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模拟-【备战单招·语文试卷】备战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普高类)模拟卷(四川专用)(原卷版)_第1页
第六模拟-【备战单招·语文试卷】备战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普高类)模拟卷(四川专用)(原卷版)_第2页
第六模拟-【备战单招·语文试卷】备战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普高类)模拟卷(四川专用)(原卷版)_第3页
第六模拟-【备战单招·语文试卷】备战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普高类)模拟卷(四川专用)(原卷版)_第4页
第六模拟-【备战单招·语文试卷】备战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普高类)模拟卷(四川专用)(原卷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秘密★启用前四川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高职教育单独招生文化考试(普高类)语文注意事项:1.文化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语文、数学、英语各100分)。2.文化考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部分,每部分分为第I卷和第II卷。第I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3.选择题部分,考生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答在试卷、草稿纸上无效。4.非选择题部分,考生必须使用蓝色或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试卷指定位置答,答在草稿纸上无效。第Ⅰ卷(共2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今年是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学雷锋”已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B.文人们留下的意蕴深厚的诗词,若不是妙手偶得,那便是经过他们反复锤炼的语言的精华。C.截至今年3月,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25亿吨,这骇人听闻的好消息传遍神州大地。D.全力推进数字文化建设,要注重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使“共建”和“共享”相辅相成。2.下列词语字形书写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凫(fú)水倜傥紧箍(gū)咒磐竹难书B.笨拙(zhuō)琐碎和(huó)稀泥油尽灯枯C.韵(yùn)味幅度破(pò)天荒鬼鬼祟祟D.涂抹(mǒ)堆砌扭(niǔ)秧歌言简意骇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期,我国南方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新闻媒体引起了广泛关注。B.据统计,2022年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破案约3.9万余起,打破团伙约4730余个。C.随着社交媒体的迭代,使表情包从简单的符号逐渐丰富成为图片、动图甚至影视片段等多种元素的组合。D.投入上海虹桥一成都天府商业航线运营C919飞机,是我国历经数十年自主研制的新型干线大飞机。得分评卷人复查人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5分)在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第4小题。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节选自《郑板桥开仓济民》)4.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或阻之或:有的人评卷人复查人第II卷(共8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三、翻译与默写(本大题共2小题,第5小题6分,第6小题4分,共10分)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久在樊笼里,。(陶渊明《归园田居》)(2),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得分评卷人复查人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庐山玄武①诸事椎心,即便身在庐山。当1514年,中年的唐寅自朱宸豪府中佯狂逃出,来到庐山,想必心境便那般复杂。他曾在此留下一幅画作,迷茫和阴冷的气息在画卷上弥漫开来。有谁在画卷中感触到了这些?②于我,庐山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已远离,变得恍惚和不可信。也许我该留下一点印记,一点在庐山的气息。庐山并不会因一个人的书写而减石增雾,它只是随着书写的展开,从我的心里一点一点消失。③那是一次半公差式的游玩。现代人的“旅游”同古人的比起来,总觉得带了若干轻浮的意味。随行的人颇多,有肥胖老太,逼仄的山路上她的身躯堵在眼前东挪西挪;有妇人或者少女,不辞辛劳带着衣服、每到一处景点就兴高采烈地更换。这些令人厌倦,而混迹人群之中,却也自有些污浊的快乐。④夜间乘车上山,腾腾的浓雾罩着山路,车灯只能照见前方二三十米的距离,此外一切不见。车窗上很快积了白茫茫的水雾,用手擦开一块探头看,黑漆漆一片——那黑的体积和压力时轻时重逼着眼睛,让人心惊和下意识地躲——水雾继而又漫上窗。⑤车进山门停下购票时我跳下来,抽了半支烟。好凉,这是九月。风大,雾无声无息地、迅疾地扑上来、扑上来。⑥这是对庐山最初的印象,和内心情感一般茫然。夜里下榻牯岭镇一宾馆,心中烦闷,出来走动,黑暗步步紧逼,人很快便一点一点退回房间。被褥潮湿,入睡时我想到多年以来我不断失落的一些事物,它们永不回归;想到一些具体的人,已经很久不曾记起他们了。此时他们像那些雾一般,无声无息地、迅疾地扑上来、扑上来。⑦对庐山最初的认识来自李白的诗句,与水有关的句子自少时起便令我欣喜莫名。然后是宋美龄的别墅,庐山会议,庐山遂名震天下。此外有朱熹在这里待过,一个令我厌恶的人。我其实并未读过他的理学论著,而仅凭直觉便将此人斥于千里之外。他与我无关,对我而言并不存在。⑧找到庐山更为久远的人的气息,是在第二天。⑨我到了庐山花径。花径之名源于白诗,白居易曾在此地流连忘返。这个自称是太原白公的人让我觉得亲切。他在春末写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句子,在秋夜、在山下不远处的九江书写江上的明月。我今日所在的庐山正是秋高时节,这时节白公不在,他在九江。这时节另一个高贵而寂寞的人是常处山间的,他种豆,采菊,修补八九间草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那时候的庐山何其清爽,如今已宛若闹市了。⑩这个人是陶渊明,庐山原来竟是他的家乡。这个渴求淡泊的人不会想到在他身后,庐山变成了一处与阴暗争斗密切相关的场所。⑪陶渊明令我略感到一些安慰,但庐山几乎没有关于他的任何纪念场所。也好,他原本便是个寂寞的人。⑫庐山流水要看一看的,首先是著名的庐山瀑布。但导游说离此尚远,不在游程之内,如今也风范不再,只好作罢。看了两处瀑布,分别是大口瀑布和三叠泉,并无甚可观。水量颇小,像三叠泉落差虽大,却只有细细一般流水,算不得瀑布,所以叫泉了。下了那么深的山谷去看,心觉不值。⑬这些已是庐山遥远的、日趋淡薄的气息。人皆知宋美龄的庐山、彭德怀的庐山,谁曾见有人提过是陶渊明的庐山?那是庐山渐渐丧失的事物。(选自2005年第9期《散文》,有改动)7.作者写庐山,为什么要从唐寅在庐山留下的一幅画作写起?8.怎样理解文中“现代人的‘旅游’同古人的比起来,总觉得带了若干轻浮的意味”这句话?9.如何理解“人皆知宋美龄的庐山、彭德怀的庐山,谁曾见有人提过是陶渊明的庐山?那是庐山渐渐丧失的事物”?得分评卷人复查人五、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40分)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戈壁滩上有两粒种子。“天啊!”一粒种子惊呼道,“太阳这么毒,天气这么热,没有一点水,我们可怎么活呀!”最后它在抱怨中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