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巩固】_第1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巩固】_第2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巩固】_第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巩固】_第4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巩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36分)1.田野里的蝗虫,(

)A.只是生产者B.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C.既吃植物也被其他动物吃2.在生态瓶中,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的是()。

A.微生物

B.土壤

C.植物3.将蚯蚓放入木盆内,用手电简照射蚯蚓,我们会看到蚯蚓(

)

A.原地不动B.向黑暗的一端爬去C.向有亮光的地方爬去4.在研究昼夜交替现象时,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对研究对象直接进行实验,我们可以采用()的方式开展研究。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控制变量5.王明同学自己做了一个生态瓶:用一个500毫升的透明玻璃瓶,里面加入400毫升的水、少量的土壤和石块,放人新鲜的水草,2~3条小鱼和几个螺蛳。用软木塞塞住瓶口,观察生态瓶中生物的生活情况。(1)生态瓶中的生物有

;非生物有

。放入水草的作用是

;放人土壤和石块的作用是

。(2)王明同学的生态瓶应该放在

。(3)生态瓶上部留有一定空间的目的是

。6.把浸泡一夜的绿豆种子各10粒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玻璃瓶中密封,其中一只瓶中抽出空气,另一只瓶中不抽。把它们放在箱子中保持20℃,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这个实验操作可以用来研究种子发芽是否必需(

)A.水

B.空气

C.土壤7.在生态瓶中增加一定数量的小鱼,观察、记录生态瓶里的小鱼在一分钟内浮到水面的次数,探究“增加生态瓶里小鱼的数量,会对小鱼有什么样的影响”。(1)观察小鱼的变化:

我们的解释:

。(2)观察生态瓶中植物的变化:

我们的解释:

。(3)观察生态瓶中水的变化:

我们的解释:

。(4)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更好,我们应该

。8.关于光照下的绿豆芽与黑暗处的绿豆芽的生长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黑暗处,绿豆芽不能生长B.在黑暗处的绿豆芽,叶的颜色更绿C.光照下的绿豆芽,叶的颜色更绿9.在北方下雪后,偶尔会看到白色的狐狸,这种动物的护身术是(

)。

A.拟态

B.放臭气

C.保护色

D.用毒刺10.下列描述中,属于群落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B.一个池塘里的全部动物C.一个池塘里的全部生物二.填空题(共10题,共28分)1.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是光、温度、(

)、(

)等。2.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

)。3.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

),适宜的温度和空气。4.在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使(

)条件发生变化。

A.一个

B.两个

C.三个以上5.直接或间接消费别的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6.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潮湿的,一端铺干燥的,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5分钟后,发现大多数蚯蚓爬向了()。

A.潮湿的一端

B.干燥的一端

C.没有爬动7.下列动物中,由雄性怀孕“生产”后代的是()

A.猫

B.海马

C.青蛙8.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

A.吃与被吃的关系

B.互相利用的关系

C.互惠互利的关系9.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通常从(

)开始,到(

)终止。

10.交流是通过(

)和(

)的形式,与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试验成果的过程。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研究物体沉浮时,我们可以先做实验,再根据实验结果填写预测。()2.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生存环境不重要。()3.雨后的种子比雨前的种子更容易萌发。()4.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一个条件相同,其他条件都不同。()5.自然界的鸟类很多,我们捕杀几只是没有关系的。()6.如果在生态瓶里增加很多动物,就会导致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不平衡,造成生态瓶制作不成功的后果。()7.为了准确评价我们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我们应该把它们同时放到阳光下,并装同样温度同样多的水,然后作比较。()8.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需要做对比实验。()9.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10.自然界没有植物,动物照样能生存下去。()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1.五.简答题(共5题,共24分)1.下面图中表示的是水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你根据图中的食物网,完成图下问题。

(1)属于生产者的有

。(2)属于消费者有

。(3)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4)如果大量捕猎蛇和鸟,那么整个生态系统产生的后果是:

。2.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滋泥”(滋泥,污浊的烂泥,其中含有浮游生物),生动而形象地比喻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吃和被吃的行为在生物之间是互相紧密联系的,这就促成了食物链的形成。生活中,类似的俗语还有很多,试着写出“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和“偷鸡不成蚀(shi,损失)把米”两句俗语中所描述的食物链。3.小林为了探究“种子发芽是否一定需要光照”,他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把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放在阳光下,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放在黑纸盒里,不加水。你认为他的实验设计科学、严谨吗?如果不严谨,需要怎样改进?4.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请举例说明它们是怎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要求至少写出3种,而且涉及植物、动物、非生物至少各1种)。5.田地里的生物有:水稻、田鼠、蛇、老鹰、蝗虫、小鸟等生物。请你写出两条食物链。六.综合题(共3题,共22分)1.我制作的生态瓶中有哪些动物和植物?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2.五十年代,由于麻雀吃稻谷,我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可是在大量捕杀了麻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蝗虫灾害,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麻雀是吃害虫的好手。消灭了麻雀,害虫没有了天敌,就大肆繁殖起来、导致了虫灾发生、农田绝收一系列惨痛的后果。(1)请写出上面短文中的一条食物链。(2)请你解释,为什么麻雀被消灭了,反而造成农田绝收的后果。(3)如果你是科学家,接下来应该呼吁大家怎么做呢?

3.某沿海地区曾经发生了一次海啸,许多农田被海水淹没。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几年都得不到好收成。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放到田里。说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山,保住了性命。等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现在田里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1)故事中的农田是一个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请写出故事中的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这条食物链中的

。(3)该食物链中的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调节能力,将会破坏生态系统的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C3.B4.A5.(1)水草、小鱼、螺蛳;土壤、石块、水、阳光、空气;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为瓶中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环境(2)有阳光的地方(3)存储一定的空气6.B7.(1)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多;小鱼的数量增多,耗氧量增加,(2)植物消耗变大;鱼的数量增多,食物消耗增大(3)水质变质的时间变短;小鱼的数量增多,排泄物也增多(4)控制生态瓶里的生物的数量,保持充足的水量,并把生态瓶放在阳光下。8.C9.C10.C二.填空题1.水分;空气2.生态群落3.水分4.A5.消费者6.A7.B8.A9.食物链;绿色植物;凶猛的食肉动物10.语言;文字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五.简答题1.(1)水稻(2)小鸟、蛇、老鼠、蝗虫、老鹰(3)水稻→蝗虫→小鸟→蛇→老鹰(4)蝗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老鼠的数量减少。因为蛇的减少,老鼠会繁殖迅速,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并将导致老鹰的食物减少2.水稻→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