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六(上)教案_第1页
体育六(上)教案_第2页
体育六(上)教案_第3页
体育六(上)教案_第4页
体育六(上)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第1课时50米加速跑

课题课型新课课时1

截住空中球

教学目标在快速跑中完成正确的动作

积极摆臂,加快步频,跑的自然、放松、快速。

教学重难点

教学用具小皮球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教师组织队列起步走、原地三面转法。教师呼口令,并提示动作

要领。

2.教师组织游戏。讲解游戏的要求和方法并邀请一组同学进行示范。

3.组织游戏。巡回指导,进行小结后继续游戏。

学生活动:1.认真的听好讲解和观看示范。

2.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游戏,热情的投入到游戏中去。积极的和同

学配合完成游戏。

3.认真的总结游戏的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后继续游戏。

组织:

•>>

..,

••

•••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积极摆臂,加快步频

难点:跑的自然、放松、快速

教师活动:1.教师请同学示范摆臂动作和站立起跑。进行讲解和对比并提示动

作的要领。

2.教师示范站立式起跑的动作并讲解要领。

3.以各种姿势和信号练习同学们的起跑反应。、

4.以站立式起跑进行50米跑练习。

5.进行50米的追逐跑。

学生活动:1.进行站立式起跑的复习。相互间进行纠正。

2.听好信号进行起跑练习。提高自己的反应能力。

3.认真的完成50米跑练习。通过教师组织的练习方式来提高自己的

速度。

4.要改正姿势,要用正确的姿势完成练习。

三.放松自我

教师活动:教师示范放松的动作,讲解方法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放松自己.让自己尽快的恢复.以便更好的下

一节课的学习.

组织:在完成跑的队形上.

场地器材:田径场

课后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第2课时双手向前、向

课题课型新课课时2

后抛实心球

教学目标与同伴一起发展投掷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队列队形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教师组织游戏贴大饼。讲解方法并组织同学们进行游戏。

2.教师参与到游戏中去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3.同时教师要进行巡回指导,随时纠正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活动:1.理解和掌握游戏的方法。

2.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去和同学一起快乐的完成游戏。

组织:以原形的队形完成游戏。

・^

,•*

••

•.■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学会两脚用力蹬地、动作连贯

难点:出手速度快的抛球动作

教师活动:1.教师组织进行肩部的活动。通过两人一组的压肩和肩部的绕环来

活动。

2.进行动作的讲解并示范方法。

3.提示实心球练习时纪律的重要性和安全的重要。

4.整排的原地投掷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对技术的掌握。

5.一个接一个的的顺序进行练习。通过此方法提高学生的成绩。

学生活动:1.认真的作好肩部的热身。以避免肩部的受伤。

2.积极的投入到集体的练习中去,以提高自己的技术。并在练习中

注意纪律的重要性和注意安全。

3.在做个体的练习时尽全力的练习,提高自己的实心球的成绩。

组织:

•••••••••

•••••••••

•••••••••

•••••••••

三.放松练习

教师活动:教师组织放松练习。

学生活动:跟着教师进行放松练习。

组织:

©©©®©©®®©e

®®®®©©©®©©

场地器材:

课后小结:1.一部分的同学的前抛动作的出手点便低,通过让他们的改变眼

睛看的方向和提早出手的一些方法及时的纠正了动作.

2.女同学的成绩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在力量方面的不足很技术动作的不

扎实.在今后的练习中要加强女同学的力量练习和技术的培养.

课后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2、游戏:快快

课题课型新课课时3

隹A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队列队形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指挥的习惯,明确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变向跑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掌握队列队形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一、准备部分

(-)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

1、小游戏;“抓人”

2、小型徒手操。

3、专项准备活动。

二、基本部分

(-)队列队形:

1、立正、稍息、集合、解散。

2、集中注意力联系;

3、快快集合;

4、稍息、立正、向右看齐;

5、变换队形;

(二)组织练习

1、训练步骤:先摆横队队形,后摆纵队队形。

2、训练方法(1)轮流充当指挥员摆队形(2)评比会操。

3、教法:(1)示范讲解动作(2)分组练习

(3)个别指导纠正

4、练习:①学生认真听动作方法要领。②学生分组练习。

③学生练习时精神饱满整齐一致。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2、总结:

