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数的认识(第一课时)_第1页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数的认识(第一课时)_第2页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数的认识(第一课时)_第3页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数的认识(第一课时)_第4页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数的认识(第一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回顾、交流、应用、巩固等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数

学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

进步。

教学重点:

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一、温习旧知

1.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举例说明你学过哪些数?说一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说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并能正确的熟练的读、写整数与小数,比较数的大小。联系实际

3.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二、导入

【活动方案】师生互动复习有关自然数和整

活动一:数的意义数的知识,使学生牢固掌握整

1.举例说明你学过哪些数?说一说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数的意义。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

2.结合P76主题图说说这些数的意义程

1722是自然数。这里表示词典页码的数量:有一个1页。1.组织学生自主复习有关

8844.43是小数。表示八千八百四十四又百分之四十三。分数的知识,培养学生整理和

|3■是分数。这里表示把全年天数平均分成______份,空气复习的能力。

2.结合实际数据,在具体

质量良好的占其中的______份。情景中复习十进制记数法和

40%、60%是百分数。这里分别表示羊毛和化纤成分占总成分整、小数的数位顺序,有利于

的____O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建立

-25℃是负数。它表示比0℃还_______的气温度数。初步的数感。

2.整数3.组织学生从具体的读、

①什么是整数,整数包括哪些数?写入手,整理和复习数的读写

②整数的个数是__________o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自然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数的单位是_____=最小的自然数是______。合作交流,牢固掌握知识。

③做一做四、检测反馈

()是正数,()是负数。五、作业

()是自然数,()是整数。六、反思

(自己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然后选出代表展示。)

活动二:数的读、写

1.数位顺序表。

②什么是数位?数位与位数相同吗?

③什么是计数单位?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④做一做。

27046=2X()+7X()+4X()+6X()

2.读法和写法。

①读出下面各数。

要求:a.读一读;

b.说一说读数的方法、要点。(自己做完后小组交流)

1060000000.006

25.08________

②写出下面各数。

要求:a.写一写;b.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自己做完

后小组交流)

九十万三千二十亿五千零十八

零点二零零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数的改写

要求:a.独立改写。

b.说一说改写的方法、要点。(自己做完后小组交流)

①把540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②把24940000000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4.数的大小。

举例说明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分别说一说整数、分数、

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5.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小数分数百分数

0.25

3

5

125%

(2)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主要交流分数、百分数、小数

之间的互化的方法)

【检测反馈】

完成P781-5题

数的认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掌握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

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②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回顾与交流,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

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

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3整

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解决有关问题

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一、温习旧知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回顾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2.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意义,能熟练地找出两个二、导入

数的公因数、公倍数等。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

3.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并正确解决有关问题。程

【活动方案】

活动一:回顾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组长注意分工,组织大家发言,最后梳理发言结果,准备

向全班汇报。】

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活动一:当学生交流时,

2.想一想:分数大小不变,但什么变了?教师深入小组,对学生理解不

3.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透彻的地方进行适当的讲解。

4.做一做:把下面小数改写成两位小数。学生汇报交流时,组织学生,

0.300=2.5=4.3000=把重要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议一议:小数的大小不变,什么变了?

5.小数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样的。

如:0.3=0.30=0.300

6.举例说明:小数点移动位置,小数有什么变化?

活动二:复习倍数与因数

1.举例说明:什么是倍数?什么是因数?

☆友情小提示:

①4X5=20

20是5和4的_____o4和5都是20的_____。

②20的因数还有哪些?一共有多少个?

20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o_共有______个。

③4的倍数还有哪些?一共有几个?

4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个。

④着重说明:

最小最大个数

因数1本身有限

倍数本身(没有)无限

2.什么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活动二:1.使学生掌握整

3.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

4.交流讨论:找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等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

的方法。

和区别。2.掌握能被2、5、3

做一做:12的因数—

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

20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__

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

12和20的公因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倍数。学生汇报交流时,对存

50以内6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的问题要重点强调。

50以内8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以内6和8的公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检测反馈

5.关于2、3、5倍数的特征。

五、作业

☆友情小提示:

六、反思

①举例说明:2的倍数特征是什么?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

数?

