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自测模拟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浙江省绍兴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自测模拟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浙江省绍兴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自测模拟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浙江省绍兴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自测模拟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浙江省绍兴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自测模拟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作者突出(

)A.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重要影响C.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重要影响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重要影响

2、“英国公使额尔金和英军司令格兰特深知圆明园在咸丰帝心中的地位,它不仅是清朝皇帝经常居住的行官,也是皇帝向全国发号施令的政治中枢,将其可以对清廷产生强烈的作用。”作者认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是(

)A.显示其军事力量的强大B.对清王朝施加压力C.掩盖抢夺文物后的罪D.对民众抵抗的报复

3、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国”代替“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

)A.摆脱不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B.取清朝而代之的宏大思想C.丰富了汉语言文字D.本身文化程度不高

4、下表是1846-1915年广州出口总值占全国比重变化情况,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1846年1848年1882年1893年1915年91.7%

75%11.7%10.7%7.6%

A.民族工业陷入困境B.禁烟运动最终失败C.清朝统治危机深重D.对外贸易格局改变

5、瓦德西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他这样说是因为他经历了:A.三元里抗英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

6、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对其中“国体之改革”,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②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③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④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它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文中的“它”是(

)A.《资政新篇》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约法》

8、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并在元旦登基。1916年2月25日下令缓办帝制,3月22日又宣布取消帝制,废除“洪宪”年号。袁世凯从称帝到取消帝制(

)A.辛亥革命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B.孙中山和黄兴等发动了“二次革命”C.袁世凯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D.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

9、以下不属于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著作是(

)A.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邹容的《革命军》C.陈天华的《猛回头》D.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10、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城市:它是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工人阶级在这里最早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踏上革命征程。这个城市是(

)A.北京B.天津C.上海D.武昌

11、“如果最近一周内广州军和唐生智联合起来确实占领了长沙和长沙以北湖南全省,那么在这里、在北方将产生异常巨大的后果,这将是对吴佩孚新的沉重打击,可能使吴佩孚全军覆没。”材料中所反映的这场战争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C.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D.彻底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

12、毛泽东曾对外国记者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想到,当年在南昌,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是指(

)A.建立了人民军队B.成立了中国共产党C.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进行了北伐战争

13、请你为下列年代尺选择一个准确的主题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C.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4、1936年12月,当了很多年流亡者的张学良再也不想打内战了,于是他和杨虎城将军一道,对蒋介石发起了“兵谏”,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逼蒋抗日B.个人恩怨C.拥蒋反共D.割据一方

15、“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侵华最为典型的罪恶之一,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以下不可以作为参阅的第一手史料是(

)A.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控诉材料B.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C.外国记者拍下的当时的新闻照片D.电影《南京南京》

16、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同时,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上述材料说明了(

)A.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B.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C.敌后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D.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7、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初三(2)班举办“致敬英雄”为主题的板报,下列可入选“抗日战争”版块的是A.京汉铁路工人领袖林祥谦B.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C.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D.战斗英雄黄继光

1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某校学生参观抗战纪念馆,看到一座“血"字形的牌坊,正南北向,四柱三拱门,青砖砌就,水泥粉刷,嵌沅州石。纪念馆里面文字评论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中华民族伟大不朽的历史丰碑,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全球六座凯旋门之一”。学生参观的地点是A.芷江受降纪念馆B.常德会战纪念碑C.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D.衡宝战役纪念馆

19、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有

①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②周恩来都直接参与其中

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

④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为了改变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20%-30%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的状况,1947年中国共产党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提出“平均地权”口号C.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政策D.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21、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的相关史料:大生纱厂、纺织业、面粉业,及荣氏兄弟、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据此判断,他们探究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主题是(

)A.民主政治的进程B.新式教育的出现C.民族工业的发展D.社会生活的变化

22、民国初年,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劝禁缠足等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这些变化反映的领域是(

)A.教育文化B.交通运输C.社会习俗D.经济贸易二、综合题

23、阅读电影《建国大业》台词,回答问题。台词一

(蒋)委员长和我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国共两党继承的是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衣钵,同宗同源,存续相依。——1945年8月,重庆,毛泽东答记者问台词二

想和的时候可以和,想打的时候可以打,只有这样,我们说了才算。——1945年12月,蒋介石和宋美龄对话

(1)台词一中,毛泽东此番话的意图是什么?历史上体现国共两党“存续相依”的事件有哪些?

(2)台词二反映了蒋介石的什么意图?“和”与“打”的想法分别是蒋介石通过什么事件实现的?

(3)国共两党“和”与“打”造成的不同后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探索史、救亡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自洋人构衅以来,至今数十年矣。迨咸丰年间,内患外侮,一时并至,岂尽武臣之不善治兵哉?抑有制胜之兵,而无制胜器,故不能所向无敌耳。”材料二从1895年至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材料三孙中山先生代表着一个时代··孙中山先生的名字是一个伟大的界碑。它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江泽民材料四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政,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材料五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了,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拉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他们发起了哪一运动?用一句话概括该运动的作用。该运动有局限性吗?如果有,请你写出来。

(2)材料二中,“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在中国后来转化成了怎样的实际行动?这一行动在社会上产生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孙中山先生是怎样开启“新时代"的?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为开启“新时代”而提出的主张。请指出材料四中“不愿君土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的含义。

(4)材料五中“中国的文艺复兴”是指什么运动?请你举出这次运动的内位代表人物?该运动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5、近代史上列强的入侵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屈辱而惨痛的教训,使国家的领土和主权,民族的尊严逐步沦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屈辱之端】材料一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是被什么事件所打破?“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欺辱延续】材料二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的信》

(2)“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指的是哪两个国家?它们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条约?【危机加剧】材料三

图1《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图2《马关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3)图1、图2中通商口岸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