3、下课

课后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课题广播操教学第1课时课型新课课时4

1、技能目标: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形成正确动作、技能,使动作作

教学目标到协调,优美。

2、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奔跑及地滚球的能力和对美的评价能力。

教学重难点广播操中的跑跳步以及学生对动作的正确度地把握。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了解本课学习的任务和目的;

3、步入课堂

二:螺旋形跑

1、紧跟教师思路

2、了解观察螺旋形跑

3、跟随教师进行跑螺旋形跑

要求:队伍整齐,精神饱满;要按次序路线跑。愉快自觉轻松。

三:复习广播操

1、了解观察教师的讲解及示范

2、有疑问的进行解决问题

3、集体练习

4、分小组进行互相观察指导纠正。

5、对不到位或错误的动作进行纠正。

要求:整齐,精神饱满。努力练习遵守纪律

3、紧跟教师的思路

4、了解观察教师具体的示范动作,以及对做这个游戏的要求,

5、集体进行练习

6、进入比赛

7、针对不足,加以纠正

三、教师作小结

课后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1、广播操的练习。

课题课型新课课时5

2.游戏《赶小猪》。

教学目标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形成正确动作、技能,使动作作到协调,优美。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奔跑及地滚球的能力和对美的评价能力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复习广播操(音乐伴奏)

(1)腹背运动要求:左手叉腰、右臂肩侧上屈要做的精确,该一拍到

位就得到位,节奏正确。

(2)全身运动要求:第8拍时两手叉腰;全蹲;

(3)跳跃运动要求:跑跳步尽量做对。

(4)整理运动要求:动作到位,节奏正确,最后一个八拍子要加三步

踏步。

二、游戏:赶小猪

1、导入;

导语:有一群小猪很调皮,现在它们的主人很生气,为了小猪们能尽快进

猪圈,他就邀请我们去帮忙赶小猪,他对我们说赶猪肚子,猪会进猪圈的,要

不我们就去试试?

2、认真听教师讲解

3、紧跟教师的思路

4、了解观察教师具体的示范动作,以及对做这个游戏的要求,

5、集体进行练习

6、进入比赛

7、针对不足,加以纠正

三、教师作小结

课后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1、复习广播操第五

课题节到第八节。课型新课课时6

2、跳过曲游绳。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广播操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2、技能目标: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形成正确动作、技能,使动作作

到协调,优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广播操和掌握跳过曲游绳的基本技术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教学内容

3、步入课堂

二.广播体操

1、教师讲解广播操中的重要环节动作,并且做示范,叫一名学生上来示

范。

2,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3,教师观察学生的练习,并及时进行指导;

4,针对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三.蛇形跑

1,紧跟教师思路

2,了解观察蛇形跑

3,跟随教师进行跑蛇形跑

组织:成四列横队集合(如图)

XXXXXXXXXX

XXXXXXXXXX

XXXXXXXXXX

XXXXXXXXXX

要求:队伍整齐,精神饱满,要按次序路线跑。

四.课堂小节,结束课堂。

课后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复习广播操预备节到第

课题课型复习课时7

四节。

1、技能目标: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形成正确动作、技能,使动作作

教学目标

到协调,优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广播操和地滚球的基本技术;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了解本课学习的任务和目的;

3、步入课堂

二:螺旋形跑

1、紧跟教师思路

2、了解观察螺旋形跑

3、跟随教师进行跑螺旋形跑

要求:队伍整齐,精神饱满;要按次序路线跑。愉快自觉轻松。

三:复习广播操

1、了解观察教师的讲解及示范

2、有疑问的进行解决问题

3、集体练习

4、分小组进行互相观察指导纠正。

5、对不到位或错误的动作进行纠正。

要求:整齐,精神饱满。努力练习遵守纪律

课后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课题乒乓球教学课型新课课时8

1、熟悉乒乓球的球性。

教学目标2、学会用乒乓球拍颠球。

3、激发学习乒乓球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乒乓球拍颠球。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一、开始部分: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部分:

1、队列练习;

2、小型徒手操;

三、基本部分:

