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州市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调研高二年级语文试
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自从以"疑古辩伪”为特征的古史辨运动兴起后,中国古史学界围绕着黄
帝事迹是"神话的历史化"还是"历史的神话化”这一问题爆发了一场旷日
持久的学术争论。
所谓"神话的历史化",就是认为黄帝本为天神,而后有一个被历史化的
过程。持此观点的古史辨派学者使用的关键词是"神话"和"历史",并兼及
"传说二
按照古史辨派学者的观点,传说是以口传为特征的一种故事,它的内容
包括神话和历史。神话是否可以为古史研究采用,取决于其是否包含史
实。从逻辑学角度来说,在文字记录没有产生以前(口传时代),传说
是神话和历史的属概念(上位概念)。同时,古史辨派学者认为有些神
话中有历史真实。随着文字记录的出现(文本时代),传说中的部分神
话、历史内容开始转化为文本。这一时期,由于新的历史记录大多以文
本的形式直接产生,文字使用者还有可能直接创造新的神话。这时候,
传说和历史、神话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所谓"历史的神话化",就是认为黄帝传说有历史的根基,其后进入神话,
这是历史与神话互渗的结果。从持此观点的学者一方来看,批评古史辨
派阵营使用的关键词则是"传说"和"历史",而兼及"神话",代表作品是徐
旭生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在徐旭生著作中,与古史辨派相比,"历史"的用法无别,"神话”的用法略
有区别,"传说"的用法则差别极大。就内涵而言,神话不含史实成分,
传说则往往含有史实成分。这一阵营,更多地站在西方“传说"的传统上。
从概念关系来看,西方文献的传说与神话、历史是并列关系,徐氏基于
这种关系把这三个概念引申为了“进化论式”的历史分期概念(如下图),
试图以此证明古史辨派的观点缺乏科学性。
"传说"这一概念,折射着东西文化的碰撞。从语源来看,徐旭生使用的"传
说"对应着英语的legend,在西方文献中,legend多用于讲述英雄的不
凡才能,它的含义与今天我们说的"传奇""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相近。然
而,汉语文献固有的"传说"一词若要译作英文,其译称则因语境差异而
截然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当我们用汉语"传说"来翻译legend时,也势
必会陷入内涵难以"等价"转换的困境,这种窘况即翻译界所称的"不可通
约性"。当徐氏成为史学界批评古史辨派疑古倾向的旗帜性人物时,学者
们如果不能站在中西文化碰撞的高度指出徐氏著作中的问题,便难免会
陷入两难的境地。
要同时解决"黄帝是人是神”的问题和神话学在历史学、考古学研究中的
地位问题,关键就在于重新确定神话、传说和历史三个概念的内涵及其
关系。简单地说,我们可以基本采用古史辨派学者处理神话、传说、历
史这三个概念关系的方法,同时吸纳徐旭生对传说概念的处理,以上两
个问题便有望初步得到解决。总之,近代史上的这场"黄帝人神之争",
无论中国知识分子的观点存在多少瑕疵,我们都应该向这些在黑夜中摸
索的前辈致以敬意。
(摘编自郭放《黑夜中的探索:近代学术史上的"黄帝人神之争”与中西
文化碰撞》)
材料二: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批青铜神像、神树以及黄金制品等,考古
人员测定出六个祭祀坑的碳十四考古学年代数据均集中于距今3200—
3000年间。这些考古新发现带给世人强烈的冲击。然而,如何看待三星
堆考古与古史传承体系?三星堆在既往的历史文献中有无线索可寻?这
首先涉及一个争议多年而至今仍存歧义的基本立场,即我们应当如何看
待古史传说及其价值。
长期以来,对于古史辨派提出的疑古主张,学术界有过很多讨论。有学
者认为,疑古思想在当时的背景下,对于冲破以儒家经典为"正统”的封
建思想的罗网、提倡科学与民主、重建古史均起到了推动作用。自顾颉
刚发起古史大讨论后,再也没有人糊里糊涂地将"盘古氏,开天地”的传
说作为真实的历史。但"古史辨派"早期代表人物胡适1921年提出"在东
