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DSM-5知识竞赛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DSM-5知识竞赛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DSM-5知识竞赛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DSM-5知识竞赛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DSM-5知识竞赛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DSM-5知识竞赛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躁狂发作的心境特点包括()A、情绪高涨B、乐观积极C、部分表现为易激惹D、情绪低落E、矛盾情绪2.双相障碍发病特点是()A、快速循环、双相Ⅱ型以男性常见B、男性患者多以躁狂发作的形式发病C、女性患者首次发作大多表现为抑郁发作D、女性病程中更易出现混合发作E、女性患者更易在更年期和产后发作3.双相障碍容易误诊的原因包括()A、双相障碍患者无自知力B、轻躁狂发作持续时间短容易被病人或家属忽视C、双相障碍共病或合并症较多D、目前对于轻躁狂诊断标准过于严格E、合病幻觉妄想时易被诊断为分裂症4.双相抑郁的临床特点包括()A、一般在25岁以前出现B、与遗传无关C、用抗抑郁治疗过程中出现躁狂症D、发作往往是突然起病E、确诊前常被误诊为抑郁症5.双相障碍患者高水平的焦虑与()密切相关。A、高自杀风险B、长期病程C、疗效差D、家庭收入6.思瑞康治疗双相躁狂发作时,应做到足量治疗:第1天100MG,第2天200MG,第3天300MG,第4天400MG.到第6天可进一步将剂量调至()以上A、500MGB、600MGC、700MGD、800MGE、以上都正确7.双相情感障碍维持期药物治疗的原则为()A、病情稳定后可药物减量直至停药B、密切监测血药浓度C、维持原药物剂量,不得停药D、配合心理治疗8.双相障碍发病的高峰年龄是()A、7-10岁B、15-19岁C、25-35岁D、55-60岁9.DSM-IV-TR轴I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SCID-I/P)可用于()A、精神病患者的诊断B、普通医疗部门就诊的患者C、社区精神疾病普查D、对精神病患者家属的调查10.以下对于快速循环型双相障碍的治疗策略正确的是()A、在患者抑郁发作时有必要使用抗抑郁剂B、应该避免抗抑郁剂的使用C、可以使用二联情绪稳定剂D、有必要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E、以上均正确11.在最新发表的CANMET2013指南中,双相II型障碍维持期治疗的一线推荐方案中没有()A、碳酸锂B、奥氮平C、思瑞康D、拉莫三嗪E、丙戊酸钠12.下列哪个是传统的传统心境稳定剂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的弱点()A、对双相躁狂治疗作用不理想B、起效慢C、肾功能损害D、治疗剂量接近中毒剂量13.DSM-5“混合特征”可用于()A、躁狂发作B、轻躁狂发作C、阈下躁狂发作D、抑郁发作14.双相障碍被漏诊误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躁狂伴发的精神病性症状常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B、家属或患者常忽略轻躁狂症状C、在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中躁狂或轻躁狂常不典型D、常与其他精神疾病共病导致症状复杂E、双相障碍被误诊为分裂症的比值最高15.焦虑症不出现下列哪一条症状()A、命令性幻听B、焦虑C、紧张D、恐惧E、被害妄想16.下列哪些可以用来鉴别单相和双相抑郁()A、起病年龄B、起病缓急C、有无躁狂病史D、抗抑郁药使用疗效E、幻觉妄想17.抑郁发作的生物学特征包括()A、情绪呈昼重夜轻的节律改变B、早醒C、便秘D、食欲和性欲减退E、焦虑不安18.单相抑郁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A、一般在25岁前出现B、发病前有长期的症状逐渐恶化阶段C、可有躁狂或轻躁狂病史D、可有幻觉妄想E、有转化为双相障碍的可能19.躁狂发作的思维障碍是()A、思维破裂B、思维奔逸C、强制性思维D、象征性思维E、语词新作20.躁狂发作病人的表现有()A、整日忙碌B、好管闲事C、生活节俭D、行为轻浮E、自我感觉良好21.下列关于双相障碍患者自知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严重躁狂发作者一般可保持自知力B、轻中度躁狂患者自知力大多可保持完好C、抑郁发作患者均无自知力D、双相障碍患者具有良好自知力E、双相障碍患者无自知力22.