1、发给每位学生一块乒乓球拍和一只乒乓球,要求学生将球放在球拍上,

静止在胸前保持10秒。

2、要求学生用球拍托球,将球拍沿身体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力图将球始

终保留在球拍上。

3、要求学生用球拍托球,将手中球拍向左右两侧移动,速度不要太快,

力图将球始终保持在球拍上。

4、要求学生用球拍托球,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并始终保持球拍

与球的平衡。

5、要求学生颠球三次,使球弹起约20厘米高,最后一次用手把球接住。

6、要求学生颠球五秒钟。比一比,谁点的次数最的多。

7、进行不同高度的颠球练习。

8、进行跪姿颠球。

9、进行坐姿颠球。

10、进行综合性颠球——站、跪、坐三种姿势结合的颠球练习。

11、介绍球拍的握法。

12、自愿组成2——3人小组依次练习。

四、结束部分:

1、总结本课

2、宣布下课

课后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课题乒乓球教学课型新课课时9

1、熟悉乒乓球的球性。

教学目标2、学会利用球拍调整颠球的方向性。

3、提高对不同方向来球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球拍调整颠球的方向性。

教学用具乒乓球拍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一、开始部分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

1、队列练习;

2、小型徒手操;

三、基本部分:

1、距墙1米站立,握拍于胸腹之间。让学生将乒乓球打向墙壁,高度约

和自己的头顶齐平,并观察的反弹情况和自己用力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后,

用另一只手接住弹回来的球。

2、在多次练习后,鼓励学生尝试用乒乓球拍颠击弹回来的球,使乒乓球

拍颠击弹回来的球,使乒乓球改变成垂直向上方向,并能按垂直方向颠球5

次。

3、同上练习,完成5次颠球后,把球弹向墙壁,看能否顺利地将球打到

高度和头顶齐平的位置。

4、同上练习,不限垂直颠球次数,要求学生在感觉对球的控制很稳定时,

将球击向墙壁并重新控制住反弹球,继续颠球。然后,不断地缩短垂直颠球的

次数,直到垂直颠球次数为1次,即每次对墙基球后插入一次垂直颠球。

5、进行有规律的颠球与反弹球组合练习。先在每次对墙击球后插入的颠

球次数递增1次,直到5次,然后递减,直到1次。

6、要求学生取消所有的垂直颠球,连贯地借反弹球,目标是连续借反弹

球20次。

四、结束部分:

1、总结本课

2、宣布下课

课后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课题乒乓球训练课型新课课时10

1、进一步熟悉乒乓球的球性。

教学目标2、培养运动与交流与合作

3、激发学习乒乓球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熟悉乒乓球的球性。

教学用具乒乓球拍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一、准备部分: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部分:

1、队列练习;

2、小型徒手操;

三、基本部分:

1、二人组合练习。

(1)把学生分成2人一组,相距80厘米面对面站立,约定同时开始垂

直颠球,颠5次球后,换颠对方的球。

(2)同上练习,要求换球前的垂直颠球次数从5次开始递减,减至1次

后,在递增至5次。

(3)每两名同学之间的距离增至1厘米重复上两个练习,但环球方式改

变成将球向前上方打给对方。

2、三人组合练习

(1)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呈三角形站立,相距80——100厘米。右侧

转30度,约定同时垂直颠球,5次后左侧转60度换颠左侧同学的球,5次后

还原。

(2)同上练习,但第5次将球颠高,并迅速向右侧前进站在右侧同学的

位置上,颠右侧同学的球。

(3)同上练习,但垂直颠球的次数不限,由1人出口令“换”,3人同时将

球颠高并按约定轮换位置颠该位置同学的球。

(4)3人面向中间,在体前颠球,由1人观察情况,当3人颠球都比较

平稳时发出“传”的口令时,同时将球斜击给同伴。

3、注意事项:

(1)完成配合的次数越多越好,因此要注意并适应对方颠球的高度。

(2)距离要适当,以保证换球时尽量不移动站立的位置。

(3)换颠别人球的时候,要注意避免乒乓球拍在空中移动时发生碰撞的

现象,可以2人商定路线,也可以先放下手,换位后再伸板。

四、结束部分:

1、总结本课

2、宣布下课

课后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课题乒乓球训练课型新课课时11

1、提高接球时的应变能力。

教学目标

2、增强对集体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颠球、反弹球的接龙

教学用具乒乓球拍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一、开始部分: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部分:

1、队列练习;

2、小型徒手操;

三、基本部分:

1、将学生分成6——8人一组,每人手持一块球拍。拍成一路纵队,紧

跟在排头后面,派头有一只乒乓球。游戏开始时,排头用球拍将乒乓球颠起略

比头高,然后转身跑至排尾,第二人上前接排头落下来的球并颠起同样的高度,

然后同样转身跑向排尾,小卒中其余人重复同样的练习,力争球不落地,颠的

次数越多越好。

2、同上练习,每人颠球次数不一样,从排头起颠球的次数从1递增到5,

然后由递减到1,如此反复。

3、对墙反弹球练习。小卒成一路纵队,距离墙1.20米处站立,排头颠球

1次后,将球击向墙壁,第二人接反弹回来的球,颠球2次后将球击向墙壁。

第三人则需要颠球3次后才能将球击向墙壁,依次进行,尽量争取球不落地。

4、同步骤3,但每人都是直接将球击向墙壁,中间没有颠球间隔。每人

击球前都要报出本队已经连续击球的次数。

5、同步骤4,进行各组之间的友谊比赛,看那组击球配合得最好,连续

击球的次数最多。

四、结束部分:

1、总结本课

2、宣布下课

课后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课题颠球、托球接力游戏。课型新课课时12

1、发展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教学目标2、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托球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一、开始部分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部分:

1、颠球练习。

2、托球练习。

三、基本部分:

1、让学生自由练习用乒乓球拍托球走或跑,并尽量保持平衡,使乒乓球

保持在球拍上。

2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6—8人,各组分成两队,距离10米面对面

站立。每组只用一只球拍和一只球,又排头开始托球走或跑向对面同伴处,对

面派头按规定动作(如抓球、接拍、再托球等)接板和球后迅速走或跑至对面

并交给下一人,直至全部人都完成。

3、同上练习,进行往返形式的接力,如圆周接力、异程接力等。

4、组织形式同步骤2,用边颠球边走或跑的方式进行接力。

5、组织形式同步骤2,做颠球往返接力。

四、结束部分:

1、总结本课

2、宣布下课

课后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1、学习发平击球、

课题推挡技术;课型新课课时13

2、学习正手攻球

1、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乒乓球的发球和推挡技术,初步学习正手攻球技

教学目标

2、提高学生的观察、模仿、自学、自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的谦虚好学、严于律己、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乒乓球的发球和推挡技术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一、开始部分: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部分:

持球和垫球的游戏练习,

三、基本部分:

1、讲解并示范发平击球和推挡技术的方法及要领。并针对上次课出现的

错误进

2、分组练习。

3、教师循环指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4、讲解并示范正手攻球的方及要领。

5、结合所学技术分组练习。

6、按上、中、下的层次进行分组教学,提出不同要求。

四、结束部分:

1、进行放松活动。

2、教师总结。

3、作业:课后复习所学技术。

课后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课题课型新课课时14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乒乓球的发球和推挡技术,初步学习正手攻球技

2、提高学生的观察、模仿、自学、自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的谦虚好学、严于律己、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发球和推挡技术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一、开始部分: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部分:

1、推挡接力比赛,

2、活动各关节的练习。

三、基本部分

1、讲解并示范正手攻球的方法及要领及语言提示发平击球和推挡技术的

方法及要领。并针对上次课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2、分组练习。

3、教师循环指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4、分五组进行教学比赛,评出本班的优绣选手,目的是通过比赛的形式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增强趣味性。

四、结束部分:

1、进行放松活动。

2、总结本节学习。

3、宣布下课

课后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继续学习乒乓球发

课题课型新课课时15

球技术。复习立定跳远。

1、继续学习乒乓球发球技术。复习立定跳远。

教学目标

2、提高学生灵敏、协调、耐力等身体素质

教学重难点培养认真学习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一、开始部分: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的教学任务和要求

二、准备部分

1.慢跑

2.牵拉(静止不振动):

⑴小腿:脚尖朝前,后脚的脚跟着地,拉后小腿.

(2)大腿:后腿膝关节着地压腿.

(3)两脚交叉站立,手摸地.