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以信的二对此,李学勤先生早已提出过批
评,认为其"怀疑过度",如此一来,"过去说中国有五千年历史文化,一
下子缩短了一半,以上部分统统成了空白二
以今天考古学和古文献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似乎可以达成一个基本的共
识:我们在重建古史过程中,应在对考古学文化谱系进行科学梳理的基
础上,注重对古代口头或书本文献进行去伪存真、深入辨析的科学分析,
寻求可能存在的原初"历史信息"和"历史线索二因为无论是考古实物,还
是古史传说、前者虽然真实、客观,但却只是历史零散的局部、片段甚
至点滴;后者虽然貌似全面、周到,却是真伪杂陈的。
事实上,自1928年安阳殷墟考古发掘以来,出土的甲骨文和《史记•殷
本纪》所记商代帝王世系的高度契合,便已经以确切的证据印证了殷墟
为商代晚期都邑,证明《史记》等文献记载的晚商史可为信史,也显示
出古史传说的史料价值。和中原王朝的古史传说相比较,三星堆考古文
化的主体为夏商周时期的遗存,在古史传承体系中也曾留下不少有关"古
蜀”的传说和记载,有些古史传说还包含大量未经儒家经典"整束"之前不
那么"雅驯"的朴素内涵,恰可与三星堆独特的考古学文化面貌相互对应、
进行比较。因此,我们赞同当年徐旭生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一书当中所主张的观点:"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
并不是向壁虚造的。"通过探索古史传说中的这些"质素"与"核心",从传
说中去寻找"史实”的线索,或许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三星堆,
从而也重新估量中国古史传承体系的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霍嵬《三星堆考古与中国古史传承体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持"神话的历史化”观点者认为,黄帝本来存在于神话传说中,但在他的
故事中可能包含了史实。
B.持"历史的神话化”观点者认为,黄帝的传说可作为历史研究的内容,但
要剔除后来神化的部分。
C.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徐旭生及其作品《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并涉及
了其观点,但各自具体用意不同。
D.材料二通过探究古史游派及其批评者争论的问题,解决了三星堆在历
史文献中无线索可寻的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史学界围绕着"黄帝人神之争”爆发的学术争论旷日持久,其焦点之
一是神话能否被历史研究采用。
B.翻译具有"不可通约性",若将汉语"传说”一词译作英文legend,会陷
入内涵难以"等价"转换的困境。
C.中国古史传承体系有关于"古蜀”内容的记载,包含未经儒家整理的史实
信息,从而为三星堆出土实物提供了对应记载分析。
D.安阳殷墟考古发现和《史记》相关记载高度契合,有力地推翻了胡适"东
周以上无信史”的说法。
3.下列选项能够支撑材料一中"神话含有史实成分"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三星堆考古中,出土了大量迄今为止在中原青铜文化体系中所不见的
器物群,对于古蜀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B.良渚遗址中,王城废弃,神话流传下来,发掘的玉器有大量天地日月
崇拜、龙凤崇拜的神话物象,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地位。
C.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展示了历史文献与考古发掘成果,这双重证据
使传说中的夏朝走向历史真实。
D.《大戴礼记•帝系》:"黄帝……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嫖祖氏,产青阳
