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梳理10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
⑵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⑴自三峡七百里中自:
⑵自非亭午夜分自:
3.用现代汉语翻译“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一句。
4.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峡两岸山势的特点。
二、《三峡》
阅读下面两则文段,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
(三峡》)
[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
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
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滩漱堆③。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
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
蜀记》)
[注]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滩漱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沿溯阻绝沿:(2)不以赛也疾:
⑶发大溪口发:⑷仰视天,如匹练然如: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3.[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滩漱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
时,;等到夏秋水涨时,。
4.[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曲的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
析。
三、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爆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
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略无陷处阙:(2)至于夏水寒陵襄:
(3)沿潮阻绝溯:(4)虽乘奔御风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三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4.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四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链接材料】
潮漱①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涌漱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港漱大如楼,瞿塘不可触……
(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①潮(yGn)(yii):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②瞿(qii)
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噗(班):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四、阅读《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
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共:(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交: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俱:(4)夕日欲颓,沉鳞亮跃竞: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分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文中的作用。
4.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下列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
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能与其奇者。
一一陶弘景《答谢中书
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
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
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
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
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四町俱备(2)晓雾将即
(3)蝉吟鹤喔(4)零重幽居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⑵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是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B.乙文作者选择石门山为归隐之所的真正原因是:环境幽深,景色怡人,食源丰富。
C.甲文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寥寥八字描写山之高、水之净,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勾勒
出白云、高山、流水三种大自然的美景。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从视觉和听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
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
4.甲文点明中心的是哪一个字?甲乙两文的作者在写景的同时,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
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月色入广()(2)但少闲人()
(3)卷无与为乐者()(4)相与步于中庭()
2.翻译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
游》)
【乙】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崎①,皆可以醉,
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节选自苏轼《超然
台记》)
【注释】①哺糟啜酶(Chud11):吃酒糟,喝薄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卷无与为乐者念:(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3)遹竹柏影也盖:(4)皆可以做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3.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花交横,盖竹柏影也。
4.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
八、阅读《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甲】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
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
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夕日欲颁颓:(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3)理与步于中庭相与:(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2.翻译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芍交横,盖竹柏影也。
3.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和""。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4.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这两篇短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九、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
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七里之郢郭:(2)委而去之去:
(3)后革非不坚利也兵:(4)泄非不深也池: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依据全文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理解恰当
的一项是()
【甲】只要有规定的边疆界线,有险要的山河,有强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巩固国
防,威慑天下。
【乙】使人们定居下来保证他们不迁徙,靠划定边界是不行的;巩固国防靠山河的险峻是不行
的;威慑天下靠武力强大是不行的。
4.《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
十、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候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
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妻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成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岂不谑大丈夫哉/臣谑知不如徐公美B.不得有/寻向所存
C.此之谓大丈夫/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威武不能回/猥自枉回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候惧,安居而天下熄。
(2)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
十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
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
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
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A.贫贱不能瞥(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沛(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4.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十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联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舜发于吠亩之中发:(2)管夷吾举于士士:
(3)行拂乱其所为拂:(4)衡于虑,而后作衡: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在第一段中作者认为成就人才必须经历哪些磨炼?
4.本文在论述磨难对人的影响后,为什么还要提到国家的治理呢?
十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吕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日:“阖闾善用其民,败我于柏举①。今闻其嗣又甚焉,
将若之何?"子西日:“二三子②恤③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闾食不二味,居不重席,舟车不
饰。在国,天有灾疣,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勒
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④,所以败我也。今闻夫差⑤,珍异是聚,观乐
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节选自《春秋左传》,原文有改动)
(注)①柏举:地名。②二三子:你们。③恤:忧虑。④旷:抛弃。⑤夫差;吴王阖闾的儿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行拂乱其所为拂:(2)衡于虑衡:
(3)今闻其喇又甚焉嗣:(4)所以败我也所以:
2.请将选文中面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阖闾善用其民,败我于柏举。
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A.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B.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C.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D.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而导致国家衰亡的
例子。
(2)乙文中夫差“自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
一、1.⑴阙:通“缺”,中断。⑵属:连接。
2.⑴自:在⑵自:若;如果。
3.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断。(在夏天水
