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巿高三最后一卷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南通巿高三最后一卷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南通巿高三最后一卷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南通巿高三最后一卷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南通巿高三最后一卷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通巿高三最后一卷新高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节选自中国古代某部典籍中的一句话,其后半句是:“仁在其中矣”。据此判断,这部典籍是:A.《周礼》 B.《老子》 C.《墨经》 D.《论语》2.下面为欧洲主要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图(1300—1900年)。对此图解释正确的是A.新航路开辟加快意大利城市化发展B.长期的分裂和战乱阻碍法国城市化C.近代欧洲各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D.殖民活动和工业化推动英国城市化3.《世界上下五千年》在描述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以“‘进口’的国王”为题加以论述。这一历史事件最可能是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 D.德意志帝国的统一4.丘吉尔曾说:“未能通过一种或另一种手段将当初已屈服了的俄国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之中——这一失败如今成为我们的沉重负担。”对“这一失败”的准确理解是A.《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B.苏联“二五”计划后工业超过英国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D.美苏争霸导致世界长期动荡不安5.据所学知识推断,下表“口口”中应填入的国名是1925—1938年制造业生产指数(单位:1913年=100)A.美国 B.苏联 C.中国 D.英国6.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火是最圣洁的东西,最圣洁的东西应该位于宇宙的中心。这一观点最有可能成为哪一学者的思想根源A.哥白尼 B.开普勒 C.伽利略 D.牛顿7.明代统治者认为,商贾以通有无,并采取过一些利商的措施,比如“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又说“凡自织布帛、农器、食品及……鱼蔬杂果非市贩,俱免税”。这反映了明朝前期()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政府重视民生经济8.下列三幅图示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它们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大国结盟威胁和平 B.法西斯势力的猖獗C.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 D.“冷战”局面的形成9.1615年,法国人孟奇里梯安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中提出:“商业,尤是对外贸易,是财富的源泉,国家应该保护关税和商人利益,达到货币入超”。这一主张立即成为欧洲诸国政府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在此理念下,欧洲诸国A.建立垄断性贸易公司 B.倡导自由贸易的原则C.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D.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10.19世纪60年代,英国议员威尔克斯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国王在议会的演说,国王下令将其逮捕,法庭以议员有豁免权为由将其释放。国王又操纵议会剥夺了威尔克斯议员身份,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这表明当时A.舆论监督的作用有限 B.王权凌驾于议会之上C.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 D.议员议政权无法保证11.1945~1951年,英国工党政府大力推行改革,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民用航空、电信业等基础工业部门收归国有;并颁布《国民医疗保障法》,规定实行国家补贴的公费医疗制度等。这表明A.战后英国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B.工党主张建立社会民主制度C.政府行政权力受到多方制约 D.资本主义社会化程度的提高12.赫尔曼·梅尔维尔有句名言:“美国人血管里的每一滴血都混合着全世界各民族的血!”观察下表,分析该时段美国人口构成呈现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正确的是《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单位:万人)时间

土著人口

白种人口

黑种人口

合计

1700

75.0

22.3

2.7

100.0

1820

32.5

788.4

177.2

998.0

1860

16.0

2724.0

400.0

3140.0

A.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和奴隶贸易的进行致使黑种人口剧增B.对现代文明的不适应,导致土著人口骤减C.欧洲移民源源而来,导致黑色人种的数量大幅度增加D.赋税政策调整和高产粮食作物的引种使人口总数大幅度上升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5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1485年亨利七世推出了大力支持羊毛工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587年完全禁止羊毛出口:1699年通过“羊毛法案”禁止进口殖民地的羊毛制品;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禁止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1721年,英国首相沃波尔以提升制造业为目标,推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政策改革。1760年至1830年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虽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是1815年英国仍通过了新的谷物法,提高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一直到1846年,当英国产业革命已经完成相当一段时间后,英国才通过取消《谷物法》,开始了维护其工业绝对领先地位的贸易自由化进程。——摘编自张学博《英美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两次石油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在美国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和老贸易保护主义相比,过去主要是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其手段是构筑高关税壁垒,而现在更侧重非关税壁垒。一些非关税壁垒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干预外贸、限制进出口的主要政策措施。为了实现本国的贸易利益最大化,美国举双手赞成贸易自由化,积极参与GATT和WTO的谈判,同时又不断地带头实施各种贸易保护。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贸易与关税法案》,1988年经里根总统签署,正式成为美国法律的《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案》,都带有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摘编自吴学安《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前生后世》(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近代英国相比,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新变化,并谈谈你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认识。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根据《宋史·五行志》中记载,在整个两宋时期,发生在江南地区的疫病大概有29次。南宋152年间,平均每五年就出现一次,其中有26次发生在江南地区。杭州取代汴京成为宋朝的首都以后,也成为新的流行性疾病的多发区,苏轼曾评价杭州的流行病指出,“杭(州),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从时间的分布上看,从1142一1190年的48年中共发生13次传染病流行,平均每4年一次;1195—1211年的16年中发生了9次,平均每2年就有一次瘟疫。两宋尤其是南宋时期传染性疾病大多发生在夏秋之际,23次有明确月份的记载,其中有15次疫情是发生在这个季节,约占65%。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南方大疫,两浙贫富皆病,死者约十之五六”,“浙西路死者五十余万人”。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浙西大疫流行,平江府以北的河流中“流尸无算”。——摘编自尹娜《两宋时期江南的瘟疫与社会控制》材料二流行病的灾难,促进了医学卫生的各种研究和观察,为近代卫生学的发展铺平了路。以1845年中英《上海土地章程》的颁布为起点和标志,公共租界开始了其公共卫生建设的进程。此外,工部局还颁布了一些法令法规,以使公共卫生管理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上海洋泾浜北首西国租界田地章程后附规例》第42条涉及到沟渠、建造房屋、街道清洁、挑除垃圾污秽、查视地方污秽、查视房屋污秽等内容;1901年工部局起草《公共卫生细则》,以实行传染病的强迫性通知和传染病人的强迫性隔离。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华界的公共卫生事业,不论在组织、体制、法制还是关于传染病的现代防疫措施上,均已达到了相对完善的水平。服务体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布局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政府通过计划手段进行管理,确保医疗——摘编自刘雪芹《近代上海的瘟疫和社会》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后的20多年里,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组织和大力投入,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在发生疾病风险时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费用保障。全国绝大多数居民都能够得到最低限度的医疗卫生服务,确保了医疗卫生服务在全国范围的公平供给。——摘编自牟海林《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公平取向及其实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疫情发生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上海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特点及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提出“仁”的思想。孔子和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故D正确;《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排除A;《老子》是记述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言论,排除B;《墨经》是墨家的著作,排除C。故选D。2、D【解析】