及昌意。青阳降居;氐水,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于蜀山氏,蜀山氏之子
谓之昌濮氏,产颛顼。"
4.根据材料一中古史辨派的观点,下列对“文本时代”传说、神话、历史之
间的关系标示正确的一项是(3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作者对"传说"与"史实”关系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古史传说及其价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放生马
海勒根那
我家那匹云青马其实十几年前就死掉了,这个祖父明明知道,可就是在
祖父知道云青马死掉的那一天,他的脑筋出了毛病。
那是十几年前,祖父要将他的老云青马放生。那可是他最心爰的伙伴,
生产队解体前,他一直骑着它为队里放牧,等包产到户,他舍不得这匹
坐骑,用两头牛的代价换得了它。后来我们乡村土地沙化,由牧业转为
农耕,作为我家唯一能犁田的牲畜,祖父不得不忍痛让云青马架犁耕田。
不过,那是怎样的情形呢,说起来至今还是我们乡村的笑话一一云青马
犁田时,祖父竟然备了另一副扛把子,自己充当另一匹马拉副犁。没有
谁见过一个男人把自己当牲畜使唤的,乡人嬉笑着和我说。云青马就这
样为我家效劳了二十几年,直到它老得和祖父一样走不动路。就是这样
一匹马,祖父要将它送归自然去。
一周之后,一身酒气的父亲终于坐着长途大巴回来了。祖父迫不及待,
远远地迎上前去。父亲打着酒嗝,目光躲闪,说:"一切都遵照你的话做
了,我把老马放生在……在锡林郭勒了……"
可就在那天晚上,祖父却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云青马眼神哀戚,
冲着他不断悲鸣。祖父看清了它的身躯,老马浑身是血,脖颈处已与身
体断得只剩下一层皮。
祖父的病就此落下了,无药可医,直到父亲娶妻生子。我即将出生的那
天早晨,许是添丁进口的喜讯触动了祖父锈蚀的神经,他几年来第一次
自己拄着拐杖下了床,一步一步挪到晨光耀眼的屋外,遮目远望了一阵
子,忽然眉开眼笑起来,冲着远处呼喊:嗯咧一一口忽咧一一我阿爸好生
奇怪,凑到他跟前问他:你这是召唤谁呢?祖父手指院外,你瞧,云青
马,是云青马回来了……从那天开始,那匹任谁都看不到的老马又回到我
们家里,所有家人都被老爷子的魔法惊得目瞪口呆。
家人里,只有我自愿配合祖父,帮他老人家侍弄别人看不到的老马。祖
父从小把我看大,按我父亲的话说,老爷子除了对云青马好,其次就是
对我这个长孙好。不知怎么的,我对祖父也有种天生的亲近感,那种冥
冥中的感觉甚至超越了血缘。而那匹不存在的云青马,或许是祖父打小
把它灌输给我,以至于在我的脑海里牢牢地生根发芽,有时我竟然也能
看到它的肉身,真切得连马毛都数得清。
那些天里,祖父嚷嚷要云青马驮着他出门远游,我便积极为他准备。除
了我,家里人只当那是疯言疯语,没人信,因为那匹老马根本不存在。
我母亲心地纯善,和父亲说,不行你用摩托车驮着阿爸出去转一转吧,
阿妈去世得早,他老人家为了拉扯你们几个孩子,一辈子没出过远门,
兴许心里憋得慌呢。我父亲闻言吹胡子瞪眼:用摩托车驮他出去?你以
为他是八岁的孩子吗?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来负这个责啊?母亲白了
他一眼,父亲则背着手走出门去:都给我消停消停吧,这个家都够演一
出戏的了。
父亲说让这个家消停消停,可事与愿违。那一天早上,给田地浇了一遍
水的他迟迟不见祖父起床。推门看时,只见床铺上空空如也,被褥倒是
叠得整齐。父亲以为老爷子在近处转悠,房前屋后瞧了一圈,却一无所
获。这时他还没有慌张,骑上摩托车四下去找,他想一个腿脚不利索的
老爷子还能溜达多远,可方圆几里转遍了,仍没见祖父的身影。
彼时,我就像匹青葱骏马那样,驮着祖父奔走在郁郁苍苍的群山峻岭。
这里白桦黑桦参半,落叶松密密匝匝一拔冲天。头顶上,游走的白云像
大海般波澜汹涌,而山涧间,浩荡奔流的大河仿佛正驮运着群山。祖父
张着嘴巴左瞧右望,眼睛都有点儿不够用了,祖父问我,阿斯汗,我们
俩这是来到仙境了吗?我告诉老人家,这不是什么仙境,我问过路了,
这是大兴安岭,越过这座山岭,我们就到草原了,那就是传说中的呼伦
贝尔……
祖父闻听,流得满脸是泪,说:孩子,到了草原,你要找个没有人烟的
地方,那里只要有河流有山谷,你把我送到那里,放生到那里就行了……
我笑了:爷爷,您又不是马儿,怎么可以放生呢?