以下哪些家族史可能导致抗抑郁治疗诱发躁狂的危险性增加()A、双相障碍家族史B、情感旺盛型气质的家庭成员C、家族成员自杀史D、酒/药长期依赖/滥用史23.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的英文简称是()A、MINIB、PANSSC、HAMAD、SDSE、BPRS24.()诊断工具仅能与DSM-IV诊断体系配套使用。A、神经精神病学临床评定量表(SCAN)B、复合性国际诊断检查问卷(CIDI)C、定式临床诊断检查提纲(SCID)D、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25.有多动表现且被诊断为ADHD的患者,若出现明确的抑郁发作,则需要考虑可能存在()的诊断。A、抑郁障碍B、不典型抑郁C、双相障碍D、成人ADHD26.在最新发表的CANMET2013指南中,双相I型障碍维持期治疗的一线推荐方案中没有()A、碳酸锂B、卡马西平C、思瑞康D、丙戊酸钠E、奥氟合剂27.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很多遗传标记与双相障碍关联,其中()等染色体易感位点与双相障碍存在连锁关系。A、4p16B、4q35C、18p11-q12D、21q22E、22q11-1328.双相障碍治疗抑郁而诱发躁狂的危险性增加的是()A、伴有自杀行为B、伴有焦虑症状C、家族有双相障碍史D、使用抗抑郁药物E、伴有躯体不适29.双相障碍不常见的思维内容障碍是()A、夸大妄想B、罪恶妄想C、被控制体验D、虚无妄想30.思瑞康单药治疗双相躁狂起效研究显示思瑞康起效时间是()A、4天B、5天C、6天D、7天E、以上都不是31.下述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相抑郁的发病年龄较晚B、单相抑郁的发作持续时间长C、双相抑郁比单相抑郁易于复发D、单相抑郁的间歇期比双相抑郁的间歇期长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32.与双相情感障碍主要的生化机理主要涉及()A、5HT系统B、GABA系统C、Ach系统D、乙酰谷酰胺E、NE系统33.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期的治疗一般需要()A、2-4周B、4-6周C、6-8周D、8-12周34.双相障碍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倾向认为,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而以()因素的影响更为突出。A、遗传B、环境C、二者同样重要D、无法比较35.DSM-5中有一个“其它特定的双相及相关障碍”分类,包括()A、2~3天的“轻躁狂”以及一次或以上的典型抑郁发作B、病期4天或以上,症状学不足轻躁狂标准的“轻躁狂”以及一次或以上的典型抑郁发作C、一次或以上的轻躁狂发作(症状均及病期满足标准)而既往无典型抑郁发作D、病期小于24个月的环性心境障碍(如果是儿童或青少年则小于12个月)36.关于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A、出现抑郁症状的可能一定大于躁狂症状B、出现抑郁症状的可能一定小于躁狂症状C、出现抑郁症状和躁狂症状的比例相当D、出现抑郁症状的可能大于躁狂症状E、出现抑郁症状的可能小于躁狂症状37.奥氮平单药治疗双相躁狂急性发作的研究证明:奥氮平能够显著改善杨氏躁狂量表的项目有()A、2项B、4项C、6项D、8项E、10项38.躁狂发作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A、延误诊断的时间B、症状严重C、对传统心境稳定剂治疗反应差D、发作未完全缓解E、发作时间过长,间歇期过短39.双相障碍的药物治疗原则包括()A、以稳定心境为主B、首选最安全有效的药物C、治疗剂量应个体化D、定时监测血药浓度E、慎用抗抑郁药40.DSM-5中有许多对双相障碍患者临床特征的描述,如()A、“伴焦虑性痛苦”B、“伴快速循环”C、“伴忧郁特征”D、“伴非典型特征”41.ICD-10中“环性心境障碍”归属()A、“双相及相关障碍”B、“持续性心境障碍”C、“抑郁障碍”D、“心境障碍”42.双相障碍的诊断中采用双相I型和双相II型的概念是哪一诊断系统()A、CCMD-3B、ICD-9C、DSM-IV-TRD、ICD-10E、DSM-543.躁狂发作时的活动过多表现有()A、爱管闲事,整天忙忙碌碌B、效率较正常时显著提高C、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正确判断,常常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D、注重打扮装饰,但并不得体,招引周围人的注意E、社交活动多,随便请客,行为轻浮44.