(4)向左,右,后压腰.

(5)手推肘,拉肱二头肌.

(6)手腕:左手伸直,手掌朝前,右手拉左手手指.

(7)颈后推肘.

(8)两人一组压肩.

(9)原地小步跑.

(10)原地高抬腿跑.

(11)原地纵跳5次.

3.垫球接力:

要求:尽量避免掉球.XXXXX

△XXXXX

XXXXX

三、基本部分

(-)复习立定跳远。

1、讲方法,示范。

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二)继续学习乒乓球发球技术。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整理运动

2.总结本次课课堂情况,提出表扬与要求,宣布下次课内容.

3.下课.

课后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课题巩固复习乒乓球推课型复习课时16

挡技术

1、不断巩固复习乒乓球推挡技术。

教学目标2、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耐力等素质。

3、提高学生学习乒乓球兴趣,培养学生刻苦练习,做事认真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巩固复习乒乓球推挡技术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一、开始部分: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的教学任务和要求

二、准备部分:

1、沿球台变向跑

2、徒手操

(1)关节运动

(2)扩胸运动

(3)体侧运动

(4)弓步压腿

(5)腰腹压腿

(6)前后踢腿

徒手操要求

(1)动作规范、到位

(2)动作放松、舒展

(3)每节做4x8拍

徒手操队形

XXXXXXX

XXXXXXX

三、基本部分:

1、发球

2、复习正手攻球,反手推挡的基本技术动作

3、对打练习: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整理

2.总结本次课课堂情况,提出表扬与要求,宣布下次课内容.

3.下课.

课后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羽毛球的特性课型新课课时17

1、认识羽毛球的特性。

2、掌握投掷动作要领。

教学目标

3、提高观察能力。

4、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投掷动作要领

教学用具羽毛球拍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一、开始部分: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的教学任务和要求

二、准备部分:

1、慢跑

2、原地抬腿跑.

三、基本部分:

1、发给每位学生一只羽毛球,观察羽毛球的构造。

2、将羽毛球向上抛起,让学生观察羽毛球下落的情况,启发学生发现下

落规律。

3、进行羽毛球投准游戏,集体围绕一个半径为7厘米的大圆,听到教师

口令后,集体将手中的羽毛球投向大圆中间半径为2厘米的小圆内,看坠能把

羽毛球准确地投进小圆。

4、让学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姿势来投羽毛球,看哪种姿势可以投得更远。

5、小组投远对抗赛。任意两个小组进行投远接力赛,各组队员一个接着

一个,在前面人的投掷落点除处继续向前投,投球结束后,看哪一组投出的距

离最远。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整理

2.总结本次课课堂情况,提出表扬与要求,宣布下次课内容.

3.下课.

课后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课题了解羽毛球的特性。课型新课课时18

1、了解羽毛球的特性。

教学目标2、学会用羽毛球拍颠球。

3、增强时空感。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羽毛球拍颠球

教学用具羽毛球拍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一、开始部分: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的教学任务和要求

二、准备部分:

1、慢跑

2、原地高抬腿跑.

三、基本部分:

1、尝试进行不同姿势的托球和颠球练习。

2、尝试进行颠球组合练习,如两人组合、三人组合和多人组合。

3、进行颠球接力练习。

4、进行弹高球接龙练习。

5、观察羽毛球拍的大小、长短、握法等与乒乓球的区别,并注意运动安

全。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整理

2.总结本次课课堂情况,宣布下次课内容.

3.下课.

课后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课题前后滚翻教学课型新课课时19

1、能说出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能说出游戏的方法、名称及要求。

2、学会前滚翻。

教学目标

3、发展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发展学生反应、快速跳跃能力。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前滚翻的动作要领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一、开始部分:

1、小干部整队,汇报人数,师生问好。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服装鞋子情况。

3、宣布新课内容、要求。①技巧:前滚翻。②游戏:快快跳起来。

二、准备部分:

1、螺旋形慢跑。

2、拍手操一套。

①伸展运动②体转运动③扩胸运动④体侧运动⑤踢腿运动⑥腹背运动⑦

跳跃运动

3、专项准备活动。①抱腿深蹲团身练习②颈、踝、腕关节运动

三、基本部分:

1、技巧:前滚翻:

重点:团身滚动。

难点:两臂撑地力量均匀,用头后着地。

技术要求:颈、肩、背、腰、臀依次着垫前滚。

动作技术过程:蹲撑,提臀,两脚稍蹬地,两腿蹬直,获得向前翻转的动

力,同时屈臂,低头、含胸、用头的后部、颈、肩、背、腰、臂依次着垫前滚。

当背腰着垫时,两手迅速抱腿,缩短身体的翻转半径,上体紧跟大腿成蹲立。

教法:

(1)教师利用警察抓小偷的情景导入。(问:小偷腿摔断了,而警察为

什么完好无损。)

(2)学生分组结合图片及动作要领自主体会尝试练习。

(3)集合队伍教师了解学生尝试掌握情况。

(4)教师给予评价激励并利用正方体与圆球的滚动让学生领悟团身紧的

重要性。

(5)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评价。

①做前滚翻成并腿坐,体会腱的伸直过程。②团身滚动练习。

③胸前夹手绢练习。④完整前滚翻练习。

(6)集合队伍学生到光荣垫示范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2、游戏:快快跳起来。

要求:反应灵敏、快快跳起。

教法:①讲解游戏方法,规则,要求。②熟悉游戏练习。③比赛。④游戏小

结。

四、结束部分:

1、放松舞:《幸福舞》

要求:学生跟随音乐节奏畅跳即兴舞。做到放松自然。

2、总结上课情况。

要求:纪律严明,师生共同评议总结。

3、下课。

课后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课题后滚翻课型新课课时2021

初步学习后滚翻的动作技术,学会团身后滚,双手肩上插手推垫的动

教学目标作环节,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2、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积极学习,相互协作等品质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会团身后滚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一、开始部分: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的教学任务和要求

二、准备部分

1、“我和你是好朋友”合作准备活动

2、队列练习:纵队的齐步走立定

三、基本部分:

(-)前滚翻比赛

1)下颗夹纸片前滚翻

2)双腿与腹部夹沙包

(二)后滚翻

1、示范:团身前后滚动

要求:团身紧,滚动圆滑

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3、分别下颗夹纸片和双腿与腹部夹沙包做前后滚动,保持不掉落。

4、示范肩上迅速插手。学生模仿练习

5、团身后滚肩上插手推垫练习,教师指导。

6、二人一组帮助练习,教师说明帮助的方法。

7、教师示范完整动作,强调动作的要领和重点。

8、学生二人一组尝试完整动作。

9、集中小结。

(三)游戏:滚球迎面接力

1、教师提示说明游戏的方法规则及要求。

2、示范演示,强调重点。

3、分组练习传接棒,指导。

4、分组传接棒比赛。

5、接力跑的比赛

6、评议结果小结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整理,闭幕式表演

2、集中总结:

3、布置作业

4、下课收器材

课后

?^思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课题课型新课课时2223

1、了解团身有利于滚翻的道理,进一步学习前、后滚翻动作,提高灵

敏协调能力。

教学目标

2、积极参加障碍跑接力游戏,体验比赛中同学间相互协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体育活动能力,遵守规则和团队协作意识。

1、技巧:前滚翻接后滚翻

教学重难点

2、游戏:障碍跑接力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一、开始部分: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的教学任务和要求

二、准备部分

1、“找朋友”。

2、双人操。

三、基本部分:

1、前滚翻

(1)快乐的滚动

(2)复习前滚翻。

(3)组织学生分组练习。

2、后滚翻

(1)讲解动作重点及练习方法,引导学生做后滚动动作;

(2)进行保护与帮助方法的示范;

(3)提供斜坡,从高处往低处做后滚翻;

(4)帮助学生完成完整的后滚翻动作,

(5)展示与讲评,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6)欣赏同学表演,给予公正的评价。

3、前滚翻接后滚翻

(1)教师演示“前滚翻接后滚翻”动作方法;

(2)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并巡视帮助;

(3)组织“比一比、赛一赛”活动。

4游戏:障碍跑接力

(1)利用小黑板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

(2)组织学生试练并观察游戏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障碍跑接力”竞赛;

(4)分析与点评

四、结束部分:

1、带领学生进行放松练习;