我是马儿,爷爷说,我就是那匹一辈子受苦受累的云青马……
您刚刚还说我是那匹云青马呢,爷爷。
没错,阿斯汗,我是老云青马,你是小云青马,瞧,现在我们一老一小
就是一对儿放生马……
此刻,我忽然感到祖父把着我肩膀的手臂像铁钳般有力。把我放下来吧,
孩子,我要自己走一走。
我说:爷爷,我还是驮着您走吧,我不累。
祖父不容分说,从我的后背坠爬下来:你看那天上的鹰隼,它老了,翅
膀都套拉着,可还在天空中飞翔。我也要下来走一走,我要在这青山绿
水间看到自己的身影……
我看到祖父站在山岭上的腿脚忽然变得坚实,似一副鹰爪抓拿着松柏。
这会儿祖父手臂一挥,将那把拐杖像丢根烧火棍那样丢下山涧,接着从
喉咙里发出几声老马才有的"噗噗噜噜"声,便摆动起半瘫的身躯向前挪
移。我看到祖父滑稽的奔跑姿势像极了鸭子,不由得笑了起来,我发出
的笑声却是马儿的嘶鸣。
吸——荻——我叫了几声……
吸——吸——祖父也随声附和……
祖父先前还迈不开步伐,跑着跑着,不好使的那只蹩脚竟然也灵便起来,
慢慢跟上了我,我们俩真像两匹并肩而行的马儿,鬃尾飞扬,四蹄如风,
向着高高的山岭、苍翠的大地,迎着阵阵松涛,加足了力气撒欢而去……
(选自《请喝一碗哈图布其的酒》,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云青马为我家效劳了二十几年,一辈子受苦受累,这是祖父宁可自己
充当副驾,也要减轻云青马在耕田时疲劳的原因。
B.从父亲坐长途大巴回家后的神态和祖父奇怪的梦境隐约可知,云青马
并没有被放生在锡林郭勒草原,可能已惨遭屠宰。
C.小说开头交代的生产队解体、牧业转农耕等历史背景以及后文出现的
摩托车等新事物,反映出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D.小说的结尾部分,祖父不容分说从我的后背坠爬下来,自己在草原
上奔走,表现了牧民对于山川自然有着深厚的情感。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我”的视角讲述故事,爷孙俩非同寻常的亲近关系为后文"我"
带祖父奔向草原,放生自我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B.文中画横线处的景物描写,以大自然的壮美衬托人物的内心世界,更
真实地表现出这位老人亲近自然时的震撼与感动。
C.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反面形象的父亲推动了情节发
展,理解祖父心愿的母亲给故事增添了温情力量。
D.小说地域色彩浓厚,以祖父和马为书写对象,二者精神通灵,具有
奇幻色彩,这与《百年孤独》创作风格有相似之处。
8."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请简析本篇小说是
如何实践这一原则的。(5分)
9.本文在构思上将"云青马”和祖孙二人互为参照,含有多重用意。请结
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昔者,吴王阖闾始得子胥之时,甘心以贤之,以为上客,曰:"圣人前知
乎千岁,后睹万世。深问其国,世何昧昧,得无衰极?子其精焉,寡人
垂意,听子之言。"子胥唯唯,不对。王曰:"子其明之。"子胥曰:"对而
不明,恐获其咎。"王曰:"愿一言之,以试直士。夫仁者乐,知者好。
诚秉礼者探幽索隐。明告寡人。"子胥曰:"难乎言哉!邦其不长,王其
图之。存无忘倾,安无忘亡。臣始入邦伏见衰亡之证当霸吴厄会之际后
王复空。"王曰:"何以言之?"子胥曰:"后必将失道。王食禽肉,坐而待
死。佞谄之臣,将至不久。安危之兆,各有明纪。"
吴使子胥救蔡,诛疆楚,笞平王墓,久而不去,意欲报楚。楚乃购之千
金,众人莫能止之。有野人谓子胥曰:"止!吾是于斧掩壶浆之子,发肇
饭于船中者。"子胥乃知是渔者也,引兵而还。故无往不复,何德不报。
渔者一言,千金归焉,因是还去。
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扔躯切谏,亏命为邦。爰君如躯,忧邦如家。是
非不讳,直言不休。庶几正君,反以见疏。谗人间之,身且以诛。范蠡
闻之,以为不通:"知数不用,知惧不去,岂谓智与?"胥闻,叹曰:"吾
背楚荆,挟弓以去,义不止穷。吾前获功,后遇戮,非吾智衰,先遇阖
闾,后遭夫差也。胥闻事君犹事父也,爱同也,严等也。太古以来,未
尝见人君亏恩,为臣报仇也。臣获大誉,功名显著,胥知分数,终于不
去。先君之功,且犹难忘,吾愿腐发弊齿,何去之有?蠢见其外,不知
吾内。今虽屈冤,犹止死焉!"