双相高危因素提示患者可能患有双相障碍,以下哪些属于双相高危因素()A、双相障碍家族史B、发病早(首次抑郁发作年龄<35岁)C、精神运动性迟滞D、抑郁反复发作(>2次)E、伴有非典型症状,如嗜睡、体重/食欲增加、灌铅样麻痹等45.资料显示双相障碍患者自杀身亡的发生率为()A、5-11%B、11-19%C、15-25%D、25-50%46.双相障碍维持期的主要药物治疗包括()A、锂盐B、卡马西平C、丙戊酸钠D、帕罗西汀E、思瑞康47.部分双相障碍患者的发作形式可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常见()A、冬季和夏季B、冬季和秋季C、秋季和夏季D、春季和夏季48.()的双相I型障碍患者有慢性症状和明显的社会功能缺损。A、1/4B、1/2C、1/3D、1/549.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病人的躯体症状最不可能是()A、面色红润B、躯体不适C、体重减轻D、心率加快E、便秘50.关于双相障碍的疗效评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分为临床评估和量表评估B、目的确认是否存在躁狂或抑郁症状及症状的具体内容和严重程度C、急性期疗效评估关键在于了解其社会功能D、巩固治疗期的疗效评估,关键在于了解病情是否复燃E、维持期的疗效评估,关键在于了解其病情是否复发,及社会功能是否恢复51.在最新发表的CANMET2013指南中,双相II型抑郁急性期治疗的一线推荐方案为()A、碳酸锂B、奥氮平C、思瑞康D、丙戊酸钠E、卡马西平52.双相障碍躁狂期最常见的思维内容障碍是()A、关系妄想B、被害妄想C、嫉妒妄想D、自罪妄想E、夸大妄想53.抑郁患者具备下述临床特征时,属于双相抑郁的可能性变大()。A、睡眠增加或日间睡眠B、进食增加或体重增加C、抑郁晚发D、病理性自罪感E、“灌铅样麻痹”54.双相障碍的心理治疗包括()A、认知性心理治疗B、支持性心理治疗C、精神分析治疗D、行为治疗E、森田疗法55.可发展为双相障碍的双相高危因素是()A、青少年起病B、遗传因素C、存在人格障碍D、男性患者E、多次起病急,缓解快的抑郁发作者56.使用思瑞康治疗躁狂的原因是()A、思瑞康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B、精神分裂症的许多症状与急性躁狂发作重叠C、抗精神病药常被用于治疗躁狂发作D、思瑞康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已证实有稳定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E、思瑞康治疗躁狂发作的前期研究提示思瑞康对躁狂、抑郁及精神病性症状都有明显改善57.双相障碍的规范化治疗方案不包括()A、单用传统心境稳定剂B、单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C、传统心境稳定剂合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D、两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联用E、合用两种传统心境稳定剂58.以下哪些情况是单相抑郁的临床特点()A、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B、发病前常有长期的症状逐渐恶化的阶段C、没有躁狂或轻躁狂病史D、往往伴有焦虑状态59.理想的传统心境稳定剂应该满足的条件是()A、安全性高,耐受性好B、抗躁狂发作C、抗抑郁发作D、不诱发转相E、抗循环发作60.有关双相障碍和抑郁障碍遗传因素研究的描述,正确的是()A、双相障碍先证者一级亲属中的同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高8-18倍B、抑郁症先证者一级亲属中的同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高2-3倍C、若双亲中有一位患者双相障碍,其子女发生情感障碍的几率为50%D、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显著高于双卵双生子E、寄养子研究提示遗传因素较环境因素的作用明显61.对丙戊酸盐的描述正确的是()A、饭后服药会明显延迟吸收B、空腹时吸收良好C、半衰期为5~20小时D、8小时可达峰浓度E、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操作机械或高空作业62.DSM-5诊断标准中重型抑郁发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则被视为重型抑郁发作B、他人观察到患者或患者自觉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内心境抑郁C、他人观察到患者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缓D、失眠或睡眠过多E、伴有或不伴有特殊计划的自杀观念,自杀企图,反复想到死亡63.