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人教版(2019)
地理必修二
单元复习目录CONTENT01课标要求Curriculumrequirements02知识结构Knowledgestructure03考点梳理Examinationpointssorting04Breakthroughinquestiontypes题型突破1课标要求Curriculumrequirements课标要求Curriculumrequirements
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
结合实例,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2知识结构Knowledgestructure知识结构Knowledgestructure知识结构Knowledgestructure知识结构Knowledgestructure3考点梳理Examinationpointssorting1乡村土地类型及分布特点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3城镇化及其意义4城镇化进程5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考点Examinationpoints6地域文化及景观分类7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8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考点梳理Examinationpointssorting一、乡村土地类型及分布特点1.乡村的概念: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2.农业用地类型:按农业生产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的类型。3.农业用地分布:为了方便生产,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便于就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4.乡村的土地利用与内部空间结构特点外围:为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内部:村落主要以居住为主。随着村落规模的扩大,还出现公共服务设施。乡村内部空间结构表现为,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由村落中心向外围环绕分布,再往外为农业用地。考点梳理Examinationpointssorting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1.城镇的概念:包括城市和镇,通常是指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主要功能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有些大城市会形成行政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文化区等。而在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地面积很小,或者分散布局,形成不了相应的功能区。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功能区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其他如行政区、文化区、生态区、旅游休闲区
空间集聚考点梳理Examinationpointssorting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3.城市功能区的特点:功能区之间一般无明确的界限,某一种功能
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4.常见功能区及特点功能区形态特征位置住宅区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所有功能区里占比最高的功能区,可占城市用地比例的40%-60%,集聚成团状随经济发展分化出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的;位置上是背向发展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位于内城、与低地、工业区联系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区外缘及交通干线两侧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面积法: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位置法:位于市中心的一般是商业区;位于城市边缘或城市河流下游、盛行风下风向的是工业区;位于工业区和商业区之间或城市河流上游、盛行风上风向的是住宅区。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三大功能区的判定方法5.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1.形成因素(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地租水平)——城镇土地供应有限,出价高者得之。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经济、政策、文化、历史、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城镇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镇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一般来说,离城镇中心越近,土地租金越高;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某城市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土地租金距市中心距离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OABCOA:靠近市中心,但占地面积最小,接近最大消费群体,商业付租能力最高。AB:靠近商业区和工业区,既方便购物,又方便工人上下班,而且住宅付租能力在此段最高。BC:
远离市中心,商业、住宅活动只愿意支付很低租金,只有工业付出租金最高。直线斜率最大,距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影响最大。直线较平缓,住宅付租能力因距市中心距住宅离变大而减小。工业直线斜率最小,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工业影响最小。交通方式和布局也影响城市发展的空间形态和各功能区的分布与发展商业区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住宅区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通达度较高商业区城市外环路与公路干线交汇处,通达度高工业区城市边缘,通达度较低区位通达度租金市中心最高最高从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的交汇点较高较高远离公路的地区较低较低(2)政策因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进行城市规划,引导或规定不同的功能区,而且它从整体上影响着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例如各地市的新兴开发区)(3)环境因素(1)污染程度对工业区布局的影响:无污染位于居住区内部或靠近居住区污染程度轻靠近居住区污染程度重远离居住区,并有卫生防护带加以隔离(2)盛行风对工业区布局的影响(3)河流对工业区布局的影响
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如印刷厂、化肥厂)应布局在远离生活区和生活用水取水口的下游河段。(4)历史因素(1)历史背景:城市的原有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在的功能区分布状况。(北京中心城区的行政区和文化游览区)(2)历史变化: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原有的功能分区也可能完全改变的。(城市中心附近住宅区的衰落、有污染的工厂外迁等)(5)社会因素收入:收入的不同导致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知名度:城市内某些地区在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有很高的声誉,知名度高。而高知名度又会吸引新的住宅和商场建在该处,从而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种族或宗教:在城市的一些区域内,如果某个种族或宗教占优势,就可能形成种族聚居区。如唐人街,回民街等。6.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和变化(1)初期:地域范围狭小,它的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集中。(2)后期: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和服务业的兴起,城镇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
