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汨罗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湖南省汨罗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湖南省汨罗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湖南省汨罗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湖南省汨罗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唐代皮日休曾作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与诗句描绘相关的中国古代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故宫

2、隋末起义军在发布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隋炀帝下列行为中不属于“罪”与“恶”的是(

)A.三次征辽东B.征发大批劳动力C.开创科举制D.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3、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下列哪项制度是由她确立的?(

)A.科举制度B.殿试制度C.察举制D.四等人制

4、唐玄宗在位前期,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贞观遗风

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郭沫若先生为某位著名诗人写的对联。这位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孟浩然

6、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现实。“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春望》,导致唐朝“国破”的是(

)A.黄巢起义B.藩镇割据C.安史之乱D.宦官专权

7、据学者统计,唐代有369名宰相,出自98个家族;而宋代有134名宰相,出自126个家族。由此可知,科举制(

)A.导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B.优化官僚队伍整体结构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8、中国有句俗语叫“南米北面”,指的是南北方人在主食上的不同选择。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是在哪个朝代(

)A.西汉B.隋朝C.唐朝D.宋朝

9、货币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我国的(

)A.隋朝B.唐朝C.北宋D.南宋

10、《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生活与习俗风情,也反映了北宋手工业、商业高度发展的情况。下面能够入选北宋经济发展世界之最的有

①煤的开采量

②水稻产量

③铁铜的冶炼质量

④出现了“交子”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1、电视剧《东归英雄传》中,俄国女沙皇有这样的一句台词:“俄罗斯有装得下整个欧洲的领土,可是容不下一个骄傲的蒙古可汗。”此处的“蒙古可汗”是指(

)A.铁木真B.忽必烈C.阿保机D.阿骨打

12、比较表中北魏孝文帝与忽必烈的治国措施。其相同点是(

)孝文帝忽必烈禁胡服,改穿汉服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行仁政,不嗜杀迁都洛阳1272年迁都于大都

①穿汉服②行汉法③行仁政④迁都城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3、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人口分布状况不断变化(如下图),下面哪一项与人口分布变化密切相关(

A.自然环境改变B.中央集权加强C.经济重心南移D.北方财富增长

14、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A.诗B.赋C.词D.小说

15、司马光前后用了19年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其在《进书表》中称“臣之精力,尽于此书”。此书是指:(

)A.《梦溪笔谈》B.《大唐西域记》C.《西游记》D.《资治通鉴》

16、下图所示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雅克萨之战B.戚继光抗倭C.郑成功收复台湾D.左宗棠收复新疆

17、伊丽莎白二世曾赞美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建的。请说出明长城的起止点及抵御对象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匈奴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匈奴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蒙古D.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蒙古

18、下列人物中,曾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A.施琅B.戚继光C.郑和D.李白

19、与下图图示中的两种变化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努尔哈赤B.皇太极C.阿保机D.成吉思汗

20、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疆域空前辽阁,各民族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东西方交流得到加强,对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下列哪一少数民族开始形成(

元朝民族等级表等级名

称民

族1蒙古人蒙古族2色目人西域人,最早被蒙古征服的,如钦察、唐兀、畏兀儿、回回等3汉

人汉、契丹、女真等族4南

人最后被蒙古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各族(淮河以南不含四川地区的人民)

A.契丹B.女真C.吐蕃D.回族

21、清朝前期管理对外贸易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

)A.台湾府B.广州十三行C.驻藏大臣D.伊犁将军

22、这一剧种文字通俗,吸收了昆曲精华,融合秦腔、京调等优点,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行,集中体现了中国戏剧的精华。这一剧种是A.杂剧B.南戏C.徽剧D.京剧

23、下列属于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事件有(

①设置台湾府管理台湾

②设置驻藏大臣监管西藏地方政务

③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④派郑和下西洋加强海外联系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二、综合题

24、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依据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至二十一日,8天之内各部门的奏札共1660件,这里面涉及的政务有3291件,平均算起来的话,明太祖朱元璋每天要审批多达207份公文,处理的政务超过411件,可以说是相当巨大的工作量。材料三

清朝军机处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政治制度完善于哪个朝代。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军机处的设置有何影响?

(4)结合以上史实,对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发展有何认识?

25、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的安定对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国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1)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我国边疆危机主要来自外来的侵略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请各举一例说明当时的中央政府是怎样应对的。

(2)1864年,清朝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叫什么?它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3)清朝是如何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的?

(4)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主要方式。

(5)当前,我国边疆地区也面临主要来自日美等外来势力和“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威胁,根据材料及史实经验,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应对?

26、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①舞蹈纹彩陶盆②西藏布达拉宫壁画(局部)③敦煌莫高窟壁画(局部)发现于青海省,属于新石器时代后期马家窑文化类型,距今约5000年绘于17世纪,描绘了拉萨僧俗举行仪式,欢迎五世达赖喇嘛从北京返回西藏的场景绘于初唐,舞者赤脚袒腹。具有印度特点,伴奏所用的都昙鼓等来源于印度材料二:它是中国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全面总结了历朝历代的政治智慧,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宋朝建立之前,总共1362年历史发展的轨迹,展示了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曾经出现的诸多王朝兴衰交替的沧桑历史,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历史发展的规律。——《中国古代通史辑要》材料三: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收集药物1892种,附药物图1000余幅,闲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成、采集、方剂配伍等,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字全译本或节译本,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

(1)从材料一中找出能说明以下主题的文物(标序号).

中国境内文明的起源——__________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__________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