双相障碍I型急性躁狂发作,双相障碍II型轻躁狂发作时,应首选()A、思瑞康B、丙戊酸盐C、锂盐D、氯氮平E、拉莫三嗪64.在最新发表的CANMET2013指南中,双相I型抑郁急性期治疗的一线推荐方案中没有()A、碳酸锂B、奥氮平C、思瑞康D、拉莫三嗪E、卡马西平65.有关环性心境障碍,下列哪些阐述是正确的()A、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B、心境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极少严重到轻躁狂或轻度抑郁的程度C、伴有或不伴有正常心境间歇期D、心境波动与患者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E、一般开始于成年早期,呈慢性病程66.关于抗抑郁药物与双相障碍的关系,哪一个是错误的()A、一部分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后会有轻躁狂的表现B、目前的DSM-5中,把抗抑郁药所致躁狂发作作为单独诊断C、在抑郁症的治疗中,抗抑郁药物引起的心境转相率低于5%D、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及时评估患者是否转相E、目前已有将抗抑郁药物列为双相障碍II型的首选治疗方案67.双相障碍快速循环发作的定义是()A、目前为抑郁发作,且过去的确没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但具备某些特征的抑郁障碍,这些特征可以预测今后躁狂或轻躁狂发作B、发作时躁狂和抑郁症状混合或迅速交替持续2周以上,躁狂和抑郁症状均很突出C、在2年中有多次不符合躁狂或抑郁诊断标准的轻躁狂或抑郁症状的时期,交替出现,在两组症状周期间可有不超过2个月的正常间歇期D、过去12个月中,至少有4次情感障碍发作,每次发作形式不定,但符合轻躁狂或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标准E、轻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交替出现,但均未达到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程度68.关于躁狂发作的特点,错误的是()A、情感高涨B、易激惹C、病理象征性思维D、夸大妄想E、精神运动迟滞或激越69.具有()人格特征者易患双相障碍。A、神经质B、环型人格C、情感旺盛性人格D、分裂型70.ICD-10中,对于没有明显抑郁发作的躁狂患者,若2次或以上发作,则诊断为()。A、“双相I型障碍”B、“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躁狂发作”C、“躁狂发作”D、“心境障碍”71.对合作患者进行精神检查,对()描述是基础。A、意识状态的B、计算力C、定向力D、记忆力72.思瑞康单药治疗双相躁狂急性发作的研究证明:思瑞康能够显著改善杨氏躁狂量表的项目有()A、自知力、外表B、破坏攻击行为、易激惹C、活动增多、心境高涨D、睡眠、性兴趣E、思维内容、思维联想、语速语量73.与精神分裂症相比,躁狂发作不包括()A、思维向内投B、思维向外投C、夸大内容及色彩之外D、积极向上74.双相障碍快速循环、双相障碍Ⅱ型患病以()多见。A、女性B、男性C、二者相似D、无法比较75.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丙戊酸盐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最高剂量不超过()A、1000mgB、1200mgC、1500mgD、1800mgE、2000mg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碳酸锂过量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哪些()A、无力、淡漠B、高热C、昏迷、休克D、肾功能损害E、共济失调2.下列哪项是双相障碍容易误诊的原因()A、轻躁狂持续时间短B、双相障碍患者缺乏自知力C、目前对于轻躁狂的诊断标准过于严格D、轻躁狂症状往往被患者和家属所忽视E、双相障碍共病或者合并症状较多3.国际上推行以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s.DALYs)的减少作为疾病负担的指标,它包括生命年的减少及有能力的生命年的减少。抑郁障碍位居第()。A、第六B、第五C、第三D、第一4.双相躁狂的核心症状有()A、思维奔逸B、心境高涨C、自我评价过高D、精力/活动过多E、睡眠障碍5.下列哪些提示是双相障碍的病史特点()A、反复发作的重性抑郁发作B、不典型的抑郁发作(如食欲、睡眠增加)C、自杀D、重性抑郁早期发病(小于25岁)E、产后抑郁6.