②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③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6.复习质数与合数

①什么是质数?最小的质数是什么?

②什么是合数?最小的合数是什么?

③1是什么数?

(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一组发言时其他组认真倾听,

补充不完整的结论)

【检测反馈】

完成P79练习十三第7—9题

数的运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以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比较熟

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以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温习旧知

1.系统地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回顾数的运算的有关知识。

2.通过复习培养概括能力与计算能力。二、导入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

【活动方案】程

活动一:四则运算的意义。

1.阅读以下信息:

A.我们折了36颗红星,还折了28颗蓝星。

B.我们买了40瓶矿泉水,每瓶0.9元。

C.我们有24m彩带,用上做蝴蝶结,用,做中国结。活动一:学生活动时,教

32师深入每个小组,了解学生讨

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计算解决的问题?把你的问论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展

题写下来。示交流后的总结做好准备。

2.结合算式说明每一种运算的含义。

①什么叫做加法?小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吗?

②什么叫做减法?小数减法、分数减法意义相同吗?

③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小数、分数乘法的意义同整数乘

法的意义相同吗?活动二:学生对整数、分

④什么叫做除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数、小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

3.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选代表发言。计算方法都会做,但是要概括

活动二:四则运算的方法说出来并不容易,所以要求学

1.整数、小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生会做就行,不会的地方教师

2.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是什么?要学生发挥“兵教兵”的作用,

3.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帮助组内的同学。

☆友情小提示:①整数加减时,______对齐;

②小数加减时,小数点______;计数单位_____才能相加减。

③分数加减时,分数____相同。(也就是通分。)

4.分数、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

什么不同之处?

5.说一说分数、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活动三:四则运算的关系

6.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是解方程的基础,必须要掌握,

(小组交流完成)所以教师要让小组长负责,使

活动三:四则运算的关系。每个学生都要记住,并且要会

1.加法:用。

一个加数+______=和;—---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四、检测反馈

2.减法:加强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减数二差;被减数二—二减数;__+差二被减数五、作业

3.乘法:求相同加数和的算便运算。六、反思

一个因数X______=积;___+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4.除法:

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X____=被除数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检测反馈】

1.完成P80“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2.完成P83练习十四第1、2题。

数的运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②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四则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回顾复习,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能正确计算四则混合运

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一、温习旧知

复习五条运算定律

1.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

二、导入

识使计算简便。

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

2.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

计算。

3.能理解四则运算中的数学术语,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活动方案】

活动一:运算定律

1.回顾我们曾经学过的运算定律,与同学交流,然后根据表

格,填一填。

名称用字母表示举例

活动一:学生活动,教师

加法交换律

在各组巡视,发现学生存在的

加法结合律

问题,及时纠正,并做讲解。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算一算

①2.5X12.5X4X8②4X-+4X-

77

71

③X-@5.03-2.14-1.86

87活动二:学生计算,教师

活动二:混合运算

巡视,对计算能力差的学生给

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帮助。

算一算:(710-18X4)4-2=四、检测反馈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计算,巩固运算定律。

°田g83T71)i五、作业

3.算~>算:一x-----------]—

9141164广六、反思

i

X一

5J4)13

(自己独立计算,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检测反馈】

完成P83练习十四第3、4题。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回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更加熟练的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回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更加熟练的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回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更加熟练的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一、温习旧知

1.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分数乘法、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运用分数乘法、除法知识解决

2.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有关问题。

3.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二、导入

力。基础练习,熟悉计算过程与方

【活动方案】法。

活动一:基础练习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

1.算一算,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方法:程

1723

20x-450X--X-

41054

12活动一:学生独立做题时,

540x(1--)630x(1+-)

教师巡视,给予学困生帮助。

2.列式计算:学生汇报展示时,提醒学生讲

4清道理。

(1)200的彳是多少?_

(2)200减少g后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

(3)甲数是500,乙数是甲数的二,乙数是多少?______________

3活动二:解决问题引导学

(4)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乙数是多少?一

生明确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分

3成几个步骤:第一步做什么,

(5)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不,乙数比甲数多多少?

