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_第1页
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_第2页
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_第3页
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_第4页
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导语:

19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伴随着列强的侵略,先进、开放的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着古老、传统的中华文明,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20世纪50年代以后,民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了政治生活的严重影响而显得单调和呆板。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成果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20世纪末以来,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互联网正在迅速改变着民众的社会生活。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清晰的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第2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第3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衣食住风俗习惯第4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一、服饰方面清代官服标识第5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清代官服标识第6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长袍马褂第7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变化:由穿长袍马褂到着西装带领结。第8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后流行第9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

国人将西装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进行融合,创造出一种中西合璧的穿着:绸缎长袍、西服裤,头顶圆形礼帽,足上是一双乌黑油亮的牛皮鞋。当然,这样的装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时尚,如一些国民党的要员、大商人、大银行家等等。第10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

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中山装第11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12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礼义廉耻五权分立三民主义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政治含义吗?第13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旗袍第14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15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民国上袄下裙上衣下裙第16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17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18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19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变化趋势?宽松肥大、保守、呆板、等级森严称身适体、短袍窄袖、美观第20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50年代女性的又一时尚——布拉吉第21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第22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文革”时期,在“红色革命”时代主旋律的影响下,全国着装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即所谓“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文革”时期的绿军装和军棉大衣第23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24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25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中国八大菜系鲁菜迎宾花篮苏菜清炖蟹粉狮子球川菜香辣炒蟹粤菜金牌烧乳鸽二、饮食方面第26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中国其他菜系浙菜西湖醋鱼闽菜干烧鱼湘菜红煨鱼翅徽菜符离集烧鸡第27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广州花园酒店名仕阁西餐厅第28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西餐必胜客麦当劳第29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中西餐饮食文化有什么区别?中餐:把追求美味奉为首要目的。西餐:以讲究营养为最高准则。第30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下人民生活艰苦,需凭票购物。第31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1987年发起“菜篮子工程”即政府为解决城市居民的副食品消费所采取的改进副食品产供销渠道的一系列措施。列入“菜篮子工程”范围的副食品品种大致有五类:如肉猪、禽蛋、蔬菜、水产品、奶牛等。第32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如今的菜篮子工程基地第33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江南民居三、房屋建筑第34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北京四合院俯视图第35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草原蒙古包第36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陕北窑洞第37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上海弄堂第38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四合院传统建筑(北方)别墅欧式建筑第39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政策。近十多年来,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天津大型安居工程——华苑小区第40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四、习俗风尚的变化

旧习婚姻包办旧式丧礼男子留辫女子裹足社交礼仪迷信活动

改变婚姻自由新式丧礼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社交礼仪文明时尚你知道旧中国有哪些落后的习俗?这些习俗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特征:移风易俗、删繁就简。第41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

★当时结婚照不过是记录夫妻合影的影像,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结婚照。见证浪漫时刻20世纪各时期结婚照大全清末婚礼五四前婚礼第42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婚照第43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任弼时与陈琮英结婚照(1926年3月上海)毛岸英和刘思齐的结婚照

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纱和西服的人不多,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结婚是人性的需要也被排在其次,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工作的需要。

第44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婚礼的演变50年代和60,70年代的结婚照是差不多的。90年代—现在的化装技术连最亲的人也认不出来。本世纪—现在流行个性婚纱照。第45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46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丧礼的演变直系亲属披麻带孝,在死者的坟前行跪拜礼。地上的白色小棍是用来驱鬼“哭丧棒”。给死者焚烧纸钱。第47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丧礼的演变198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为刘少奇举行国葬和追悼会。第48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树葬第49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水葬,是一种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

天葬,是藏族人民的丧葬习俗,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土葬,是各个民族都实行过的葬法,汉族历行土葬。迄今在某些少数民族和我国北方地区和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实行火葬,在商代,一些边远民族已经有火葬习俗。后来,受佛教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火葬慢慢盛行。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丧葬形式吗?第50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51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几年里全国男子绝大部分都剪掉了辫子。辛亥革命前,仁人志士、青年学生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制的决心。断发:章炳麟邹容第52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一双绣花鞋竟不及一个巴掌大,而最宽的鞋跟部分,也最多不过一寸。第53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54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传统社交礼仪跪拜作揖第55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见面礼:跪拜、作揖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鞠躬、握手到鞠躬——第56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上网冲浪唱歌娱乐休闲旅游第57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关心自己、关爱他人、关注社会成为新的社会风尚

中国青年志愿者赴泰国救援服务队凯旋归来

第58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思考外因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内因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政治变革:经济发展: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西学东渐:第59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探究: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观点1: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观点2:这就是一种文化侵略

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和观点?说说你的理由。第60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应该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我的观点第61页,共64页,星期六,2024年,5月影响促进了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中国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