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的临床特点比较,下列哪项是双相抑郁的特点()A、发病前常有长期的症状逐渐恶化的阶段B、一般在25岁以前出现C、常常有周期性或季节性D、高度遗传7.关于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现状描述,正确的是()A、成功控制双相情感障碍包括有效地治疗躁狂或抑郁以及预防复发B、目前许多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模式都在运用,或单独使用或合并使用C、依从性差会增加复发风险D、目前还没有哪一种治疗方法可以同时对双相情感障碍各阶段均有效E、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原则与抑郁障碍的治疗原则相同8.以下哪些是双相障碍常见的共病()A、焦虑障碍B、酒精依赖C、精神发育迟滞D、偏执型人格障碍E、ADHD9.除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外,符合躁狂发作标准的称之为()A、恶劣心境B、非典型性躁狂发作C、轻躁狂D、双相情感障碍E、环形心境障碍10.下列有关儿童及青少年心境紊乱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传统心境稳定剂在孕期相对安全B、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安全用于控制急性躁狂而不用担心长期副作用C、儿童及青少年期心境障碍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D、锂盐对于治疗双相抑郁症状不总是有效E、轻躁狂通常比躁狂更危险11.关于躁狂症的治疗,下述哪项正确()A、碳酸锂的治疗与中毒剂量接近B、对急性兴奋躁动病人可使用氟哌啶醇或氯丙嗪短期注射C、双相障碍患者中,碳酸锂对预防躁狂复发有效,对预防抑郁症复发无效D、躁狂症属于双相障碍,所以心理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E、对急性兴奋躁动病人可用电抽搐治疗12.与双相障碍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神经递质包括以下哪几种()A、去甲肾上腺素B、多巴胺C、5-羟色胺D、谷氨酸E、乙酰胆碱13.ICD-10中对双相障碍患者临床特征的描述,包括()A、“伴完全缓解”B、“轻、中、重”C、“伴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特征”D、“伴季节性模式”E、是否伴躯体症状14.躁狂发作与精神分裂症鉴别点是前者()A、成反复发作病程,间歇期正常,无精神衰退B、兴奋躁动症状较重C、知情意等心理活动相对协调D、有幻觉、妄想E、自知力相对完好15.在循证研究中,下列哪些药物预防躁狂发作的疗效较好而预防抑郁发作的疗效不佳()A、思瑞康B、奥氮平C、阿立哌唑D、拉莫三嗪E、齐拉西酮16.思瑞康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所推荐的有效剂量范围包括()A、50mg-200mgB、200mg-400mgC、400mg-600mgD、600mg-800mgE、400mg-800mg17.()属半定式诊断量表,仅能与ICD-10诊断体系配套使用。A、神经精神病学临床评定量表(SCAN)B、复合性国际诊断检查问卷(CIDI)C、定式临床诊断检查提纲(SCID)D、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18.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患者若曾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曾出现抑郁发作,则应考虑诊断()。A、“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共病“双相障碍”B、“精神活性物质滥用”C、“双相障碍”D、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所致情感障碍19.下列关于双相障碍说法正确的是()A、双相情感障碍的患病率高B、青壮年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高发年龄段C、当前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率较低,尤其是双相Ⅱ型障碍D、双相情感障碍的误诊率高E、目前普遍认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等同于单相抑郁障碍20.临床上评定躁狂状态时应用最为普遍的量表是()A、HAMDB、BPMSC、YMRSD、HAMA21.