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不能通航。)
4.结构上:渔歌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内容上:再次点明三峡之长,猿声之哀,进一步渲
染了三峡秋季萧瑟悲凉的气氛。
5.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山高岭连)。
二、1.(1)顺流而下(2)迅速,快(3)出发(4)好像……的样子
2.(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
3.江水低于潮漱堆(数十丈)江水高于潮漱堆(数十丈)
4.甲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
出。乙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人云霄可以看出。
【参考译文】乙:
二十六号,我从大溪口出发,进了瞿塘峡。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
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我仰头望苍天,却发现原本宽广的苍穹在山崖的夹缝里就像是一匹
白练一般。再向前走,水位已经落下去了,看起来犹如油盎。经过圣姥泉,发现大石上有一个
豁口,只要有人在旁边大喊,就会有泉水从中流出,不停的喊就不停的流,真是奇怪啊。傍晚,
到了瞿塘关,这里在唐朝时也叫夔州,与白帝城是相连的。关口的西门正对着石头堆,是碎石
累积的结果,其高出水面二十余丈。当地人说:“到夏秋季水面暴涨之时,水位又会高于石头
堆数十丈了。”
三、1.(1)同“缺”,空隙、缺口(2)冲上、漫上(3)逆流而上(4)这里指飞奔的马
2.(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3.B【解析】该句侧面突出三峡江流之急的特点。
4.链接材料表现瞿塘峡的凶险;选文第④段表现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
四、1.(1)共同(2)交相(3都)(4)争相,争着
2.(1)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着。(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
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①结构上:总领全文,奠定全文的写景抒情基调。②内容上:这里相共谈者,指的是那些有
高雅情趣的人。与友人品赏山水,谈诗论文是古人一大雅事。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
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4.作者借对山川之美的描写,抒发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五、1.(1)四时:四季(2)歇:消散。(3)唳:叫(4)素:向来
2.(1)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⑵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已经俱备。
3.A【解析】甲文是是南朝梁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4.美;都抒发了作者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
六、1.答案:(1)门;(2)只是;(3)考虑,想到;(4)共同,一起
2.答案:①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满清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存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
子和柏树的影子。
②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3.答案:被贬后无所事事的自嘲;观赏月色的闲情雅致;旷达乐观的胸襟。
七、1.(1)念:考虑,想到(2)相与:共同,一起(3)盖:大概是(4)饱:吃饱(使……饱,
让……饱)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三个课内,一个课外。课内的平时练习比较多,容易填写。课外
的要结合该词所在语境,“果蔬草木,皆可以饱”可知应为“吃饱”。
2.(1)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1)如果有可以观赏(观看)的地方,都可以获得快乐。【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句子翻译
按照“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将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大意流畅。采用“留、删、调、
补、替”等方法,准确翻译。(1)要留意“但”“者耳”的翻译。(1)要注意“苟”“皆”的翻
译。
3.
示例一:景物特点鲜明,“积水空明”等句传神地写出了月色的澄澈透明,表达作者对月色的
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
示例二: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用竹柏的影子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明亮,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
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
示例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院中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花,生动形
象地写出月色的澄澈明净,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
示例四:“交横”(“空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明澈,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
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句子赏析可以从修辞、描写、词
语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如"可以看出使用了比喻,写水其实是写月光,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
法,然后分析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4.①在苏轼的眼中,月色(竹柏影)是可观(美好)的(如引用“月色入户”或“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也可给)。②苏轼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中)与友人一起漫步闲
庭(欣赏月下美景),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如引用“欣然起行”“相与步于中庭”等句,
不作解说,只给一半分)。【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题干要求概括甲文印证“凡物
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的内容,要注意把握住“可观”和“乐”两点,从甲文中寻找答
案。可观为“月色”,“乐”为通过观赏月色,获得快乐。
【乙文翻译】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
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
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八、1.(1)坠落(2)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3)共同,一起(4)只是
2.(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和存菜交织在一起,大概是竹子和柏
树的影子。
3.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
4.《答谢中书书》表达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
步的悠闲等。
九、1.(1)外城(2)离开(3)兵器(4)护城河
2.(1)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2)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
他。
3.乙【解析】题中乙句子的理解符合文章的文意,甲句子句意过于极端且不能体现''得到多助”
意思。
4.运用对比和排比.增强语势,有说服力;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表达自由奔放,语势更加强
烈。
十、LA【解析】A选项中“诚”都是“的确”、“真的”意思。故选A。B选项中“不得志”
中的“志”意为“志向,抱负”,名词;“寻向所志”中的“志”意为“做标志”,名词作动
词用。C选项中第一个“谓”意为“叫做”;第二个“谓”意为“认为”。D选项中第一个“屈”
意为“使屈服”;第二个“屈”意为“委屈”。
2.(1)(他们)一旦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安静静地待着,天下就平安无事。
(2)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天下(最)光明的道路。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结合语境,两句都是对句,注意对句的翻译,句子结构相同。翻
译时要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将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句意流畅。所考句子来
自课本,难度不大。
3.①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②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做人的原则;③富贵不迷乱,
贫贱不动摇,威逼不屈服。【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大丈夫”是全文论说的重点。“居
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是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得志,与
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是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做人的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淫,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迷乱,贫贱不动摇,威逼不屈服。三个标准,考生要将三个标准与
文中具体内容相对应,才会理解得透彻。
十一、L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意思的辨析能力。A、C、D三项中的“其”均为
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B项,“其”是副词。
表示反诘。译为“岂,难道”。
2.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文言词语意思的把握:A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
思。
3.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D项,“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表述
有误,应是:为了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气节。
4.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5.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
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参考译文】
【甲】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开
阔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老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故障阈值优化研究-洞察与解读
- 福建省宁德市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五月份质量检测化学答案
- 2025医师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神经专科常见病症护理试题及答案
- 卫星通道动态分配算法-洞察与解读
- icu专科护理题目及答案
- 2022护理笔试题目及答案
- 烟台市中医院神经吻合技术考核
- 扬州市人民医院信息管理高级研修班结业考核
- 烟台市人民医院放疗科主治医师晋升考核
-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剧本
- 菜鸟驿站转让合同范本
- 清贫教学课件
-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23年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 JJF1030-2023温度校准用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
- 【川教版】《生命 生态 安全》五上第17课《发明让生活更美好》课件
- 烘焙食品的健康诉求与功能化研究
- 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制度
- 2021年北京市成考(专升本)大学政治考试真题含解析
- 东方市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综合利用项目 环评报告
- 教职工师德“一票否决制”实施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