济的随从中有一匹烈马,非常难以驾驭,很少有能骑的人。王济随意地问他叔叔:“喜欢骑马吗?”(他叔叔)说:“也喜欢呀。”王济又让(叔叔)骑那匹难驾驭的烈马,(他)叔叔不但骑马的姿势美妙,而且甩动起鞭子来就像条带子似的回旋自如,就是著名的骑手也没法超过他。王济更加赞叹叔叔的才能难以猜度,不止一种。【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有误,根据“兄子济每来拜墓,王济每次来扫墓。BCD.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文中能够体现王济对叔父态度转变的句子有:①后聊试问近事,出济意外;仍与语。②济先略无子侄之敬,不觉懔然。③家有名士!④济益叹其难测。(任意摘录两句即可)(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副词,更加/动词;B.都是副词,“全;C.代词,代指王汝南/助词,的;D.连词,表转折/连词。故选:B。答案:(1)A(2)①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济极惋愕,转造精微,既闻其言,心形惧肃,三十年而不知,非复一事。(3)B【点评】“之”的用法: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9.【分析】甲诗中“相寻不遇亦无妨”直接点明了寻访不遇也没事。从“无妨、轻衣稳马、闲行”几词可以看出诗人寻访不遇时并未伤心惆怅,依然悠闲自得。乙词中上阕选用“寒林、山谷瘦、波纹皱、乱鸦啼”这些意象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凄冷,“何处携琴何处酒”两个“何处”写出了诗人找不到饮酒弹琴之处。可以看出诗人寻华雪严不遇,饮酒弹琴赋诗的愿望落空,内心惆怅失落。【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甲诗中“相寻不遇亦无妨”直接点明了寻访不遇也没事。可以看出诗人寻华雪严不遇,内心惆怅失落。故选:C。(2)本题考查对古诗的情感分析。古诗情感可从意象、明示和诗句内容来进行分析,“轻衣稳马槐阴下”诗人在槐树树荫下让马慢下来。从“无妨、闲行”几词可以看出诗人寻访不遇时并未伤心惆怅;乙词中上阕选用“寒林、波纹皱,“何处携琴何处酒”两个“何处”写出了诗人找不到饮酒弹琴之处,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寻华雪严不遇,内心惆怅失落。答案:(1)C(2)乙词从“寒林”“山骨瘦”“乱鸦”等词可以读出作者访友不遇,饮酒弹琴赋诗的愿望落空时惆怅失落的心境。译文:晚出寻人不遇不乘坐篮舆而是要晚上去乘凉。在槐树树荫下让马慢下来。渔家傲访华雪严不遇山谷中的溪水水位下降,山石嶙峋,吹皱了水面。满心惆怅。乌鸦乱鸣声消失在烟雾笼罩的柳林中。破窗烂门的茅草屋在风中瑟瑟发声。回来的路上盛开的梅花。诗没能写完,天上的云回头看我。【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三、综合运用。(15分)10.【分析】(1)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本题是一个说明性语段,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介绍。⑥句是对语段内容的概括,因此为领起句。③句总体说明“节气命名反映季节、气温、降水、物候等变化”,并在下面的内容中具体列举。②中的“比如”领起分类说明,并按照③句中“季节、气温、降水、物候”的顺序进行排列,即②①④⑤。故排列顺序为⑥③②①④⑤。故选:A。(2)本题考查征稿启事。联系“为了增强同学们对中华民族民风民俗的了解,我班特举办主题为《话说民俗》的征文活动”可知,标点使用错误,应把《话说民俗》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联系“大家务必投稿”可知,语气生硬,应改为:欢迎大家积极投稿。【解答】答案:(1)A(2)第①处,修改: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修改:欢迎大家积极投稿。【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11.【分析】本题考查理论与实践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根据平时的活动实践去完善内容。考察前要做准备工作,避免出现意外情况,所以在出发前,除了解相关资料,准备必备的工具等,还要制定规划,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