关于双相障碍的生化研究结果,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是()A、去甲肾上腺素降低导致躁狂发作B、去甲肾上腺素活性升高导致抑郁C、5-HT升高导致抑郁发作D、5-HT降低导致抑郁发作E、DA代谢产物升高,导致抑郁22.以下关于双相障碍的联合用药的说法错误的是()A、两种传统心境稳定剂的联用,目的在于提高疗效或减少单药治疗时大剂量的不良反应B、传统心境稳定剂与抗精神病药联用以控制精神病性症状或过度兴奋及行为紊乱C、传统心境稳定剂与抗抑郁剂联用以控制病程较短的抑郁发作D、联合用药必须注意药物代谢酶(P450酶系)对药物相互作用的不良影响E、联合用药的基础药物为传统心境稳定剂23.DSM-5诊断标准中关于重型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包括()A、在2周内,出现与以往正常功能不同的明显改变B、症状不符合混合发作的诊断标准C、这种症状并非由滥用药物、药物副作用或一般躯体疾病引起D、这些症状已经严重影响职业和社交能力E、这种症状不能用居丧反应来解释,症状持续两个月24.相对单相抑郁,双相抑郁的临床特点不包括()A、高度遗传性B、一般在25岁以前出现C、逐渐起病,病程缓慢进展D、高度遗传E、抗抑郁治疗期间曾出现过躁狂症25.锂盐的特点不包括()A、起效慢,且治疗剂量接近中毒剂量B、副反应有甲状腺功能亢进C、副反应有甲状腺功能低下D、对肾功能影响不大E、治疗双相躁狂5天起效26.下列抑郁发作的典型症状,包括哪项()A、抑郁心境B、思维迟缓C、思维内容障碍D、音联意联E、睡眠障碍,多见早醒27.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用药原则()A、早期识别,早期治疗B、抑郁状态者需联合足量抗抑郁药C、以传统心境稳定剂为主D、治疗方案个体化E、药物治疗基础上可加用心理治疗28.()主要用于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A、神经精神病学临床评定量表(SCAN)B、复合性国际诊断检查问卷(CIDI)C、定式临床诊断检查提纲(SCID)D、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29.目前临床研究中最常使用的评价抑郁症状的他评量表是()A、HAMDB、HAMAC、MADRSD、BPRSE、SDS30.关于双相障碍的非典型症状,下列哪项正确()A、精神运动性激越B、食欲减退C、灌铅样麻痹D、睡眠过多31.下列对于DSM-5的描述正确的是()A、取消了情感障碍(mooddisorder)的分类B、轻躁狂的诊断病程要求与DSM-IV一致C、双相障碍的分类与DSM-IV一致D、异常的精力或活动增加作为诊断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必要标准E、取消了混合发作的诊断类别,新增了混合特征的描述32.相比单相抑郁,双相抑郁的临床表现包括()A、精神病性症状B、睡眠减少C、饮食过多D、产后抑郁E、季节性抑郁33.关于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障碍治疗中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在维持治疗中应尽可能避免使用B、所有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都获得了FDA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适应症许可C、所有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都获得了FDA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适应症许可D、思瑞康具有明显的急性期抗抑郁作用E、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大剂量快速镇定的治疗策略对于急性躁狂发作更有效34.()是轻躁狂症状筛查问卷。A、MDQB、MADRSC、SDSD、HCL-32E、BSDS35.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相比,抑郁性木僵往往不包括以下哪项()A、逐渐发生的B、不完全的C、伴有精神紧张性兴奋D、对情感刺激保持一定的反应36.在抑郁患者中,下列哪项不是双相抑郁的预测因素()A、18岁以后起病B、有自杀或双相障碍家族史C、未治疗前持续时间长D、对抗抑郁治疗反应差E、治疗过程容易出现混合症状37.下列关于未能识别轻躁狂的常见原因,正确的是()A、患者常常忽略躁狂症状B、轻躁狂不一定带来痛苦感C、可能被诊断成其他精神障碍D、患者因为病耻感而不愿就医E、儿童躁狂常被误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38.