由图中所示可知,英国的城市化在15世纪中期超过法国,在17世纪中叶超过意大利并远远领先于欧洲大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得益于英国早期殖民活动和工业革命,故D项正确;由图示可知,新航路开辟时期,意大利城市化在不断下降,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的长期大量存在和大革命时期的动荡导致法国城市化缓慢,故B项不符合史实;由图示可知,意大利的城市化进程不断下降,故C项错误。3、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英国议会发动“光荣革命”,邀请“荷兰执政”威廉三世率军来到英国,成为英国国王,A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德意志帝国统一都没有从外国“进口”国王,BCD三项错误。4、C【解析】

“俄国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之中”说明是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符合材料主旨,C正确;A是二战之前苏德签订条约;B是苏联经济建设,不符合材料主旨;D是二战以后美苏冷战影响。5、B【解析】

1925年—1938年苏联进入斯大林模式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结果苏联的制造业发展迅速,因此应该填入苏联,故选B;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英国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排除AD;1930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工业生产不可能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排除C。6、A【解析】

据材料“火”“宇宙的中心”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太阳系中太阳通过散发热量使万物生长,这对哥白尼“日心说”的形成具有定的启迪作用。故A正确;开普勒提出行星运行规律,伽利略制造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牛顿经典力学,均与材料无关,排除BCD。7、D【解析】

减轻商税以及对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给予免税,反映出明朝初期政府重视民生经济,故D正确;明朝没有废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B;明初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并没有提高,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凡自织布帛、农器、食品及……鱼蔬杂果非市贩,俱免税”,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8、A【解析】

略【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无论是协约国与同盟国的对峙还是轴心国的形成,抑或是二战后冷战格局的形成,反映的共同问题是大国之间的结盟都会威胁到世界和平,故选A项;BCD项只符合部分题意,排除。9、A【解析】

孟奇里梯安主张保护和发展商业,实现货币入超,即实行重商主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欧洲诸国通过建立垄断性贸易公司对外进行贸易和掠夺,故选A,排除B;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是在二战以后,排除D。故选A。10、C【解析】

据材料“国王操纵议会剥夺威尔克斯的议员身份,并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可知,这时期国王有一定的权力,体现出君主立宪制的不完善,故C选项正确;题干与舆论监督作用无关,故A选项错误;君主权力在《权利法案》颁布后逐渐减弱,故B选项错误;题干并未强调议员议政权受影响,故D选项错误。11、D【解析】

二战后英国工党政府大力推行国有化政策,体现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表明工资本主义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矛盾得到缓和,A错误;B不符合史实,排除;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2、A【解析】

早期对外殖民扩张中的三角贸易把黑人奴隶大量的运往美洲,导致黑种人口增加,故A项正确;欧洲移民的迫害,使得土著人口骤减,B项错误;欧洲移民主要是白种人,C项错误;人口大幅度上升是因为地广人稀,大量移民涌入,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特点:持续时间长;范围逐步扩大;政府主导,多以立法形式推行;体现了重商主义理念。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急需扩张海外市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英国议会改革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完善。(2)变化:非关税壁垒成为限制进口的重要措施;从单边保护转向多边贸易体系下的合法性保护;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认识:新贸易保护主义在维护国家利益的旗帜下,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等特点,不利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也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解析】(1)第一问,据材料“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可以得出持续时间长,由所涉及商品种类的增多,可以得出范围不断扩大;由材料可知主要是通过颁布一系列法令得以实施,可以得出政府主导,多以立法形式推行;据材料“推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政策改革”可以得出体现了重商主义思想。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2)第一问,据材料“过去主要是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其手段是构筑高关税壁垒,而现在更侧重非关税壁垒”、“美国举双手赞成贸易自由化,积极参与GATT和WTO的谈判,同时又不断地带头实施各种贸易保护”和相关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加以归纳概括即可。第二问,认识从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和实质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14、(1)特点:疾疫出现的次数十分频繁:流行地区呈现出不平衡性:每次疾疫的发生延续时间长:危害都很大;流行性传染病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疾疫大多流行于夏秋季。(2)特点: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进程得以加快:公共卫生管理走向制度化法律化;现代防疫体系建立并得到完普。原因:当地政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