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向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镇内部结构随之变化。7.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措施及意义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乡土地利用提出了更新的诉求,合理规划城乡空间有利于建立可持续的人地关系、为生活提供便利、文化传承等,对于优化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利用途径意义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典型例题BD近年来,中国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规模过度扩张,导致地价上涨较快,对居民购房、企业选址等带来重要影响,地价过高已成为大城市病的典型表现之一。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是近现代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产物,城市地租曲线会随城市次中心的出现而发生变化。下图示意多中心和单中心城市地价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单中心相比,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
)①有效降低城市平均地价
②有效提升城市低段地价③显著抑制城市中心地价
④显著提高农业用地地价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2.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方向最合理的是(
)A.城市中心集中增加公共设施 B.城市中心着重增加楼层高度C.次中心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工业D.各中心边缘严控占用其他用地3.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有利于(
)①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城市空间均衡发展
②减少“地王”现象,降低居民生活成本③提高次中心工业地价,增强企业竞争力
④促使城市设施水平和交通条件得到改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D考点梳理Examinationpointssorting三、城镇化及其意义1、城镇化的概念
也称城市化,一般是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为城镇地区的过程。2、主要表现城镇化的表现:①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③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④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⑤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发生显著变化3、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4、城镇化的意义0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0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0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0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城镇里就业机会众多,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不仅为城镇居民,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四、城镇化进程1、世界城镇化进程(根据课本P34第一段及图2.17总结)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人口快速增加)世界城市化水平
18世纪中叶1900年1950年2000年2016年<2%13.6%29.2%46.6%54.3%时间特点18世纪中叶之前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低,不到2%18世纪中叶开始欧美各国相继经历了工业革命,城镇化开始加快发展20世纪以来世界城镇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存在显著差异起步时间早晚原因目前速度快慢原因城市化水平高低原因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原因所处阶段发展动力问题及成因问题原因
早(英国最早,18世纪中叶以来)工业化早趋缓(甚至停滞)城市化已经推进到成熟阶段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了城镇化进程大(70%以上)起步早,水平高后期成熟阶段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迁移逆城市化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郊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存在显著差异起步时间早晚原因目前速度快慢原因城市化水平高低原因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原因所处阶段发展动力问题及成因问题原因
农村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城市发展不合理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小(不到40%)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乡经济发展出现巨大反差。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速度加快晚(20世纪以来)国家独立晚,工业化起步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比较010203040506070809010018001850190019502000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发展较慢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早,水平高,速度减缓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加快
世界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城镇人口比例/100%时间020406080100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快。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村镇,使大城市人口减少2、案例:英国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20世纪20世纪50-7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迁往更远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堵;郊区基础设施的完善乡村和中小城镇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市中心的再开发,市区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图解联系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随后出现逆城市化,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市化注意:逆城镇化虽然人口迁往乡村,但这些人口并不从事农业活动,因此逆城镇化并不是城镇化的倒退而是城镇化的高级阶段。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市中心Center郊区Suburb郊区Suburb农村Rural农村Rural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部分人口转向近郊区人口迁往远郊或农村人口重新实现内迁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达国家