()被疏漏,尤其是()未被正确识别是造成双相障碍漏诊或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A、躁狂发作B、抑郁发作C、轻躁狂D、阈下轻躁狂39.双相障碍患者的大脑结构异常主要包括()A、灰质的容积减少B、白质结构变化C、非特异性脑室扩大D、白质高信号增加40.临床上80%的双相障碍患者被误诊或漏诊,最常见被误诊为哪两个疾病()A、精神分裂症B、焦虑症C、单相抑郁D、睡眠障碍41.有关躁狂发作正确的是()A、情感高涨B、思维奔逸C、绝无意识障碍D、活动增多E、意志增强42.()将双相障碍病程中伴有短期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或抑郁发作与精神分裂症进行了疾病实质性的区分。A、DSM-IIIB、DSM-IVC、ICD-10D、DSM-V43.思瑞康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所推荐的有效剂量范围包括()A、50mg-200mgB、100mg-300mgC、300mg-400mgD、400-600mgE、600mg以上44.若父母双方均患有双相障碍I型,其子女患双相障碍的几率达()。A、60%~75%B、70%~90%C、50%~75%D、25%~50%45.在最新发表的CANMET2013指南中,哪一个药被认为是唯一既有抗躁狂又有抗抑郁效果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A、思瑞康B、奥氮平C、阿立哌唑D、利培酮46.双相障碍与物质使用障碍共病的患者特征不包括()A、常为女性B、起病较早C、有较多的自杀意念与行为D、治疗依从性也较差47.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哪些因素相关()A、遗传因素B、心理因素C、社会因素D、生物学因素48.双相障碍的以下哪项特征症状对于区别ADHD意义不大()A、心境高涨B、夸大C、活动过多D、思维奔逸E、睡眠需要减少49.特异性候选基因研究提示生物胺相关基因可能与双相障碍的病理过程关联,例如包括()。A、5-羟色胺转运体B、单胺氧化酶AC、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D、多巴胺D2与D4受体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50.对于躁狂发作的前驱症状描述正确的是()A、发病前数日即可出现睡眠障碍,如不易入睡或早醒等B、白天头昏、疲乏、食欲不振、心绪不宁C、起病一定是急性起病D、有过发病体验的病人,多能预感旧病即将复发,心情更加焦虑不安E、有的可呈现沉闷抑郁51.关于双相障碍的血缘关系与发病率的关系,下面哪种说法正确()A、血缘关系与发病率高低有关B、血缘关系越远,发病率越高C、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低D、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E、以上都不是52.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FDA批准既可用于双相躁狂发作,又可用于双相抑郁发作的药物是()A、思瑞康B、奥氮平C、齐拉西酮D、利培酮53.下列哪些是神经症的特点()A、具有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B、病人对自己的病有相当的自知力C、具有鲜明的幻觉妄想症状D、智能发育障碍54.快速循环发作是一种特殊的病程形式,是指过去12个月中,至少有()次情感障碍发作,每次发作形式不论,但符合(轻)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标准。A、3B、4C、2D、555.快速循环发作特指()A、目前为抑郁发作,且过去的确没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但具备某些特征的抑郁障碍,这些特征可以预测今后躁狂或轻躁狂发作B、发作时躁狂和抑郁症状混合或迅速交替持续2周以上,躁狂和抑郁症状均很突出C、在2年中有多次不符合躁狂或抑郁诊断标准的轻躁狂或抑郁症状的时期,交替出现,在两组症状周期间可有不超过2个月的正常间歇期D、过去12个月中,至少有4次情感障碍发作,每次发作形式不定,但符合轻躁狂或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标准E、轻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交替出现,但均未达到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程度56.双相障碍维持期可用的药物有()A、阿立哌唑B、奥氮平C、思瑞康D、齐拉西酮E、利培酮57.