子贡曰:"胥执忠信,死贵于生,蠡审凶吉,去而有名,种留封侯,不知
令终。二贤比德,种独不荣。"范蠡智能同均,于是之谓也。
(节选自《越绝书卷六•越绝外传纪策考第七》)
材料二:
非道不言,非义不行,言不苟出,行不苟为。
(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
答案标号上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
臣始人A邦B伏见C衰亡D之证E当霸吴厄F会之际G后王H复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笞,文中指用鞭、杖或竹板抽打,与《过秦论》中"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的"笞"意思相同。
B.见,文中表示被动,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于是入朝见威王"的"见"
意思相同。
C.且,文中指将要,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且放白鹿青崖间"的"且"
意思不相同。
D.内,文中指内心,与《鸿门宴》"距关,毋内诸侯"的"内"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王阖闾敬尊伍子胥为上客.并诚心求教治理吴国之道,但起初伍子胥
并没有正面回答吴王。
B.伍子胥打败楚国后想报复楚国,楚国于是悬赏千金以求吴国退兵,最
终是一位渔夫让他撤兵。
C.范蠡听说伍子胥因谗言将要被诛杀,认为他明知道有危险迫近却不离
开,这是不明智的表现。
D.子贡评价伍子胥能坚守忠信,审度吉凶,爱君如躯,直言进谏,即使
死去,也将留名于后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胥曰:"难乎言哉!邦其不长,王其图之。存无忘倾,安无忘亡。”
(2)先君之功,且犹难忘,吾愿腐发弊齿,何去之有?
14.联系材料一,简述伍子胥"非义不行”的表现有哪些。(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老将一首
刘克庄
昨解兵符归故里,耳听边事几番新。
偶逢戏下①来犹识,欲说辽阳记不真。
儿觅宝刀偏爰惜,奴吹芦管②辄悲辛。
夜寒忽作关山梦,万一君王起旧人。
【注】①戏下:指部下。戏,通"麾二②芦管:即芦笳,胡人卷芦叶而
吹,谓之芦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将归乡后仍不时关注边关的新情况,他虽然已被解除兵权,却无法
真正放下。
B."欲说"表明老将想要倾诉,只可惜年岁已老,记性变差,空余无法言说
的悲伤。
C.宝刀、芦管这些事物能勾起老将对边关岁月的回忆,并触发他内心的
多种情感。
D.诗歌从多个角度刻画一个暮年英雄的形象,于落魄中见气节,于细微
处见深情。
16.最后一联写出了老将的复杂心态。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列传》中"▲"和"▲"两句都直接
表明了屈原写作《离骚》的缘由。
(2)在高适的《燕歌行》中,"▲▲"两句
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
(3)《红楼梦》"蜗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
弃在此山青境峰下”的用典与李贺《李凭箜篌引》"▲"一句相
同,而林黛玉"潇湘妃子"别号的由来则与李诗中的"▲"一句所
用典故相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进城二十多年了,性格比以前开朗了许多,可是每次回到农村老家,
与父亲相对而坐,还是找不到什么话题。感觉有很多话要说,又感觉①。
其实我特别想告诉父亲城里的交通有多拥堵,那里的空气有多糟,我有
多么想家;特别想告诉他我出差时看到了哪些美景,遇到了哪些怪事。
我期望得到父亲笑意盈盈的回应,可是见到父亲那副②的样子,便把
这些话又咽了回去。我觉得这些生活离他太遥远,告诉他,反而会打破
他内心的平衡。
我和父亲之间的爰是静默的,随着年龄的增加,我对父亲的爰③,我
越来越觉得有一些爰是需要及时表达的,虽然我说不出"爸爸,我爰你",
但我要让父亲知道,我渴望与他沟通,我愿意与他沟通,我们可以是无
话不谈的哥们,可以是平等交流的父子。父亲啊,虽然我们一年只见两
三面,虽然我们的电话沟通一周只有一次,但我对您的牵挂在漫长的时
光中已经变成一本沉甸甸的账簿,压得我喘不过气,您感受到了吗?