第二步做什么.....然后重点

(自己完成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每组选出代表发言)引导启发学生分析题目的数量

活动二:知识梳理关系,搞清楚复杂的问题要分

1.说一说解决问题时,有哪些主要步骤(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成几步解答,每一步要解答什

行)么问题。

2.说一说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说出自己解决问题时所用的四、检测反馈

方法和自己理解的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利用

(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小组的同学,选出最佳答案)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活动三:解决问题五、作业

自学P82例2,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道题的,把你分析的过六、反思

程与小组同学交流,并列式计算。

【检测反馈】

书店第一季度的销售额为15万元,第二季度的销售额为16.5

万元。第二季度的销售额比第一季度增长了百分之几?

式和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

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②使学生加深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能用字母表示常见

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用列方程和解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一、温习旧知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通过复习,使学生分清方程与

量关系。等式的区别。

2.能根据字母所取的数值,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二、导入

3.能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

【活动方案】程

活动一:用字母表示数活动一:教师给予学生足

1.说一说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意义。够的时间展示组里讨论交流的

2.说一说你会用字母表示什么?结果,对学生没有想到的公式

3.说一说,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书写数与字母、字母与字和数量关系给与补充。

母相乘时,应注意什么?活动二:教师巡视学生解

4.你还知道哪些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方程的过程,提醒学生注意格

5.做一做:独立完成P84“做一做”。式,并给学困生帮助。

(独立完成后和小组同学交流,汇报展示)活动三:学生交流时,教

活动二:简易方程师巡视,给学生适当的提示,

1.什么叫做方程?举例说明。让学生弄清用方程解决问题的

2.什么叫做解方程?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步骤和关键。

四、检测反馈

3.解方程:6.2=4.8(交流讨论,上台板演,

2五、作业

注意书写格式。)六、反思

活动三:用方程解决问题。

1.阅读P85例题1,弄清题意;

2.结合例题说一说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3.完成课本85页“做一做”

【检测反馈】

完成练习十五的第1--5题。

常见的量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

率,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明确常用的计量单位及进率。

教学难点:进一步建立计量单位的正确表象。

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

一、温习旧知

【学习目标】

常见的量与计量单位

L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

二、导入

单位等。

情境导入,让学生认真观察,

2.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激发学生

3.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

学习的兴趣。

位换算。

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

【活动方案】

活动一:常见的量与计量单位

1.长度、面积、体积、容积单位。

在这两个活动中:

长度单位

1.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

面积单位

己进行整理复习,学生可以根

体积单位

据所学过的内容简单回忆,并

容积单位

在小组内补充和完善,再将小

①.说一说:什么是一氏度?什么是面积?什么是体积?

组交流的结果展示。接下来出

②.用手比划或举例1说明:

示了一个表格,在这个表格中,

1厘米有多长?1分;杓有多长?1米呢?

把计量单位的意义这一学生自

1平方厘米有多大?1平方分米有多大?1平方米呢?

己整理时易忘记的知识点特别

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

揭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此有了

③.各单位之间的这3率是多少?有什么联系?

理论上的认识和科学的表述。

1米=—分米1分米=____厘米1米=____厘米

1平方米=—平方彳十米1平方分米=______平方厘米

1立方米=_____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______立方厘米

(1升=—毫升)

④.你还知道哪些长度、面积或体积单位?2.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

如:1千米=________米;1平方千米=__________平方米;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让学

1公顷=_____平方米。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补充,从

(有关长度、面积、体积、容积单位的这些活动,有小组长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负责组内的同学共同完成,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全班解决)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

2.质量单位:系。

常见的质量单位有什么?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你能估一四、检测反馈

估1只梨大约有多少克?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在做题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所

3.时间单位:学知识。

常见的时间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说一说五、作业

1节课有多长?1小时大约有多长?1秒是多长?你跑100米大约六、反思

要多少秒?