个别城市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郊区城市化的原因:①市区出现各种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②小汽车普及,交通、通讯事业发展;③新商业区发展及郊区基础设施的完善;④房地产开发逆城市化的原因:①城市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治安混乱等问题突出)②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③城市地价不断上涨④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⑤交通、通信事业发展(为人们从城市到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提供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治理城市环境污染政策引导: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吸引年轻专业技术人员回城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速度城市化动力产业结构变动人口流动城市建设环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与工业化的关系快,呈加速发展的态势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内地向沿海、山区向平原、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向城市,70%流入大中城市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初步改善,但不容乐观基本协调,但问题不少,如劳动力就业问题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工业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的进程五、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合理的城镇化能改善环境,过快的城镇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带来社会问题。(1)环境问题污染类别污染源污染物造成的结果整治措施大气污染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尾气;城镇居民燃烧化石燃料所排出的烟尘煤烟、粉尘产生烟雾使空气污染;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形成光化学烟雾;硫氧化合物产生酸雨。危害人类健康、破坏土壤、水质、生物、腐蚀建筑物合理布局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实行集中供暖,扩大绿化面积,建立绿化隔离带水体污染城镇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城镇地表径流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生生物过渡繁殖使水体缺氧,危害水生生物生存;有害金属导致公害病发生。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50分贝
的噪声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镇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生产和建设、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垃圾影响环境卫生,占据活动空间,影响人类健康及时清理,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光污染城镇建筑玻璃幕墙城镇灯光建筑玻璃幕墙反射太阳光和夜晚灯光,构成炫目的光污染,刺激人的视觉,诱发交通事故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合理布置光源;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合理布置光源电磁波污染各种电磁设备广播电视设备通讯设备,其他用电设备产生高频电磁信号,影响人体健康建立和完善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的法规和标准;有效控制电磁辐射;加强个体的防护(2)社会问题主要表现成因危害整治措施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造成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导致住房紧张,影响居住质量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造成贫困问题、社会治安问题控制大城市规模;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住房建设;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城镇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乡村人口无序迁入(3)地区差异发达国家:曾经出现过环境污染问题,经过治理,大部分得以有效解决。发展中国家: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城镇化问题相对较多。有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畸形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建设卫星城,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治理城市环境,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宏观把握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2、地理信息技术在城镇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包括:遥感(R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分析、表达等城市,尤其大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的方方面面在不断地变化,居民生活不便,城市管理面临很大挑战。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公共服务等城市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城市管理中,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示意输入某一中心点,可快捷搜寻该点附近的餐馆、酒店、医院、景点等各类信息出行时通过软件,输入要查询的公交线路,就可以看到公交车的实时位置、到站时间等信息方便人们灵活选择出行时间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优化方案为城市规划中所有管网(如水、电、煤气)提供可视化信息源.城市水、电、气的远程抄表、自动计费、电子结算,与供水信息系统、城市天然气管道系统、电信综合系统相结合必须基于GIS.城市发展GIS应用城市管理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市政管理电子商务和电子业务与相关物流配送,通过GIS对GNSS等各种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妥善解决相关问题,促进城市商贸发展市.对突发事件(如火灾、救护、洪涝)大量动态、实时的数据和城市数据资源进行优化,提供方案,优化调度人员、相应资源的合理安排和最佳到达路线.应用主要功能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城市规划进行城市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与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显示有关道路的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城市抗灾减灾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城市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与模拟城区公共卫生提供预警和决策支持典型例题CA日本的城镇化经历了城镇化、逆城镇化和再城镇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日本的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从非大都市圈向大都市圈的迁移,且年轻人占比高。如图表示1960-2022年日本的城镇化率和城镇人口增长率。完成下面小题。4.日本经历再城镇化的时期是(