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没错;但我想告诉更多的朋友:要让爰不只在
静默中流淌。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静默”和文中加点的"静默",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3
分)()
A.母爰如泉,点点滴滴皆为爰,含蓄静默而不张扬。
B.静默的山,流动的水,构成了一幅美妙的风景画
C.田野静默,远远地只有几位农人在畦间若隐若现
D.不少人驻足当年曼德拉关押的囚室前,静默致哀。
20.有人认为本文段内容亦能体现费孝通笔下的"乡土社会”特点,请根据
你对本语段以及《乡土中国》的理解,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①模仿《乡土中国》的目录替本文段取一个四个字的标题:
②如果把该标题收进目录中,你觉得在提供的三个选项中,放在哪里比
较恰当,请结合《乡土中国》相关内容,说明原因。(5分)
乡土中国目录
乡上中国.........1礼治秩序.......58
文字下乡.........9无讼..........66
再论文字下乡......17无为政治......73
差序格局.........25长老统治........79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35血缘和地缘.....86
家族............44(C)
(A)名实的分离......95
男女有别.........51从欲望到需要.....101
(B)
①标题:
②放在处比较好,因为
(二)语言文字运用口(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楚国地方特
色,屈原及其后学宋玉是楚辞最主要的创作者,与《诗经》迥然不同。
它不是集体的歌唱,①;不是现实主义的,而是浪漫主义的;不重自然
的写实,而是重主观的抒情;不是表现北国风光,而是表现南方景象。
楚辞句式灵动,结构宏大,风格宏博丽雅。楚辞这种诗体的代表作是《离
骚》,故后人②。在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相提并论。汉成帝时,
刘向整理古文献,把屈原、宋玉所创作的骚体诗和汉代贾谊、淮南小山、
东方朔等人所创作的拟骚体诗汇编成集,定名为《楚辞》,由于《楚辞》
一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研究楚辞的历史绵延悠
久,研究楚辞的论著汗牛充栋,从而③,即楚辞学。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屈原及其后学宋玉等人创作的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
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楚国地方特色,风格与《诗经》迥然不同。
B.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诗歌体裁,
屈原及其后学宋玉是其最主要的创作者,楚辞与《诗经》迥然不同。
C.屈原及其后学宋玉等楚辞的主要创作者经过对楚国民歌的加工、提炼,
有着浓郁楚国地方特色的楚辞发展起来了,与《诗经》迥然不同。
D.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楚辞是在楚国民歌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
来的,屈原及其后学宋玉是最主要的创作者,与《诗经》迥然不同。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电影《来自远方》中有一句发人深省的台词:"他们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但孤岛造就了一个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常州市联盟学校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调研
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3分)D("解决了三星堆在历史文献中无线索可寻的问题"错误,原
文说"或许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三星堆")
2.(3分)C("为三星堆出土实物提供了对应记载分析"错,材料二中提
到记载的内容恰可与三星堆考古文化面貌相互对应、进行比较)
3.(3分)B(A项是考古对历史研究的作用,C项是传说中有史实成分,
D项是书籍记载的传说内容)
4.(3分)A(B项错误,C项为西方概念关系,D项为口传时代概念关
系)
5.(1)两位作者都认可传说中有史实的成分。(2分)
(2)①正确理解"神话""传说""历史"三个概念的内涵及其关系。②科学
梳理考古学文化谱系,注重对古代口头传说或书本文献的科学分析,寻
求原初的历史信息和线索。③探索古史传说中历史方面的质素和核心,
寻找史实线索,为重建中国古史传承体系提供有力证据。(4分,每点2
分,任选两点作答可得满分)
6.(3分)A(祖父充当副驾耕田是在"牧业转为农耕"时的相关情节,不
是在"云青马就这样为我家效劳了二十几年"之后。老人这样做是出于对