4.人民币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小组长负责组内的同学完成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

单位,然后指名汇报。)

活动二:单位换算

1.说一说:如何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如何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2.练一练:

(1)3时20分=()分(2)2.6吨=()吨()千克

(3)3080克=()千克()克(4)7dm38cm3=()dm=()L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检测反馈】

L第87页“做一做第

2.P88练习十六第1-4题。

比和比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②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能够正确、迅速地

求出比值和化简比。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比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求出比值和化简比

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一、温习旧知

1.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掌握比和分数、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

除法的关系。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

2.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质。进一步理解掌握比和分数、

3.应用比的意义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除法的关系。

距离和实际距离。二、导入

【活动方案】出示中国地图,引起学生兴趣。

活动一:比较异同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

1.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程

比比例

意义

各部分名称

基本性质

2.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活动一:学生填表,教师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巡视,适当深入小组,了解学

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困生给

分数

与帮助。是学生能够正确、迅

除法

速地求出区分比和比例,并且

(自己独立填完表格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注意语言的组织)能理解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做一做:5:6=Q=()4-()

活动二:区分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不同之处?

1.填表

一般方法结果

求比值

化简比

八.“268

2.化简比4:一二一

524活动二:学生独立练习,

教师巡视。交流展示时,请学

生上台板演,并说明根据。能

够区分、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

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

同。

31

解比例:一:x=—:2

53

(自己独立完成后和小组同学交流,然后组内派代表发言、

展示)

活动三:比例尺:

1.什么叫做比例尺?

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①比例尺1:3000000表示

②比彳列尺20:1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学生练习,教师

③比例尺表示巡视,提示学生求比例尺是要

注意统一单位,求图上距离和

02040千米

实际距离是可以用两种方法,

3.求比例尺:【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对学困生给与帮助。学生展示

表示。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时,要求学生上台讲解。

四、检测反馈

4.求实际距离:[在比例尺是一-一的地图上,量得A到B的距

8000000五、作业

离是5厘米。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六、反思

5.求图巨离:【甲乙两顺皿200秘,在比例悭一--的

8000000

地图上,甲乙两地用多少厘米表示?]

(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派代表展示)

【检测反馈】

1.独立完成P89例题4。

2.完成P90练习十七第1、2题。

比和比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

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

一、温习旧知

【学习目标】

回顾比的意义。

1.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二、导入

2.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我们已经学过正比例和反比例

3.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

的意义,谁能讲一讲正、反比

【活动方案】

例的意义?

活动一:正、反比例的意义:

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学习过

1.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

2.你能用字母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吗?

活动一:使学生进一步理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派代表全班交流)

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

活动二: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

1.牛奶的袋数与质量的变化情况如下。

例,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

牛奶袋数(袋)12345

有关问题。

质量(g)2204406608801100

2.每袋面包个数与所装袋数变化情况如下。

每袋面包个数2346

所装袋数2416128活动二:通过复习,进一

步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区别的

(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判断这两道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

认识。

例,如果成,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3.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②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活动三:学生独立练习,教师

③订《少年报》数量和所需钱数。

巡视。交流展示时,请学生上

④小明从家到学校,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台板演,并说明根据。

⑤圆的周长和半径。

四、检测反馈

⑥圆的面积和半径。

五、作业

(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并说明理由)

六、反思

活动三:用比例解决问题。

1.说一说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2.用比例解决问题:

修一条公路,全长12km,开工3天修了1.5km。照这样计算,

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需要多少天?

(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并派代表展示)

【检测反馈】

独立完成P90练习十七第3—5题。

数学思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

创新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一、温习旧知

1.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