2、师生共同评价本课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3、归还器材。

课后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障碍游戏——踏石

课题课型新课课时2425

过河、攻关

1、通过游戏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

的兴趣,培养积极参与的态度;

教学目标2、使学生在游戏课中进一步发展跳跃能力和下肢力量。

3、培养学生的灵敏性、速度性和奔跑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动作认真负

责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一、开始部分: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的教学任务和要求

二、准备部分

1、队列练习:各种图形跑

2、广播操雏鹰起飞

三、基本部分:

1、踏石过河:

规则:

①发令后或击掌后才能跨跳。

②如踏在圈外,算失败。

③必须按规定的要求做动作。

(1)教师讲解游戏要求和规则。

(2)学生练习比赛。

(3)教师做正确评定胜负。

2、攻关

规则:

①摇绳者必须按规定的方向有节奏地摇绳。

②凡安全通过的人每人的一分。

③攻关的人不能从旁边绕过去。

(1)教师讲解游戏要求和规则。

(2)学生练习比赛。

(3)教师做正确评定胜负。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整理

2.总结本次课课堂情况,宣布下次课内容.

3.下课.

课后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介绍篮球运动特点、

课题课型新课课时2627

锻炼价值。

1、继续学习正面双手传球技术,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及快速反应等能

教学目标力。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正面双手传球技术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一、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

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

教师宣布本课内容。

2、热身活动

1.沿篮球场慢跑三圈

2.做各种步伐练习

二、基本部分

1、教师介绍篮球运动特点及锻炼价值

(1)篮球运动的特点:

篮球运动是双方队员,在一定规则制约下运用攻守技术、战术。学习和掌握篮

球技术、认识篮球动动、体验篮球运动乐趣。篮球运动体现以下两点特性:一

是竞争性,因为水平三学段已开始出现了简单、特殊规则的教学比赛,学生在

竞争中体验成功和欢乐和失败的痛楚;二是广泛的适应性,篮球动作技能的教

学能适应不同性别、体能和技能水平学生参与的需要。

篮球运动具有紧张激烈的对抗性,所以,技术、战术的发挥与运用非常重要,

要求运动员有高速的奔跑能力、跳跃能力、对场上情况的应变能力、观察分析

能力,以及极强的情绪控制能力。通过篮球运动对这些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不

但能够很有效地增强体质,促进各项素质的提高,而且,对发展心理素质,培

养集体主义精神、合作意识及自信心等有重要作用。

(2)篮球运动锻炼价值:

经常参加篮球运动能使人体运动系统得到协调发展,使人的反应灵敏、动作迅

速有力,篮球运动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集体性,同时篮球运动不受年龄、性别

限制,是在严格的规则体制下进行的。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1)教师组织领做

2、总结(1)指出本课优点与缺点

3、下课

课后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课题小篮球:移动变向跑课型新课课时2829

1、继续学习正面双手传球技术,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及快速反应等能

教学目标力。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正面双手传球技术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一、准备部分

(-)课堂常规(略)

(二)准备部分

1、队列、慢跑

2、徒手操、伸展运动

3、专门性练习

二、基本部分

1、篮球:移动变向跑

重点:(1)反应灵敏(2)控制球灵活

2、组织:

****

****

3、教法:

(1)示范讲解动作

(2)分组练习

(3)个别指导纠正

4、练习

(1)看教师手势移动练习

(2)看教师手势变向跑练习

(3)快速跑中急停变向跑练习

(4)结合小比赛练习移动变向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要求:充分放松全身肌肉,抖动手臂和腿部,使之放松。

2、总结:小结本课的完成情况,宣布下节课的内容。

课后

五一小学课教学设计

课题课型新课课时3031

1、通过本课使学生初步学会行进间运球的技能、技巧。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行进间运球的技能、技巧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教学调整

一、准备部分

(-)课堂常规

1、体委组织整队

2、教师宣布本课内容,任务

3、组织:四列横队

(二)准备部分

1、队列、慢跑

2、徒手操、伸展运动

3、练习:齐步走、跑步走、立定

4、练习:活动各关节

二、基本部分

1、篮球:行进间运球

重点:五指分开,推按球的后半部。

2、组织:分成四组分别进行

*******

*******

*******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