云青马的爰惜。)
7.(3分)C(文中母亲劝说父亲的情节确实给故事增添了温情的力量,
但这一劝说主要出于母亲的“心地纯良",而不是真正理解祖父的心愿。)
8.(5分)①在对现实世界的叙述中融入离奇的幻想。如现实中"我"出生
的那天早晨,祖父竟然几年来第一次自己拄着拐杖下床,而且看见已经
死去的云青马又回到家中。②对现实中的人物进行夸张描写。如我驮着
祖父奔走在群山峻岭间,发出的笑声是马儿的嘶鸣,而祖父的腿脚忽然
变得坚实,蹩脚竟然可以灵便地奔跑。③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反映现实。
如云青马与祖父命运的相似、与我生命的关联,我与祖父在山水间的驰
骋等都是对牧民现实处境的关照。(答出1点得2分,2点得4分,3
点得5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①映衬人物形象:作为牧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历经艰辛而日
渐老迈的云青马,与祖父的形象、身份及日常生活相符。②表现人物心
理:祖父怜爰老马,想让云青马在草原中自然死去,获得一种吉祥的归
宿,而在生命尽头的祖父给自己放生,也是对一生艰辛的解脱。③寄托
牧民对草原的热爰和对自由的向往:祖孙二人像放生的马儿,在草原上
驰骋,这种命运的轮回,是一种对自然和原始生命力的回归。④突出作
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盼:云青马没有获得"放生”的不幸和老牧民
在孙子的帮助下奔向自然的结局形成对比,更突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追求。(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如有其他答
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BEG(评分参考:每处1分,共3分,三处以上不给分)
"臣始入邦"意为"我刚到吴国",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故B处断开「伏
见衰亡之证”是动宾结构,承接前一句主语"臣","伏见"为古代在下者对
己见的谦词,在E处断开「当……之际”是固定的介宾短语,单独成句,
在G处断开。
11.(3分)B两个"见"意思不同。后者是"拜见”的意思。
12.(3分)D根据"蠡审凶吉"可知,"审度吉凶”是子贡对范蠡的评价,"爰
君如躯,直言进谏”是本文第三段"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捐躯切谏,亏
命为邦。爰君如躯,忧邦如家。是非不讳,直言不休"的相关内容,不是
子贡对伍子胥的评价。
13.(8分)
(1)伍子胥说: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吴国大概不能长久存在,大王还
是充分认识(考虑)到这一点,在国家长存时不要忘记倾覆的危险,在
安定的环境里不要忘记将有灭亡的危险。("邦",国厂‘存","长存"广倾",
倾覆;"安",安定。关键点各1分)
(2冼君阖闾的恩泽,至今犹且难忘。我情愿发烂齿毁(誓死效忠吴国),
有什么理由离开(吴国)呢?("功",恩泽「腐发”,发烂「弊齿",齿
毁「‘何去之有",即"有何去之",宾语前置句。关键点各1分)
14.(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①行国家大义。面对吴王的深问,伍子胥敢于直言,分析国家之安危。
②行江湖恩义。伍子胥想要报复楚国,起初无人能阻止,最终听从了曾
经救过他的渔夫的劝阻,从楚国撤军。
③行君臣之义。因感念吴王阖闾厚恩,明知会死仍不离开吴国,慨然面
死。
15.(3分)B(从"解兵符""起旧人"可推知,老将并非记性变差而忘记旧
事,只是欲说还休,有难言之痛。)
16.(6分,每点2分)
①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房合同范本出售模板
- 连栋大棚租赁合同范本
- 灯光改造安装合同范本
- 酒店合作民宿合同协议
- 茶叶生产委托合同范本
- 演出场地使用合同范本
- 漆工店面转让合同范本
- 设备转让协议合同样本
- 网咖兼职合同范本模板
- 灯具元件采购合同范本
- 汽车保险与理赔什么是交强险课件
-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
- 第二单元《家有宠物》第二课时(课件)-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粤教版
-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管理学)历年考试真题库及答案(重点300题)
- 公司廉政谈话制度
- 银行物业年终工作总结
- 妇科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方案
- 肿瘤患者营养支持与护理
-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
- CQI-23Molding Process Assessment 模塑系统评估审核表-中英文(空)
- 高一英语必修一单词表湘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