)A.1960年—1975年 B.1975年—2000年
C.2000年—2010年 D.2010年—2022年5.城镇化过程中,日本人口迁移可能导致(
)A.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加剧 B.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减小C.非大都市圈就业机会减少 D.大都市圈内交通压力缓解6.2010年之后,日本城镇人口增长率特点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国际人口迁移 B.人口自然增长
C.国内人口迁移 D.逆城镇化B六、地域文化与景观分类1.地域文化(1)含义: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物质方面和非物质方面的文化。(2)景观概念:是指相对固定在地表的实体要素。按地表要素是否受到人类影响分类:自然景观,如行云飞瀑、高山流水等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
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农田、村落、道路、建筑、雕塑等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3)不同地区的城乡景观差异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不同的自然环境及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给我们生活的城乡环境造就了特色各异的景观,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使得我们生活的城市和乡村具有独特的风貌和个性。地域文化城乡景观城镇+乡村自然+人文七、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乡村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乡村景观体现人地和谐理念:顺应自然,趋利避害。如我国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
乡村民居多分布于山麓的台地或高地,高宅可避洪水农田则分布在相对较低的平坦地区,低田便于灌溉②乡村景观体现: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我国南方传统土楼是一种大型居民建筑,以圆楼和方楼最常见,适宜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外敌的要求,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福建永定土楼土楼景观特点、原因:圆形、方形的夯土群居建筑。高三、四层,一、二层无窗,仅有一个大门等→防御盗匪、猛兽袭击;防震、隔热保暖;土楼最高处设有瞭望台→了解敌情。土楼选址原因:客家人为躲避战乱,选择在闽西山区定居,受地形和当地居民的影响,只能选择在山区小平地建屋。土楼选材原因:山区取土、石,伐林、竹,就地取材,方便且造价低。土楼反映的地域文化特点: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风俗民情;追求居住安全、家族兴旺团结,御外凝内的客家文化特色。八、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的色彩、色调、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等方面。1、城镇的色调、色彩体现文化底蕴城市建筑:中国浙江乌镇(江南)建筑色彩色调:粉墙黛瓦原因:人地和谐方面:当地多山水,白灰抹墙,黑瓦遮房顶建筑,散布于青山绿水中,低调而又淡雅,与秀美山川相辉映,构成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传统思想方面:徽州深受儒家及老庄思想的浸润,当地人喜欢素雅洁净的色彩风格,黑瓦白墙对应“天地”之意。建材选用方面:灰黑瓦由当地土壤烧制,刷墙用的白灰也取自本地。采光角度方面:白色墙壁还能增加院落和室内的光线,适应徽州多云、光照不够的特点。文化内涵:追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精神,人与自然的和谐,还体现中华文明的内敛含蓄城市建筑:意大利佛罗伦萨建筑色彩色调:黄橙交织原因:佛罗伦萨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最典型的天气是阳光下的蓝天白云,与色彩鲜艳的墙壁、深绿色的百叶窗、深红色的屋顶形成一种和谐之美文化内涵:追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精神,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建筑: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建筑色彩色调:五彩缤纷原因:与该港口城市同欧洲的贸易往来有很大关系。港口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是船,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为各种颜色涂在自家的房子上,可以防止海风对木制房屋的侵蚀。这种习俗就一直延续到城市的建筑风貌上。文化内涵:反映了当地的生产特点和风俗习惯。体现了人们追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精神,人与自然的和谐。五彩缤纷显示出该地居民的热情奔放与精明2、城镇建筑反映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城镇中的各种建筑,不单纯是为某种用途而建造的,它还反映了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四合院坐北朝南,由北侧的正房、南侧的倒座房、东西两侧的厢房组成,宅院中部开敞空间是家庭成员劳作、休闲的场所。家庭成员居住在不同的房间里,长辈居正房,晚辈住厢房,佣人住倒座房。体现了我国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思想相对保守。我国古代都城如故宫,建设突出以君王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城郭方正、对称,宫城居中。突出皇权地位至高无上。影壁也称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3、城镇空间格局反映某种价值追求地域地域文化城市格局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体现了_________的思想,在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_________都城以宫殿为中心并确定_______,构建城市的基本骨架。欧洲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多著名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历史建筑的风采,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近代产业革命后建起的高层建筑物大多位于城市中心的外围。城市多围绕_____、市政厅、_________布局,中心与四周的建筑物_____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_____美国美国历史短,早期移民大部分来自欧洲,沿袭了欧洲自由主义精神的传统,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化特征中心多围绕__________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并逐渐形成连绵的城市带。(原因:美国人注重经济效益,强调实用性现代化大都市)皇权至上等级制度中轴线教堂城市广场高度外围摩天大楼建筑结构中国建筑围墙是主要景观,城有城墙,园有园墙,宅有宅墙,庙有庙墙;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而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中西方地域文化差异美国建筑绝少围墙,园林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建筑风格中国宫殿式建筑的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宫廷中的楼、台、殿、阁与西方宫廷中的喷泉、雕塑等明显不同;中国民居“四合院”与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明显不同东方古代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国家城市建筑表现出教堂占优势地位中西方统治权力不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建筑结构、建筑风格城市建筑布局结构风格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建筑高度向郊区递减地域文化欧洲城市中心多为广场、教堂等建筑,高层建筑在中心以外多有围墙,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内向性、封闭性;突出皇权地位少有围墙,直率敞朗、和盘托出、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外向性、开放性;突出宗教地位中国宫殿式的红墙、黄瓦、飞檐、斗拱。