关于青少年期双相障碍躁狂发作与ADH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都有活动过多、行为冲动等表现B、后者一般开始于儿童期C、后者没有相对明确的开始和结束D、后者病程为慢性而非发作E、ADHD亦可有情绪高涨和精神病性症状等特征58.双相障碍共病不包括()A、双相障碍与人格障碍B、与乙型肝炎共病C、双相障碍与物质使用障碍共病D、双相障碍伴有的焦虑症状59.DSM-5关于环性心境障碍的叙述哪项不正确()A、诊断标准A:至少两年(儿童和少年为一年)中有多次轻躁狂症状加多次不符合重性抑郁发作的抑郁症状B、诊断标准A:至少两年中(儿童和少年为一年)中有多次不符合轻躁狂发作的轻躁狂症状加多次不符合重性抑郁发作的抑郁症状C、诊断标准B:在上述两年(儿童和少年为一年)中无A症状的时间每次不超过两个月D、诊断标准B:在上述两年(儿童和少年为一年)中,轻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存在并且无A症状的时间每次不超过两个月E、诊断标准B:在上述两年(儿童和少年为一年)中,轻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存在或者无A症状的时间每次不超过两个月60.下列关于双相障碍共病临床特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有焦虑障碍共病的双相障碍患者发病年龄平均高于于无焦虑障碍共病的患者B、有焦虑障碍、物质滥用障碍共病的双相障碍患者心境发作更加频繁,容易出现快速循环发作C、焦虑障碍、物质滥用障碍等共病使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企图、自杀观念等风险增加D、有焦虑障碍、物质滥用障碍等共病的双相障碍患者对于传统传统心境稳定剂锂盐和(或)丙戊酸盐治疗反应较差E、有焦虑障碍、物质滥用障碍等共病的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痊愈率较低61.下面哪两类神经递质功能紊乱与双相障碍的关系最为密切()A、5-HTB、DAC、NED、谷氨酸62.躁狂发作的表现中通常所指的“三高”包括()A、情感高涨B、思维奔逸C、食欲增加D、意志行为增强E、睡眠需求增加63.有下列情况者应住院治疗()A、急性期重症患者B、有拒食、自伤或自杀或有伤人倾向C、无自知力或自知力较差D、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骚扰社会和家庭,缺乏有效监护人E、伴有重要器官疾病或有物质依赖及酒依赖需同时治疗者64.影响双相障碍复发的因素有()A、长期应用抗抑郁药B、生活事件C、合并慢性躯体疾病D、缺乏社会和家庭的支持E、阳性心境障碍家族史65.DSM-5中将“物质所致双相障碍”、“躯体疾病导致双相障碍”列入()A、“双相及相关障碍”B、“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C、器质性精神障碍D、“心境障碍”66.一般来说,内源性抑郁发作1天之内情绪被动的规律是()A、晨重晚轻B、晨轻晚重C、中午起逐渐加重D、半夜最重E、中午最重,以后减轻67.DSM-5中,对于没有明显抑郁发作的躁狂患者,诊断为()。A、“双相I型障碍”B、“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躁狂发作”C、“躁狂发作”D、“心境障碍”68.双相障碍共病焦虑障碍的临床特征包括()A、发病年龄早,平均为15.6岁B、发病年龄越早,共病焦虑障碍的患病率越高C、患者的自杀企图、自杀观念风险明显增加D、是双相障碍最常见的共病形式E、对传统传统心境稳定剂锂盐或丙戊酸钠反应较差69.具有心境稳定作用的药物中,不包括()A、丙戊酸盐B、思瑞康C、典型抗精神病药D、碳酸锂E、卡马西平70.下列涉及儿童双相障碍的陈述正确的是()A、目前研究提示许多儿童双相障碍患者与成人表现形式不同B、儿童双相躁狂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应当以情感稳定剂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起始治疗C、青春期与青少年双相障碍患病率相同,均为1%D、心理治疗在双相障碍治疗中可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E、孕期女性可以放心服用锂盐,丙戊酸钠,卡马西平71.双相障碍近亲情感障碍的患病风险最高的是()A、异卵双生子B、同卵双生子C、一级亲属D、普通人群72.双相障碍病史采集包括询问()A、既往史,起病诱因B、病程特点,治疗经过C、家族史,个人史D、家庭收入73.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抗躁狂作用是主要拮抗了哪种受体所致()A、D2受体B、H1受体C、M1受体D、α1受体E、5-HT2受体74.与双相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