民居:四合院西方宫廷的喷泉、雕塑;民居:花园洋房发展历史不同文化差异统治权利差异地域文化差异小结:地域文化对城镇建筑的影响典型例题CBA蘑菇房(如下图)是哈尼族人所居住的特色房屋,房屋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构成。房屋分为三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农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用泥土覆盖。哈尼族居住的云南哀劳山垂直差异明显,降雨量较大(一般超过1200mm),雾多,日照少。完成下面小题。7.蘑菇房采用厚重的土基墙,主要原因是(
)A.抗强风的侵袭 B.抗震能力强
C.室内冬暖夏凉 D.房间隔音效果好8.蘑菇房中层设火塘利于延长蘑菇房使用寿命,主要原因是(
)A.冬季湿冷,烤火取暖
B.上升热气烘干茅草顶,减缓草料发霉C.烘干墙体,熏制食物
D.火烟味驱虫杀菌,便于室内粮食储存9.顶层用泥土覆盖,主要功能是(
)A.防火 B.防潮 C.防雷 D.防虫4题型突破Breakthroughinquestiontypes题型突破Breakthroughinquestiontypes一、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问题
在我国乡村发展历程中,介于县城和乡村之间的建制镇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对县城和乡村的投资。当前,县城对乡村地区的服务功能愈发突出,镇逐渐成为城乡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下图示意广东某典型县域县—镇—村空间服务结构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阶段Ⅱ的服务结构模式主要得益于(
)A.建成区范围扩大 B.交通条件改善C.农业规模化推广 D.建制镇企业发展【解析】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加强县一镇一村的空间联系。读图可知,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Ⅱ县与镇的空间联系增强,村与镇的空间联系渠道由单一向多点多重联系转变,服务结构的变化主要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B正确;与建成区范围变化、农业规模和建制镇企业发展关系不大,排除ACD。故选B。B
题型突破Breakthroughinquestiontypes一、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问题
在我国乡村发展历程中,介于县城和乡村之间的建制镇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对县城和乡村的投资。当前,县城对乡村地区的服务功能愈发突出,镇逐渐成为城乡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下图示意广东某典型县域县—镇—村空间服务结构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Ⅱ的建制镇(
)A.吸引村民就业比例降低 B.服务空间范围缩小C.医疗教育设施水平降低 D.商品交易类型减少【解析】读图可知,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Ⅱ以建制镇为局域中心的半封闭式服务网络解体,县城对乡村的服务功能增强,这会使更多村民到县城就业,建制镇吸引村民就业比例降低,A正确;由于交通条件改善,建制镇之间联系增强,建制镇的服务空间范围可能会扩大,B错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建制镇的医疗教育设施水平将有所提高,C错误;各建制镇之间及其与县城联系增强,建制镇的商铺进货渠道更通畅,商品交易类型不会减少,D错误。故选A。A
题型突破Breakthroughinquestiontypes一、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问题
在我国乡村发展历程中,介于县城和乡村之间的建制镇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对县城和乡村的投资。当前,县城对乡村地区的服务功能愈发突出,镇逐渐成为城乡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下图示意广东某典型县域县—镇—村空间服务结构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当前建制镇服务乡村地区的现象主要出现在(
)A.大城市的周边县 B.平原上以农业为主的县C.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 D.行政区划面积较小的县【解析】由材料“介于县城和乡村之间的建制镇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知,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由于交通不便,县城难以辐射县域大部分的乡村地区,仍然需要局域中心即建制镇发挥服务功能,C正确;大城市的周边县、平原上以农业为主的县、行政区划面积较小的县,建制镇的作用不显著,ABD错误。故选C。C题型突破Breakthroughinquestiontypes二、城镇化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关系(2018年)。目前,肇庆、江门、惠州等人口持续减少,被称为“人口收缩型城市”。针对这些收缩型城市,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它们“瘦身强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据图可知,影响各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年级适应教育-班主任老师做些什么
- 老年人健康管理能力评估流程
- 高一年级体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
- 旅游公司客户反馈会议通知范文
-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学生能力培养计划
- 《名公书判清明集》档案文献编纂研究
- 公路桥梁施工的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
- 在线教育教师培训与指导计划
- 酿酒酵母中柚皮素异源合成途径构建与优化
- 2024年北京市高考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 走近湖湘红色人物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湖南工商大学
- 2024年武汉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解读及答案解析(精校打印)
- DB51-T 5071-201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自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 Elephant'sfriends绘本阅读(课件)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上册
- AQ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
-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诊治指南(2024版)
- 2024年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选择题(压轴)(试题)
- 2024-2030年中国吸脂器行业现状动态与需求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渠道视角下伊利股份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9000字(论文)】
- 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的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